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國外匯交易中心的業務與服務
組織原則:國家外匯管理局為外匯市場的監管部門,中國人民銀行公開市場業務操作室為外匯市場調控部門,交易中心負責外匯市場組織運行。
會員構成:外匯市場實行會員制的組織形式,凡經中國人民銀行批准可經營結售匯業務的外匯指定銀行及其授權分支機構可成為外匯市場會員。
交易方式:外匯市場採用電子競價交易系統組織交易。會員通過現場或遠程交易終端自主報價,交易系統按 價格優先、時間優先撮合成交。會員可選擇DDN、F.R或撥號上網等方式實現遠程聯網。
交易時間:每周一至五(節假日除外)上午9:30-16:30。
交易品種:人民幣兌美元、港幣、日元和歐元的即期交易。
匯價形成:外匯市場每場交易產生開盤價、收盤價和加權平均價,人民幣兌美元的加權平均價由中國人民銀行公布作為第二日人民幣兌美元的基準匯價,銀行據此公布人民幣兌美元掛牌價。
一、銀行間外匯市場
銀行間外匯市場是銀行同業之間的外匯交易市場,實行會員管理,參與者包括外匯指定銀行、具有交易資格的非銀行金融機構和非金融企業。交易中心受中國人民銀行和國家外匯管理局委託,為銀行間外匯市場提供統一、高效的電子交易系統,該系統提供集中競價與雙邊詢價兩種交易模式,支持人民幣對九個外幣(美元、歐元、日元、港幣、英鎊、林吉特、俄羅斯盧布、澳大利亞元和加拿大元)的即期,人民幣對七個外幣(美元、歐元、日元、港幣、英鎊、澳大利亞元和加拿大元)的遠期、掉期,人民幣對五個外幣(美元、歐元、日元、港幣、英鎊)的貨幣掉期和期權交易,以及九組外幣對(歐元/美元、澳元/美元、英鎊/美元、美元/日元、美元/加元、美元/瑞士法郎、美元/港元、歐元/日元、美元/新加坡元)的即期、遠期和掉期交易,同時還包括交易分析、數據直通處理和即時通訊工具等輔助功能。
二、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
2005年7月21日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後,交易中心根據中國人民銀行授權,每個工作日上午9時15分發布人民幣對美元等主要外匯幣種匯率中間價。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的形成方式為:交易中心於每日銀行間外匯市場開盤前向外匯市場做市商詢價,並將全部做市商報價作為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的計算樣本,去掉最高和最低報價後,將剩餘做市商報價加權平均,得到當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權重由交易中心根據報價方在銀行間外匯市場的交易量及報價情況等指標綜合確定。人民幣對歐元、英鎊、港幣、澳大利亞元和加拿大元匯率中間價由交易中心分別根據當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與上午9時國際外匯市場歐元、英鎊、港幣、澳大利亞元和加拿大元對美元匯率套算確定。人民幣對日元、馬來西亞林吉特、俄羅斯盧布匯率中間價的形成方式為:交易中心於每日銀行間外匯市場開盤前向銀行間外匯市場相應幣種的做市商詢價,將做市商報價平均,得到當日人民幣對日元、馬來西亞林吉特、俄羅斯盧布匯率中間價。
三、銀行間本幣市場
銀行間本幣市場由貨幣市場、債券市場、票據市場組成。通過信用拆借、質押式回購、買斷式回購、現券買賣、債券借貸、債券遠期、利率互換、遠期利率協議等交易,金融機構可以利用銀行間市場管理資金頭寸、調整資產負債結構和進行投資理財。在銀行間本幣市場交易的證券種類包括國債、央行票據、金融債、次級債、企業債、國際開發機構債券、短期融資券、中期票據、資產支持證券等。本幣市場成員涵蓋商業銀行、證券公司、保險公司、信託公司、基金、企業年金等各類金融機構。
交易中心負責為銀行間本幣市場提供高效、便捷的電子交易平台。由交易中心研發的新一代本幣交易系統,具有高效、安全、開放、易用等特點,適用多種本幣交易產品和交易工具,適合多層次機構投資者,包含成員端前台系統、成員端中後台系統、數據介面系統、清算系統和場務管理系統等多個子系統。同時,交易中心還通過互聯網站為金融機構提供拆借票據報價服務。
四、上海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 (Shibor)
2007年初以來,交易中心根據中國人民銀行授權計算、發布中國貨幣市場基準利率——上海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Shanghai Interbank Offered Rate,簡稱Shibor)。Shibor是根據信用等級較高的銀行組成的報價團自主報出的人民幣同業拆出利率計算確定的算術平均利率,是單利、無擔保、批發性利率。公布的Shibor品種包括隔夜、1周、2周、1個月、3個月、6個月、9個月及1年。每個交易日,交易中心根據各報價行的報價,剔除最高、最低各2家報價,對其餘報價進行算術平均計算,得出每一期限品種的Shibor,並於北京時間上午11:30對外發布。 清算原則:外匯市場實行集中、雙向、差額、一級的清算原則,由交易中心在清算日集中為會員辦理人民幣、外匯資金收付凈額的清算交割。
清算速度:外匯市場本、外幣資金清算速度為T+1,交易日後的第一個營業日辦理資金交割。
清算方式:人民幣資金清算通過中國人民銀行支付系統辦理,外匯資金清算通過境外清算系統辦理。
清算備份:在北京備份中心建立實時清算備份系統。
交易中心為銀行間外匯市場人民幣/外幣、外幣/外幣即期競價交易提供直接清算服務。為人民幣外匯即期詢價交易提供凈額清算業務。該業務以多邊凈額清算為基礎,並通過清算限額和保證金等風險管理措施,嚴格防範風險,保證參與各方的合法權益。交易中心為本幣市場成員提供間接清算服務。本幣交易系統具有清算跟蹤提示功能,系統自動提示會員在清算交割日收、付資金和債券情況。交易中心還通過在中國人民銀行開立的保證金管理賬戶,為債券遠期交易、買斷式回購、利率互換和遠期利率協議的市場參與者提供保證金集中管理服務。 交易中心堅持依靠現代科技手段,建設安全、高效、可控的電子服務平台。經過多年努力,交易中心採用自主開發與項目外包相結合的方式,已經建設完成外匯交易系統、本幣交易系統、Shibor系統、統計系統、清算系統、風控系統、中國貨幣網等30餘個電子系統。除交易終端和信息終端外,交易中心還提供報價、交易、實時行情發布、交易事後數據核對等介面,方便銀行內部前中後台的直通處理。
交易中心在上海、北京雙中心異地備份體系結構的基礎上,發展為「兩地三中心」的容災系統,以上海張江為總中心,在北京建立異地災備中心、在上海外灘建立同城災備中心。為支持業務發展,保障信息系統滿足市場需要,交易中心於2002年建立了數字認證中心,全面實施了網路系統的擴容改造,在重慶、大連、廣州、青島、汕頭、深圳、天津和廈門八地設立網路中繼站,所有成員會員除了可以通過上海總中心和北京備份中心接入交易中心網路外,還可以通過以上八地接入。經過網路擴容和本外幣交易、信息、風險管理、監控等系統改造升級,系統安全性、穩定性、有效性和可擴展性明顯提高,為加速實現全國統一聯網和交易主體增加、交易量增長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保障。 交易中心在成立的十多年來,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奠定了中國銀行間市場的基礎,交易中心正積極加快金融產品、工具創新,研究推出人民幣利率互換和遠期利率協議等產品,推動外幣衍生品市場快速發展,加強各業務領域的系統平台建設,傾力打造全新外匯交易系統,自主開發新一代本幣交易風控系統,加強數據中心建設,構建快速反應的「一站式」服務體系等,努力提升交易中心的綜合服務能力。
B. 人民幣利率互換交易的簡明案例
貸款條件:
銀行的貸款利率:
企業信用等級 固定利率 浮動利率 備注
AAA 7% 6%(市場基準利率) 兩種利率對銀行的預期收益相同、對企業的預期融資成本相同
BBB 8% 6%+0.25%
CCC 9% 6%+0.5% H公司,AAA級企業,向B銀行借款5000萬。固定貸款利率7%;
L公司,CCC級企業,向B銀行借款5000萬。浮動貸款利率6.5%;
中介機構:M投資銀行,按貸款金額分別向雙方收取各0.1%的費用。 在中介機構的協調下,雙方約定:
由L公司承擔H公司的1.75%,然後雙方交換利息支付義務,即互相為對方支付利息。每次付息由中介公司擔保、轉交對方,同時中介機構一次性收取0.1%的服務費。 1.H公司付浮動利率和中介服務費:7%―1.75%+0.1%=5.25%+0.1%=5.35%
(當初如借浮動利率貸款,付6%)
2.L公司付固定利率和中介服務費:6.5%+1.75%+0.1%=8.25%+0.1%=8.35%
(當初如借固定利率貸款,付9%)
雙方各取得了比當初貸款條件低0.65%的貸款。
3.假如市場利率沒變,
銀行本來應該得到:
要從L公司收取的利息(浮)=6.5%
要從H公司收取的利息(固)=7%
總共13.5%
得到:6.5%+5.25%+1.75%=13.5%
所以銀行的利息收入沒少。 總的免費蛋糕為1.5%。其中:H公司0.65%,L公司0.65%,中介公司0.2%。
是由高信用等級公司出賣信用帶來的。
具體計算:1.5%=(9%―7%)―(6.5%―6%) 中介公司的費用確實後,假如剩餘的免費蛋糕雙方各半,如何確定L公司的承擔部分?
免費蛋糕1.5%中,已經確定要給中介公司0.2%。剩餘還有1.3%,雙方要求各得0.65%。
從H公司來看,要求以固定利率換成浮動利率,並且再拿到0.65%的好處,也就是要用6%―0.65%=5.35%的浮動利率取得貸款。那L公司分擔的部分X應該是:
7%―X+0.1%=5.35%
X=7%+0.1%―5.35%=1.75% 利率互換不僅能避免利率風險,也可以為銀行帶來套利機會,減少籌資成本。從理論上可以將這種收益看成是比較優勢所帶來的好處。
假定兩家銀行的信用等級不一樣,一家銀行的信用等級為AAA,另一家為BBB。AAA銀行由於信用等級高,在長期和短期金融市場里它的融資成本都低於BBB銀行,然而,BBB銀行在短期市場的融資成本與AAA銀行在長期市場的融資成本相比,還是處於相對有利的地位(也就是較少的不利)。從某種意義上說,BBB銀行在短期金融市場上具有比較優勢,AAA銀行在長期金融市場上具有比較優勢。通過利率互換,兩家銀行可以避免進入對它們來說具有比較劣勢的市場進行融資,同時又能轉變利息支付模式。 利率互換產生的原因利率互換之所以會發生,是因為存在著這樣的兩個前提條件:
①存在品質加碼差異
②存在相反的籌資意向利率互換的優點①風險較小。因為利率互換不涉及本金,雙方僅是互換利率,風險也只限於應付利息這一部分,所以風險相對較小;
②影響性微。這是因為利率互換對雙方財務報表沒有什麼影響,現行的會計規則也未要求把利率互換列在報表的附註中,故可對外保密;
③成本較低。雙方通過互換,都實現了自己的願望,同時也降低了籌資成本;
④手續較簡,交易迅速達成。利率互換的缺點就是該互換不像期貨交易那樣有標准化的合約,有時也可能找不到互換的另一方。利率互換的交易機制利率互換是受合同約束的雙方在一定時間內按一定金額的本金彼此交換現金流量的協議。在利率互換中,若現有頭寸為負債,則互換的第一步是與債務利息相配對的利息收入;通過與現有受險部位配對後,借款人通過互換交易的第二步創造所需頭寸。利率互換可以改變利率風險。
固定利率支付者:在利率互換交易中支付固定利率;在利率互換交易中接受浮動利率;買進互換;是互換交易多頭;稱為支付方;是債券市場空頭;對長期固定利率負債與浮動利率資產價格敏感。浮動利率支付者:在利率互換交易中支付浮動利率;在利率互換交易中接受固定利率;出售互換;是互換交易空頭;稱為接受方;是債券市場多頭;對長期浮動利率負債與固定利率資產價格敏感。
C. 請問誰能提供「人民幣利率互換」業務操作實例
貨幣互換是指交易雙方互相交換不同幣種,相同期限、等值資金債務的貨幣及利率的一種預約業務。
互換程序——期初本金互換;利息互換; 到期日本金的再次互換
利率互換是指交易雙方在債務幣種同一的情況下,互相交換不同形式利率的一種預約業務,一般採取凈額支付的方法來結算。
案例見復旦版<國際金融新編>P225
D. 2016年人民幣利率互換交易多少筆
兩個單獨的借款人,從不同或相同的金融機構取得貸款。在中介機構的撮合下,雙方商定,相互為對方支付貸款利息,使得雙方獲得比當初條件更為優惠的貸款。就是說,市場出現了免費的午餐。
利率互換的前提:利率市場化、有市場化的基準利率、投資銀行
商務印書館《英漢證券投資詞典》解釋:利率互換 interest rate swap。亦作:利率掉期。一種互換合同。合同雙方同意在未來的某一特定日期以未償還貸款本金為基礎,相互交換利息支付。利率互換的目的是減少融資成本。如一方可以得到優惠的固定利率貸款,但希望以浮動利率籌集資金,而另一方可以得到浮動利率貸款,卻希望以固定利率籌集資金,通過互換交易,雙方均可獲得希望的融資形式
E. 什麼是人民幣利率互換
人民幣利率互換交易是指交易雙方約定在未來的一定期限內,根據約定數量的人民幣本金交換現金流的行為,其中一方的現金流根據浮動利率計算,另一方的現金流根據固定利率計算。
F. 對於外匯交易中心的利率互換的數據如果分析,是怎麼過程
外匯交易市場是全球最大的金融產品市場,到2007年9月日均交易量達到3.2萬億美元,相當於美國證券市場的30倍,中國股票市場日均交易量的600倍。日常所說的外匯交易是指同時買入一對貨幣組合中的一種貨幣而賣出另一種貨幣的外匯交易方式。國際市場上各種貨幣相互間的匯率波動頻繁,且以貨幣對形式交易,比如歐元/美元或美元/日元。
外匯交易市場的主要優勢在於其透明度較高,由於交易量巨大,主力資金(如政府外匯儲備、跨國財團資金匯兌、外匯投機商的資金操作等)對市場匯率變化的影響能力非常有限。另一方面,對匯率波動的基本面分析來看,能夠起到較大影響的通常是由各國政府公布的重要數據(如GDP、央行利率),高級政府官員的講話,或者國際組織(如歐洲央行)發布的消息。
外匯交易市場沒有具體地點,沒有中心交易所,所有的交易都是在銀行之間通過網路進行的。世界上的任何金融機構、政府或個人每天24小時隨時都可參與交易。
亦稱為外匯管制,是指對外匯的收支、買賣、借貸、轉移以及國際間結算、外匯匯率和外匯市場所實施的一種限制性的政策措施。
目前,中國外匯管理體制基本上屬於部分外匯管制,即對經常項目的外匯交易不實行或基本不實行外匯管制,但對資本項目的外匯交易進行一定的限制。
中國外匯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在經常項目下可兌換的基上,創造條件,逐步放開,推進資本項目下可兌換,從而實施人民幣的完全可兌換。
經常項目可兌換:
指對屬於經常項目下的各類交易,包括進出貨物、支付運輸費、保險費、勞務服務、出境旅遊、投資利潤、借債利息、股息、紅利等,在向銀行購匯或從外匯帳戶上支付時不受限制。
1997年,國務院通過立法形式,明確了中國實行人民幣經常項目可兌換,其中增加規定,國家對經常性國際支付和轉移不予限制。
G. 利率互換交易是一種什麼樣的交易交易對象是什麼參與者又有那些如題 謝謝了
人民幣利率互換交易是指交易雙方約定在未來的一定期限內,根據約定數量的人民幣本金交換現金流的行為,其中一方的現金流根據浮動利率計算,另一方的現金流根據固定利率計算。 全國銀行間債券市場投資者中,經相關監督管理機構批准開辦衍生產品交易業務的商業銀行,可與其存貸款客戶及其他獲准開辦衍生產品交易業務的商業銀行進行利率互換交易,或為其存貸款客戶提供利率互換交易服務;其他市場投資者只能與其具有存貸款業務關系且獲准開辦衍生產品交易業務的商業銀行進行以套期保值為目的的互換交易。 利率互換最初主要用來滿足在固定利率和浮動利率市場上具有不同比較優勢的雙方降低融資成本的需要。隨著越來越多的投資者利用利率互換進行利率風險管理或資產負債管理,利率互換市場迅猛發展,目前已成為全球最大的金融市場之一。
H. 債券會計處理與估值的目錄
第一部分 金融工具准則概述
第一章 金融工具准則概述
第一節 金融工具准則制定背景及特點
第二節 金融工具的定義與分類
第三節 金融工具的確認與計量
第四節 金融資產轉移
第五節 套期保值
第六節 金融工具的列示與披露
第二部分 新會計准則金融資產(債券)交易實例
第二章 新會計准則下的各項債券交易的會計核算實例
第一節 新准則下的債券業務日計表格式
第二節 交易性金融資產會計核算實例及分析
第三節 實際利率法會計核算實例及分析
第四節 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會計核算實例及分析
第五節 持有至到期投資(一次還本付息債券)會計核算實例及分析
第六節 持有至到期投資(分期付息、到期一次還本債券)會計核算實例及分析
第七節 質押式正回購會計核算實例及分析
第八節 質押式逆回購會計核算實例及分析
第九節 買斷式正回購會計核算實例及分析
第十節 買斷式逆回購會計核算實例及分析
第十一節 遠期買入交易會計核算實例及分析
第十二節 遠期賣出交易會計核算實例及分析
第十三節 資產支持證券會計核算實例及分析
第十四節 利率互換會計核算實例及分析
第十五節 混合資本債券會計核算實例及分析
第十六節 認股權證會計核算實例及分析
第十七節 首次執行新會計准則核算實例及分析
第十八節 執行新會計准則對各項分類的影響
第三章 債券風險管理衡量與債券指數
第一節 2008年6月30日債券資產風險管理衡量表
第二節 債券資產風險管理衡量表編制說明
第三節 本機構債券指數與中債指數的對比及說明
第四章 資本充足率與債券選擇
第一節 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的有關規定
第二節 《商業銀行風險監管核心指標》口徑說明
第三節 資本充足率匯總表
第四節 表內加權風險資產計算表
第五節 表外加權風險資產計算表
第五章 債券業務風險管理報表
第一節 資產負債項目統計表及說明
第二節 各項資產減值損失准備情況表及說明
第三節 利潤表及說明
第四節 資產質量五級分類情況表及說明
第五節 流動性期限缺口統計表及說明
第六節 流動性比例監測表及說明
第七節 有價證券及投資情況表及說明
第八節 外匯風險敞口情況表
第九節 利率重新定價風險情況表(交易賬戶、銀行賬戶)及說明
第六章 發行收益增值理財產品會計核算實例及產品設計文件
第一節 收益增值理財產品會計核算實例及分析
第二節 收益增值理財產品設計說明書範例
第三節 收益增值理財產品協議書範例
第四節 理財產品報表
第七章 ××金融機構債券業務管理制度
第一節 ××金融機構金融資產和金融負債分類管理辦法
第二節 ××金融機構人民幣利率互換業務操作規程
第三節 ××金融機構涉及債券業務的明細會計科目說明
第三部分 中債價格指標產品介紹
第八章 中債收益率曲線
第一節 收益率曲線的定義與作用
第二節 中債收益率曲線編制原理
第三節 中債收益率曲線的品種與類別
第四節 中債收益率曲線的應用
第九章 中債估值
第一節 中債估值體系介紹
第二節 中債估值的應用——中債估值與新會計准則
第三節 中債估值的應用——中債估值與擔保品管理
第四節 中債估值的質量監控機制
第十章 中債指數
第一節 債券指數簡介
第二節 債券指數在債券投資中的應用
第三節 中債指數的編制及應用
第十一章 如何通過下載通道獲取中債數據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價格產品數據下載
第三節 下載通道注意事項
第四節 下載通道常見問題
附錄
一、中國銀監會關於銀行業金融機構全面執行《企業會計准則》的通知
二、商業銀行市場風險管理指引
三、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關於修改《金融機構衍生產品交易業務管理暫行辦法》的決定
四、全國銀行間債券市場債券遠期交易主協議
五、中國人民銀行關於開展人民幣利率互換業務有關事宜的通知
六、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關於發布《人民幣利率互換交易操作規程》的通知
七、商業銀行銀行賬戶風險暴露分類指引
八、商業銀行次級債券發行管理辦法
九、中國銀監會關於建立銀行業金融機構市場風險管理計量參考基準的通知
十、財政部關於印發《信貸資產證券化試點會計處理規定》的通知
十一、中國銀監會關於有效防範企業債擔保風險的意見
十二、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管理暫行辦法
十三、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風險管理指引
十四、中國銀監會辦公廳關於進一步規范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有關問題的通知
十五、中國注冊會計師審計准則第1611號——商業銀行財務報表審計
十六、中國注冊會計師審計准則第1632號——衍生金融工具的審計
十七、關於證券公司風險資本准備計算標準的規定
十八、證券公司風險控制指標管理辦法
十九、證券公司集合資產管理業務實施細則
二十、企業會計准則——基本准則
二十一、企業會計准則第22號——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
二十二、企業會計准則第23號——金融資產轉移
二十三、企業會計准則第24號——套期保值
二十四、企業會計准則第30號——財務報表列報
二十五、企業會計准則第31號——現金流量表
二十六、企業會計准則第32號——中期財務報告
二十七、企業會計准則第34號——每股收益
二十八、企業會計准則第37號——金融工具列報
二十九、企業會計准則第38號——首次執行企業會計准則
三十、企業會計准則實施問題專家工作組意見1
三十一、企業會計准則實施問題專家工作組意見2
三十二、企業會計准則實施問題專家工作組意見3
參考文獻
I. 利率互換 實例介紹一個
以利率互換交易價格的報價為例,在標准化的互換市場上,固定利率往往以一定年限的國庫券收益率加上一個利差作為報價。
例如,一個十年期的國庫券收益率為6.2%,利差是68個基本點,那麼這個十年期利率互換的價格就是6.88%,如果這是利率互換的賣價,那麼按此價格報價人願意出售一個固定利率為6.88%,而承擔浮動利率的風險。如果是買價,就是一個固定收益率6.2%加上63個基本點,即為6.83%,
按此價格報價人願意購買一個固定利率而不願意承擔浮動利率的風險。由於債券的二級市場上有不同年限的國庫券買賣,故它的收益率適於充當不同年限的利率互換交易定價參數。
(9)中國外匯交易中心人民幣利率互換參考擴展閱讀:
人民幣利率互換通常表現為固定利率與浮動利率或者浮動利率與浮動利率的交換。人民幣利率互換浮動端利率包括最優貸款利率(LPR)、人民銀行定期存貸款利率(1年期)、Shibor利率(隔夜、3個月品種)、銀行間7天回購定盤利率(FR007)四大類。
利率互換之所以會發生,是因為存在著這樣的兩個前提條件:
1、存在品質加碼差異
2、存在相反的籌資意向
人民幣利率互換交易名義本金的最小金額不低於50萬元,最小遞增單位10萬元,交易期限至少為3個月,最長不超過十年,工行可根據客戶實際情況對上述要求進行調整。
J. 人民幣交換利率是什麼 請通俗解釋專業術語看不懂
就是1塊錢人民幣能換多少外國的貨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