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確定某種因子在信號傳導通路的上游或下游
將兩種因子A和B分別做基因沉默,沉默A gene 看看A和B表達的情況,然後沉默B gene 再看看A和B表達的情況。上游的因子被沉默表達後,下游的因子肯定表達下調或不表達。而下游因子被沉默表達後,上游因子的表達不會受影響。還可以做個免疫共沉澱,看看上游因子是不是直接結合(作用)於下游因子的基因啟動子區,開啟下游表達。如若不是,可能另有其他的環節在中間過程。
B. 價格傳導規律是怎麼解釋ppi和cpi的關系的
根據價格傳導規律,PPI對CPI有一定的影響。PPI反映生產環節價格水平,CPI反映消費環節的價格水平。整體價格水平的波動一般首先出現在生產領域,然後通過產業鏈向下游產業擴散,最後波及消費品。產業鏈可以分為兩條:一是以工業品為原材料的生產,存在原材料→生產資料→生活資料的傳導。另一條是以農產品為原料的生產,存在農業生產資料→農產品→食品的傳導。在中國,就以上兩個傳導路徑來看,目前第二條,即農產品向食品的傳導較為充分,2006年以來糧價上漲是拉動CPI上漲的主要因素。但第一條,即工業品向CPI的傳導基本是失效的。
C. 價格是怎麼樣傳導的
由於價格傳導機制,價格的變動主要有供給與需求來影響,供給需求存在於消費品上面,最先影響的就是人們直接消費的產品,由消費者→企業生產部門→原料供應商→農產品市場→農民。
D. 期貨中常出現C P I 和P P I 分別是什麼意思
C P I 和P P I 是經濟報告中重要指標,即經濟領域的兩大物價指數,一個是消費者物價指數(即C P I ),另一個是生產者物價指數(即P P I )。
E. 有人說期貨價格會向現貨價格傳導,但有人說期貨價格與現貨價格相互影響的,這個具體關系是如何的
期貨價格是指未來預期的價格,現貨價格是指現在當前的價格,期貨價格和現貨價格相互會影響,期貨價格是未來的現貨價格的參照價,兩個價格的方向趨勢是一致的!
F. PPI / CPI在經濟術語中是什麼意思
生產者物價指數(PPI):生產者物價指數主要的目的在衡量各種商品在不同的生產階段的價格變化情形。一般而言,商品的生產分為三個階段:一、 完成階段:商品至此不再做任何加工手續;二、 中間階段:商品尚需作進一步的加工;三、 原始階段:商品尚未做任何的加工。 PPI是衡量工業企業產品出廠價格變動趨勢和變動程度的指數,是反映某一時期生產領域價格變動情況的重要經濟指標,也是制定有關經濟政策和國民經濟核算的重要依據。目前,我國PPI的調查產品有4000多種(含規格品9500多種),覆蓋全部39個工業行業大類,涉及調查種類186個。 根據價格傳導規律,PPI對CPI有一定的影響。PPI反映生產環節價格水平,CPI反映消費環節的價格水平。整體價格水平的波動一般首先出現在生產領域,然後通過產業鏈向下游產業擴散,最後波及消費品。產業鏈可以分為兩條:一是以工業品為原材料的生產,存在原材料→生產資料→生活資料的傳導。另一條是以農產品為原料的生產,存在農業生產資料→農產品→食品的傳導。在中國,就以上兩個傳導路徑來看,目前第二條,即農產品向食品的傳導較為充分,,2006年以來糧價上漲是拉動CPI上漲的主要因素。但第一條,即工業品向CPI的傳導基本是失效的。 由於CPI不僅包括消費品價格,還包括服務價格,CPI與PPI在統計口徑上並非嚴格的對應關系,因此CPI與PPI的變化出現不一致的情況是可能的。CPI與PPI持續處於背離狀態,這不符合價格傳導規律。價格傳導出現斷裂的主要原因在於工業品市場處於買方市場以及政府對公共產品價格的人為控制。 在不同市場條件下,工業品價格向最終消費價格傳導有兩種可能情形:一是在賣方市場條件下,成本上漲引起的工業品價格(如電力、水、煤炭等能源、原材料價格)上漲最終會順利傳導到消費品價格上;二是在買方市場條件下,由於供大於求,工業品價格很難傳遞到消費品價格上,企業需要通過壓縮利潤對上漲的成本予以消化,其結果表現為中下游產品價格穩定,甚至可能繼續走低,企業盈利減少。對於部分難以消化成本上漲的企業,可能會面臨破產。可以順利完成傳導的工業品價格(主要是電力、煤炭、水等能源原材料價格)目前主要屬於政府調價范圍。在上游產品價格(PPI)持續走高的情況下,企業無法順利把上游成本轉嫁出去,使最終消費品價格(CPI)提高,最終會導致企業利潤的減少。參考資料: http://ke..com/view/101651.htm
G. 糧價上漲的比價效應傳導是什麼意思 請那位大俠詳細解釋一下。謝謝!
目前,秋糧收獲在即,國內糧食價格又迎來了一個新的時間節點,秋糧可能奪取豐收。但是,在14日召開的農村金融國際研討會上,林毅夫、陳錫文等專家指出,全球化過程中,應該警惕國際糧價的大幅波動,以及這種價格波動信息傳導到國內。從國內來看,糧食供給的結構性矛盾問題仍然非常突出,須進一步提高產能來滿足需求。
警示價格傳導仍須提防
剛剛緩了口氣的國際糧價再創新高。美國CBOT(芝加哥期貨交易所)小麥期價在8月6日創下2008年9月份以來最高值後,於本周一又上漲至一個月內的高位。芝加哥玉米期價周一同樣收高,主力合約創下自2008年10月份以來的最高紀錄。此外,美黃豆主力合約在9月8日上漲至1056.60美分/蒲式耳的年內最高點。
有分析認為,從兩個月來資金流向以及行情表現來看,農產品走出了如2006年農產品牛市啟動的板塊輪動規律。首先是CBOT小麥、隨後是CBOT玉米,最終由於比價效應的存在,CBOT大豆與玉米並駕齊驅,奏響了「農產品大牛市進行曲」。
世界銀行高級副行長兼首席經濟學家林毅夫14日在農村金融國際研討會上表示,不少發展中大國面臨土地資源、水資源供給不足的問題,在強調自己生產來滿足國內需要的過程中,同時也要探索如何利用國際貿易的方式來部分解決糧食需求的問題。尤其是對一些農產品出口國,如果因為國內供應減少,採取干預貿易的措施減少出口可能會造成國際價格的較大幅度波動。而這種價格波動信息又會傳導到國內來,使得國內糧食的價格也會跟著上漲。
金鵬期貨副總經理喻猛國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農產品的每一次價格上漲都和供應出問題有關系,俄羅斯已經出了問題,現在就看澳大利亞、阿根廷了,如果它們也出了問題,國際市場的糧價上漲會對國內造成較大的壓力。
但是,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張曉強14日在第四屆夏季達沃斯論壇表示,國內外糧食市場關聯度較小。我國除大豆外,小麥、玉米、大米等品種進口量很小,不足國內產量的1%。由於主要糧食品種能夠自給自足,國內糧食價格變動基本不受國際市場影響。
現狀 總量有餘,結構矛盾突出
張曉強說,今年我國夏糧產量基本保持去年水平;秋糧面積比去年有所增加,目前長勢良好,有可能奪取豐收。如果不發生重大自然災害,今年我國有條件在糧食連續六年增產的基礎上再獲得較好的收成。當前我國糧食供需總量基本平衡的基本面沒有發生改變,可以確保糧食市場不出現大的波動。
雖然市場普遍認為今年秋糧豐收在望,不過,在14日舉行的農村金融國際研討會上,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陳錫文提醒說,在糧食豐收背後,糧食供給的結構性矛盾仍然突出。
他表示,雖然數據顯示去年我國糧食產量達5.3億噸,國內糧食總需求大概在5.2億噸左右,從總量來看是有結余的,「但從結構來看,矛盾是非常突出的」。
在陳錫文看來,這種矛盾首先是地區之間發展不均衡,我國水資源豐富的地方產量越來越少,長期形成的南糧北運正在被北糧南運的變化所替代,對中國的可持續發展不是一件理想的事。
有專家認為,這種北糧南運的發展趨勢與我國水資源區域分布相背離,從長遠來看,將進一步加大我國糧食增產的機會成本。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辦公廳主任蔣省三此前在中國土地學會組織的一次座談會上就曾提到,18億畝耕地紅線雖然在數量上保住了,但糧食生產版圖在改變,很多糧食主產區變成了銷售區,糧食生產向成本高的地區轉移。
數據顯示,北方地區糧食產量佔全國的比重由1980年的40.6%提高到2007年的52.5%,增加了11.9個百分點。北方地區稻穀產量佔全國比重達到17.7%,比1980年增加近11個百分點。
除了區域發展不合理,陳錫文認為糧食的品種結構也很不平衡,有些品種中國的進口量在與日俱增。以大豆為例,去年我國大豆的進口量達到了破紀錄的4255萬噸,國外有關機構估計2009/10年度中國進口大豆比重佔到全球大豆進口量的53%。
相關研究還表明,目前我國三大主要糧食作物稻穀、小麥、玉米,優質、高端品種產量占總產量比重均偏低,國內高端消費需求相當一部分依賴進口,低端品種則存在需求不足、產量過剩的問題。
陳錫文說,這種局面表明我國農業發展和需求還有很多不相適應的地方,需要進一步提高產能,「一個有著十幾億人口、每年需要消費5億多噸糧食的國家,如果不主要依靠自己來滿足供給,世界上誰也救不了我們」。
趨勢 未來糧價易漲難跌
在國際糧價不斷「刷新」的情況下,國內農產品期貨市場也是繼續牛市行情。
生意社分析師宋志超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從目前大豆、玉米、小麥等市場形勢來看,整個國際農產品市場依舊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況,農產品期貨市場後市將會依舊走強。
今年以來,水稻、玉米、小麥價格輪番上漲,隨著秋糧大面積收獲即將開始,下一個高點將會何時出現?
東方艾格高級分析師陳樹韋認為,從總體來看,糧食價格仍會維持上漲行情,但前段時間的集中拋售對抑制糧價起到了一定作用,所以國內短期不會出現大幅上漲。
宋志超預計,受美國玉米期貨走高的影響,加之下游養殖業需求良好,國內玉米期貨將在短時間的回調之後,在九月下旬突破前期高點,再創新高。隨著天氣漸涼和雙節臨近,國內麵粉市場也開始回暖,部分地區麵粉價格出現上調現象,麵粉廠和飼料廠走貨量大幅增加,鄭麥市場將在10月上旬突破前方高點2580元/噸後繼續呈震盪走高態勢。
中華糧網信息主編焦善偉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目前秋糧生產整體形勢不錯,未來影響糧價的主要因素是需求。長期來看,需求的增長將支撐糧價「易漲難跌」。
林毅夫認為,糧食需求的增加,除了人口增加因素外,還有收入增加引起的膳食結構改變以及生物能源需求等因素。生物能源的需求是一大挑戰,當石油價格高到一定程度後,會導致生物能源生產增多,這就會與糧食生產發生競爭關系,這里一方面是耕地的競爭,一方面是直接使用的競爭。根據研究,2007年到2008年國際糧食漲價的過程中,相當一部分是由於有不少糧食被轉去生產生物能源,導致糧食供應不足,糧食價格上漲。
(經濟參考報)
H. 為什麼上游價格大漲,但難以向下游傳導
在愛的陽光里,我們就可以把冷漠變成親切,把仇恨變成寬容
.
在生活中,我們確實需要一顆愛心,需要一種由愛而滋生的寬容、大度、淡泊的情懷,這樣,就會把
世界看得美好.當愛之花在我們靈魂深處綻放的時候,一切塵世間的煩惱、紛爭、誤解都將灰飛煙滅,化
作一種春風化雨般的溫潤.
I. 什麼是價格傳導
舉個例子
石油漲價導致汽油漲價,導致坐計程車價格漲價
由於上游的產品漲價導致下游一系列的產品漲價就叫價格傳導
J. 大宗商品漲價引全球通脹預期升溫,漲價傳導到我們生活還有多久
最近,大宗商品開始了新一輪的快速上漲趨勢。有色金屬、黑色系價格繼續創出新高。LME銅價突破1萬美元大關,創歷史新高;普氏能源公司62%的鐵礦石價格首次突破200美元大關,力霸和普氏能源都創下歷史新高。直通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對國內價格的影響已經見過。分析顯示,盡管來自外部的輸入性通脹壓力有所增加,但總體通脹水平得到了控制。未來幾個月,中國的貨幣政策可能會升至7%左右,未來的貨幣政策可能會更加“隨意”。
商品價格可能會影響我們的日常生活,最大的應該是通貨膨脹預期,每個人都預期未來的可能價格,所以最近增加了一些產品的購買,這可能會導致一定程度的需求變化,導致一些當地的價格,所以對於商品價格的上漲,實際上,我們應該把它從更理性的角度。這是市場發展的必然過程,市場均衡也會來。只是時間問題,沒有必要太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