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基層公務員 權力尋租空間 多大
基層環保部門執法者,3000元、5000元的紅包隨手就收,甚至彼此之間互不避諱幫忙代收轉交;基層查違部門執法者,票子、房子、金子,樣樣都敢收,還不少收……手握實權的基層執法人員,官雖不大,但卻有著足以扼住企業咽喉的權力,並藉此吃拿卡要。而更為嚴重的是,這類「蠅貪」問題帶有群體性。(經濟參考報 9月3日)
據媒體調查發現,不僅環保系統,很多領域的基層公務員,由於手握執法權,雖然級別低,但卻成為違法違規者重點巴結的對象。這些人手中權力不算大,但擅長運用的話,足以卡住轄區相關企業的咽喉。因為在基層執法檢查中,對一個企業多查幾次還是少查幾次、怎麼查、查到了怎麼處理,基層執法者從中的斡旋作用不可忽視。比如,執法時睜隻眼閉隻眼、掉包質檢樣品、修改檢查筆錄,他們的「舉手之勞」就可以給企業省去很多麻煩。於是「收你錢財,給你關照」成了基層執法者與企業之間一種心照不宣的「潛規則」。在這種「潛規則」下,很多問題就在這個「陰暗」的環境中發酵、狂長,讓執法監察的大門形同虛設,讓制度法規形如廢紙。
用權力置換個人利益,這就是腐敗。基層執法者利用手中的「微權力」,對轄區內企業吃拿卡要,這種腐敗更有「細水長流」的特性。但由於基層公務員平時不容易引起社會關注,行受賄過程又僅限於企業和工作人員之間,次數較多數額零散,造成了基層腐敗問題在一定程度上難發現、難查證。正因如此,一旦監督長期缺位,勢必造成一些潛規則盛行,違法人員膽子越來越大,各種違法違規的形式層出不窮。
對於普通公眾來說,豪貪巨蠹固然令人痛恨,不過,螞蟻搬家式的「微權力」尋租顯然距離公眾生活更近。若不及時遏制「蠅貪」群出,不光是會滋生「送票子」的畸形社會風氣,同時也會攪渾基層公務員隊伍,更重要的是小蒼蠅遲早會被養成大老虎。因此對基層公務員手中「微權力」的監管萬不可以掉以輕心。
根治權力「撒野」的良方唯有制度。只有收緊制度牢籠,才會避免不受約束的權力橫沖直撞。特別對基層公務員來講,他們直接與企業、群眾打交道,是代表政府形象的「門面」,是群眾審視政府的「窗口」,因此對「微權力」監督約束、杜絕基層「微權力」尋租尤其重要。
② 什麼叫做「尋租」
尋租是指在沒有從事生產的情況下,為壟斷社會資源或維持壟斷地位,從而得到壟斷利潤(亦即經濟租)所從事的一種非生產性尋利活動。
政府運用行政權力對企業和個人的經濟活動進行干預和管制,妨礙了市場競爭的作用,從而創造了少數有特權者取得超額收入的機會。根據美國經濟學家J.布坎南和A.克魯格(Anne.Krueger)的論述,這種超額收入被稱為「租金」(rent),謀求這種特權以獲得租金的活動,被稱作「尋租活動」,俗稱「尋租」。
租金的根源來自對該種生產要素的需求提高而供給卻因種種因素難於增加而產生的差價。柯蘭得爾中給尋租下的定義是為了爭奪人為的財富轉移而浪費資源的活動, 而克魯格則認為尋租是為了取得許可證和配額以獲得額外收益而進行的疏通活動。
(2)尋租交易空間擴展閱讀:
政府要求打掉尋租空間
1、要依法治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論是誰都不能在法外用權。
2、要推進體制改革。比如簡政放權很重要的一個目的就是堅決打掉尋租的空間,鏟除腐敗的土壤,因為很多腐敗分子一個共同的特徵就是尋租。
3、要加強監督和教育。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受到社會的監督,公職人員要提高自律意識,以權謀公而不能謀私。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既要懲治亂作為,也反對不作為,庸政懶政是不允許的。門好進了、臉好看了,就是不辦事,這是為官不為啊,必須嚴肅問責。
③ 什麼是「權力尋租空間」
權力尋租是指握有公權者以權力為籌碼謀求獲取自身經濟利益的一種非生產性活動的經濟學術語。權力尋租則是把權力商品化,或以權力為資本,去參與商品交換和市場競爭,謀取金錢和物質利益。即通常所說的權物交易、權錢交易、權權交易、權色交易,等等。像物質形態的土地、產業、資本那樣,在這里,權力也被物化了,轉化為商品貨幣,進入消費和財富增值環節。權力尋租所帶來的利益,成為權力腐敗的原動力或污染源。
(3)尋租交易空間擴展閱讀:
經濟學的一個基本結論是,尋租是一種純粹的財富轉移活動或非生產性活動。也就是說,尋租活動不創造任何財富。所以,即使從經濟維度來看,也不應鼓勵這種活動,而必須進行制止。更嚴重的是,這種純粹的財富轉移活動通常意味著社會強勢集團對弱勢群體的掠奪,因此很容易導致社會的不平等和利益分配的矛盾。
權力尋租普遍涉及群眾的切身利益,是人們關注的熱點,已成為社會發展的不穩定因素。另外,尋租活動客觀上對市場經濟的基本規則也會造成破壞。因此,非常有必要對權力尋租行為進行治理。
④ 政府權力清單制度為什麼能消除權力設租尋租空間
將政府的職能許可權明文列出來了 有條文可查了 自由裁量空間就小了。但要說消除尋租空間還得更細致的制度設計與有效的執行 類似政府招標之類的不公開的話仍然是有尋租空間的。
⑤ 什麼是市場的尋租現象
尋租——Rent-seeking ,租,即租金。也就是利潤、利益、好處。尋租,即對經濟利益的追求。人類對經濟利益的追求可以分兩類:一類是通過生產性活動增進自己的福利。如企業等經濟組織正常的生產經營活動中合法的對利潤的追求。另一類是通過一些非生產性的行為對利益的尋求。如有的政府部門通過設置一些收費項目,來為本部門謀求好處。有的官員利用手中的權利為個人撈取好處,有的企業出賄賂官員為本企業得到項目、特許權或其它稀缺的經濟資源。後者被稱為尋租。是一些即得利益者對即得利益的維護和對即得利益進行的再分配的活動。尋租往往使政府的決策或運做受利益集團或個人的擺布。這些行為有的是非法的,有的合法不合理的。往往成為腐敗和社會不公和社會動亂之源。
⑥ 堅決消除權力設租尋租空間,體現了依法行政的哪個基本要求
堅決消除權力設租尋租空間,體現了依法行政的合法行政基本要求。
⑦ 什麼獄內手機尋租交易
越獄手機那麼你現在一般手機用到一定程度,也就是一兩年的情況下就會換,因為現在的條件都很好,有的人都有兩三個手機。
⑧ 教育審批存在哪些「貓膩」和「尋租空間」
日前,安徽省教育廳發展規劃處原處長袁文受賄一案開庭審理,經審查共有34所學校向她行賄。
近期在安徽曝出的系列教育貪腐案,揭露了教育行政審批這一「隱蔽的腐敗高發區」。據統計,去年以來落馬的袁文、安徽省教育廳原副廳長楊德林、基礎教育處原處長繆富國3名官員,向他們行賄的大學、專科高職、中專、中學等各類學校共有近百所,行賄次數達數百次。
行賄、受賄邏輯:學校辦學逐利與官員私慾膨脹相裹挾
作為教育腐敗窩案中的行賄方,涉案學校存在著強烈的逐利沖動,不惜通過行賄的方式「公關審批」,借行政權力之手獲取利益。
「評上省級示範高中,校長的級別可以從科級提高到副處級,學校每學期學費從350元提高到850元,招生的時候可以優先選擇好生源。」安徽一所中學的校長說,「示範高中」的金字招牌關繫到名氣、收入和政績,因此學校和市縣教育系統的領導都積極性高漲,一些人通過各種渠道千方百計找關系,送錢只是手段之一。
多一個招生指標就能多招一個學生,就意味著一筆學費等收入。在高等教育資源仍相對稀缺的背景下,不少社會資本「把學校當企業、把教育當生意」,為升本科、多招生大肆行賄。
據辦案機關審查,安徽文達集團相關負責人,為旗下的安徽文達信息技術職業學院升本科、搞計劃,先後8次向楊德林行賄3.2萬元,6次向袁文行賄15.9萬元。
審批腐敗顛覆「教育價值」,專家呼籲「教育簡政放權」
安徽省教育廳腐敗窩案之所以發生,除了學校公關、個人貪欲,還存在深層次的原因:教育資源的配置管理權力過於集中。
「高校專業那麼多,哪種應不應該招生、招多少,實際上教育廳難以掌握,但是不批你就不能招生。省廳每年制定的全省普通高中和職業高中招生計劃數,精確到個位,但實際上下到各個市縣後難以落實。」一名落馬官員說。
「教育是關系人成長的事業,強調的核心價值是正直。教育審批腐敗最大的危害,就是顛覆了教育的價值。」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說,這些腐敗行為影響到教育資源分配的公平,還會產生一系列連環負面效應,影響師生的人生觀、世界觀。
儲朝暉認為,安徽教育腐敗案並不是孤例,要遏制教育審批腐敗,一是要限制教育行政管理部門的「擴權沖動」,不能隨便增加權力;二是要將行政權力行使的過程「公開化」「透明化」。
長期研究教育問題的北京理工大學教授、國家教育咨詢委員會委員楊東平認為,教育領域要實現政府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核心就是要簡政放權,改變政府包攬過多的狀況。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深化教育改革的要求,目標是推進教育管、辦、評分離,促進政府職能轉變。」楊東平說,目標很明確,但一些地方的改革力度有限。「安徽教育腐敗的案例,再一次提醒我們教育簡政放權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