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银行工作人员推销第三方理财产品是不是违法
银行工作人员推销第三方理财,这肯定是经过他们公司的经理允许的,并不属于违反行为,因为人家也没有让你强买强卖
2. 银行从业银行买理财产品是违规行为吗
在银行买理财 只不过是代理财 资金出问题 和银行没有关系 利息低
3. 贷款时被强制购买理财产品是不是违法
违反监管七不准的规定,可以拒绝。不过建议协商,如协商不成可以拒绝。
4. 之前的理财产品是可以随时转出的,现在不可以了,算不算违规
这个要看产品说明书或者电子协议等资料,看是否明确随时可以转出的,没有附加条件的等内容后判断
5. 我是银行做理财工作的,说我不能理它行的理财产品,并称我违规违纪
私人投资行为,关领导P事
我自己的客户我还有介绍到别的银行做理财的呢
要让客户赚钱,才能留的住客户啊
6. 法律是否规定理财产品不准有保本保息的字眼
有规定。
《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第十五条,私募基金管理人、私募基金销售机构不得向投资者承诺投资本金不受损失或者承诺最低收益。
《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确指出:“资产管理业务是金融机构的表外业务,金融机构开展资产管理业务时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出现兑付困难时,金融机构不得以任何形式垫资兑付。金融机构不得开展表内资产管理业务。”
(6)理财产品是不是违规扩展阅读:
《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第二十三条,私募基金管理人、私募基金托管人、私募基金销售机构及其他私募服务机构及其从业人员从事私募基金业务,不得有以下行为:
(一)将其固有财产或者他人财产混同于基金财产从事投资活动;
(二)不公平地对待其管理的不同基金财产;
(三)利用基金财产或者职务之便,为本人或者投资者以外的人牟取利益,进行利益输送;
(四)侵占、挪用基金财产;
(五)泄露因职务便利获取的未公开信息,利用该信息从事或者明示、暗示他人从事相关的交易活动;
(六)从事损害基金财产和投资者利益的投资活动;
(七)玩忽职守,不按照规定履行职责;
(八)从事内幕交易、操纵交易价格及其他不正当交易活动;
(九)法律、行政法规和中国证监会规定禁止的其他行为。
第二十四条,私募基金管理人、私募基金托管人应当按照合同约定,如实向投资者披露基金投资、资产负债、投资收益分配、基金承担的费用和业绩报酬、可能存在的利益冲突情况以及可能影响投资者合法权益的其他重大信息,不得隐瞒或者提供虚假信息。信息披露规则由基金业协会另行制定。
7. 在银行大厅里卖理财产品合法吗
在代理销售银保产品方面,产生的纠纷更多。银保产品实质上也是依法批准的正规产品,但是有些人却屡次打擦边球干着违规勾当。主要表现为:一是包装销售,由于银保产品有些特点与存款相似,比如固定金额,期限,到期收益率等,有人便故意包装成存款产品进行销售;
一是包装销售,由于银保产品有些特点与存款相似,比如固定金额,期限,到期收益率等,有人便故意包装成存款产品进行销售;
二是按照银保监会规定,保险公司人员只能驻点售后服务,不能直接销售产品,销售应该由银行人员自己做,但情况并非如此,至今仍有公司人员驻点银行销售;
三,销售未做到尽职履责,即没有对产品给客户讲透,往往避实就虚,夸大收益,弱化或掩盖违约责任等;
四,程序不够。按照监管要求,银保产品整个销售过程必须双录,即录音录像,并有客服电话回访,以及足够的犹豫期,但往往被偷工减料,走形式比较多。为什么银保产品纠纷那么多,原因也就在于此。因此,在银行大厅卖理财产品合法吗?
只要是合规产品,并由银行授权工作人员销售,且完全做到尽职履责,充分尽到告知义务的,应该是合法的。但是,如果销售行为变形走样,尽职履责不到位,移花接木,甚至偷工减料的,肯定是不合规的,甚至是违法行为。受害者可以向监管部门投诉,乃至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以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8. 超过9%年利率的理财产品都是违法的吗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在法律保护内的利率水平的理财产品都是合法的,利率比较高,风险自然也比较大。
相关利率上限的规定:原规定,民间性贷款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36%以上部分的利率不受法律保护;2020年9月新的规定,借贷利率不得超过市场利率LPR的四倍(2020年4月至今公布的1年期LPR3.85%,四倍为15.4%,五年期以上LPR4.65%,四倍为18.6%)。
9. 同样一个理财产品有两种利息算违规么
与所投资金,数额大小,时间长短都有关系,这样的理财产品是有的,不算违规
10. 理财产品有什么风险
一般情况下,目前基本上产品都是有风险的,除非合同文本协议上注明是保内本产品,没有注明容的都是有本金损失的风险,具体风险程度要视产品的投资标的范围,投资需谨慎。
购买理财产品前,建议您阅读合同,留意投资标的范围,风险介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