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終於弄明白供給側改革了,不就是降房價嗎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就是從提高供給質量出發,用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調整,矯正要素配置扭曲,擴大有效供給,提高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更好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需要,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不僅僅是針對房價,而且一線城市或者區域性大城市的房價是不會下降的,因為這些城市的資源相對集中,大家都想去。只能說是抑制房價過快增長。
B. 供給側改革+大宗商品漲價,哪些股票會受益
7隻有色股將受益
江西銅業、雲南銅業、馳宏鋅鍺、銅陵有色、錫業股份、羅平鋅電、西部資源等。
C. 「供給側改革」真的能帶來大宗商品的牛市嗎
理論上來說是這樣,供給側改革會在一定程度上削減產出,如果需求不變的話,需求就會大於供給,大宗商品價格就會上漲。但現時情況就兩說了,首先供給「改革」未必就是真的會導致產量劇烈下降,地方政府為了保住GDP往往並不熱衷於關停這些企業,導致改革說得多做的少,流於表面,實際產量並沒有大幅度減少。再說需求側,經濟在下滑,製造業迫於成本大舉遷移東南亞,需求也是會萎縮的。一正一負,這中間還要考慮投機性力量的干預,導致大宗商品未來必定會進入一個價格波動震盪格局。至於你所說的牛市,一個牛市之後緊接著還會是另外一個牛市嗎?要知道,中國從成為世界工廠到如今,大宗商品的牛市已經持續了將近10年了。
D. 提倡「供給側改革」對房價有何影響
「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
經濟增長有三駕馬車:投資、消費、出口。
這三駕馬車就是經濟的「需求側」,對應的就是「供給側」。以前提倡經濟增長,擴大需求、刺激消費。現在要換一種方式:供給側改革。
簡單的說,就是提高產品的質量和效率。
那為什麼要供給側改革?究其根本還是以前一味的刺激消費導致了產能過剩、樓市庫存、債務高企等問題。而「供給側改革」這種模式則可以改善上述問題。
改革的要點就是在具體工作中落實好「三去一降一補」五大任務。
權威人士指出:
1、去產能,要加大各種門檻准入、制度建設和執法力度;處置「僵屍企業」,該「斷奶」的就「斷奶」,該斷貸的就斷貸,堅決拔掉「輸液管」和「呼吸機」。
2、去杠桿,要在宏觀上不放水漫灌,在微觀上有序打破剛性兌付。
3、去庫存,要加大戶籍制度改革力度,建立健全農民工進城的財稅、土地等配套制度。
4、降成本,就要把整體稅負降下來,把不合理的收費取消掉,把行政審批減下來。
5、補短板,就要注重脫貧攻堅的精準度,扎實推進科技創新和生態文明建設,完善基礎設施建設「錢從哪裡來、投到哪裡去」的體制機制。
針對第四條任務,據統計,我國的「空置」住房可供2.2億人口居住,化解房地產庫存尤其重要。
隨著政策逐步調整,房價應該也會穩定在預期軌道上,起碼不能脫離廣大人民群眾。
E. 終於弄明白供給側改革了,不就是降房價嗎(轉
供給側與需求側就是供給方面與需求方面,這是供求關系的兩側或兩個方面。所謂供給側改革,就是在供求方面進行改革,如提高供給方面的生產的產品質量,根據需求改善產品的結構,供給渠道減少環節更加暢通等等。這里只是隨機的舉例,供給側改革的內容還有很多。主要就是「側」似乎是個新詞,其實內含並不是新的。供參考。
F. 供給側改革後,衢州西區房價近期飆漲,分析原因
具體問問房管房價影響素: 別素:房屋質量、樓層、朝向、段、建築類型、規劃質量、建造本、物業水平 環境素:噪音、污染、綠化、水環境、教育、交通、醫療、商業、金融等配套設施 經濟素:經濟發展水平、收入水平、通貨膨脹、物價水平、供求緊張程度 政策素:土供應、房改政策、稅收、資金供應政策、城市發展規劃導向、 口素:城市化水平、口遷移程度、消費理念機社文化
G. 供給側改革幾年了為什麼春運還漲價
漲價是市場經濟,改革是為了增加收入,不漲價,收入怎麼增加。
H. 全國人大常委:房價暴漲是「供給側改革」嗎
大城市土地供應少,資源集中,教育、醫療、環境、養老等等包括城市管理水平都是比較好的,也是比較集中的,房價不太可能下降,只會漲,通過調控,只是抑制過快增長而已。相對而言,中小城市還行,國家現在在大力發展中小城市,通過改革,將大城市過度集中的資源逐步向中小城市擴散,另一個側面有效緩解房價增長的勢頭。炒房行為實在不齒,坑害了有剛需的人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