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是什麼時候提出的
成熟的理論已經出現很久了
金融必須依附於實體化經濟體系,我們察覺到了實體與金融融合的時代將要來臨,這個時代我們已經很少看到一個純粹的實體化經濟企業。而在金融與實體化結合的過程中,一個新產業將會崛起,這個產業就是供應鏈金融。——柴院巍
Ⅱ 金融服務業的金融服務業
金融服務業即從事金融服務業務的行業。我國金融服務業目前包括(不含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和台灣省)四個分支:銀行,證券,信託,保險。金融、保險業包括:中央銀行、商業銀行、其他銀行、信用合作社、信託投資業、證券經紀與交易業、其他非銀行金融業和保險業等。
金融服務業主要提供金融的存貸、社會資金收縮、擴放,金融領域消費的管理和設計,對金融產品設計,對消費支付方式提供和創新,金融服務業成為現代社會不可缺少的重要服務手段。 就金融服務業而言,與其他產業部門相比,金融服務業同樣具有一些顯著的特徵,比如:
1、金融服務業的實物資本投入較少,難以找到一個合適的物理單位來度量金融服務的數量,這也就無法准確定義其價格,從而也無法編制准確的價格指數和數量指數,因此金融服務業的產出也就難以確定和計量。
2、傳統金融服務業的功能是資金融通的中介,而現代金融服務業則具有越來越多的與信息生產、傳遞和使用相關的功能,特別是由於經濟活動日益「金融化」,所以,金融信息越來越成為經濟活動的重要資源之一。
3、金融服務業傳統上是勞動密集型產業,而隨著金融活動的日趨復雜化和信息化,金融服務業逐漸變成了知識密集和人力資本密集的產業,人力資本的密集度和信息資源的多寡在現代金融服務業中已經成為決定金融企業創造價值的能力以及金融企業生存和發展前景的重要因素。
4、在當今這樣一個國內和國際競爭加劇的時代,金融服務業正處於大變革的過程之中,信息技術、放鬆管制和自由化的影響已經永遠改變並在不斷重新塑造著金融服務業領域,而且這種趨勢還將持續下去。
Ⅲ 我國金融服務「三農」的主力軍是下列哪一類金融機構是不是農村信用社
是農村信用社。
農村信用合作社是經中國人民銀行批准設立、由社員入股組專成、實行民主管理、主要為屬社員提供金融服務的農村合作金融機構,是目前由銀監會和國務院雙重領導的部門。其宗旨是「農民在資金上互幫互助」即農民組成信用合作社,社員用錢可以貸款。
農村信用合作社的主要任務是籌集農村閑散資金,為農業、農民和農村經濟發展提供金融服務。組織和調節農村基金,支持農業生產和農村綜合發展,支持各種形式的合作經濟和社員家庭經濟。信用社的建立與自然經濟、小商品經濟發展直接相關。
(3)實現全國首個實現國家金融服務的是擴展閱讀:
農村信用合作社雖然定義上是社員入股組成,從來都不是農民自願組成的,而是官方一手操辦的。最初的信用社,大部分出資來自國家,農民的出資只佔很少部分。
50多年來信用社的體制經歷了無數次的改革,但「官辦」是一以貫之的。2004年,央行和地方政府曾拿出大量資金給農村信用社的虧空買單。所以說信用社的所有人就是政府。
我國「三農」主要是指農業、農村和農民,它是一個從居住地域、從事行業和主體身份三位一體的問題。
Ⅳ 全國首個實現國家金融服務標准落地的城市是()。
全國首個實現國家金融服務標准落地的城市是
杭州
Ⅳ 首個實現國家金融服務標准落地的城市是哪裡
首個實現國家金融服務標准落地的城市是杭州。
杭州市是我國首個實現國家金融服務標准落地內的城市,杭州金融企業容實力在全國范圍內來說,還算是比較好的。金融業在整個浙江省的規劃中,都是佔有很大的比重的,金融服務對杭州以及整個浙江來說,都有著重要的經濟地位。最近幾年,金融對城市發展以及經濟建設越來越明顯,杭州一直在努力推進各種金融小鎮的規劃和建設,發展互聯網金融,以及其他金融服務。
(5)實現全國首個實現國家金融服務的是擴展閱讀:
金融服務國家標準是支撐供給側改革、促進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重要技術規范,新標準的發布及實施將提高金融服務供給質量和效率。
支持欠發達地區、低收入群體、小微經濟實體等獲得必要、及時的基本金融產品和服務,助力「發展普惠金融」,並努力實現金融機構與消費者之間信息的有效傳遞。
Ⅵ 為支持三農發展提供金融服務的金融機構有哪些
「三農」工作關系國計民生,歷來是黨和國家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
黨的十內八屆三中全會對全容面加快農村改革做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對於加強和改善「三農」金融服務提供了新機遇,提出了新要求。但也要看到,「三農」金融服務仍然是我國金融服務中比較薄弱。
Ⅶ 美國國家金融服務公司的公司業務
概述資料
一家IT部門分布廣泛、業務發展迅猛的貸款公司把應用轉化成服務,通過消息匯流排聯系起來,並且讓業務獲得新的靈活性。
半個世紀以來,隨著客戶、產品和市場的不斷增加,美國Countrywide Financial公司的貸款、保險和銀行服務業務也在急劇發展,IT系統隨之越來越復雜。為了應對需求增加的情況,Countrywide公司決定採用靈活的SOA方案,希望實現企業IT部門孜孜以求的長遠目標:降低復雜性,提高擴展性,減少管理費用。
選擇SOA
Countrywide公司分幾個業務部門,每個部門都僱用了IT人員,獨立工作。2002年,主要支持公司貸款部門的一個業務部門——全國服務系統開發部門(CSSD)啟動了SOA項目,如圖所示。
據CSSD負責應用開發的高級副總裁Peter Presland-Byrne聲稱,該部門之所以選擇了SOA方案,是因為應用程序支持業務問題,而且採用的某些模式適用於SOA的兩個主要屬性:基於服務的功能抽象,以及注重提供這些基本服務的重用組件。他說:「我們盡量從服務層面看待業務模式的結構。」
技術與做法
CSSD開始實施SOA後,很快發現,許多應用程序裡面所含的服務有著與其他應用程序同樣的功能。
Presland-Byrne認為:「我們需要抽取服務,這是一項日常工作,如果出現功能重復,還要決定選擇哪些服務。」他預料,為了支持Web服務,需要進一步抽取服務,因為這種支持功能在CSSD使用的IBM iSeries中檔伺服器服務環境當中「不是原本就有的」。
Presland-Byrne指出,抽取核心服務、讓應用程序使用公用服務而不是各行其是,這是SOA方案的一個重要方面,這就需要開發軟體時要注重可重用性。
軟體開發方法
為了便於遵守SOA,Countrywide公司評估了新的軟體開發方法,確保新方法適合SOA,提供一致的兼容性,盡量重復使用現有服務。Countrywide公司最初把SOA看成了中心目標,但後來認識到SOA推崇的重用思想才是中心目標。Presland- Byrne說:「如果你真正支持重復使用,SOA就有可能成為現實。」 Countrywide公司還決定使用消息系統,作為連接應用程序和數據源的機制。Presland- Byrne說,因為公司使用好幾項不同種類的技術,包括Java和微軟 .Net,所以一定要做到與消息無關(messaging-agnostic),以確保系統不會依賴某項有技術。Countrywide公司還在很大程度上依賴IBM的MQSeries和WebSphere MQ Integrator中間件,用於傳送消息、處理服務;並依賴Flashline的開發環境,用於管理服務和軟體組件。
數據模型
雖然公司跨CSSD的諸多應用程序,對消息系統實行了標准化,但不需要一致的數據模型。相反,公司使用中間件確保一致的信息流;需要時,就映射及轉換數據格式。對CSSD而言,強制使用一致的數據模型不合實際,因為「一旦引入第三方工具,一致的數據模型就無從談起」,Presland-Byrne說,「我們引入的中間件可以轉換這些不同的標准。這就是集成工具的用途所在。」
「緩沖器」
Presland-Byrne認為,更重要的是,充當「緩沖器」的中間件——負責在諸多服務之間轉換業務邏輯和數據格式——必須與服務邏輯分離開來。這樣一來,不同的應用程序就可以同時使用同一服務,用不著在應用程序或者數據發生變化時,改動服務代碼。另外,你還可以同時運行新老版本的服務,無論是在轉換期間,還是為了滿足不同應用程序的需求。在這兩種情況下,IT人員可以讓服務保持原樣。
Presland-Byrne強調,考慮到Countrywide公司的大多數服務是在內部,盡管公司不是高度依賴Web服務或者相關技術,譬如SOAP,不過它的確把Web服務用於客戶和現場代理人所用的少數幾個應用程序。然而,Countrywide公司往往使用XML,作為服務和中間件的語義數據標准,因為XML非常普遍適用和廣為人知。
未來發展計劃
在業務部門部署SOA的同時,Countrywide公司現正在探討如何擴大這種方案的用途,用於各部門之間的溝通。Presland-Byrne承認,這就需要重新分析服務、消除重復現象。該公司已經開始把用戶身份識別合並成一項服務,這樣只要通過單次登錄(SSO),就可以跨企業訪問該服務。
因為每個業務部門的發展模式和技術生命周期各不相同,想在全公司一下子實施SOA在2002年並不可能。如今由於每個業務部門都接受了SOA概念,技術成熟程度也很相似,推廣這種架構「是我們現在能夠處理的」。Presland-Byrne認為。
Ⅷ 什麼是現代金融服務
現代金融服來務是金融機構源及其員工廣泛運用現代科技和物質文明成果,全心全意為社會提供的金融產品服務、金融勞務服務和金融輔助服務。
金融產品服務是指提供貨幣信用種類和勞務服務的項目;金融勞務服務是指通過金融機構員工的勞動,滿足客戶辦理各種業務的需求,包括員工的服務意識、服務禮儀、服務紀律、服務質量和服務效率等;金融輔助服務是指實現金融服務的一些設備和設施,如服務手段、環境和為客戶提供辦理業務的條件以及金融經濟情報和信息等。
Ⅸ 關於金融服務貿易的
.028.1 國際金融與貿易
(International Finance and Trade )
學分數 2 周學時 2
教學目的與要求:
課程性質:非經管類文科公共選修課。本課程需要有相應的經濟學基礎知識。
基本內容:國際金融與貿易是既有聯系又獨立的學科,作為文科學生學習與掌握關於世界經濟基礎知識的一門課程,主要內容包括兩大部分:國際貿易與國際金融。一、國際貿易方面:①國際貿易產生與發展的一般規律,特別是國際商品流動的一般規律;②國際貿易的理論與學說;③對外貿易政策、世界貿易組織的規則和原則;④世界各國對外貿易發展的主要特點。二、國際金融方面:①開放經濟條件下,各國貨幣之間的關系及其對經濟的影響;②外匯供求及相對價格——匯率問題;③外貿信貸與國際信貸;④國際金融體系。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文科其他專業的學生對國際貿易和國際金融有基本的了解,拓寬知識面,加深學習本專業以及經濟學其他課程和專業知識的基礎。
基本要求:理解與掌握國際貿易與國際金融的基本知識與基本概念,要求比較系統地了解國際貿易與金融發展的一般規律,能夠運用學到的理論和專業知識分析世界各國對外貿易發展的現狀和貨幣金融的狀況,分析世界各國之間的經濟與貿易關系。
教學方法:以課堂講解為主,結合課堂討論,期末考試或課程論文。
參考教材:
1、 鄒根寶主編:《國際貿易與國際金融》上海人民出版社,200 年 月
2、 陳同仇 薛榮久主編 《國際貿易》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1997年5月版
3、 姜波克主編:《國際金融新編》復旦大學出版社,1994年9月版
4、 殷醒民編著 《國際金融》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7月版
教學內容:
第一章 國際貿易基礎知識
第一節 國際貿易的基本內涵
第二節 國際貿易的基本統計
第三節 對外貿易與經濟發展
第二章 國際分工和世界市場
第一節 國際分工
第二節 世界市場
第三節 國際價值和世界市場價格
第三章 國際服務貿易
第一節 國際服務貿易的定義與特徵
第二節 國際服務貿易的發展和原因
第三節 國際服務貿易的形式
第四章 對外貿易政策
第一節 對外貿易政策的類型與演變
第二節 自由貿易政策的理論基礎
第三節 保護貿易政策的理論基礎
第五章 關稅與非關稅措施
第一節 關稅概述
第二節 關稅的分類
第三節 非關稅措施概述
第四節 非關稅措施分類
第六章 關貿總協定和世界貿易組織
第一節 關貿總協定概述
第二節 世界貿易組織
第三節 關貿總協定和世界貿易組織與中國
第七章 國際收支
第一節 國民收入帳戶
第二節 開放經濟下的國際收支帳戶
第八章 外匯市場與匯率
第一節 外匯和外匯市場
第二節 影響匯率變動的因素
第九章 外貿信貸和國際信貸
第一節 外貿信貸
第二節 國際信貸
第十章 國際金融體系
第一節 國際貨幣體系
第二節 國際金融機構
編寫者:羅秀妹(副教授) 編寫時間:2003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