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EMA指標失真怎麼辦
如果是真的話,你最好是進行重新調試,調試之後就比較均勻的,而且很容易判斷出來它的嚴格標准。
② 股票除權後技術指標失真怎麼研判
股票除權後,現在MACD指標會失真,所以你必須在技術分析圖上進行復權處理,一般以前復權為佳!
從歷年來除權股的情況來看,要做好除權股,必須全面考慮以下幾個方面:
1、大盤趨勢:大盤好時,個股往往容易立即填權。如果大盤不好,個股往往除權後很長一段時間都會保持低迷走勢。
2、個股股性:歷史上每次除權後愛填權的股票,近期除權後也容易出現填權走勢。歷史上除權後不愛填權的股票,往往情況都是除權前炒的很兇,除權後一下就變的低迷。
3、主力運作:主力如果積極運作,那麼個股在除權後往往會立即填權。如果主力是弱庄,或者說主力只圖分紅的好處而不注重個股除權後的情況的話,那麼這類個股也很難填權。
4、K線與均線的組合細節:如果K線不出現做多提示(即不出現做多組合圖形),又或者說主要均線運行方向仍然向下的話,那麼個股很難出現填權。
5、量能變化:個股除權後,陽線數目多於陰線,且陽線實體也大於陰線,此種情況下,若遇陽線放量、遇陰線縮量,是好事,說明主力不但有吸貨跡象,並且有高度控盤的能力。如果與上面的情況相反,則說明主力在得到好處後是以出貨跑路為主,這種情況下,個股往往不可能填權,甚至可能長時間都不會出現好的走勢。
6、除權後價格位置高低:如果除權後價格非常高,則往往不容易吸引主力動用資金去炒作。如果除權後價格非常低,則股價下跌空間將非常有限,同時也就會容易出現填權上行的情況。
以上六點僅是從理論上說明除權股的一般情況,具體到操作當中還得具體進行分析。從當前實際的市場情況來分析,應該以低價除權股以及創業板的除權股這兩類品種為首選范圍,並且一定要注意低艙位操作和見好就收這兩個實戰要點。個人淺見,僅供參考。 在操作除權股時,還應注意以下問題:
一、除權後的量能。由於流通股本增加,剛除權時計算換手容易產生失誤,不過現在很少有主力會在除權時放天量出貨。另外,很多常用技術指標在除權初期失真,應該以成交量為主要分析手段。怎樣既能正確的利用量價尋找機會,同時又能識別主力伎倆,實為除權操作的重中之重。
二、送股前的走勢。除權以前的炒作程度並不能說明除權後的走勢,市場中既有原來炒作過度除權後依舊我行我素的強庄股,也有未經炒作便草草除權然後貼權的雞肋股;除權在高點風險固然很大,深跌後除權也使填權相當困難。為了在降低風險的前提下操作,應盡量避免選擇有以上形態的含權個股,同時在臨近除權前大幅拉升或跳水的品種應堅決放棄。如果能將除權前後走勢並行考慮則更有利於准確把握運行趨勢。
三、研判多於實踐,投機為主。由於除權股多數已經過一定幅度的炒作,因此買入除權股的同時也買入了風險,根據大勢及個股的具體情況綜合分析且嚴格執行操作紀律才是上策。並且應盡量降低除權股的操作次數,多看少動,還沒聽說過有哪個投資者只操作除權股便獲得厚利。 不易填權:A、本來流通盤較大,除權後股價也不低,股性變呆滯。B、重組股炒作過度,除權後主力強行派發。 容易真權:A、業績高速增長期間,人氣旺,多為龍頭股,除權必填。B、除權前炒作適度,除權後股本、股價適中,主力不會輕易放棄。 短期走勢:
一、直接放量上漲。有兩種運行趨勢,A、短期內氣勢磅礴,直至填權為止,多見於超強主力控盤。B、幾根放量陽線後,主力利用填權氣氛開始派發,近年較常見。由於兩種趨勢在除權初期表現基本相同,因此是否填權很難早下論斷,如果出現放量滯漲、放量下跌和整理後二次上攻量能不濟可認定為假填權。此類型風險較大,不適合穩健操作,除權前持有者可擇機了斷。
二、橫向整理或縮量盤跌。橫向整理一般不創除權後新低,此方式可能引起破位下行;亦有可能放量突破,通常空間不會很大,一切皆為出貨之故,所以不建議操作。縮量盤跌後易出現局部反彈,空間約為15%左右,可進行短線操作。具體操作時,應注意,A、下跌空間不能太大,10%左右。B、量能需要逐漸萎縮,並有明顯的企穩跡象。C、時間為除權後十個交易日左右,太短盲目,太長空泛。D、嚴格短線思維,不要心存填權幻想。
三、長陰尋底。除權後立刻長陰直下,主力利用除權間隙出貨或退守出空間,如江蘇吳中、金健米業,遼寧成大,此類形態沒有操作價值,應迴避。 影響個股除權走勢的幾個因素:
一、大勢氛圍。大盤運行狀態直接影響除權後走勢,有行情皆大歡喜,股市低迷則貼權極為普遍。
二、公司狀況。上市公司效益連續快速增長是股本擴張最根本、最理想的原因,沒有良好的業績保證,填權也是表面的光榮。
三、填權效應。有一個填滿權的「大哥」做榜樣,眾「兄弟」填權希望大增。
四、比價效應。除權後的比價是否合理、適中,是決定對其進行短線操作的首要條件。
五、送股比例。十送四、五最好,十送八、十極難填滿,十送一、二最不易填權。 六、送股頻率。送股頻率太高肯定不利於填權,實際上很多跨年度兩次送轉的股票最後都淪為貼權。
七、股本狀況。除權後股本偏大,對個股形象有負面影響,不易填權。
③ 試驗中,當輸出波形失真時,如何來判斷是什麼失真
模擬電子技術放大器實驗時測量動態指標時,都是在輸出電壓波形沒有削波失真情況下進行的。
如果輸出波形失真,例如最明顯的削波失真,會影響動態指標的測量。例如,削波失真時輸出電壓有效值明顯變小,電壓放大倍數就會明顯減小。
反過來,沒有示波器時,逐漸加大輸入電壓幅度,可以根據電壓放大倍數明顯下降來判斷已經發生削波失真。
而且如果工作點設置是臨界的即最佳的,此時輸入信號電壓幅度可以達到最大,最大不失真輸出電壓幅度也將達到最大,使放大器獲得最大的動態范圍和響應!
參見新體系特色《模擬電子技術簡明教程》元增民,清華大學2014
沒有示波器,也能做模擬電子放大實驗。一切盡在人的手心中!
試一試,奧妙無窮!
④ 股票趨勢分析里指標滯後性怎麼解決,什麼指標最好
滯後性是無法解決的。股票趨勢分析產生指標滯後性是因為這些指標使版用了未來函數,也就權是說,根據結果來推導過程,如果沒有結果,那麼就假設一個結果來推導,而這個假設是沒有充分依據的,這個過程就不準確了。
什麼指標最好?技術指標的根源是量和價,量是成交量,價是K線。所有技術指標都是根據量價關系衍生出來的,比較出名的技術指標有macd、KDJ、布林線等等。所以,最好的指標就是K線和成交量,把這2個研究透徹,其他指標可有可無。
技術指標是操作股票的重要依據之一,肯定是有用的,但是如果把技術指標當作操作股票的唯一依據,那就不對了。由於莊家資金量大、持股多,股票往往是受莊家控制的,莊家也關注著技術指標,關鍵時刻莊家可以通過買賣間接控制技術指標,這時候散戶看到的技術指標就是失真的。莊家往往利用失真的指標誘多或誘空,讓關注技術指標的散戶判斷失誤。因此,既要關注技術指標,又不能把技術指標作為操作股票的唯一依據。
⑤ 技術分析里,單個指標會失真,多個指標會相悖,這讓人頭疼!
那是個別指標的偏離,這種很正常。你是沒有選好自己的指標組合。什麼了解的指標都想用上。這是不現實得!個別指標出差錯,可以考慮忽略。
⑥ 諧波失真的指標什麼
在電力領域,各次諧波的方均根值與基波方均根值的比例稱為該次諧波的諧波含量,所有諧波的方均根值的方和根與基波方均根值的比例稱為總諧波失真,通常說的諧波失真等同於總諧波失真,即THD值為諧波失真的指標。
⑦ MACD指標在什麼情況下會失真
有反復纏繞的情況,而且在連續上漲和連續下跌的時候,就是陰跌的時候,也會失真,不具有參考價值!
⑧ 莊家在對敲股票,哪幾個技術指標會失真
主力對敲的本質是改變成交量,利用成交量來達到對主力有利的價位。所以,只要跟成交量有關的指標都會「失真」。
我的失真是加引號的,現在你可能理解不了,其實對敲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作假,是對中國股市這個特殊市場的特殊需要。你只要能理解其內在含義,主力的對敲手段將會給你操盤帶來指引。
記住市場永遠是對的,你要通過你的改變去適應市場,而不是抵觸。
要將計就計,從中獲利。
⑨ MACD指標失真怎麼辦
你指的失真是什麼情情況失真呢?任何指標都會存在失真的時候,如果MACD在震盪中失真,那麼是正常的,只要用其他的指標彌補一下就可以了,還有K線形態可以參照的。目前流傳出來的夜浮雲MACD的視頻對這方面講解的很實用,可以看看是不是有你的那種情況
⑩ 線性失真主要有哪些指標
線性失真和非線性失真其實是同樣的概念,都是對輸入、輸出波形差異的衡量方式。
即:信號在放大過程中,輸入和輸出信號在波形上出現的畸變。衡量的指標單位也像同,使用%來表示。
不同之處:
線性失真 是 在波形畸變上 出現了 對稱的失真,這種失真一般出現在 有 深度負反饋 的功率放大器中;其結果會產生多於的偶次諧波分量。
而 非線性失真 則是 波形畸變 是不對稱的,這種失真是一種指數型失真,一般出現在三極體單管甲類放大電路中,其結果會產生多餘的奇次諧波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