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市基金 > 黃金和日元歷史走勢

黃金和日元歷史走勢

發布時間:2021-07-04 14:17:43

1. 黃金 05年-09年走勢

紅色方框內就是05年至09年國際黃金價格(美元計價)的走勢圖(此圖為周收盤價線圖)

=========================================================

05年:最低413美元/盎司,至12月最高以達550美元/盎司之上。

這一年特點:

上半年金價處於一個區間(大致413—450)震盪的走勢,下半年(6月份吧)國際上發生了一件大事,就是歐盟憲法投票。由於法國、荷蘭等國在公民投票中先後否決了歐盟憲法,對歐盟的存在構成了威脅,這自然要影響到歐元。歐洲人開始尋求歐元的替代品,紛紛購買黃金,我們看到歐元金價迅速上揚。而歐元金價又帶動了其他貨幣金價上漲,例如日本原來人們就因經濟滯脹和銀行壞賬高而對日元不放心,現在自然也要買入黃金。

過去金價上漲的根本原因是這幾年來美國的雙赤字,從根本上削弱了美元作為國際儲備貨幣的地位,美國人開始對央行靠信用發行的貨幣不放心。而現在其他國家的人們也開始對央行靠信用發行的貨幣不放心,重新轉向了黃金,這就形成了2005年黃金市場的重大轉折。

====================================

06年:

對於國際黃金市場,用簡明的一句話概括,2006年的國際黃金市場最顯著的特徵是:上半年單邊走勢,下半年牛皮盤整。由於多種因素綜合作用,主要是恐怖主義、油價大漲以及見底回升,2006年國際現貨金從年初1月2日每盎司517美元以摧枯拉朽之勢暴漲至5月12日的730美元,為26年高點。這波哦單邊行情只有80年代初的歷史大牛市可以比擬。5月12日當天,市場走出令所有多頭噤若寒蟬的單邊暴跌行情,從730美元一口氣跌至542美元,幾乎沒有給多頭逃命的機會。6月14日至12月31日,金價幾上幾下,振盪盤整了6個多月,呈現震幅逐步收窄的特徵。

===========

07年:

進入2007年後,以伊朗核危機公開化為主體的中東局勢動盪,引發中東地

緣政治不穩定預期,繼續推動金價整體震盪上行;由2006年11月美國中期選舉

形成的選舉政治引發的資源類價格在歷經大幅下調後逐漸恢復;隨著歐盟各國就

修改後的歐盟憲法條約達成一致,2005年歐盟憲法危機對歐元形成的遏制逐步

弱化,歐元對美元沖擊再次顯現;石油及其他大宗礦產原材料生產能力很難持續

擴大,存在價格持續大幅增長的可能;全球經濟增長態勢總體良好,資源價格大

幅增長形成的通貨膨脹壓力在部分國家逐步顯現.上述因素拉開了2007年金價

走勢的序曲.

在2007年的最初幾個交易日里,金價受獲利盤回吐打壓,迅速下跌30餘美

元,但在接近600美元/盎司的底線後即持穩,構成2007年金價的底部.隨後金

價的走勢可以較明顯地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從1月中旬到9月初,對伊朗制

裁的步調緩慢,以伊朗為核心的中東地緣政治暗流涌動,整體緊張局面沒有出現

緩和跡象,金價大體上在630,640美元到690美元的箱體內上下波動.從9月

初開始,金價突破前期箱體上方,開始新一輪迅速大幅上升態勢,在達到845

美元後展開高位盤整。

==================

08年:這一年值得回憶,那年3月份黃金第一次沖擊達1000美元之上,但隨即大幅震盪下落,到10月份最低大致680美元左右吧。這一年也是世界經濟在危急中苦苦煎熬的一年。這一年很多狂熱的黃金看多者大都很凄慘!亂世買黃金!嘿嘿,不錯,但是陰謀總是防不勝防。這一年暫且當做玩了一次過山車罷。

這一年關於黃金的大事記:

1月9日,上海期貨交易所黃金期貨正式掛牌

3月,銀監會發布《關於商業銀行從事境內黃金期貨交易有關問題的通知》

6月,匯豐銀行獲銀監會批准,成為首家開展黃金交易業務的外資銀行

6月,國內地下炒金第一大案破獲

7月26日,「亞洲第一金礦」在發現10年之後正式進入開發階段

8月,國務院將財政部提交的擬征黃金增值稅方案退回

8月,張衛星炒金暴倉事件全面曝光。市場對國內黃金公司的經營模式和風險控制能力提出質疑。中國應該如何發展場外黃金市場成為關注焦點。

9月,黃金T+D業務民事訴訟第一案開庭審理

10月20日,香港期貨交易所重新推出黃金期貨交易

============================

09年:

2009年2月,現貨黃金價格又一次突破1000美元。20099月1日至9月8日,現貨黃金價格連續6個交易日暴漲,並突破了1000美元大關。黃金價格在1000美元關口盤整數日後,於10月6日與10月8日再次暴漲,不僅突破了2008年3月的歷史最高紀錄1033美元,而其進一步上揚至一連串新高。2009年12月3日,現貨黃金價格屢次創造出新的歷史最高紀錄,最高達到1126.60美元。2009年12月3日之後,黃金價格回落。從2009年1月1日的879.7美元至2009年12月31日的1096美元,年度黃金價格漲幅為24.5%(建議你自己對比著圖來看,打字打累了)

09年總的來說,應該是承續08年以前的漲勢,通脹,經濟復甦的憂慮,大大小小的國際問題,以及國際對沖基金(主推手)的推波助瀾等等一系列因素,金價像斷線的風箏一樣一路飆升。這一年是投資性炒作主導價格(又有哪一年不是)。

但是,這個斷線的風箏什麼時候掉下來?思考起來很有意思,不過也頭痛,你看10年又創新高了。

PS:這是我的回答,資料來源很雜,所以不給參考鏈接。

建議你自己去網上搜索。

再PS:你很懶,或者說根本不了解黃金市場,無從下手?這樣的話,還是懶!喜歡享受現成的。

再再PS:謝謝你的提問,讓我溫習了黃金市場近幾年的情況。

最後一次PS:給個最佳吧!

2. 黃金的走勢與哪個標志的高度相同美元還是原油還是日元還是白銀

與美元呈負相關,與原油價格和通貨膨脹倒是正相關關系,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3. 黃金歷史最高價

4. 美元黃金日元如果同時升值會發生什麼

個人覺得更多其他國家開始遭受危機。
一般來說,貨幣的走強是相對另一個貨幣來說的。假如說這三者相對於某個A貨幣來說走強。那麼這個A貨幣是走弱的。
例如,今年美元黃金都走強。但是黃金比美元更強。美元升值,從供需來看就是錢往美國輸送更多。利於美國,不利於其他國家。但是今年,黃金比美元更強。這么看來是美元相對黃金貶值。這證明很多人,更加趨向於投資黃金來保值。這會導致很多中小國家的貨幣貶值,甚至使得這些國家發生經濟危機。
日元走強,說真的對於其本國企業來說影響極大的。畢竟日本自身資源有限,很多企業以國際貿易為主。如果日元走強,其商品外銷價格上漲,不利於和其他國家產品競價。但是說真的,近年日元詭異走強並不是說日本的經濟突然多麼強勁,而是其他國家的經濟實在太爛了。
綜上所說,個人覺得更多其他國家開始遭受危機。(純個人理解)

5. 日元當初加入sdr後黃金的走勢

日元當初不是加入SDR的,是一開始就在裡面,IMF當初剛設立SDR的時候,就包含了美、英、法、德、意、日等國的貨幣,所以當初的形勢對現在的人民幣來說,沒有參考價值

6. 1985年日本黃金價格多少錢一克,按照當年日元的購買力和現在日元購買力相比,當年投資黃金的到現在

建議索要發票
周末停盤2014年10月7日交易價到237元左右,黃金首飾275元左右,投資黃金242元,回收226元,典當行回收價格只有200元以下,投資有風險從業需謹慎,如需查詢詳細品牌價格可追問核實;
謹防類似「興邦」案和黃金佳非法集資廣告
鄙視廣告,鄙視某些助紂為虐的知道管理員

7. 日元/美元 匯率 1960年後歷史走勢。謝謝

1,1950年到1953年,日本股市從85點漲的470點,最大漲幅為453%隨後在1953年到1954年出現了37.8%的調整,回落至300多點;

2,1954年到1961年,日本股市從314點漲到1829點,最大漲幅為483%,隨後在1961年到1965年的4年裡調整44.2%,回落至1000多點;

3,1965年到1973年,日本股市從1020點漲到5350點,最大漲幅為415%,隨後在1973到1974年出現了37.4%的調整,回落至3300多點;

4,1974年到1981年,日本股市從3350多點上漲到8000多點,上漲了2.4倍,隨後在1981年到1982年,回落至6000多點;

5、最後的階段就是1982年到1989年,日本股市從6000點直上38900點隨後進入日本倒退的10年時期,最高的一天市盈率曾高達92.28倍(1987年10月14日),引發了嚴重的泡沫經濟

從上述數據看,即使在一波超級大牛市中,股市上漲之路也會有曲折反復日本股市前4次出現調整之前,股指的最大漲幅在415%~483%

現在中國所處的階段,與日本股市發展的第3~~4階段頗為相似,有一定的借鑒作用

人民幣升值是股市的熱門話題,同時也是影響未來A股市場的主要因素之一很多人認為A股市場正在經歷當年日元升值帶來的牛市行情,為了搞清楚本幣升值與本國股市的關系,此文中詳細分析了1973年-1989年期間日元匯率和日本股市的走勢,以資借鑒之所以選取1973年-1989年的走勢,原因有二:一是日元匯率從1971年開始變動;二是1989年後的日本股市走勢對目前A股市場的借鑒意義並不大

日元升值與日本股市相關性不明顯

在1973-1989年期間,日元匯率有升有降,但股市整體呈上漲趨勢如果將日元升值對股市的影響定義為估值水平的提升,則除了1985-1987年外,日元匯率與日本股市之間並沒有明顯的正相關性,本幣升值能否轉化為推動股市上漲的因素,還取決於政府的宏觀經濟政策和當時的宏觀經濟環境

長期盈利增長推動多數板塊分享牛市果實

在1973-1989年期間,市場平均上漲了20.23倍,漲幅最大的電信板塊上漲64.3倍,最小的消費品也上漲了15.4倍,大多數行業漲幅位於20倍左右,與市場平均水平接近而且,除電信板塊外,大多數行業板塊的漲幅與其盈利增幅基本相稱可見,長期而言,盈利增長仍是推動股價上漲的核心因素,板塊差距並不明顯

短期行業板塊表現差異明顯

盡管長期來看,板塊漲幅差異並不明顯,但在不同階段,行業板塊漲幅差異還是相當大的而在第三個階段,即1985-1989年期間,由於股市上漲主要由估值水平提升推動,盡管市場漲幅驚人,但板塊之間的漲幅差距反而不到4倍,市場呈明顯的普漲特徵

不同階段板塊表現出輪漲特徵

最後,我們注意到,不同階段的熱點很少延續,而且往往在前一階段漲幅居前的板塊,下一階段漲幅很有可能落後於市場;而在前一階段漲幅墊底的板塊,在下一階段跑贏市場的概率卻很大

一、1960年-1990年的日元匯率走勢

二戰後,世界政治經濟格局重新排列,美國成為當之無愧的強國,美元成為國際結算的主要貨幣,絕大多數國家都採取了盯住美元的固定匯率制度,日本也不例外自二戰後-1970年,日元對美元的匯率基本固定在360:1的水平自1971年開始,日本官方公布的日元對美元匯率開始出現變動,之後日元經歷了三輪明顯的升值和兩次輕微的貶值,詳見圖1

自1970年-1990年日元經歷的三輪升值和兩次貶值持續時間以及匯率變動幅度如表1所示其中三輪升值持續時間均是3年左右,但升值幅度在逐步擴大1971年-1973年期間累計升值32.5%,年均升值9.83%;1976-1978年累計升值41.03%,年均升值12.14%;1986-1988年累計升值86.14%,年均升值23.01%經歷這三輪升值後,到1988年,日元在18年間累計對美元升值幅度達180.92%,年均升值5.9%後人關注最多的是1986-1988年的升值,因為這一輪升值幅度最大,對股市和日本經濟產生的影響也最大

二、日元匯率走勢與日本股市比較

為了弄清楚本幣升值與股市的關系,首先要弄清楚股票的定價因素和本幣升值對這些定價因素的影響概括起來,影響股票定價的因素無非是兩個,一是企業盈利增長,二是估值提升本幣升值除對少數擁有大量外幣負債或原材料以進口為主的公司盈利有正面影響外,對整個經濟起到的是緊縮作用,因此對整個市場的盈利應該不會有正面影響如果本幣升值對股市有影響,應該是市場的估值水平,這可能是由於外部套利資金流入導致股市供求關系失衡所致這樣一來,就可以通過觀察本幣升值期間股市估值水平的變化,來判斷本幣升值對本國股市是否存在前後一致的影響

具體到日本,在1973年-1989年期間,盡管經歷了兩次石油危機,而且期間日元匯率也是有升有降,但日本股市整體卻呈上漲趨勢,詳見表2

我們注意到,在1973-1979年期間,日經指數的市盈率基本圍繞20倍左右波動,市場估值水平並沒有隨著日元升值而得到提升,日本股市的上漲主要由企業盈利增長推動在1980-1984年的日元貶值期間,日本股市的估值水平也沒有明顯變化,股指在盈利增長的推動下繼續呈上漲態勢但在1985年-1987年期間,日本企業的盈利增長並不明顯,股市上漲主要由估值提升推動,期間日經指數的市盈率從20倍迅速提升到70倍1987年-1989年由於日本企業普遍存在交叉持股,之前迅速上升的股指使許多大企業都錄得可觀的投資收益,據統計,豐田汽車在日本泡沫後期所取得的投資收益占公司盈利的一半以上,因此這一階段日經指數的估值不僅沒有上升,反而還有所下降,股市上升主要由企業盈利推動,但這種主要來自股市和地產價格上漲的投資收益,猶如壘在沙丘上的城堡,極不牢固

如果我們提出的「本幣升值對股市的影響只能體現為市場估值水平的提升」這一假設成立,那麼通過觀察1973-1989年期間日本股市和匯率走勢可以看出,日元升值與日本股市估值水平提升之間並不存在前後一致的正相關性,日元升值之所以能在1985-1987年間推動日本股市估值水平提升,得益於當時日本政府錯誤的經濟政策導致資金過剩,而日本國內經濟增長放緩後又未能為這些過剩的資金找到很好的出路,使大量過剩資金轉向了房地產和股市等資產市場,日本國民在巨大的財富效應的刺激下隨即跟進,最終導致了那一場影響深遠的股市和房市泡沫

三、日本股市不同時期的行業板塊走勢分析

在日本長達17年之久的大牛市中,不同時期板塊之間的走勢出現明顯差異

1.1973-1979年石油危機下能源一枝獨秀

在1973年-1979年期間,日本GDP從3047.6億美元增長到9653.5億美元,增長了2.17倍,名義GDP年均增長17.92%,實際GDP年均增長4.22%人均GDP從2843美元增長到8331美元,增長了1.93倍,這一時期是日本經濟快速發展的中後期階段,期間日本出現了明顯的通貨膨脹,累計貿易順差為130.44億美元;匯率升值38.35%,年均升值4.75%;股市累計上漲76%,年均上漲8.41%,但日經指數的估值提升並不明顯,股市上漲主要由企業盈利增長推動,本幣升值對股市的影響並不明顯

在這一階段,日本股市中能源板塊漲幅最大,上漲306%,是市場平均漲幅76%的4.03倍,其他如健康醫療、消費品、公用事業、科技和電信行業表現也明顯強於市場,而銀行、地產、原材料和消費服務行業表現則明顯弱於市場,詳見圖2可以說這一階段的板塊漲幅基本反映了20世紀70年代兩次石油危機後能源價格暴漲,日本國內鋼鐵等原材料工業經歷了前期的高速發展階段後進入停滯階段,以及消費服務行業隨著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而增長的產業特徵

2.1980-1984年電信獨領風騷

在1980年-1984年期間,日本GDP從9653.5億美元增長到12544.1億美元,增長了29.94%,名義GDP年均增長3.88%,實際GDP年均增長4.22%人均GDP從8331美元增長到10452美元,增長了25.46%,這一時期日本人均GDP跨越1萬美元大關,進入工業化後期,通脹水平得到控制期間日本外貿收支出現方向性變化,在出口的推動下外貿順差的絕對規模和佔GDP的比重均持續擴大,而同期美國經歷了70年代的石油危機後進入失落的10年,日美貿易摩擦明顯增加,為日後的日元被動升值埋下了伏筆這一時期,日元匯率貶值7.74%,日本股市卻在企業盈利增長的推動下勁升117%,年均上漲16.76%

在這一階段,日本電信股漲幅最大,上漲了866%,是市場平均漲幅的7.40倍;銀行股表現也很突出,上漲了316%,是市場平均漲幅的2.7倍;此外科技、健康醫療表現也明顯強於市場;而前一階段漲幅居前的能源板塊在這一階段下跌了1%,地產、消費服務、消費品、保險、原材料和公用事業等板塊走勢也弱於市場,詳見圖3可以說這一階段的板塊漲幅反映了投資人對新興行業電信、科技未來高速增長的預期,以及國內貨幣供應增加後催生的銀行資產膨脹和銀行規模的擴大

3.1985-1989年估值泡沫助推地產消費

1985年的「廣場協議」成為日本股市的一個重大轉折點,日本股市由之前的經濟發展和盈利推動轉向估值提升,日本央行由於擔心升值對經濟的緊縮作用,採取了低利率的擴張政策,結果導致日本國內貨幣供應明顯增速,M2佔GDP的比重逐年上升,迅速增長的財富使廣大投資人將大量資金投向了房地產市場和股市,催生了一輪波瀾壯闊的牛市,也為日後的泡沫破滅埋下了伏筆在這一階段,日本實際GDP僅增長17.19%,但匯率升值了72.17%,股市上漲了456%,市場估值水平由20倍左右提升到70倍左右 在這一階段,具有資產屬性的地產、消費服務、公用事業和保險漲幅居於前列,分別上漲了762%、709%、626%和617%;原材料工業經歷了前期的低迷後,隨著房地產行業的繁榮而復甦,漲幅也高於市場平均水平;而在前兩個階段漲幅居前的科技、電信和健康醫療行業漲幅居後;消費品和工業由於製造業地位的下降,漲幅也落後市場;能源與銀行漲幅基本接近市場平均水平可以說,這一階段行業板塊的漲幅體現了明顯的資產屬性,詳見圖4

四、日本股市的綜合特徵

通過分析日本股市在1973-1989年期間長達17年的走勢,我們觀察到以下特徵:

1.盈利增長仍是推動股市上漲的核心因素

如果將1973-1989年作為一個整體來看待,通過圖5和圖6可以看出,長期來看,推動行業板塊上漲的核心因素仍是盈利增長在這17年中,除了電信板塊的盈利增幅與股價增幅明顯偏離外,其他行業的盈利增幅與股價增幅基上落在均線兩側附近

2.長期看多少板塊均能分享牛市果實由圖7我們可以看到,經歷了長達17年的牛市後,日本股市整體上漲了20.23倍,其中漲幅最大的電信板塊上漲了64.3倍,漲幅最小的消費品板塊也上漲了15.4倍,大多數行業的漲幅在市場平均水平20倍左右可見,在一輪大牛市中,多數板塊都是可以分享到的,而其中跑得最快的行業一定是在此期間增長最快的行業,尤其是一些新興行業詳見圖7

3.不同階段板塊漲幅差異明顯

盡管從長期的角度來看,各個板塊之間的差異並不明顯比如從1973年-1989年期間,漲幅最大的電信板塊的漲幅也只有漲幅最小的消費品板塊的4.18倍但在不同階段,各板塊之間的漲幅差距要比這明顯得多其中,在1973-1979年和1980-1984年兩個階段,由於股市上漲主要由企業盈利推動,使板塊之間漲幅差異尤為明顯,在前一階段達到20.4倍,在後一階段達到867倍,即便扣除能源板塊在此期間的下跌,這一階段板塊之間的漲幅差距依然達到了19.24倍而1985-1989年的股價上漲主要由估值提升推動,板塊之間的差距反而沒那麼大,漲幅最大的板塊的漲幅只有漲幅最小的板塊的3.93倍,市場呈現出明顯的普漲特徵

4.不同階段熱點很難延續

除了板塊之間的漲幅差異外,我們還注意到,不同階段的熱點板塊很少延續,而前期漲幅居後的板塊在後一階段很有可能漲幅居前比如,在1973-1979年期間領漲的能源板塊,在隨後的1980-1984年期間成為惟一下跌的板塊,而前期居漲幅後位的銀行,在第二階段又漲幅居前;再比如,在第二階段漲幅居前的電信和科技板塊,在第三階段漲幅墊底,而在前兩階段表現較差的地產板塊卻成為第三階段的領漲板塊,詳見表4

美元不曉得!

8. 黃金的歷史是如何演變的

20世紀60年代前
黃金作為交易的媒介已有3000多年歷史。經過一段漫長時期,金本位制度逐漸確立,在1717年成為英國貨幣制度的基礎,至19世紀未期,歐洲國家已廣泛實行金本位制度。美國於1900年實行金本位制度。在國際方面,黃金自由進出口,用以結算國際收支差額,黃金由收支出現逆差的國家流入收支出現順差的國家。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英國正式在1919年停止採用金本位制度,但於1926年恢復使用金磚本位制度;在這個制度下,紙幣只能兌換400盎司國際認可金條。而踏入20世紀30年代初,世界經濟處於動盪時期迫使大部分國家放棄以黃金兌換貨幣的制度(英國在1931年、美國在1933年),只允許中央銀行及各國政府之間進行黃金交易活動。在這種情況下,便形成了美元兌換制度,使美元可以在聯邦儲備局兌換黃金。國際間在1934年簽署了布雷頓森林協議,確認了這個制度,並一直實行至1971年。
1934年,美國總統羅斯福將聯邦儲備局買賣黃金的官價升至每盎司35美元,聯幫儲備局與歐洲的中央銀行一直致力維持這個兌換價,直至1968年。
1960年期間
由於自由市場對黃金作為製造首飾及投資用途的需求日增,美國連同英國、比利時、法國、義大利、荷蘭、西德及瑞士成立黃金總庫,希望把黃金市價保持在接近官價每盎司35美元的水平。這個新機構實際上是外匯穩定基金的擴展,使財政部在必要時可增加黃金的供應量來壓抑自由市場的金價。
1968年期間
由於國際貨幣市場呈現不穩及美元因美國陷入越戰而備受壓力,帶動全球黃金投機活動不斷增加。在此情況下,各國的中央銀行暫停黃金總庫的運作,而倫敦金市亦停市兩星期。
倫敦金市停業期間,瑞士信貸銀行、瑞士銀行及瑞士聯合銀行在蘇黎世成立金庫,進行黃金買賣,南非開始通過蘇黎世金庫定期沽售黃金。
黃金雙價制開始推行,將私人及官方黃金買賣分在兩個不同的市場進行。

9. 日元在80-90年代有一次巨大的升值對美元,當時的背景情況是什麼呢

日元兌美元的匯率始終以幾年為一個周期呈現日元持續升值的局面,而且每一個周期都是日元翻倍升值.
如1971年至1978年,日元匯率從1美元兌360日元上升到180日元;
1985年至1989年,日元匯率從1美元兌240日元上升到120日元;
1990年至1995年,日元匯率從1美元兌160日元上升到80日元

10. 請問:從哪裡可以找到歷年來的外匯走勢圖,尤其是人民幣/日元,人民幣/美元

上網路打 文華財經 海通期貨 內個平台能看到外匯的走勢 但是人民幣這個有點夠嗆 雖說中國是個大國 但是人民幣 並不屬於外匯市場里的 交易幣種 所以想在外匯平台中看到人民幣的走勢 恐怕你還得等幾年

閱讀全文

與黃金和日元歷史走勢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融公司渠道合作協議範本 瀏覽:404
浙商證券傭金萬分之8 瀏覽:836
今日美棉期貨價 瀏覽:148
中行visa英鎊匯率查詢 瀏覽:413
羅斯公司理財自學 瀏覽:977
2014上市公司有可能重組的有哪些公司 瀏覽:495
10月7日日本對人民幣匯率 瀏覽:920
銀行理財資金對接信託 瀏覽:219
傭金寶創業板深圳 瀏覽:150
小蟻幣目前價格 瀏覽:741
人民幣兌換烏吉亞匯率 瀏覽:380
2017熊貓普制金幣價格 瀏覽:802
區縣金融辦改革成金融服務中心 瀏覽:853
口罩股票未來 瀏覽:341
調研拓展融資渠道 瀏覽:586
股指期貨操盤手大賽 瀏覽:190
對公外匯拓戶 瀏覽:239
廣發證券草根 瀏覽:49
銀行外匯英文單詞 瀏覽:398
長江小金屬網釩價格 瀏覽: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