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什麼是碳交易什麼是碳排放權
碳交易:碳交易是為促進全球溫室氣體減排,減少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所採用的市場機專制。屬
碳排放權:碳排放權是具有價值的資產,可以作為商品在市場上進行交換--減排困難的企業可以向減排容易的企業購買碳排放權,後者替前者完成減排任務,同時也獲得收益。這就是碳交易的基本原理。專家認為,碳排放權可能超過石油,成為全球交易規模最大的商品。
B. 什麼是碳排放權交易機制
基本定義碳排放權交易機制為一種配額交易機制,首先政府通過總量控制,向企業發放碳排放權配額,規定企業的二氧化碳排放上限額度,要求企業對其溫室氣體排放實行總量管理和減排,並對超出配額的排放設立罰則。主要特徵多樣化的減排路徑在碳排放交易機制的促進下,企業可根據自身成本,選擇通過調整戰略、改善經營模式、低碳技術改造,優化產品開發等各種方式自主減排,或直接從市場購買配額抵消超額排放量,達到減排成本最低化。主要特徵引導轉變發展方式碳排放權交易使政府及企業形成強烈的「減碳」意識,體現碳排放空間的量化價值,引導投資趨於低碳領域,推動低碳技術的推廣應用,促進低碳產業的發展和向低碳經濟的轉型。
C. 碳排放交易是怎麼一回事
碳排放權交易的概念源於上世紀年代經濟學家提出的排污權交易概念,排污權交易是市場經濟國家重要的環境經濟政策,美國國家環保局首先將其運用於大氣污染和河流污染的管理。此後,德國、澳大利亞、英國等也相繼實施了排污權交易的政策措施。排污權交易的一般做法是:政府機構評估出一定區域內滿足環境容量的污染物最大排放量,並將其分成若干排放份額,每個份額為一份排污權。政府在排污權一級市場上,採取招標、拍賣等方式將排污權有償出讓給排污者,排污者購買到排污權後,可在二級市場上進行排污權買入或賣出 國際上認為,雖然年荷蘭和世界銀行就率先開展碳排放權交易,但是全球碳排放市場誕生的時間應為年。其交易方式是:按照《京都議定書》的規定,協議國家承諾在一定時期內實現一定的碳排放減排目標,各國再將自己的減排目標分配給國內不同的企業。當某國不能按期實現減排目標時,可以從擁有超額配額或排放許可證的國家主要是發展中國家購買一定數量的配額或排放許可證以完成自己的減排目標。同樣的,在一國內部,不能按期實現減排目標的企業也可以從擁有超額配額或排放許可證的企業那裡購買一定數量的配額或排放許可證以完成自己的減排目標,排放權交易市場由此而形成 目前,在推動排放權交易方面,歐盟走在世界前列。歐盟已經制定了在歐盟地區適用的歐盟氣體排放交易方案,通過對特定領域的萬套裝置的溫室氣體排放量進行認定,允許減排補貼進入市場,從而實現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目標歐盟碳排放市場開始交易以來,交易量和成交金額穩步上升。 中國工廠和國際碳排放交易商也正在從溫室氣體排放交易中獲取巨額利潤。化工廠減少向大氣排放污染性的氫氟烴氣體,可獲得碳排放信用。這種信用在國際碳排放交易市場上可售得美元至美元。據業內估計,用於減少氫氟烴氣體排放的洗滌塔裝置安裝費用很低廉,一般工廠的安裝費用介於萬至萬美元之間。安裝此類裝置,可產生數以百萬計的碳排放信用,因為作為一種溫室氣體,效力比二氧化碳大許多倍。氣候變化資本公司從中國氫氟烴氣體項目獲得了約萬核證減排量即碳排放信用,價值高達億美元。碳排放信用額度的最終買家是發達國家政府,它們目前已同意按照《京都議定書》的要求減少其溫室氣體排放。
D. 碳排放權交易的介紹
碳排放權交易的概念源於上世紀90年代經濟學家提出的排污權交易概念,排污權交易是市場經濟國家重要的環境經濟政策,美國國家環保局首先將其運用於大氣污染和河流污染的管理。2011年10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關於開展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工作的通知》,批准北京、上海、天津、重慶、湖北、廣東和深圳等七省市開展碳交易試點工作。兩年來,在國家發展改革委的指導和支持下,深圳積極推動碳交易相關研究和實踐,努力探索建立適應中國國情且具有深圳特色的碳排放權交易機制,先後完成了制度設計、數據核查、配額分配、機構建設等工作。2013年6月18日,深圳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在全國七家試點省市中率先啟動交易。半年來,深圳碳市場運行穩定,深圳在運用市場機制實現低碳發展方面擔負起探路者的角色。
E. 碳排放權交易的簡介
碳排放權交易的概念源於上世紀年代經濟學家提出的排污權交易概念,排污權交易是市場經濟國家重要的環境經濟政策,美國國家環保局首先將其運用於大氣污染和河流污染的管理。此後,德國、澳大利亞、英國等也相繼實施了排污權交易的政策措施。排污權交易的一般做法是:政府機構評估出一定區域內滿足環境容量的污染物最大排放量,並將其分成若干排放份額,每個份額為一份排污權。政府在排污權一級市場上,採取招標、拍賣等方式將排污權有償出讓給排污者,排污者購買到排污權後,可在二級市場上進行排污權買入或賣出。
國際上認為,雖然2002年荷蘭和世界銀行就率先開展碳排放權交易,但是全球碳排放市場誕生的時間應為2005年。
中國工廠和國際碳排放交易商也正在從溫室氣體排放交易中獲取巨額利潤。化工廠減少向大氣排放污染性的氫氟烴氣體,可獲得碳排放信用。這種信用在國際碳排放交易市場上可售得5美元至15美元。據業內估計,用於減少氫氟烴氣體排放的洗滌塔裝置安裝費用很低廉,一般工廠的安裝費用介於1000萬至3000萬美元之間。安裝此類裝置,可產生數以百萬計的碳排放信用,因為作為一種溫室氣體,效力比二氧化碳大許多倍。氣候變化資本公司從中國氫氟烴氣體項目獲得了約萬核證減排量即碳排放信用,價值高達億美元。碳排放信用額度的最終買家是發達國家政府,它們已同意按照《京都議定書》的要求減少其溫室氣體排放。這種做法完全合法,但也讓工廠和企業得以通過碳排放信用交易獲取大量利潤。
F. 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即將啟動,碳排放權是什麼如何交易
由政府確定“節能減排總額”,進而確定碳排放量,再根據各個企業的實際情況確定配額。有些企業的碳排放量不夠用,有些企業有富餘,這時就可以在官方的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上自由買賣碳排放量。
具體的交易過程就是有富餘的企業將自己的配額拿出來拍賣,需要配額的進行拍賣,價高者得。這能極大的倒逼企業轉型升級和更新換代,環讓自己的生產過程更加綠色、清潔。大家都不是傻子,從國家這些年的政策走向可以看出綠色生產才能適應時代發展的方向。既符合國家大勢,還能將多餘的碳排放權“變現”,這是一舉多得的好事。
G. 什麼是碳排放權交易制度
碳排放權交易,源於全球變暖,和兩個重要的國際公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京都議定書》。
人類對化石燃料,無節制的開采使用,大規模排放大量溫室氣體,導致地球氣候變化。
為了控制這種無節制的大規模排放,於是,有了全球100多個國家簽約的《京都議定書》。
《京都議定書》規定了發達國家的減排義務,同時提出了三個靈活的減排機制,碳交易是其中之一。
具體說,就是每年給一個國家,一家公司,發放一個碳排放指標。
(配額,限制每年只能排放多少噸二氧化碳)。
如果某公司節能減排,這個指標沒用完,剩餘的部分可以拿到國際市場上交易賣錢;
相反,如果某公司碳排放超過配額,超過的部分,你要用錢到國際市場購買。
於是,碳排放成了一個公司的資產負債表的一部分。
碳排放權交易,目前比較成熟的是,歐洲的EU-ETS交易系統,它有一全套的交易規則。
H. 溫室氣體排放權怎麼買賣
碳交易分兩種,一種是配額交易,也就是溫室氣體排放權交易。另一種是自願減排量交易我們稱之為CCER。
配額交易針對的控排企業,以北京碳市場為例,年排放量超過相當於一萬噸標煤燃燒排放量,就會被納入控排企業。國家就會給控排企業下指標,要求每年只能排放一定數量CO2,超標會被罰。國家發放指標是根據行業基準排放量定的,但是一些先進企業通過技術改進,排放量比配額要少,那麼空餘出來的配額就可以拿到碳市場上交易。
另外一種是CCER,是針對非控排企業,通過技術創新減少CO2排放,例如風電,光伏,廢物利用等行業,那麼相對於傳統行業減少的量或者說替代傳統行業所減排的量就能申請CCER。CCER就可以拿到碳市場上去交易。
至於交易流程,大致是通過申請核查備案後,將配額或CCER放到碳交易所,以協議或定價拍賣的方式進行交易。
I. 全球為什麼推進碳排放權交易
推進碳市場的七大理由
1. 碳市場設定了清晰的碳價格
碳市場通過建立溫室氣體 (GHG) 排放權市場,對二氧化碳進行了定價。這意味著那些由溫室氣體排放所導致的成本,例如對公共健康的影響、極端天氣、特定動物或植物種類的滅絕等,將變得顯而易見。這些成本可通過碳市場機制整合入商品和服務的價格中。碳價的確定讓污染者付費原則得以實施。
2. 碳市場機制限定了碳排放的上限
在一個碳交易系統中,政府設置清晰的碳排放控制目標,即所納入各行業的最大允許的排放總量水平。這一方法可確保達到預期的環境效益。同時,通過該總量控制水平隨時間推移的逐步下降,碳市場向各行業和投資機構傳遞出長期的市場信號,提供了可預期的減排路徑。
3、提供靈活性: 參與的企業可自由選擇其在何時何地以及如何完成減排
碳市場系統為企業提供了巨大的靈活性,它們可以自由決定履行減排義務的最佳方式。企業可以選擇通過減少其生產排放量並向其他企業購買排放配額,或兩者選其一的方式履行義務。政府通常允許企業「儲存」未使用的配額供以後使用。在許多系統中,國內或國際的碳抵消項目配額也被允許。這些多元化的選擇,不僅對於企業,而且對於社會整體而言,都有利於將整個碳市場實現總量控制目標的成本降低到最小。
4、碳市場可適應不同地區的經濟和政治情況
碳交易系統並非一成不變,它可以根據地區不同的經濟和政治情況調整其制度系統設計,並適應不同新的社會需求。碳排放權交易系統正在全球不同地區和層面運行,其中包括城市、州、省、國家和跨國家區域。不同區域的碳市場在設計中都根據其不同的經濟發展水平、產業和能源系統狀況、技術水平、政府架構等,作出了相應的調整。
5. 碳市場可向政府提供額外的收入來源
政府可以選擇向企業拍賣碳排放配額。拍賣所帶來的財政收入可以通過各種方式進行再投資,例如資助低碳綠色項目,或者補助低收入家庭。
6. 碳市場可提供一系列額外收益
碳市場的首要目標是減少碳排放,而設計良好的碳交易系統可以帶來可觀的經濟、環境和社會效益。這些效益包括改善空氣質量,逐步提升資源利用效率,更有保障的能源安全,以及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
7. 碳交易系統可通過相互聯接,創造出更大規模、更高效率的碳交易市場
通過兩個或兩個以上碳交易系統的相互聯接 (linking),創造出更大規模的碳交易市場,這將帶來更多(並可能更便宜)的減排選擇。當不同系統直接或間接連接時,碳配額在雙方的系統中可交替互換。
J. 溫室氣體排放權是什麼
按照《京都議定書》規定,發達國家幫助發展中國家每分解一噸標准二氧化碳溫室氣體,就可以多排放一噸標準的二氧化碳溫室氣體,也就是說,獲得一噸排放權。這樣就形成了CDM這種機制: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相關企業提供資金和技術支持,而發展中國家則向發達國家提供溫室氣體減排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