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清中期壽字小銀碗現在多少錢
清朝時期,我國各種傳統手工業生產均達到了歷史的峰。官僚貴族、地主和商人已經廣泛使用金銀器及珠寶鑲嵌工藝品。乾隆時期的金銀器,其製作工藝有范鑄、錘、焊接、點翠等,並綜合了突起、陷起、陰淺、陽淺、鏤空等各種手法,還出現了在金銀器上點燒透明琺琅、以金絲填燒琺琅的新工藝。
銀碗外壁環繞著兩條形態生動威猛的巨龍;圈足邊緣有環飾花瓣紋,銀碗的口沿飾是一周鏤空環繞的雲龍紋,其上以花瓣紋收邊,造型華麗大氣。最重要的是,這只銀碗與上世紀初美國艦隊訪廈有關,是中美海軍早期友好交往的一件歷史證物。
首先說金銀這些金屬的特性是比較穩定 , 對人身體有益並未有科學依據 ,古代用金銀做器物也緊緊因為貴重。 其次所謂的白銀鑒毒 , 能使白銀變色的有毒物質主要是硫化物 , 電視機里常用來鑒別砒霜(三氧化二砷)其實使白銀變黑的是混雜在裡面的硫化物 ,當時提純技術比較落後。
銀碗最新成交價格記錄:
唐 瑞獸卷草紋銀碗--------680萬--2016-12-19
清乾隆 醬釉描銀碗--------330萬--2012-12-19
清 碧玉嵌銀碗 ------------350萬--2016-12-24
清 天鐵制鋄銀碗套---------250萬--2016-12-26
清銀碗 (一對--------------450萬--2017-02-15
清 椰殼雕神獸鑲銀碗-------230萬--2017-02-23
古波斯薩珊王朝頻伽鳥紋銀-520萬--2017-02-26
清 壽字花卉銀碗------------300萬--2017-03-16
清 龍紋銀碗-----------------400萬--2017-03-23
明 螺鈿七寶白銀碗----------420萬--2017-04-01
銀有吉祥辟邪之效,古人有這樣一句話「身戴白銀,健康富貴永相隨「。民間自古就有佩戴銀飾祈福的風俗,給小孩佩戴銀飾既利於掃除孩子體內的胎毒,有起到定驚嚇辟邪安神的效果。純銀飾品是大人給小孩子的一種希冀,一種心疼、一種維護,成為千百年來最佳祈福飾品。
㈡ 黃金首飾價格今天多少一克
嗯。。
這樣說吧,今日的黃金價格是:
以人民幣/克計價
買入:268.46
賣出:268.66
以美元/盎司計價
買入:1366.70
賣出:1367.70
如果說黃金首飾,這個就視品牌不同而有不同程度的上升了,周大福,周訂筏斥禾儷鼓籌態船卡升升,老鳳祥等幾個牌子的價格也都不一樣,主要增加了人工費部分,理論上來看,越好的手工藝品,人工費也就越高。希望能幫助到樓主,
求推薦吧。
㈢ 清代銀碗值多少錢
您最好期待這玩意是個現代贗品,因為這種形制的碗,一般是陪葬品,供奉在棺槨前的,這種東西煞氣很重,即使是考古隊挖掘出來,也是要「灑凈加持」才能在博物館展出的,而且即使這玩意是真品,清代的冥器,價值也不會很高,因為這種東西,收藏的人很少,雖然有很高的藝術價值,但是也喊不上價,行內人一看這種形制的東西,基本都不會要的,冥器類,除了瓷器和玉器價值很高以外,金銀器,以及其他金屬器物,都不值錢,很多金銀器盜取出來就被熔煉成銀幣了,尤其是清代的金銀冥器~存世量很大,很不值錢(軍閥混戰時期,大量王公貴族墓室被軍閥盜取,因此這玩意市面上存世量很大),如果非要估個價,一到二吊(1000-2000)
㈣ 清朝的一兩銀子約合如今的多少錢
1 白銀作為廣泛使用的通貨,是由於明代與日本及歐洲間出口貿易的發展,大量白銀從海外通過東南沿海流入內地。明朝初年雖然鑄有「洪武通寶」銅錢,洪武八年(1375)又發行寶鈔作為法定貨幣,但銅錢形制濫惡、使用不便,寶鈔貶值嚴重,白銀不可遏止地成為公私交易的主要通貨。碎銀通貨的便捷,使得前期由於幣制混亂造成的通貨膨脹得到抑制。
對於明代白銀價值的理解,最便捷的方法就是通過當時的官俸。成化以後至嘉隆萬年間,白銀流通日廣,官俸也形成以折銀為主的復雜結構。據萬曆《大明會典》所載,官階正一品的三公,歲俸為米12石,銀215兩,鈔7128貫;官階正二品的六部尚書,歲俸為米12石,銀152兩,鈔4944貫;官階正七品的知縣,歲俸為米12石,銀27兩,鈔360貫。
當時的大貪官嚴嵩,嘉靖三十二年(1553)籍沒其家產,共金13171兩余,金器13239兩余,銀2013478兩余,銀器13357兩余,金銀首飾還不在內。外有第宅房屋6647間,估銀86350兩余;田地27342.87畝,估銀44493兩余。
我們大約折算一下,明朝嘉靖年間的房屋每間約合13兩,這個購買力是很驚人的。
2 白銀在今天是作為貴金屬流通的,附加價值比較高,是作為實在的商品存在於市場的。盡管說,貨幣也是一種特殊的商品,但它畢竟是「特殊的」商品。貨幣的價值不是由市場自主決定的,而實在的商品的價值是由市場決定的。因此,將今天的作為貴金屬的白銀的價值與歷史上作為貨幣的白銀的價值相計算,是不科學的。
3 最科學合理的計算方法,應該是購買力平價。
也就是說,同樣的東西,如果在明清時期用白銀購買,和今天用紙幣購買的價值相比較。就像我們剛才計算的,在明朝嘉靖年間,一間房屋(地價+建造成本)只要13兩白銀,一畝地只要1.63兩白銀。如果和今日的房地產市場相衡量,這是令人咋舌的購買力,這也是與今天中國的房地產市場發展相關的。
那麼按照米價來折算,也許更盡情理,按照明嘉靖年間的米銀折算比例,72石米約折銀27兩,也就是8/3兩銀可以買一石米。這樣算下來,嘉靖年間,一兩銀約值700-800元。
那麼,到了清朝同治、光緒年間呢?
清朝初年,與明朝的經濟指標並沒有很大出入,到乾隆年間也物價上揚只有一倍多。到了道光、咸豐以後,白銀價格飛漲到清初年的三倍,這樣計算下來,也就是說,同治、光緒年間相比明代嘉靖年間就漲了5-6倍,因此,一兩銀摺合現在人民幣100-200元之間,是比較合理的。
㈤ 清朝慈禧太後期間,一兩銀子合現在的人民幣多少錢
大家回答問題,不要簡單復制,或者憑空猜測,我以自己幾年來的明清史學習和研究經驗來解答這一問題。
首先,要回答這個問題,必須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 白銀從何時起作為國內通貨使用?
2 白銀作為貴金屬的價值,能否與其作為通貨的價值相等同?
3 白銀貨幣與今日的貨幣價值對比,最合理的參照是什麼?
解答如下:
1 白銀作為廣泛使用的通貨,是由於明代與日本及歐洲間出口貿易的發展,大量白銀從海外通過東南沿海流入內地。明朝初年雖然鑄有「洪武通寶」銅錢,洪武八年(1375)又發行寶鈔作為法定貨幣,但銅錢形制濫惡、使用不便,寶鈔貶值嚴重,白銀不可遏止地成為公私交易的主要通貨。碎銀通貨的便捷,使得前期由於幣制混亂造成的通貨膨脹得到抑制。
對於明代白銀價值的理解,最便捷的方法就是通過當時的官俸。成化以後至嘉隆萬年間,白銀流通日廣,官俸也形成以折銀為主的復雜結構。據萬曆《大明會典》所載,官階正一品的三公,歲俸為米12石,銀215兩,鈔7128貫;官階正二品的六部尚書,歲俸為米12石,銀152兩,鈔4944貫;官階正七品的知縣,歲俸為米12石,銀27兩,鈔360貫。
當時的大貪官嚴嵩,嘉靖三十二年(1553)籍沒其家產,共金13171兩余,金器13239兩余,銀2013478兩余,銀器13357兩余,金銀首飾還不在內。外有第宅房屋6647間,估銀86350兩余;田地27342.87畝,估銀44493兩余。
我們大約折算一下,明朝嘉靖年間的房屋每間約合13兩,這個購買力是很驚人的。
2 白銀在今天是作為貴金屬流通的,附加價值比較高,是作為實在的商品存在於市場的。盡管說,貨幣也是一種特殊的商品,但它畢竟是「特殊的」商品。貨幣的價值不是由市場自主決定的,而實在的商品的價值是由市場決定的。因此,將今天的作為貴金屬的白銀的價值與歷史上作為貨幣的白銀的價值相計算,是不科學的。
3 最科學合理的計算方法,應該是購買力平價。
也就是說,同樣的東西,如果在明清時期用白銀購買,和今天用紙幣購買的價值相比較。就像我們剛才計算的,在明朝嘉靖年間,一間房屋(地價+建造成本)只要13兩白銀,一畝地只要1.63兩白銀。如果和今日的房地產市場相衡量,這是令人咋舌的購買力,這也是與今天中國的房地產市場發展相關的。
那麼按照米價來折算,也許更盡情理,按照明嘉靖年間的米銀折算比例,72石米約折銀27兩,也就是8/3兩銀可以買一石米。這樣算下來,嘉靖年間,一兩銀約值700-800元。
那麼,到了清朝同治、光緒年間呢?
清朝初年,與明朝的經濟指標並沒有很大出入,到乾隆年間也物價上揚只有一倍多。到了道光、咸豐以後,白銀價格飛漲到清初年的三倍,這樣計算下來,也就是說,同治、光緒年間相比明代嘉靖年間就漲了5-6倍,因此,一兩銀摺合現在人民幣100-200元之間,是比較合理的。
因為我是學明史為主的,所以主要以明朝的指標計算,再結合清朝的情況來對比,不好意思了。
㈥ 清代金器為什麼這么有價值
我國金銀器製作,源遠流長。
雖然自商代至春秋戰國,已屬初發階段;但要到盛唐才成熟,器皿多樣化,蔚成風氣。
不過,元、明以前的金銀器珍罕品,尤其是者,均為歷史文物,多藏於各大博物館。
元、明兩代精品,存世者多屬較大件的銅鎏金佛像和菩薩像,同樣稀少;而且價值甚高,恐非一般收藏者有能力沾手。
㈦ 我有一枚十元的民國紀念金幣重十克請問現在市場價是多少
錢幣在拍賣市場,一般都是跟郵票同歸為一個板塊,叫做「郵品錢幣」,但這並不代表錢幣在拍賣市場的邊緣位置。「錢幣」與其他拍品門類相比更為大眾化,在拍賣市場之外的其他市場層面交易也比較普遍。而在拍賣場上,近年來錢幣多散見於各個拍賣會的瓷器雜項拍賣中,專場拍賣則集中在少數幾家拍賣公司,如中國嘉德、北京誠軒和北京華辰,香港淳浩拍賣公司也設有錢幣拍賣,但涉及的品種基本上是外幣。整體行情先抑後揚 「錢」途光明1997年春,中國嘉德就開設了「郵品錢幣」的專場拍賣,業績可圈可點。目前,最新的郵品錢幣歷年成交價格排行前100位里仍然有4項紀錄是嘉德1997年秋拍創下的.錢幣專場近年來的成交率也呈現出穩定升高的趨勢。以中國嘉德為例,2001年維持在20%-30%,極不理想,處於錢幣拍賣的「寒冬」時期;2002年、2003年兩年維持在50%左右,進入了「暖春」;2004年至今則維持在70%-80%之間,成績相對理想,個別名人專場則高達90%以上。2004年秋拍的「林崧郵品收藏」專場,甚至達到了100%的成交率。北京華辰的「郵品錢幣」專場拍賣僅舉辦了5場,從2002年春季拍賣會到2004年春季拍賣會的5次大拍中,均設有專場,成交率相對較低,徘徊在44%-58%之間,此後至今,北京華辰未設錢幣專場。錢幣市場的真正上揚起自2004年,2005年和2006年整體漲幅較大,頻頻創出高價。2006年錢幣專場則集中在中國嘉德和北京誠軒兩家,分別有5個和4個專場,成交額達到6129萬元和4422.9萬元。中國嘉德春拍「馬定祥收藏中國歷代錢幣」專場中「中華民國十五年張作霖像陸海軍大元帥紀念壹圓金幣」以319萬元的價格成交,成為當年錢幣拍賣最高價。2007年春季拍賣,嘉德更是把「錢幣」專場單獨出來,另設地點和時間進行拍賣,可見嘉德公司對「錢幣」未來發展市場的信心。嘉德共設有4個專場,成交額達到5605.7萬元。從2007年春季拍賣的結果來看,前兩年的高熱度還在持續,尤其一些名人收藏的精品成交價格居高不下,整個市場的成交率也有所提高,反應良好。中國嘉德春拍「馬定祥錢幣收藏」專場中,錢幣收藏大家、「泉學宗師」馬定祥收藏的「孫中山像背嘉禾壹圓銀幣金質呈樣試鑄幣」以人民幣616萬元成交。這一紀錄,遠遠超出了嘉德2006年春拍「馬定祥收藏中國歷代錢幣」專場中「中華民國十五年張作霖像陸海軍大元帥紀念壹圓金幣」319萬元的成交價紀錄。除馬定祥之外,這一領域的其他知名藏家包括李安深、陳達農、沈曾華、林崧的藏品,也都有不錯的市場反應。誠軒在2007年春拍中設有3個專場,成交總額達到3028.8萬元。金銀錠快速升溫 勇奪頭彩出於東方人自古「藏金收銀」的傳統,更由於國際金銀價格的堅挺,藝術品市場上金銀錠的拍賣價格也被帶動起來,金銀錠以其獨特的藝術價值以及不可再生、數量稀缺的特點,逐漸進入了收藏領域,更吸引著投資者的視線。2007年秋拍,中國嘉德首次大規模推出「中國歷代金銀錠專題」。這個專題在拍賣會前就備受關注,熱烈的場面早在預料當中。11月11日是拍品最多的一天,金銀錠部分從晚上6點多才開始拍賣,然而,熱情的買家卻絲毫沒有倦意,場上依舊保持著火熱的人氣。晚上12點,作為壓軸大戲,明代永樂六年銀作局五十兩銀錠果然不負眾望,從26萬元起拍,價格一路飆升,眾多買家紛紛舉牌,好幾位都表現出勢在必得的決心,經過幾十輪的激烈競價,最終以156.8萬元成交,同時打破了銀錠拍賣的世界紀錄。這件明代永樂六年銀作局五十兩銀錠是目前拍賣市場上僅見的帶有年號的明代銀作局銀錠,銘文詳細,品相上佳,極為珍貴。銀作局作為明代二十四衙門之一,是專為宮廷製造金銀器飾的作坊。這件銀作局五十兩銀錠製作規范,為永樂六年十一月鑄造,而且採用了千字文編號,銘文顯示出該錠是第1670號,說明這種五十兩銀錠是專為明代宮廷鑄造的銀兩。縱觀金銀錠專題的拍賣,成交比率頗高,很多拍品都以高於底價2至3倍的價格成交。由此可以發現,盡管金銀錠還沒有形成大規模的收藏群體,但是受歡迎程度可見一斑,發展空間不容小覷。尤其是能夠折射中國古代經濟、歷史信息的銀錠也已經得到了收藏者的認可,如本場拍賣的明代內承運庫花銀二十五兩銀錠,是研究明代皇帝私庫的重要實物資料,有著很高的收藏價值,更具備了研究價值,並且是首次發現,十分珍貴,因此,拍出了56萬元的高價。另外,一些造型獨特、品相精美的拍品更是得到了藏家的青睞,如清末民初的一本萬利一兩金錠,以及同為結婚禮金的上海同福雙喜圖案一兩金錠,廣州華泰赤金雙喜一兩金餅都成為眾多買家競拍的焦點。這次金錠板塊成交超過80%,民國中央造幣廠制孫中山像布圖十兩金條為中華民國中央准備金,重312.1克,面打有「號碼DB1693」、「成色991.0」、「重量10.000市兩」字樣,拍出了17.92萬元的價位。可以看出,投資者對於拍品的成色、重量等因素投入了較多的關注。機制幣高調依舊 空間無限
近現代機制幣是嘉德公司幾年來一直重點培育的項目,已經形成了較為固定的收藏群體。11月10日,機制幣作為第一場拍賣,剛開場十幾分鍾便迎來了本場第一個高潮,光緒丙午年造大清金幣庫平一兩以91.84萬元成交,成為本場最高價。這枚金幣為光緒三十二年天津造幣總廠鑄造,數額不多,後因為政府欲執行的「金本位匯兌制」未確立而未獲發行,是清政府時期鑄造的兩種大型金幣之一。緊接著,另一枚清政府大型金幣,光緒丁未年造大清金幣庫平一兩,也拍出了67.2萬元。此外,著名收藏家耿愛德(E?Kenn)舊藏的孫中山像民國二十四年壹圓銀幣小型銅樣以89.6萬元成交,名列本場第二,此幣為目前僅見,極為珍罕。古錢熱度不俗 爆發在即在古錢專場中,西夏元德通寶旋讀是本場重頭,最終以53.76萬元的高價被一位藏家收入囊中。這枚元德通寶旋讀大樣錢是著名的海內孤品,堪稱中國古錢中的大珍品,從未見任何記載,極為珍罕。此錢為典型的西北坑口,品相上乘,錢體銹色無多,字口間雜以斑點綠銹,硬度有加;包漿甚好,潤而色古;錢文疏密有致,拙中見巧,粗曠大氣;其形制大字大樣,肉厚質重,銅色近水紅,製作規范,極為精美,有初鑄試樣的可能。紙幣錢票開始發力 精品受寵
紙幣專場中,清代及解放區的板塊表現較為突出。其中,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中國通商銀行廣東通用銀元壹圓拍出了31.36萬元。此票廣東地名為目前僅見,未見任何著錄,是研究廣東近代歷史及金融的珍貴資料,極為珍罕。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淮北地方銀號貳拾元加蓋淮海貿易公司本票貳仟圓、伍仟圓樣票各一枚,加蓋「樣張」字樣,估價僅為1000元至3000元,但由於原擬民國三十五年發行的此票貳拾圓票未能發行,被用來改作「淮海貿易公司」本票使用,此本票是首次出現在拍賣場上,極具收藏及研究價值,最終拍出了10.98萬元高價。從中國嘉德2006年春拍與2007年春拍比較來看,2006年春季一共有4場「錢幣」專拍,上拍量為4566件,成交額為5436.6萬元,成交率達到76%;2007年春拍則有7個專場,上拍量為6672件,成交額為8634.5萬元,成交率達到77.4%,與去年同期相比成交額增長了54個百分點,而上拍量增長了46年百分點,整體呈現出上漲的趨勢。這一方面是由於2004年以來的市場熱度,促使錢幣上拍數量劇增,基數擴大;另一方面,由於名家藏品的陸續上拍,致使拍品總體品質提高,因此,成交額和成交率的提高,也是意料之中的。可以說,錢幣的市場是「名人專場帶動了整體行情」。
㈧ 清朝一兩銀子摺合現在的人民幣是多少
家回答問題,不要簡單復制,或者憑空猜測,我以自己幾年來的明清史學習和研究經驗來解答這一問題。
首先,要回答這個問題,必須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 白銀從何時起作為國內通貨使用?
2 白銀作為貴金屬的價值,能否與其作為通貨的價值相等同?
3 白銀貨幣與今日的貨幣價值對比,最合理的參照是什麼?
解答如下:
1 白銀作為廣泛使用的通貨,是由於明代與日本及歐洲間出口貿易的發展,大量白銀從海外通過東南沿海流入內地。明朝初年雖然鑄有「洪武通寶」銅錢,洪武八年(1375)又發行寶鈔作為法定貨幣,但銅錢形制濫惡、使用不便,寶鈔貶值嚴重,白銀不可遏止地成為公私交易的主要通貨。碎銀通貨的便捷,使得前期由於幣制混亂造成的通貨膨脹得到抑制。
對於明代白銀價值的理解,最便捷的方法就是通過當時的官俸。成化以後至嘉隆萬年間,白銀流通日廣,官俸也形成以折銀為主的復雜結構。據萬曆《大明會典》所載,官階正一品的三公,歲俸為米12石,銀215兩,鈔7128貫;官階正二品的六部尚書,歲俸為米12石,銀152兩,鈔4944貫;官階正七品的知縣,歲俸為米12石,銀27兩,鈔360貫。
當時的大貪官嚴嵩,嘉靖三十二年(1553)籍沒其家產,共金13171兩余,金器13239兩余,銀2013478兩余,銀器13357兩余,金銀首飾還不在內。外有第宅房屋6647間,估銀86350兩余;田地27342.87畝,估銀44493兩余。
我們大約折算一下,明朝嘉靖年間的房屋每間約合13兩,這個購買力是很驚人的。
2 白銀在今天是作為貴金屬流通的,附加價值比較高,是作為實在的商品存在於市場的。盡管說,貨幣也是一種特殊的商品,但它畢竟是「特殊的」商品。貨幣的價值不是由市場自主決定的,而實在的商品的價值是由市場決定的。因此,將今天的作為貴金屬的白銀的價值與歷史上作為貨幣的白銀的價值相計算,是不科學的。
3 最科學合理的計算方法,應該是購買力平價。
也就是說,同樣的東西,如果在明清時期用白銀購買,和今天用紙幣購買的價值相比較。就像我們剛才計算的,在明朝嘉靖年間,一間房屋(地價+建造成本)只要13兩白銀,一畝地只要1.63兩白銀。如果和今日的房地產市場相衡量,這是令人咋舌的購買力,這也是與今天中國的房地產市場發展相關的。
那麼按照米價來折算,也許更盡情理,按照明嘉靖年間的米銀折算比例,72石米約折銀27兩,也就是8/3兩銀可以買一石米。這樣算下來,嘉靖年間,一兩銀約值700-800元。
那麼,到了清朝同治、光緒年間呢?
清朝初年,與明朝的經濟指標並沒有很大出入,到乾隆年間也物價上揚只有一倍多。到了道光、咸豐以後,白銀價格飛漲到清初年的三倍,這樣計算下來,也就是說,同治、光緒年間相比明代嘉靖年間就漲了5-6倍,因此,一兩銀摺合現在人民幣100-200元之間,是比較合理的。
因為我是學明史為主的,所以主要以明朝的指標計算,再結合清朝的情況來對比,不好意思了。
㈨ 明清兩代金銀器有什麼樣的不同
明清兩代金銀器越來越趨於華麗、濃艷,宮廷氣息愈來愈濃厚。象徵著不可企及的高貴與權勢。
然而,明清兩代的金銀器,其發展軌跡明晰可見,但其分野之界亦是如此鮮明。大體上說,明代金銀器仍未脫盡生動古樸,而清代金銀器卻極為工整華麗。在工藝技巧上,清代金銀器那種細膩精工,也是明代所不可及的。
㈩ 999.9在香港買的金器,港幣19800是人民幣多少錢
上圖為2015年12月28日港幣兌人民幣匯率,數據僅供參考,交易時以銀行櫃台成交價為准 更新時間:2015-12-28 13:49;
19800港元=16546.86人民幣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