Ⅰ 民生银行惊爆30亿假理财大案,怎样防范被飞单
看清楚理财产品的发行单位,盖哪里的章?
高于平均水平的收益就要警惕。
Ⅱ 民生银行30亿假理财是怎么回事
简而言之,就是银行内部人士和外部人士勾结,当客户来咨询理财的时间;把资金引向了,非银行本部的理财渠道。也就是说,你的钱表面存到了民生银行,但是钱立即被其他人挪用了。而后,民生银行不承认这钱存到了银行。
Ⅲ 理财产品曝出30亿“飞单”,民生银行将承担哪些责任
银行承担什么责任,这还真不好说。
即使真的承担什么责任了,也不会对外公布的,相当于还是不知道。
一般这情况,银行会跟飞单的客户私下解决的,而且解决之后,估计都会有保密协议的签订,外界还是不知道
要知道30亿不是小钱,而且对于银行来讲,这事也关系自家脸面。
打听小道消息的,就此为止吧,倒是可以多关注一下新闻报道。比如,下面给你放一张图,你网络看看。
有不懂,继续追问或直接关注我名字的公众号提问,也希望能够采纳我的答案。
Ⅳ 民生银行骗30亿理财是是真的吗
当然是真的,具体自己网络一下看看,给你个图例
出事了,推一个行长出去就可以了事了吗,当老百姓都是傻子呀。
有不懂,继续追问或直接关注我名字的公众号提问,也希望能够采纳我的答案。
Ⅳ 民生银行30亿“假理财”背后到底有着什么样的秘密
没有秘密,就是几个管理者自己设计的陷阱然一部分人上当了。
Ⅵ 民生银行30亿假理财背后:怎么才能避免被骗
看产品管理人。任何理财产品都会有一个产品管理人,银行理财产品的管理人自然就是银行,如果投资者看到自己的合同书上写的不是银行,而是什么投资公司或私募基金管理公司就要注意了。
看盖的什么章。“飞单”产品的管理人一定不是银行。而是某理财项目公司、投资公司或私募基金管理公司。所以,投资者在遇到理财经理介绍某款产品时一定要看清楚合同上盖的什么公章,凡盖的是其他公章就需谨慎对待。
查托管账户。专家提醒,银行体系内的信托类产品经过较严格的风险筛选,其风险较系外产品会可控一些,收益率也会低一点。投资者碰见信托类等高收益产品时,首先要多个心眼问问理财经理是哪个机构发行的;其次,一般银行正规渠道发售的信托类产品托管账户都是在本行,而“飞单”的托管账户可能是在他行。
Ⅶ 民生银行“理财造假”高达30亿,银行真的不会倒闭吗
民生银行的假理财有30亿元,这是犯罪分子实施的诈骗,并不是银行实施的,主要责任也不在银行,银行并不会因此倒闭。
Ⅷ 民生银行30亿假理财案,在银行买理财产品如何防骗
民生银行假的理财产品案之所以受人瞩目,原因一是金额大,二是银行支行行长参与并主导,具有很大的欺骗性,三是参与人员众多,受骗者多,银行参与的员工也多。
那么,民生银行假理财产品案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民生银行假理财案是指,2017年4月,北京分行航天桥支行行长张颖有涉嫌假理财案违法行为的案件,涉案资金总规模可能高达30亿元。2017年11月21日,北京银监局于对民生银行北京分行给予合计2750万元罚款的行政处罚。此案也被称作有史以来第一大“飞单”案。虽然民生银行和相关人员也进行了处罚:北京银监局对张颖给予取消终身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终身禁止从事银行业工作的行政处罚。对肖野、何蕊分别给予终身禁止从事银行业工作的行政处罚。对王涛、王晓红、李亚慧、何舒琼、王飞、王秋雨、隗亚囡分别给予禁止1年内从事银行业工作的行政处罚。对张剑、周瑾分别给予警告并处50万元罚款的行政处罚。对王月玮给予取消5年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的行政处罚。
其三,购买理财产品不能贪图高息
以往的上当受骗都是贪图高息的结果,有的投资高收益理财产品,结果出现了兑付问题,本金都失去了。正常的情况下,银行的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在4—5%左右。民生银行的假理财产品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贪图了高利诱惑,银行工作人员承诺将原来“一年期产品原本年化收益率4.2%,还有半年到期,相当于年化8.4%的回报”,为了贪图8.4%的收益导致购买了虚假理财产品。所以,在任何情况下贪图高利的行为都有可能出现问题。
要购买银行的正式理财产品而不要购买转让性的理财产品、购买理财产品一定要在银行柜台购买并确保资金进入银行账户和,购买理财产品不能贪图高息,这就是我们必须掌握的购买银行理财产品三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