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新中國成立後,蘇聯貸款給中國3億美圓——中國後來還清了嗎
當然還清了,我們那時是真正團結一心的國家。 可以犧牲個人利益為國家貢獻一切的時期。而不像現在官僚主義習氣嚴重。早為當代人非常嚮往毛主席時代。
㈡ 蘇聯對中國貸款援助是多少
建國後,提供貸款是蘇聯援助中國的方式之一,然而,蘇聯究竟向中國提供了多少貸款,其中有多少屬於軍事貸款,有多少屬於經濟貸款,這些貸款的具體情況如何,學術界至今沒有一致認可的說法。中蘇雙方從未公布過蘇聯向中國提供的貸款全面情況。
1960年8月9日美國中情局一份報告說,從 1950年到1956年蘇聯向中國提供了約13億美元(52億盧布)的貸款,其中4.3億美元用於經濟發展,其餘部分主要用於購置軍火。也有的美國專家估計為22億美元(合88億盧布),其中4億多美元用於軍事援助,其餘的用於工業化建設。而有些西方著作的說法則高達26.5億至30億美元(120億盧布)。
中國外交部外交史編輯室編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史》提供的數字,總計為56.76億盧布(其中軍事貸款43億盧布),加上利息15 億盧布,總共62億盧布,預計1965年可還清。1989年出版的《當代中國的基本建設》一書說,蘇聯1950-1955年向中國貸款11筆,總計金額為 56.6億舊盧布,主要用於經濟建設、抗美援朝和償付蘇聯移交物資等方面。這與《外交史》提供的材料大體相同。同年出版的《當代中國的對外經濟合作》也說貸款共有11筆:「除1950年貸款3億美元外,1951-1955年中蘇兩國政府又簽訂了10項貸款協議,其中一筆為無息,9筆年息2%,償還期2- 10年」。但其統計的貸款總金額略少:12.74億新盧布(摺合人民幣53.68億元)。
原蘇聯科學院通訊院士(1972)、著名經濟學家М。И。斯拉德科夫斯基在《蘇中經濟貿易關系史(1917- 1974)》一書中使用的貸款數字是按照1961年1月1日蘇聯公布的新盧布牌價計算的,為了便於對比,現摺合成舊盧布(1個新盧布摺合4.45個舊盧布),也列表於下:兩方材料比較,蘇聯方面提供的貸款金額比中國方面提供的數字多9.357億盧布。如果除去新舊盧布換算時出現的微小差額不計,主要差別出現在對 1951 年貸款數額的計算上,其他各項大體相同。根據查閱近幾年解密檔案的結果,1951年中國的確還向蘇聯提出了補充貸款的要求,而且蘇聯方面也確實提供了這些貸款。
當然,如果計算蘇聯向中國提供的全部貸款,還要加上1961年的蔗糖貸款。1961年3月為幫助中國解決飢荒問題,蘇聯提出以貸款方式向中國供應100萬噸小麥和50萬噸轉口古巴蔗糖,經商議中國只接受了蔗糖的援助,這筆貸款為3.296億新盧布。
㈢ 建國初期蘇聯貸款給我國的3億美元還了嗎
當然還了呀,又不是無償的。到1964年,中國提前一年還清了上世紀50年代蘇聯的全部貸款和利息,1965年10月以前又還清了蔗糖貸款和貿易欠款。至此,中國還清了所欠蘇聯的全部債務。也就是三年自然災害的時候,中蘇關系交惡,開始還貸款。
可以參閱http://www.china.com.cn/culture/txt/2009-03/20/content_17475528.htm
㈣ 毛主席第一次訪門蘇聯蘇聯給我國多少貸款
蘇聯當時給我國貸了3億元的貸款,畢竟毛主席親自到訪蘇聯,當時還是中國拖住了進攻蘇聯的日本法西斯,所以給我國貸的款是很多的。
㈤ 蘇聯為什麼幫助中國
主要原因:
1、因為害怕中國崛起太快,影響蘇聯的發展,加上美國的和平演變戰略使之蘇聯無力支援中國。1960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蘇中關系最為復雜和緊張的時期。
2、因為中國抗日戰爭的戰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主要戰場之一,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戰局有重大影響。中國是了遠東地區的主要焦點,蘇聯幫助中國是出於對整個戰局以及自身國家的考慮。
3、蘇聯援助中國抗戰是在特殊的歷史背景下進行的。進入20世紀30年代以後,國際法西斯勢力不斷惡性膨脹,德、日、意三個法西斯戰爭策源地逐漸形成,這對蘇聯從東、西兩線同時構成威脅。
5、蘇聯如果不幫助中國抗日、那麼日本就會通過東三省為基礎和本土夾擊擴大在華勢力范圍、當時中國國力非常落後的,蘇聯不想讓其輕松擴大領土同時也不想與強大的日帝國為鄰;
6、在策略上亞洲勢力當時中、日、俄相當於三國的合縱連橫、不扶弱攻強就會被兼並,更何況日野心太大
7、此時的日本不僅要稱霸東亞,而且還覬覦蘇聯的西伯利亞。在這種情況下,對於蘇聯來說,積極援助中國抗日,以牽制日本,准備全力對付更加危險的德國可能發動的侵蘇戰爭,是比較明智的選擇。
(5)蘇聯給中國貸款擴展閱讀
蘇聯對中國的援助主要方式有兩種:
1、是物資援助和貸款,
2、是人員和人才。
整個抗戰期間,蘇聯同中國簽訂了三個貸款條約,總計約1.71億美元,主要是希望中國購買蘇聯的武器等,中國作為抵押的就是茶葉、桐油等。
蘇聯為了降低中國的壓力,給了很多優惠價,很多都是半價出售,而且到貨非常快,很多都是貨到了之後,才開始簽合同。
抗戰期間我們從蘇聯購買的武器,1200餘架飛機、1317門火炮,82輛坦克、1800餘輛汽車、14025挺機槍以及大量的武器彈葯和石油等物資。
為了增強中國的軍力,蘇聯提供5000多名軍事顧問,親自到中國戰場訓練中國軍隊,以及指揮中國軍隊與日本作戰。中國當時的空軍很落後,幾乎可以說是沒有空軍。蘇聯派遣本國的空軍,幫助中國組建空軍隊伍,並且親自到戰場與日本展開了空戰。
關於蘇聯和中國之間的歷史問題介紹如下:
1、中國與蘇聯協商立項的過程:新中國建立迄始,10月2日,蘇聯政府即宣布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決定與中國建立外交關系,成為第一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外國政府;
2、10月5日,中國各界代表在中南海懷仁堂隆重集會,宣布成立中蘇友好協會,劉少奇為主席,宋慶齡、沈鈞儒、郭沫若等人擔任副主席;
3、1950年1月5日,全國政協常委、中央人民政府委員組織座談會,協商中央提出的關於中國同蘇聯簽訂新的友好條約和貸款、通商、民航合作等協定的建議;
4、2月14日中蘇兩國正式簽訂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合政府關於貸款給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協定》;
5、其中規定以年利1%的優惠條件蘇聯貸款給中國3億美元,用以償付為恢復和發展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而由蘇聯交付的機器設備與器材,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以原料、茶、現金、美元等分十年付還貸款及利息。
㈥ 蘇聯對中國的經濟援助到底有多少
1、朝鮮戰爭時期援助
朝鮮戰爭期間,蘇方向中國提供了軍事援助,包括一千架米格15型飛機以及對東北和中國運輸系統的軍事工業援助,由蘇方援助中國的現代化和機械化武裝部隊,一直在朝鮮停留到停戰之後,中國生產出模仿和復制的蘇式重型大炮和坦克,在蘇聯許可下開始自行生產米格飛機,同時中國海軍配備了由蘇聯提供後由中國仿製的潛艇。
2、建國初期援助
蘇聯對中國的援助主要集中在建國初期,1949年蘇聯以設備、機器和各種材料的商品形式向中國提供3億美元貸款,利息1%,為期5年。蘇聯的3億美元貸款按1950年匯率折算人民幣約合9億元,在三年恢復時期中央政府總投資62.99億元中,所佔比例高達14.3%。另外,蘇聯政府幫助援建恢復經濟急需的煤炭、電力、鋼鐵、有色金屬、化工、機械和軍工部門的50個重點項目。在執行過程中,因情況變化,撤消了1個項目,合並了2個項目,實際建設項目為47個。涵蓋了以下行業:一、能源工業,二、原材料工業,三、民用機械加工,四、國防軍工,五、造紙工業,按國家統計局1953年3月11日的統計報告,3年累計實際進口46974萬盧布,完成合同68.7%。
3、156項基礎工業設施建設
在中國第一、第二個五年計劃時期,蘇聯援華的重點是稱為「156項」的基礎工業設施建設。這些項目的機器設備,主要是以貨物貿易而不是以貸款交付的,而提供技術是免費的。1952年中國制定「一五」計劃時,斯大林同意幫助建設141項重點工程,1954年赫魯曉夫又追加15項並提升質量,成為奠定中國工業化基礎的著名的「156項」。後來落實的工程共150項,其中44項是軍工企業,包括陸海空三軍各種主戰裝備的製造廠。赫魯曉夫時代對中國提供的最重要的援助,是幫助建造和諧彈、導彈生產企業和相應技術。
㈦ 當年中國什麼時候怎麼欠前蘇聯債務的
債務來源有以下三點:
1抗美援朝給中國的破武器。本來應該是中國出人,它出武器的。
2幫中國建設。
3給中國代的款。
別人總是有所圖的。朝鮮戰爭和對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無償援助,和蘇聯翻臉後,蘇聯要中國還債,迫於蘇聯武力的威脅,在中國最困難時期把債還了。
主要是解放後,蘇聯為了利用和拉攏我們,跟咱們簽訂了中蘇友好條約,幫咱們進行了一些建設,如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建立起來的大型、重工業企業。但是蘇聯人不是什麼好人,也不是救世主,當然不能白給我們,就要我們還債。不過客觀上也加速了我們的工業化進程。
當年蘇聯為了拉攏中國對抗美國,援助中國與中國簽訂了中蘇友好條約,貸款3億美元給中國,幫助中國恢復經濟。
㈧ 當初蘇聯給中國貸款是什麼情況一開始看我挺感動,然後我奶奶說錢全還了,拿走了一堆大蘋果,弄的
你說的是1960-1962年這段時間中國用物資還蘇聯貸款吧。
事情是這樣的一開始中蘇關系是友好的,新中國剛成立,蘇聯是第一個與中國建交的國家,蘇聯也為中國軍事經濟建設提供了許多貸款,但到了1960年7月,前蘇聯單方面撕毀對華經濟援助協議,撤走專家,逼迫我國限期還債。
為爭一口氣,盡管面臨「三年自然災害」,全國人民還是勒緊褲腰帶還清了這筆債務。中國欠蘇聯的各項借款和應付利息共計14億600萬新盧布(其中相當大的部分是使用和消耗在抗美援朝戰爭中軍事物資的貸款和利息),摺合人民幣52億余元。按照協議,這些外債應於1965年前全部還清。當時我國建國僅十年有餘,工業尚在起步階段,所以只能用農產品來償還。雞蛋、蘋果要過篩子,大了小了都不要;豬肉要卡一下膘,肥了瘦了都不行——這是前蘇聯當年驗收中國抵債物資時的真實寫照。
你奶奶說的蘋果就是這樣用去還貸款的。
㈨ 70年代中蘇關系惡化時蘇聯要求中國還債時的苛刻要求
1961年4月,雙方達成協議,中方貿易欠款可在五年期間分期歸還。中方借用的50萬噸蔗糖的欠款,可在1967年以前歸還,均不計利息。1964年,中國在經受自然災害、條件異常艱苦,以及蘇聯對中國提供的商品檢驗異常苛求的條件下,按期還清了對蘇債務。債務共計本金12.75億新盧布,利息1.32億新盧布。兩者合計14.07億新盧布。其中經濟建設欠款3.1億新盧布,抗美援朝欠款8.55億新盧布,其他欠款約2億多新盧布。抗美援朝欠款佔全部欠款的60%以上。
欠點蘇聯的債沒什麼 蘇聯逼不逼債也沒什麼 毛澤東不顧國內實際 強行提前還債 而且在最困難的三年毛澤東還大手一揮 把中國人民的東西拿來援助外國
60年代中國援助的坦贊鐵路 花費約合10億美元 這10億美元價值還要超過欠蘇聯的10來億盧布(蘇聯70年代初時盧布與美元的官方牌價是1盧布兌換1.6美元,但在黑市上已經是1美元兌換6盧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