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作為金融機構本身,金融負債指的是什麼
一、收到個人和企業客戶的存款。不管是活期還是定期存款都需要支付利息因此屬於金融負債;
二、發行的債券。銀行通過發債籌集資金是一種主動積極的吸收存款資金方式,因為資金是銀行經營的「原料」,銀行債券也屬於企業債,一般都會有利息,否則沒人願意買,因此也是金融負債。
三、簽發的各種承諾兌付票據。這些票據包括銀行匯票、銀行承兌匯票等,如果持票人到銀行貼現,銀行即可以低於票面的金額「回購」,差額就是利息,如果持票人持票到期要求兌付,那麼銀行需要按票面金額足額兌付,可視為銀行支付了利息。因此也屬於金融負債。
四、中央銀行作為最後貸款人向商業銀行提供的貸款也是金融負債。這些貸款都有利息,具體利率可查詢央行網站現行利率表,其中金融機構存貸款利率表就是。因此也是金融負債。
五、其他需要支付利息的非權益性資金
② 個人負債高可以做金融機構的法人嗎
個人負債,如果你的誠信就有問題了,所以這種情況你做不了公司的法人。
③ 金融機構的風險主要包括哪三大風險
金融機構的風險主要包括金融市場風險、金融產品風險、金融機構風回險。
一家金融機構發生的風險所帶答來的後果,往往超過對其自身的影響。金融機構在具體的金融交易活動中出現的風險,有可能對該金融機構的生存構成威脅;
具體的一家金融機構因經營不善而出現危機,有可能對整個金融體系的穩健運行構成威脅;一旦發生系統風險,金融體系運轉失靈,必然會導致全社會經濟秩序的混亂,甚至引發嚴重的政治危機。
(3)金融機構高負債表現擴展閱讀
金融風險的基本特徵有以下幾個:
(1)不確定性:影響金融風險的因素難以事前完全把握。
(2)相關性:金融機構所經營的商品—貨幣的特殊性決定了金融機構同經濟和社會是緊密相關的。
(3)高杠桿性:金融企業負債率偏高,財務杠桿大,導致負外部性大,另外金融工具創新,衍生金融工具等也伴隨高度金融風險。
(4)傳染性:金融機構承擔著中介機構的職能,割裂了原始借貸的對應關系。處於這一中介網路的任何一方出現風險,都有可能對其他方面產生影響,甚至發生行業的、區域的金融風險,導致金融危機。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金融風險
④ 金融機構如何進行負債管理
資產負債管理是以資產負債表各科目之間的「對稱原則」為基礎,來緩解流動性、盈利性和安全性之間的矛盾,達到三性的協調平衡。所謂對稱原則,主要是指資產與負債科目之間期限和利率要對稱,以期限對稱和利率對稱的要求來不斷調整其資產結構和負債結構,以實現經營上風險最小化和收益最大化。其基本原則主要有:
一、規模對稱原則
這是指資產規模與負債規模相互對稱,統一S 平衡,這里的對稱不是一種簡單的對等,而是建立在合理經濟增長基礎上的動態平衡。
二、結構對稱原則
又稱償還期對稱原則。銀行資金的分配應該依據資金來源的流通速度來決定,即銀行資產和負債的償還期應該保持一定程度的對稱關系,其相應的計算方法是平均流動率法,也就是說,用資產的平均到期日和負債的平均到期日相比,得出平均流動率。如果平均流動率大於1,則說明資產運用過度,相反,如果平均流動率小於1,則說明資產運用不足。
三、目標互補原則
這一原則認為三性的均衡不是絕對的,可以相互補充。比如說,在一定的經濟條件和經營環境中,流動性和安全性的降低,可通過盈利性的提高來補償。所以在實際工作中,不能固守某一目標,單純根據某一個目標來決定資產分配。而應該將安全性,流動性和盈利性綜合起來考慮以全面保證銀行目標的實現,達到總效用的最大化。
四、資產分散化原則
銀行資產運用要注意在種類和客戶兩個方面適當分散,避免風險,減少壞帳損失。
⑤ 金融機構的負債余額指什麼
金融機構的負債主要有:
①收到個人和企業客戶的存款。
②發行的債券。如銀行通過發債籌集資金吸收存款。
③簽發的各種承諾兌付票據。
④中央銀行作為最後貸款人向商業銀行提供的貸款也是金融負債。
⑤其他需要支付利息的非權益性資金。
簡單的說,就是金融機構從其他方吸收的資金,將來需要償還的金額。
⑥ 金融機構的資產負債表受什麼影響
所有能夠增加和減少資產和負債的業務,比如收到投資、接受捐贈等,都會影響資產負債表。
公允價值變動、資產減值損失、銷售收入、營業外收支、投資收益等,都會影響利潤。
⑦ 經濟,金融,銀行。中央銀行「增加對金融機構的存款」和「增加對金融機構的負債」是一個意思吧表示什麼
增加存款等於調高銀行准備金率,增加對金融機構貸款等於增加對金融機構負債,不同的。
增加存款,本身提高准備金率,屬於央行宏觀調控,不是什麼業務,影響就是減少了市場流通貨幣,增加企業貸款難度,但是對個人存款利息有幫助,不利於銀行自身貸款業務。
望採納,謝謝
⑧ 政信類金融機構負債及再融資能力是怎麼體現的呢
一般來說,負債以中長期(發債,銀行貸款)為主的最好,說明短期(信託期限內)償債壓力不大。如果是發過債的那就更好了,投資者可以在發債說明書上看到發債主體的各類數據,信息更加透明。政信投資集團已在全國30個省、市、自治區均設有分支機構和營業網點,構建面向全國的政信金融服務體系。集團本著監管嚴格、公開透明的原則向投資人提供產品相關信息的參考和查驗,同時每年會發起基於會員服務體系的項目考察活動,以便更及時、直觀地了解和監督項目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