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心理健康的標准有哪些
(一)有正常的智力水平
智力是人的觀察力、注意力、想像力、記憶力、思維力的綜合。正常的智力是人一切活動的最基本的心理前提。如果智力有缺陷,則社會化的過程難以進展,心理發展水平必然受到障礙,難以獨立生存。心理健康的人能在工作,學習、生活中保持好奇心,求知慾,能發揮自己的智慧和能力,獲取成就。
(二)能夠了解並接受自己
對自我有適當的了解和恰當的評價,並且能夠很好地接納自己的現狀,知己所長所短,願意揚長避短,開發潛能,不苛求自己,自信樂觀,而不是過於自卑或過分自負。
(三)能與他人建立和諧的關系
一個人的人際關系狀況最能體現和反映他的心理健康水平,心理健康的人樂於與他人交往,能以尊重、信任、理解、寬容、友善的態度與人相處,能分享、接受和給予愛和友誼,有穩定的人際關系,擁有可信賴的朋友,社會支持系統強而有力。
(四)善於調節與控制情緒
心理健康的人能經常保持愉快、開朗、樂觀、滿足的心境,對生活和未來充滿希望.雖然也有悲,憂、哀、愁等消極體驗,但能適當發泄、主動調節和控制情緒,不為情緒所控,不因為情緒影響正常的生活,我們常說的情商(EQ)便體現了這一能力。
(五)有良好的環境適應能力
環境適應能力包括正確認識環境的能力和正確處理個人與環境關系的能力。心理健康的人是環境的良好適應者,他對自身所處的環境有客觀的認識和評價,始終使自己與社會保持良好的接觸,生活有理想但不脫離現實,能面對現實,調整自己的需要與慾望,使自己的思想行為與社會協調統一。
『貳』 心理健康的標准包括哪幾個方面
心理健康標准
從一般來說,心理健康的人都能夠善待自己,善待他人,適應環境,情緒正常,人格和諧。
心理健康的人並非沒有過多痛苦和煩惱,而是他們能適時地從痛苦和煩惱中解脫出來,積極地尋求改變不利現狀的新途徑。他們能夠深切領悟人生沖突的嚴峻性和不可迴避性,也能深刻體察人性的陰陽善惡。他們是那些能夠自由、適度地表達、展現自己個性的人,並且和環境和諧地相處。他們善於不斷地學習,利用各種資源,不斷地充實自己。他們也會享受美好人生,同時也明白知足常樂的道理。他們不會去鑽牛角尖,而是善於從不同角度看待問題。
心理健康的人都擁有一個美好的生活。
心理學家認為,人的心理健康包括以下七個方面:
1、智力正常;
2、情緒健康;
3、意志健全;
4、行為協調;
5、人際關系適應;
6、反應適度;
7、心理特點符合年齡。
了解什麼是心理健康,對於增強與維護人們的整體健康水平有重要意義。
人們掌握了人的健康標准,以此為依據對照自己,進行心理健康的自我診斷。發現自己的心理狀況某個或某幾個方面與心理健康標准有一定距離,就有針對性地加強心理鍛煉,以期達到心理健康水平。如果發現自己的心理狀態嚴重地偏離心理健康標准,就要及時地求醫,以便早期診斷與早期治療。
心理學家將心理健康的標准描述為以下幾點:
①、有適度的安全感,有自尊心,對自我的成就有價值感;
②、適度地自我批評,不過分誇耀自己也不過分苛責自己;
③、在日常生活中,具有適度的主動性,不為環境所左右;
④、理智,現實,客觀,與現實有良好的接觸,能容忍生活中挫折的打擊,無過度的幻想;
⑤、適度地接受個人的需要,並具有滿足此種需要的能力、
⑥、有自知之明,了解自己的動機和目的,能對自己的能力作客觀的估計;
⑦、能保持人格的完整與和諧,個人的價值觀能適應社會的標准,對自己的工作能集中注意力;
⑧、有切合實際的生活目標;
⑨、具有從經驗中學習的能力,能適應環境的需要改變自己;
⑩、有良好的人際關系,有愛人的能力和被愛的能力。在不違背社會標準的前提下,能保持自己的個性,既不過分阿諛,也不過分尋求社會贊許,有個人獨立的意見,有判斷是非的標准。
『叄』 心理健康的十大標準是什麼
關於健康的十大標准,權威的是WTO的版本:
1、
有足夠充沛的精力能從容不迫地應付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壓力,而不感到過分緊張。
2、
處世樂觀,態度積極,樂於承擔責任,事無巨細不挑剔。
3、
善於休息,睡眠良好。
4、
應變能力強,能適應環境的各種變化。
5、
能夠抵抗一般性感冒和傳染病。
6、
體重適當,身材勻稱,站立時頭、臂、臀位置協調。
7、
眼睛明亮,反應敏銳,眼瞼不發炎。
8、
牙齒清潔,無空洞,無痛感,牙齦顏色正常,不出血。
9、
頭發有光澤,無頭屑。
10、
肌肉、皮膚富有彈性,走路感覺輕松。
關於心理健康的十大標准,有如下說法,但出處不知...
1、充分的安全感
2、充分了解自己,對自己的能力做出恰如其分的判斷。
3、生活目標切合實際
4、與外界環境保持接觸
5、保持個性的完整和和諧
6、具有一定的學習能力
7、保持良好的人際關系
8、能適度地表達和控制自己的情緒
9、有限度地發揮自己的才能與興趣愛好
10、在不違背社會道德規范下,個人的基本需要應得到一定程度的滿足。
『肆』 心理健康的指標是什麼
在當今這個世界,做一個心理健康的人是人類發展自身完善自身的美好願望與追求。只有心理健康,一個人才能保持身體健康,才能少生病或不生病。只有做到心理健康,一個人才能泰然面對復雜、紛繁的世界,才能從容參與、適應現代快節奏的社會生活,取得人生的成功。怎樣才算心理健康呢?健康心理應該具備如下特徵:
(一)開朗開放超越自我具有開朗、開放的人生態度,對世界(個人內在、外在世界)、對個人的經驗開朗與開放,不固執己見、冷漠、呆板、閉鎖,有嶄新的視野與生活,有嶄新的觀念與思想,有獨特的鑒賞力。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重復敬畏、快樂、滿足、驚訝的神秘玄妙的心理體驗,可以感受浩瀚澎湃的心潮波瀾。領悟到人生世界無盡的變化,在生命中不斷尋求生命本身的意義,希望超越自我。
(二)活力自信淡泊名利不重視物質享受,重視生命的過程。清楚地覺察人生是一個經常變化的過程,深知變化過程中存在困難和冒險,但卻充滿活力。面對生活中許多變化,不會驚惶失措,能容忍新奇和不熟悉事物所帶來的疑慮,認為失敗和挫折是生命的一部分,具有勇敢面對失敗的坦然心態,具有人生的自信。不在乎物質享受與報酬。金錢、名譽與地位等都不是人生目的。盡管也懂得享受豐裕悠然的生活,但卻不過分追求奢侈的生活。對現實有較強的洞察力並與現實有較良好的關系,對周圍環境中的人和事物都有敏銳的警覺。
(三)寧靜致遠進退有度渴望人生能達到寧靜致遠的境界,做事進退有度。關注生態並照顧生態,能從大自然的動力中獲得歡愉。無意征服大自然,反對將科技用來片面征服自然世界、控制人類,而且很願意支持科技促進人類的發展。
(四)愛心互助明辨真偽渴求人與人之間真實可靠的親密關系,能與他人建立深厚的人際關系,有吸引力,能使人欣賞及追隨,會有選擇地交朋友。
(五)整合心靈思維統一渴望成為整合的人。不喜歡支離分割的內心世界,努力爭取過一個整合的人生,個人的思維、感受、身心、心靈等在個人的經歷中,都能有良好的整合。
(六)自我接納直面現實能夠認識和接納自己人性中的種種缺點,種種不完美、軟弱和短處,不會因為存在不足而感到羞愧,或因此否定自己。不但接納自己、同時也接納和尊重別人,故也不會批評別人這些缺點。誠實、開放、真摯、不裝腔作勢,不遮掩文飾,也不自滿。對自己、對他人及社會的現狀極為留心,同時更關心如何改善現實與理想之間的差距。具有自發性,不受傳統慣例的束縛,不是聽天由命者,不是盲從附和的人,但也不會是只為叛逆而做叛逆者。其行動動機不是由於外界刺激而產生,而是基於內在個人成長發展的動力和自我潛能的實現。
(七)關注社會盡職盡責以問題為中心。心理健康的人都不會以自我為中心,而將目光都集中在自己以外的問題上。更富有使命感,常常基於盡責任、盡義務和盡本能的意識行事,並不依照個人的偏好為人處世。
(八)超然脫俗處變不驚有超然脫俗的本質、靜居獨處的需要。心理健康的人懂得享受人生中孤獨和退隱的時刻,這一特徵可能和一個人的安全感與自足感有關。當面對一些會令一般人不快的事情時,可以保持冷靜和處變不驚,甚至可以表現得與眾不同和超凡脫俗。
(九)修身自製開發潛能有自製力,不受文化背景和周圍環境影響,其雖然也依賴他人來滿足一些基本的需要,如愛護和安全感、尊重和歸屬感,但其主要滿足卻並不依賴現實的世界,其重視的不是一般外在的滿足,而是自己的潛能和個人資源不斷得以發展和成長。心理健康的人都有高度的德行,他們將手段與目的分得很清楚,讓目的支配手段。
(十)謙虛民主以人為師心理健康的人對他人有極大的尊重,並不會因階級、教育、種族或膚色歧視別人。因為他清楚自己的認識很有限,因而有謙虛的態度,願意向他人學習,尊重每一個人,認為他人可隨時幫助自己增進知識、做自己的老師。
(十一)風趣幽默富含哲理有哲理的、無敵意的幽默感。其幽默感並不是普通的幽默感,而是自發的、富涵思想性的、能透徹地顯示個人生活體驗的幽默感。這種幽默不含敵意,不高抬自己,也不譏諷嘲弄他人。
(十二)創造思維天真率直創造思維,是一種蘊藏於每一個人內心潛在的創造力,不是指那些出自特殊才乾的創造力,是一種新鮮的、天真的、直接看事物的方法,具有各種不同類型。但一般來說,人所具有的這種創造力通常都在文化熏陶的過程中被摧毀和淹沒了。
『伍』 心理素質包括哪些方面
心理素質包括非智力因素、智力與能力因素、心理現狀因素和社會適應因素。
(1)、內潛性。素質是人的潛能,不但遺傳素質是與生俱來的,環境與教育的影響也必須內化為人身心組織中的穩定因素才能視為素質的形成。人的素質的外化必須通過一定的實踐活動方能實現。
(2)、整體性。素質結構中的各種因素可以處於不同的水平或層次,這些因素統一在一個人身上,存在於一個統一的結構之中,整體的水平取決於因素的水平及要素間結構的整合。人的素質雖然是一個整體,但是構成素質整體的各因素也可以區分為不同層次,並得到測量。
(3)、穩定性與發展性。素質一經形成,就具有比較穩定的性質,並在各種活動中表現出來。當然這種穩定只是一個相對的概念,人的素質和一定社會的科學技術、生產力發展水平以及精神文明程度相聯系,是在各種因素的影響下逐步形成和發展的。不同社會、不同歷史時期,對素質的要求不同。另外,個體的素質也是發展的。
(4)、社會評價性。人的素質具有優劣好壞之分,素質教育旨在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優良素質,這些優良的素質可以得到客觀的測量。
『陸』 衡量心理健康的指標有哪些
1.在不違法犯罪的前提下保持自己的獨立,有自己想做的事和愛的人,過著有意義有意思有趣的生活,只要在這個狀態下,心理就是建康的。
2.往往心理不健康的人,出現最大的問題就是忽略、壓抑了自己的權利,另一類則是過度自我,不符合自己預期的就痛苦、憤怒。所以評估自我和他人、社會的關系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標准。
『柒』 心理測驗的技術指標包括什麼
1、信度:一個好的測量工具,對同一事物反復多次測量,或由不同的人使用,其測量結果應該保持不變。
2、效度:一個測驗總是為一定的測量目的而設計編制的,並具有一定的操作規則和使用規范,判斷它的效度高低,首先要看它達到測驗目的的程度,如果能夠正確地測量出所要測的東西,那麼它就是高效度的測量。
3、測驗的標准化:除非我們知道參加測驗的都是什麼人以及所有參加測驗的人的得分情況,否則,我們單從一個測驗分數能夠獲得的信息很少,在一個測驗付諸使用之前,測驗的編制者都要建立常模,以使測驗分數的解釋更加清晰、明確,最常見的兩種常模表示法是百分位系統和標准分數系統。
『捌』 心理健康的標准指標是什麼
到目前為止仍沒有一個全面而確定的心理健康定義,我國學者提出了一些心理健康的標准,包括如下內容:
1.智力正常:包括分布在智力正態分布曲線之內者以及能對日常生活做出正常反應的智力超常者。
2.情緒良好:能經常保持愉快、開朗、自信的心情,善於從生活中尋求樂趣,對生活充滿希望。一旦有了負性情緒,能夠及時調整,具有情緒的穩定性。
3.人際和諧:樂於與人交往,既有穩定而廣泛的人際關系,又有知己朋友;在交往中保持獨立而完整的人格,有自知之明,不卑不亢;能客觀評價他人,取人之所長補己之短,寬以待人,樂於助人等。
4.適應環境:包括積極的處事態度,與社會廣泛接觸,對社會現狀有較清晰的認識,具有順應社會改革變化的能力,用於改造現實環境,達到自我實現和社會奉獻的協調統一。
5.人格完整:心理健康的最終目標是培養健全的人格。包括人格的各個要素不存在缺陷與偏差;具有清醒的自我意識,不產生自我統一性混亂;以積極進取的人生觀作為人格的核心,有相對完整的心理特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