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計算機系統的主要技術指標有哪些
計算機系統的主要技術指標與系統配置:
一.計算機的主要性能指標
1)字長:字長是CPU能夠直接處理的二進制數據位數,它直接關繫到計算機的計算精度、功能和速度。字長越長處理能力就越強。常見的微機字長有8位、16位和32位。
2)運算速度:運算速度是指計算機每秒中所能執行的指令條數,一般用MIPS為單位。
3)主頻:主頻是指計算機的時鍾頻率,單位用MHz表示。
4)內存容量:內存容量是指內存儲器中能夠存儲信息的總位元組數,一般以KB、MB為單位。
5)外設配置:外設是指計算機的輸入/輸出設備
6)軟體配置:包括操作系統、計算機語言、資料庫語言、資料庫管理系統、網路通信軟體、漢字支持軟體及其他各種應用軟體。
二.微機系統的主要配置
微機的基本配置主要包括主機、鍵盤、磁碟驅動器、硬碟、顯示器等。
Ⅱ 軟體性能的指標是什麼
近年來,軟體在整個電腦系統中的作用已越來越重要,其所佔費用的比重也越來越大。評價電腦軟體的性能,應注意以下幾點:
(1)實際性能
購買軟體時應根據工作的需要,充分了解該軟體的適用范圍和實際性能,不能只聽商家或廣告的介紹,而應向已經使用過的用戶請教。經銷同類軟體的部門很多,要多方比較鑒別,盡可能選購功能齊全、運行可靠、人機界面友好、維護方便的軟體。有些軟體在作粗略測試時表現不錯,但作深入運行後,便會出現無故死機等異常現象,顯然該類軟體是無法實際應用的。
(2)兼容性
在選購軟體時特別要考慮它的兼容性,不僅要兼容已有的和即將有的硬體設備,還要適用已有的和即將有的軟體系統。這說明要了解所購軟體適用於什麼機型,需在任何操作系統支持下工作,和其它系統軟體和應用軟體的數據通信能力如何,是否可以在多用戶或網路環境下使用,最多可以處理多大的問題,響應速度如何,以及運行該軟體時實際所需的最大內存空間與所佔磁碟空間等。除此之外,還需考慮軟體與實際工作的適用程度,能否滿足本單位的特殊使用要求,因為某些商品軟體的適用性往往與某個單位的具體工作要求是有距離的。
(3)用戶友好性
優秀的軟體對用戶應該是友好的,例如提供菜單驅動的命令輸入方式,直觀形象的圖形用戶界面和對話框等,並支持方便的滑鼠操作。大多軟體還應有在線幫助,這樣,配合可顯示的軟體說明文本和應用實例教程,使用戶可在不需記憶太多的東西、不必查閱手冊的情況下,便能迅速學會使用該軟體。
(4)安全性與容錯能力
軟體的安全保密問題近年來已越來越被人們所重視,在選購時要了解該軟體有沒有安全保密措施,如口令或密碼的設置、使用許可權的劃分等功能,此外,安全性還包括一旦數據丟失後的恢復能力。容錯處理能力是指軟體在運行過程中,如果用戶不小心而誤操作,系統能否有效地制止,或作最簡單的處理便可恢復被誤修改或被誤刪除的信息,並使系統繼續運行而不必從頭開始。
(5)可維護性與升級性
軟體也存在可維護性與升級性問題。一般說來,採用結構化程序設計方法編寫的軟體具有較好的修改、除錯和功能擴展等維護能力。隨著硬體性能的提高和軟體技術的成熟與進步,各種軟體的版本也會作不斷得更新和升級,當然只有購買由信譽卓著的軟體公司編寫的並大量銷售的軟體,才能保證這種維護與升級能力,從而保障用戶的利益。
(6)資料齊全
商品化的軟體應有完整詳盡的使用安裝說明資料和用戶手冊,沒有資料的軟體,不是完整的軟體。
Ⅲ ERP軟體的主要指標簡介怎麼寫
主要技術指標簡介:該軟體產品所採用的開發技術指標,限200字。
一、軟體企業認定申請表填寫細則:
《軟體企業認定申請表》必須如實填報,不能有漏填項,如沒有相應內容的項要填「無」或「0」。紙質版與電子版的內容必須一致,表格內容要與相關的附件一致。否則不予受理。
(一)申報企業概況欄
1、企業名稱:申請軟體企業認定的申報單位的全稱。名稱譯文應准確,各種文件中的企業名稱應填寫一致;
2、注冊地址和郵編:是指企業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門進行企業營業執照注冊登記時的地址,郵編是指注冊時企業所在地的郵政編碼;
3、聯系地址和郵編:是指目前進行企業認定申請時的企業地址和所在地的郵政編碼;
4、法定代表人及電話、身份證號:是指申報單位的企業法定代表人及聯系電話和法人的身份證號碼,電話號碼前要加區號;
5、企業負責人及電話、傳真:是指申請單位的當前主要負責人及聯系電話和傳真號碼,號碼前要加區號;
6、聯系人及電話、傳真:是指申報單位負責與認定機構聯系的人員及聯系電話和傳真號碼,號碼前要加區號;
7、企業主管單位:是指申報單位的上級主管單位;
8、企業注冊日期:是指申報單位進行工商營業執照登記的注冊登記時間;
9、企業注冊資金和工商注冊號:是指申報單位進行工商營業執照登記的注冊資本和營業執照注冊號;
10、申報單位如果已經通過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則需要填寫高新技術企業認定日期和相應高新技術企業的證書號;
11、企業主管稅務所和稅務登記號分別指申報單位具體辦理國稅和地稅納稅所在的稅務部門(具體到分局)和相應的稅務登記證號碼;
12、主要股東及持股情況:是指申報單位中前三位主要股東的持股數和持股比例,持股數請加上單位,並與注冊資金的單位一致。
13、企業員工持股情況:是指申報單位按管理人員、技術骨幹、其它員工分類各自的持股人數、持股總數和占企業總股本比例。企業負責人、總經理等管理人員所持股份,要在企業員工持股情況中的管理人員欄中體現,持股數請加上單位。
(二)申報企業上年度經營情況
從事內銷的收入單位為「萬元」,從事外銷的收入單位為「萬美元」
1、企業總收入:是指申報單位在上年度的企業銷售收入;
2、軟體總收入:是指申報單位的銷售收入中的軟體收入部分,軟體總收入=產品銷售收入+軟體工程承包收入+技術服務收入+咨詢培訓收入+技術轉讓+其他技術收入,軟體總收入≤企業總收入;
3、軟體收入占總收入%:是指申報單位的軟體收入占該單位總收入的百分比;
4、自產軟體收入:是指申報單位的軟體收入中屬於自產軟體收入的部分,包括自產軟體銷售、工程承包(除硬體收入外)、技術服務、軟體及相關技術的咨詢培訓、技術轉讓等收入,自產軟體收入≤軟體總收入≤企業總收入;
5、自產軟體收入占軟體收入%:是指申報單位的自產軟體收入占該單位軟體收入的百分比;
6、軟體研發投入:是占指申報單位進行軟體研究開發所進行的投入值;
7、研發投入占軟體收入%:是指申報單位的研發投入占軟體收入的百分比;
8、軟體分類收入:是指軟體收入按內銷和出口兩類中的銷售產品、技術服務、咨詢培訓等項進行分項填寫,其各項數據的總和即為該申報單位的軟體收入;
l 「銷售產品」收入一定要和附件「企業開發、生產或經營的軟體產品列表」中的軟體銷售收入相等;「工程承包、技術服務、技術轉讓」收入一定要與附件「企業工程承包、技術服務、技術轉讓項目列表」中的收入相等;
l 銷售產品」收入的企業,要提交相關產品銷售發票復印件或發票列表,軟體產品銷售金額與《企業開發、生產或經營的軟體產品列表》中所填金額一致;
l 有「工程承包」、「技術服務」、「技術轉讓」收入的企業,要提交相關合同復印件及發票復印件或發票列表,並附加相關證明核實該合同中的軟體收入部分金額,軟體收入部分金額要與《企業工程承包、技術服務、技術轉讓項目列表》中所填金額一致;
l 有「咨詢培訓」收入的企業,要附加培訓項目類型、金額及發票復印件或發票列表;
l 有「其他」收入的企業,要提交相關證明材料。
該欄目需要財務責任人簽字和企業法定代表人簽字,並加蓋企業財務章和企業公章。
(三)申報企業主要業務及產品欄
1、主要業務方向/排序:是指申報單位的業務方向依其主次程度在「□」中標出序號;
2、主要產品方向是指申報單位生產的產品屬於欄中所列出的哪些項,申報單位根據情況在相應的「□」內標上「√」;
3、主要軟體列表是指申報單位已登記的軟體產品依其主次程度按序號依次列出,軟體名稱與登記號必須與相應的軟體產品登記證書上內容完全一致;
4、ISO9001認證情況是指申報單位是否通過ISO9001認證,「□」及項目供選擇,如已通過認證,需填寫通過時間,並在企業申報材料中附加此項證書復印件;
5、CMM認證情況是指申報單位是否通過CMM認證,如已通過認證,需填寫通過時間和級別,並在企業申報材料中附加此項證書復印件;
6、系統集成企業資質認證情況是指申報單位開展系統集成業務,是否具有系統集成資質認證,「□」及項目供填表人選擇,如果已通過,需填寫通過的時間和等級級別,並在企業申報材料中附加此項證書復印件。
(四)企業軟體開發環境欄
比較開發場地面積、機器台數與軟體技術人員數,看其分布是否合理。
1、開發環境和主要設備:是指申報單位所具備的開發場地和主要硬體設備,包括大中小型計算機、PC機、工作站、筆記本,及伺服器、路由器、交換機、集線器的台數和型號;
2、開發工具:是指申報單位從事軟體產品的研發、生產所使用的開發工具,包括工具軟體包、操作系統、編程語言等;
3、開發工具:是指申報單位從事軟體產品研發、生產所使用的資料庫系統;
4、網路系統:是指申報單位從事軟體產品研發、生產所具有的網路系統;
(五)申報企業人員構成情況欄
該欄目是反映申報單位的人員概況。要與附件《企業人員構成情況表》中的人員數、學歷構成、軟體專業人員構成數相符。
1、職工總數:是指申報單位的人員總數;
2、職工總數按職工學歷構成、分別按項填寫人員數;
3、大專以上學歷占職工總數%:是指職工中大專以上學歷的人員數占職工總數的百分比;
4、軟體技術人員數:是申報單位中從事軟體研發人員數、工程項目管理人員數和市場推廣與維護人員數的總和,即:軟體技術人員數= 研究開發人員數 + 工程和項目管理人員數 + 市場推廣與技術服務人員數;
5、軟體技術人員數占職工總數%:是指申報單位的軟體技術人員數占職工總數的百分比;
6、大專以上學歷者占職工總數% =(大專+本科+碩士+博士)/職工總數;
職工總數應查看企業人員工資核定表或購買社保的憑證,憑證與企業認定申請表所填人數允許有偏差,但不超過20%。
二、軟體產品登記申請表填寫細則:
1、企業名稱:申請軟體企業認定的申報單位的全稱。名稱譯文應准確,各種文件中的企業名稱應填寫一致;
2、注冊地址和郵編:是指企業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門進行企業營業執照注冊登記時的地址,郵編是指注冊時企業所在地的郵政編碼;
3、聯系地址和郵編:是指目前進行企業認定申請時的企業地址和所在地的郵政編碼;
4、法定代表人及電話、身份證號:是指申報單位的企業法定代表人及聯系電話和法人的身份證號碼,電話號碼前要加區號;
5、聯系人及電話、傳真:是指申報單位負責與認定機構聯系的人員及聯系電話和傳真號碼,號碼前要加區號;
6、Email:為聯系人或法定代表人的有效電子郵件地址;
(一)基本情況
1、產品名稱:軟體產品的名稱要求簡短、明確、針對性強,軟體產品應與計算機軟體著作權證書為准,並與軟體產品登記申請表、軟體檢測報告所填產品名稱一致。
軟體名稱應有廠商的品牌及標明用途。產品命名須由四部分組成:企業標識(例如:企業的簡稱、中文拼音、英文名稱、商標名稱等)、產品名稱、產品屬性(能反應產品屬性的,例如:平台、系統、軟體、中間件)、版本號。如有簡稱,必須在全稱後註明:[簡稱:***]。例:金山詞霸軟體V1.0[簡稱:詞霸]
2、版本號:版本號必須與該產品計算機軟體著作權證及軟體檢測報告上所注一致;
3、產品服務對象:該軟體產品的使用對象及行業;
4、主要功能及用途簡介:該軟體產品的主要功能及其用途,限200字;
5、主要技術指標簡介:該軟體產品所採用的開發技術指標,限200字;
6、硬體運行環境:運行此產品所需要的硬體環境,內存不得少於1;
7、軟體運行環境:此產品通過何種操作系統、編程語言、資料庫等進行開發;
(二)產品類型
產品類型只能單選「系統軟體」、「支持軟體」、「應用軟體」、「其他軟體」其中一項。
每項里的具體類型可按產品實際情況進行多選。
(三)產品開發及知識產權情況
1、產品開發者:為本企業或與企業有關的個人;
2、開發時間:開發時間應早於完成日期、檢測日期、始銷日期;
3、著作權人:應與計算機軟體著作權登記證一致,為本企業或與企業有關的個人;
4、開發工作量:開發者人數/開發完成月數。
(四)產品檢測、鑒定、獲獎情況
1、檢測部門:出具軟體產品檢測報告的部門,並填寫相關結論及檢測日期;
2、鑒定部門:所獲省級以上相關部門出具的鑒定報告,並填寫相關結論及檢測日期;
3、頒獎部門:所獲省級以上相關部門出具的獲獎證書,獲獎證書頒發部門,並填寫相關結論及檢測日期;
(五)產品銷售情況
1、始銷時間:軟體產品首次銷售時間;
2、銷售方式:可復選,自銷、OEM、定製合計套數=「至申報時累計內銷」+「至申報時累計外銷」;
3、至申報時累計外銷中的銷售額與售價均為美元。
三、軟體企業認定或軟體產品登記變更、補辦申請表填寫細則
1、「變更申請編號」無須填寫;
2、「變更信息」欄中只需填寫變更范圍內發生的變更事項,並說明變更原因。
四、軟體企業年審調查表填寫細則
1、《軟體企業認定年審調查表》必須如實填報,不能有漏填項,如沒有相應內容的項要填「無」或「0」。紙質版與電子版的內容必須一致,表格內容要與相關的附件一致。否則不予受理。
2、「企業年審調查表」中「企業所得稅」中的「應征額」必須小於或等於企業認定申請表中「企業總收入」;「應退額」必須小於或等於「應征額」;「實際退稅額」必須小於或等於「應退額」。
3、「產品增值稅」中的「應征額」必須小於或等於企業認定申請表中「銷售產品」;「應退額」必須小於或等於「應征額」;「實際退稅額」必須小於或等於「應退額
Ⅳ 什麼是 軟體項目技術指標
軟體技術指標分成"功能指標"和"非功能指標".
1. 功能指標,即軟體所能提供的各種功能和用途;
2. 非功能指標,包括軟體產品的各種性能參數,如安全性/擴展性/部署方便性/可用性等.
(4)主要技術指標軟體擴展閱讀:
用戶視角
對用戶而言,性能就是響應時間。用戶甚至不關心響應時間中哪些是軟體造成的,哪些是硬體造成的。但用戶感受到的響應時間既有客觀成分,也有主觀成分,甚至是心理因素 。
管理員視角
管理員需要使用軟體提供的管理功能等手段來方便普通用戶使用。這類用戶首先關注普通用戶感受到的軟體性能。其次,管理員需要進一步關注如何利用管理功能進行性能調優。
開發人員視角
開發人員的視角與管理員的視角基本一致,但開發人員需要更深入地關注軟體性能。在開發過程中,開發人員希望能夠盡可能地開發出高性能的軟體。
Ⅳ 軟體主要技術指標
性能:關鍵功能的平均響應時間、最長響應時間、滿負荷每小時處理請求數目、對內CPU、內存、硬碟的容要求等等。
可用性:能夠提供服務的時間和不能提供服務的時間的比例,通常是維護活動引起的。
可靠性:關鍵功能容錯能力,是否能夠恢復,平均無故障時間等等
Ⅵ 軟體技術指標有哪些
軟體技術指標分成"功能指標"和"非功能指標".
功能指標,即軟體所能提供的各種功能和用途;
非功能指標,包括軟體產品的各種性能參數,如安全性/擴展性/部署方便性/可用性等。
Ⅶ 計算機軟硬體系統的組成及主要技術指標
1、計算機硬體系統均有運算器、控制器、存儲器、輸入設備、輸出設備五大部分構成。
2、運算器:算術運算和邏輯運行的實際執行部件
3、控制器:統一指揮和控制計算機各部件按時序協調操作部件
4、中央處理器:CPU=運算器+控制器是計算機的核心部件
5、內部存儲器按其存儲信息的方式可以分為只讀存儲器ROM(Read Only Memory)隨機存儲器RAM(Read Access Memory)和高速緩沖存儲器Cache
6、RAM:隨機存儲器能讀能寫,斷電後信息丟失
7、ROM:只讀存儲器能讀不能寫,斷電後信息不丟失
8、CACHE:CPU與內存之間速度不匹配的問題
9、SRAM:靜態RAM
10、DRAM:動態RAM,相當於CACHE(高速緩沖存儲器)
11、輸入設備:鍵盤、滑鼠、掃描儀、光筆
12、輸出設備:顯示器、音響、列印機、繪圖儀
13、匯流排:數據匯流排、地址匯流排、控制匯流排
軟體系統
1、軟體:由程序、數據和文檔三部分內容組成。
2、程序:是一系列有序指令的集合
3、計算機之所以能夠自動而連續地完成預訂的操作,就是運行特定程序的結果。計算機程序通常是由計算機語言來編制,編製程序的工作稱為程序設計。
4、數據:指各種信息集合,數值與非數值的。
5、文檔:用自然語言(漢語或英語)對程序進行描述的文本稱為文檔
6、系統軟體:是指管理、監控和維護計算機資源(包括硬體和軟體)的軟體
7、系統軟體主要包括操作系統、各種語言處理程序、資料庫管理系統、網路系統及服務型程序。
核心是:操作系統、語言處理程序和各種服務性程序
(1)操作系統:操作系統是管理、控制計算機的軟、硬體和數據資源的大型程序,使用戶和計算機之間的介面,並提供了軟體的開發和應用環境。微機操作系統當前主流是Microsoft公司的DOS(單用戶單任務)操作系統和Windows(單用戶多任務)操作系統
(2)語言處理程序:機器語言是用二進制代碼編寫,能夠直接被機器識別的程序設計語言。高級語言編寫的程序(稱為「源程序」)翻譯成機器語言程序(稱為「目的程序」原創Seo-6.com),然後計算機才能執行。這種翻譯過程一般有兩種方式:解釋方式和編譯方式
8、CPU的主要性能指標有兩個:字長和主頻
字長(位):CPU進行運算和數據處理的最基本、最有效的信息位長度。字長越長,性能越強。PC機的字長,已由8088的准16位(運算用16位,i/o用8位)發展到現在的32位、64位
主頻(Mhz):CPU工作的時鍾頻率。主頻越高處理數據速度越快
9、目前最常用的外村有軟盤、硬碟和光碟。用於存放暫時不用的程序和數據,他不能直接被CPU訪問,但它可以與內存成批交換信息,即外存中的信息只有被調入內存才能被CPU訪問。外存相對於內存而言,其特點是:存取速度較慢,但存儲容量大,價格較低,信息不會因掉電和丟失。
9、按工作原理滑鼠可分為:機械式和光電式
11、目前廣泛使用的監視器是陰極射線管(CRT)監視器和液晶(LCD)監視器。後者主要用於筆記本電腦
12、顯示器最主要的性能指標是解析度
13、列印機分為擊打式和非擊打式兩大類。擊打式列印機主要有針式列印機(又稱點陣列印機),非擊打式以噴墨列印機和激光列印機為代表。
Ⅷ 計算機主要技術指標
1、字長。指計算機運算機中寄存器的位數。字長越長,表示數的范圍越大,即有效數字的位數越多,計算精度越高。
2、運算速度。表示電子計算機運算快慢程度的指標,用每秒鍾所能執行的指令條數表示,單位為「次/秒」。
3、存貯容量。指存貯器所能寄存的數字或指令的數量,即存貯器能夠存貯二進制信息的能力。
4、存取周期。指存貯器進行一次完整的存取操作所需要的時間,存取周期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計算機的計算速度,它越短越好。
(8)主要技術指標軟體擴展閱讀:
計算機由硬體系統和軟體系統所組成,沒有安裝任何軟體的計算機稱為裸機。可分為超級計算機、工業控制計算機、網路計算機、個人計算機、嵌入式計算機五類,較先進的計算機有生物計算機、光子計算機、量子計算機等。
計算機發明者約翰·馮·諾依曼。計算機是20世紀最先進的科學技術發明之一,對人類的生產活動和社會活動產生了極其重要的影響,並以強大的生命力飛速發展。
它的應用領域從最初的軍事科研應用擴展到社會的各個領域,已形成了規模巨大的計算機產業,帶動了全球范圍的技術進步,由此引發了深刻的社會變革,計算機已遍及一般學校、企事業單位,進入尋常百姓家,成為信息社會中必不可少的工具。
Ⅸ 計算機系統的主要技術指標
計算機系統的主要技術指標與系統配置:
/1.計算機的主要性能指標
1)字長:字長是CPU能夠直接處理的二進制數據位數,它直接關繫到計算機的計算精度、功能和速度。字長越長處理能力就越強。常見的微機字長有8位、16位和32位。
2)運算速度:運算速度是指計算機每秒中所能執行的指令條數,一般用MIPS為單位。
3)主頻:主頻是指計算機的時鍾頻率,單位用MHz表示。
4)內存容量:內存容量是指內存儲器中能夠存儲信息的總位元組數,一般以KB、MB為單位。
5)外設配置:外設是指計算機的輸入/輸出設備
6)軟體配置:包括操作系統、計算機語言、資料庫語言、資料庫管理系統、網路通信軟體、漢字支持軟體及其他各種應用軟體。
/2.微機系統的主要配置
微機的基本配置主要包括主機、鍵盤、磁碟驅動器、硬碟、顯示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