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國國有大型企業名單
中國國有大型企業名單(包括軍工、電網電力、石油石化、電信、煤炭、民航、航運、金融)有:
1、中國兵器工業集團(軍工)
中國兵器工業集團有限公司(簡稱兵器工業集團、中國兵器,英文:China North Instries Group Corporation Limited,英文縮寫NORINCO GROUP),又名中國北方工業集團有限公司,屬於一個公司兩塊牌子,總部位於中國北京市西城區三里河路46號。
『貳』 國內最早成立的金融資產管理公司是
中國信達是國內最早成立的金融資產管理公司。
『叄』 中國國有企業上市公司有哪些
中國的國有企業數量至今是沒有人說的清楚的,但是關系中國民生的產品如石油,鋼鐵,金融等行業絕大多數都是國有企業,主要的國有企業已經開始了營利,虧本企業多半是兼並和收購,現存的國有企業都是營利,國家早就不對國有企業的虧損進行補貼了,其虧損要企業自己來解決.國營和國有是兩個不同概念,國營是在計劃經濟體制下的國有企業稱呼,國有是在市場經濟體制下的對全民公有制企業的統稱,但是國有企業是中國的經濟支柱,其稅收問題的絕大數是來自國有企業,中國是依靠這些國有企業來實現社會主義制度的發展,失去了這經濟實力,中國的社會制度恐怕就會像蘇聯一樣要解體了,後果不敢想像呀
『肆』 大陸有哪些金融類投資公司,哪些是上市的
首先要說明的一點,雖然香港回歸祖國大陸,但是香港的體制各方面仍然是西方國家的模式,在經濟方面亦如此,所以香港跟歐美國家一樣,投資銀行,證券公司,保險公司,期貨公司等等,他們的經營范圍很廣。外國的投資銀行,比如雷曼兄弟,摩根士丹利,凱雷投資集團,英國的老牌銀行 巴克萊等等。
在中國大陸就不一樣了,中國目前專業的投資銀行可以說沒有很出名的,銀行主要的還是以存貸利差來賺錢。市面上也有很多掛著某某投資公司的牌子,但是那些都是小公司,小打小鬧的抄股票,炒期貨,以及黃金白銀等等。
目前跟投資公司最相關的應該是證券公司,還有基金。證券公司來說,除了為客戶服務以外,他們自己也有投資部,也就是所謂的幕後推手(也不是全部都是),他們屬於自營部門,自己買賣金融產品。 目前的基金公司有私募和公募。私募基金就是籌集幾個超級有錢的人的錢,然後投資到金融市場中,雖然是私募,但是他們之間都是分開的,並不是一個大的聯合體。
但是不可否認,中國政府目前也在一步一步的向國際投資公司看齊,慢慢開放金融機構的投資范圍,但是這是一個很緩慢的過程,因為中國的各方面不是很成熟,所以秉著安全第一的原則,會一步一步的來。
你說的金融類投資公司上市的 我只能聯繫到證券公司 他們可能也會跟投資銀行相關的業務,還有就是上市的那些銀行了,他們也會在海外開設投資類的業務。
自己觀點,希望有用。
『伍』 中國的金融類上市公司有哪些
000001 深發展A 4.61
000562 宏源證券 27.20
000563 陝國投A 61.70
000686 東北證券 17.70
000728 國元證券 60.16
000776 廣發證券 20.22
000783 長江證券 30.58
002142 寧波銀行 4.74
002500 山西證券 25.87
600000 浦發銀行 5.61
600015 華夏銀行 3.41
600016 民生銀行 5.71
600030 中信證券 45.98
600036 招商銀行 5.58
600109 國金證券 31.35
600369 西南證券 48.83
600643 愛建股份 67.74
600816 安信信託 47.98
600837 海通證券 39.57
600999 招商證券 28.56
601009 南京銀行 6.91
601099 太平洋 39.58
601166 興業銀行 4.97
601169 北京銀行 5.80
601288 農業銀行 160.66
601318 中國平安 9.56
601328 交通銀行 5.64
601377 興業證券 27.49
601398 工商銀行 23.72
601601 中國太保 16.88
601628 中國人壽 14.80
601688 華泰證券 32.02
601788 光大證券 41.06
601818 光大銀行 5.36
601939 建設銀行 85.99
601988 中國銀行 140.08
601998 中信銀行 5.7
『陸』 中國最早上市的保險公司是哪家
中國人壽
中國人壽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成立於1949年10月20日的原中國人民保險公司所經辦的人身保險業務。新中國建立剛剛20天,為迅速發展經濟,經中央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了全國統一的保險機構——中國人民保險公司,下設人身保險室。
1995年,中國第一部《保險法》誕生。1996年,根據《保險法》關於財產保險和人身保險分業經營的要求,中保人壽保險有限公司在承繼原中國人民保險公司全部人身保險業務和重組17家地方壽險公司的基礎上組建成立,進入了專業化經營時代。
(6)最早上市的國有金融企業是哪家公司擴展閱讀
發展歷程
為新中國歷史最為悠久的保險公司之一,中國人壽始終是中國保險業的探索者、開拓者和領跑者,60年的風雨征程,開辟了中國人壽特色的科學發展之路,也是新中國60年保險事業發展與改革的一個縮影。
運營理念
中國人壽保險(集團)公司秉承「成己為人、成人達己」的企業文化核心理念,遵循「誠信為本、穩健經營」的企業宗旨;
恪守「創新、拼搏、務實、奉獻」的企業精神,把「與客戶同憂樂」作為企業價值觀,以「與時俱進、爭創一流」的精神,努力打造國內領先、世界一流的大型現代保險與金融控股集團,致力於造福社會大眾,為建設和諧社會貢獻更大的力量。
中國人壽保險(集團)公司及其子公司構成了我國最大的國有金融保險集團。2013年,總保費收入達3868億元,境內壽險業務市場份額為31.6%,總資產達24071億元,是我國資本市場最大的機構投資者之一。
連續13年入選《財富》全球500強,排名第54位;連續7年入選世界品牌500強,位列第237位、入選《中國品牌價值研究院》中國品牌500強,位列第15位。
所屬壽險公司繼2003年12月在紐約、香港兩地同步上市之後,又於2007年1月回歸境內A股市場,成為內地資本市場「保險第一股」和全球第一家在紐約、香港和上海三地上市的保險公司,並已成為全球市值最大的上市壽險公司。
『柒』 四大國有商業銀行最先股份制的是哪家
一、中國工商銀行 2005年10月28日,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掛牌成立,注冊資本為2480億元。其中,中央匯金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和財政部分別持有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50%股權。股份公司成立後,將完整承繼中國工商銀行的資產、負債和所有業務,並將繼續從事原經營范圍和業務許可文件上批准、核準的業務。 2006年10月27日,中國最大的商業銀行——中國工商銀行在上海和香港兩地成功實現A+H同步上市,發行募集資金刷新全球IPO紀錄,標志著工行的股份制改革已經取得階段性成果。 中國銀行 2004年8月26日,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掛牌成立, 2006年6月1日,中國銀行在香港聯合交易所正式掛牌上市。 2006年7月5日,中國銀行上海證券交易所成功掛牌上市,是我國首家在A股市場掛牌上市的大型國有商業銀行,創造了中國資本市場有史以來最大的首次公開發行新紀錄,同時也成為目前滬深兩市中權重最大的上市公司、國內首家H股和A股全流通發行上市的公司、股權分置改革以來第一家大型公司上市項目。 中國建設銀行 2004年9月15日,中國建行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掛牌成立,由匯金公司、中國建投、寶鋼集團、國家電網和長江電力共同發起設立股份公司,注冊資本為1942.3025億元。 2005年10月27日,中國建設銀行成功地在香港聯交所掛牌,成為中國四大國有商業銀行中首家上市的銀行。 2007年9月25日 中國建設銀行正式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 中國農業銀行 2009年1月9日,中國農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召開創立大會,其注冊資本2600億元。經國務院批准,中央匯金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和財政部代表國家各持該股份公司50%股權。 2009年1月16日,中國農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掛牌成立。 二、A股的正式名稱是人民幣普通股票。它是由我同境內的公司發行,供境內機構、組織或個人(不含台、港、澳投資者)以人民幣認購和交易的普通股股票,我國A股股票市場經過幾年快速發展,已經初具規模。B股的正式名稱是人民幣特種股票。它是以人民幣標明面值,以外幣認購和買賣,在境內(上海、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它的投資人限於:外國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香港、澳門、台灣地區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定居在國外的中國公民,中國證監會規定的其他投資人。現階段B股的投資人,主要是上述幾類中的機構投資者。B股公司的注冊地和上市地都在境內,只不過投資者在境外或在中國香港、澳門及台灣。二者的區別是:A股、B股的計價和發行對象不同,國內投資者顯然不具備炒作B股、H股的條件。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滬市掛牌B股以美元計價,而深市B股以港元計價,故兩市股價差異較大,如果將美元、港元以人民幣進行換算,便知兩地股價大體一致。以字母代稱進行股票分類,不甚規范,根據中國證監會要求,股票簡稱必須統一、規范。可以相信,隨著我國股市的進一步發展,A股、B股等稱謂將成為歷史。
『捌』 我國什麼時候開始上市公司的
清朝末年
清末,中國對外資是開放的。外國人可以在中國開設銀行,從事各種業務,外資可以自由流動,而且不受監管。中國人可自由從事銀行、票號、錢庄的業務,在1906年頒布《銀行票號法》之前也沒有任何監管。沒有監管的金融市場發生了幾次波及經濟全局的金融風波。
控制貸款之禍
鴉片戰爭之後,外資銀行數量日增,尤其是清政府在向外資銀行大量借款之後,外資銀行完全控制了中國金融市場。起初,外資銀行主要辦理外商匯兌,與中國原有的金融機構並沒有聯系,但1860年代末之後,它們把低利率從社會上吸收來的存款借給錢庄。這種短期拆借利率為7%,低於錢庄借款時10%的利率,錢庄紛紛向外資銀行借貸,受其控制。
外資銀行向中國放貸是為了控制中國經濟,它們主要用控制貸款,抑制中國絲茶出口價格的手段來達到目的。這就引發了1872~1873年的第一次金融風波。這一時期,由於交通和通訊的進步,中國進出口大增,但貿易逆差達300餘萬兩關銀,這就使金融市場銀根吃緊。1872年初,正在中國絲茶出口的旺季,外資銀行只吸收存款而不肯放出,利率甚至高達50%。同時,外資銀行還抬高匯價,對出口絲茶的商人施加壓力,出口於是陷於停頓狀態。1873年出口減少210餘萬兩,錢庄收不回貸款。外資銀行只催收貸款而不放貸,商行破產五六十家。1874年初,有一半以上的錢庄破產。
在這次金融風波中,外資銀行摸到了中國金融市場的規律。正常情況下,利率大體為每年8%,但如果外資銀行收回貸款,市場銀根吃緊時,年利率會高達33%。1878~1879年的第二次金融危機正是外資銀行利用了這個規律,干擾金融市場的結果。
1878年,中國絲茶的出口仍然不好,商家虧損嚴重,錢庄受到損失,而外資銀行又緊縮貸款200萬兩,銀根吃緊,錢庄為拖欠所累,又有二三十家歇業。1879年,絲茶出口有起色,但漢口和上海的外資銀行又不借給華商錢,人為造成了金融緊張。在第一次金融風波中,票號所受沖擊並不大,但這一次票號也被牽連,有的票號因周轉不靈而倒閉。
這兩次金融危機使外國人控制了中國的絲茶出口量及價格,貿易處於停滯狀態。風雨飄搖的中國金融業又進入了1883年的第三次金融風波。這一年,上海金融市場受投機活動和企業股票波動的影響,動盪不已。9月中,當市場需要大量資金時,外資銀行卻拒絕辦理短期信用貸款,這使純泰和泰來兩家大錢庄在10月中倒閉,共欠銀26萬余兩。與錢庄有業務往來的票號受到嚴重損失,於是急於收回貸款,而這一舉動又加劇了金融動盪。到冬天,上海的78家大錢庄只剩下10家,受連累的金融機構達三四百家。
貼票風潮與股票詐騙
1897年發生的金融風波與貼票相關,稱為「貼票風潮」。貼票是一種高息攬儲的做法。例如,客戶以現金90元存入,錢庄付給面額為100元的遠期庄票一張,為期半個月,到期客戶就可以用庄票取回100元。貼票為潮州商人鄭氏的錢庄所創,利率起初為20~30%,以後甚至高達50~60%,這種不規范的做法吸收了大量資金。但到1897年,由於貼票發行過多,錢庄無力償還,這就引起了人們的恐慌。波及未發行貼票的錢庄和票號,又形成了嚴重的金融風波。
發生在1910年的金融風波是由於股票詐騙引起的,稱為「橡皮股票風潮」。橡皮就是橡膠( 20725,-760,-3.54%)。英國人麥邊於1903年在上海成立了蘭格志公司,宣傳從事開辟橡膠園、開發石油、煤炭、採伐木材等業務,開始招股活動,但並沒成功。1909年,世界橡膠價格暴漲,國外從事橡膠開發的企業和投資人大獲其利。許多人購買橡皮股票,麥邊和其它橡膠公司乘機哄抬股價。蘭格志公司票面100荷蘭盾(合白銀60兩)的股票被炒到近1000兩白銀,超過了面值的十六七倍。蘭格志公司在騙到錢之後就逃跑了,股價一落千丈,原來做股票抵押的外資銀行也中止了該項業務,並追要貸款,這種股票於是成為廢紙,各錢庄或承做股票抵押,或貸給購股者的錢此時已無法收回,這又引發了金融風波。在這場風波中又有一半錢庄倒閉。1909年,上海有錢庄100家,經過這場風波,到1911年時,只剩下51家。
慘痛教訓
在金融市場如此混亂,金融風波頻發的情況下,洋務運動與中國民族工業哪能得到健康發展?
清末的金融風波與當時中國受外國侵略,政府軟弱相關。外國銀行憑借特權在金融市場上興風作浪,從中漁利,是金融風波的重要根源。因此,一國的金融市場無論開放到什麼程度,都必須控制在自己手中,不能讓外國人控制中國金融。金融風波發生的另一個原因是缺乏金融監管。無論外國的銀行,還是中國的錢庄、票號,都從自己的眼前利益出發,違規操作,根本沒有什麼立法或監管機構。一個沒有規則的金融市場,其游戲豈不是一片混亂?
直到一百年後的今天,外資沖擊一國金融市場,國內金融機構的違規操作仍然沒有根除。金融開放和金融監管兩者缺一不可,沒有監管的開放只會引起混亂,而無利於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