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银行理财产品的本质是什么
银行理财产品的实质是利率差异化存款。我们的金融体制还没有完全与世界接轨,其中最明显的一个特征就是存贷款利率制定的行政化。虽然我国的银行数量近年来迅速增多,但是几乎所有银行的存贷款利率是一致的,没有丝毫差别。
即:1万元存在工行一年和存在招行一年,所得利率完全一样。而成熟的金融市场,利率的高低是市场化的产物,是随着通胀的高低,经济的冷热而波动的。虽然国内的利率也变化,但是所有的银行都受制于央行指导利率的波动上下限,是没有进一步调整的自主权的,这便导致了国内银行存贷利率的千人一面,存款人的钱放在哪个银行表面上看没有任何区别。于是为了竞争,既更多的吸引客户存款而又不违反国家金融监管条例,各商业银行便推出了所谓的理财产品,通过承诺高于同期存款利率的回报,吸引客户将存款留在自己的账户下,实际上就是变相的高息揽储。
尤其是近期,通胀严重,CPI高企,实际利率早已是负值,银行存款有寻找其他投资方式的需求,各商行都面临遏制存款流失的问题;与此同时,国家为了平抑物价,遏制通胀,不断的紧缩银根,回笼资金,银行基本上无钱可贷了,各商行有进一步加大吸储力度的需求。这就是近期各种银行理财产品大行其道的原因。
综上,银行理财产品说白了就是活动利率的存款,但是虽然利率高了,因为基本上银行都不承诺保本,也不承诺回报率,所以这个所谓的增高了的利率仍然是由变大了的风险换来的,再一次印证了高收益必然伴随高风险的理财基本规律。
⑵ 银行理财产品是什么意思
银行理财是商业银行在对潜在目标客户群分析研究的基础上,针对特定目标客户群开发设计并销售的资金投资和管理计划。在理财产品这种投资方式中,银行只是接受客户的授权管理资金,投资收益与风险由客户或客户与银行按照约定方式双方承担。
银行理财也是具有风险的,所以在选购银行理财产品一般选用国有银行。
银监会出台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对于“个人理财业务”的界定是,“商业银行为个人客户提供的财务分析、财务规划、投资顾问、资产管理等专业化服务活动”。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按照管理运作方式的不同,分为理财顾问服务和综合理财服务。
⑶ 为什么银行要发行理财产品
因为存款利率有上限,商业银行不能自己提高。同时存款利率是银行运营的成本,一家银行提高存款利率肯定引起其他银行也效仿,这种恶性竞争只会提高银行运营成本。银行发理财产品的重要原因是避免表内监管,例如存贷比考核,通过理财产品可以实行存贷款相同的功能且不需央行监管。
⑷ 银行理财产品是怎么回事
一,银行理财产品:
1,银行理财产品,是商业银行在对潜在目标客户群分析研究的基础上,针对特定目标客户群开发设计并销售的资金投资和管理计划。在理财产品这种投资方式中,银行只是接受客户的授权管理资金,投资收益与风险由客户或客户与银行按照约定方式承担。
二,银行理财产品的分类:
1,一般根据预期收益的类型,将银行理财产品分为固定收益产品、浮动收益产品两类;
2,另外按照投资方式与方向的不同,新股申购类产品、银信合作品、QDII产品、结构型产品等。
⑸ 银行为什么发行理财产品
因为现在外面市场越来越多的金融理财,人们觉得不再是钱存在银行才能赚钱,这样银行很容易倒闭所以,银行要保证自己的资金利益。
⑹ 银行理财产品是什么意思
银行理财是商业银行在对潜在目标客户群分析研究的基础上,针对特定目标客户群开发设计并销售的资金投资和管理计划。在理财产品这种投资方式中,银行只是接受客户的授权管理资金,投资收益与风险由客户或客户与银行按照约定方式双方承担。
银行理财也是具有风险的,所以在选购银行理财产品一般选用国有银行。
银监会出台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对于“个人理财业务”的界定是,“商业银行为个人客户提供的财务分析、财务规划、投资顾问、资产管理等专业化服务活动”。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按照管理运作方式的不同,分为理财顾问服务和综合理财服务。

(6)银行理财产品由来扩展阅读:
银行理财趋势:
一、同业理财产品的逐步拓展,将原有外资机构和中资商业银行之间的“银银”合作模式映射到国内大型银行和中小银行之间的同业理财模式。
二、投资组合保险策略的逐步尝试,产品的稳健与否并不在于是否参与了高风险资产的投资,而是在于投资组合的合理配置。
三、动态管理类产品的逐步增多,投资方向和投资组合灵活多变和高流动性是该类产品的主要优势。然而,该类产品的信息透明度问题值得关注。
四、POP(Proct of Proct)的逐步繁荣,通过不同类型银行理财产品之间的投资组合构建来满足不同风险承受能力投资者的投资需求。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银行理财产品
⑺ 银行理财产品收益来自哪里
从有关银行理财产品的相关资料来看,理财产品的收益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获得: 1.投资渠道银行通过创新产生新的投资渠道,使投资者能够规避市场相关交易融资管制,间接进入投资者个人无法企及的投资领域。如债券型产品,其投资领域为能给相关交易主体带来较高稳定回报的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主体均为经过批准的资金实力雄厚、信誉卓著的机构投资者,个人投资者没有资格参与。各商业银行通过设立理财产品计划,向包括个人投资者在内的其他投资者募集资金,并以自身的名义参与市场交易,然后根据投资者持有的份额分配相应的收益。与此相类似的,还有票据型产品和货币市场型产品。以上三类产品的最终收益来自各类债券的到期还本付息收益、银行同业拆借的利息收益和为未到期票据提供融资的贴现及转贴现收益等。 2.工具设计这在挂钩型(又称结构型)产品上得到了完美的体现。通过“挂钩型产品=存款或其他无风险债券投资+金融衍生品交易或挂钩市场上某些投资品种的市场表现”的产品模式设计,可以实现构造不同风险收益配比、扩大投资范围和满足投资者个性需求等目的。比如,要获取较高收益,则需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金融衍生品交易中,这样一来,无风险资产的数量就会减少,要使其达到最初本金水平,需要的投资期限会更长;反之,投资期限会较短。 此类产品的收益来源于两方面:一是以存款或其他无风险债券等形式存在的资产,经过一定期限的投资,增值到全部资金的最初本金水平;二是投资于期权等金融衍生品交易或挂钩市场上某些投资品种的市场表现的这部分资产,通过杠杆机制,为投资者带来额外的风险收益。 3.配置与交易 在银行理财产品中,对资产配置与交易能力的要求会随着投资标的的不同而不同,QDII型、类基金和挂钩型产品对此能力的要求更为苛刻,直接关系到该类产品的最终收益水平。 比如,QDII型产品要求的是资产管理者具有较强的跨境资产配置与交易能力,能够在境外资本市场上精选出优质的股票、基金、债券和票据等,择机买入资产;并能根据境外经济发展和市场变化情况,及时作出配置品种和比例的调整。资产配置能力能够有效地降低投资组合的系统性风险,增强组合的抗跌性,而较高的交易能力则能够将该实现的盈利及时实现,该止损的品种及时止损,该调整的配置及时调整。只有如此,在同等条件下才会有较好的收益水平。 例如,挂钩型产品对无风险资产和金融衍生品交易资产的选择与配置要求较高,对金融衍生品交易的交易能力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