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俄原油管道的竣工
中俄石油管道竣工 兩國元首出席開通儀式
中俄原油管道工程2010年9月27日竣工。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和時任俄羅斯總統梅德韋傑夫共同出席竣工儀式。
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周一與俄羅斯總統梅德韋傑夫展開中俄首腦會議,隨後胡錦濤與梅德韋傑夫共同出席中俄石油管道開通儀式,這條石油管線是從東西伯利亞的斯克沃洛季諾一直延伸到中國東北部的大慶,也是目前中俄最大的雙邊合作專案。
胡錦濤與梅德韋傑夫共同按下手掌,開啟中俄能源合作的全新時代。
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中俄原油管道工程順利建成,兩國互利合作雙贏的典範,兩國能源合作新的里程碑。」
俄羅斯總統梅德韋傑夫:「我也很贊成胡錦濤主席的高度評價,我強化—面向未來的工程,互利共贏的工程。」
該石油管道俄羅斯段是在上月完工,中國段也宣告全線竣工後,根據兩國達成的「貸款換石油」協議,2011年1月到2030年,也就是未來二十年內,中國每天將接獲30萬桶石油,總供應量達到3億噸。相應的,中國將向俄羅斯提供250億美元長期貸款。這條管道更使得俄羅斯,與沙烏地阿拉伯和安哥拉一道,成為中國的三大原油供應國。而為了形成上下游產業鏈條,雙方將在天津合資建立中俄東方石化煉油廠。
中俄原油管道工程竣工,標志著中俄能源合作進入新階段。
B. 中國應該和俄羅斯用貸款換石油嗎
首先俄羅斯沒有太多的外匯儲備
第二中國對石油的消耗越來越大而俄羅斯的石油儲備很豐富
第三
中俄友好既然不能當真
為什麼不能在表面做做文章呢
C. 中國和俄羅斯在石油方面的交流
中俄在能源合作方面主要是貸款換石油,中俄雙方簽署了長期原油貿易、中俄輸油管道建設運營以及貸款協議。
據俄羅斯聯邦政府新聞處向俄新社透露的消息,12月6日早晨中俄兩國政府首腦出席了第二屆俄中經濟工商界高峰論壇開幕式,此後將舉行俄中總理第十二次定期會晤,晚間兩國總理還出席了中國年閉幕式暨文藝演出。中俄兩國總理將首次討論向中國出口淡水魚類和海產品的問題,這是有關問題第一次在這樣高的級別上進行討論。此外還將討論兩國在能源領域的合作問題,包括關於田灣核電站二期工程建設問題。在歷次政府首腦會晤中,俄中兩國貿易問題已經成為例行磋商問題,雙方計劃在2010年將雙邊貿易額擴大到600億美元,如果有可能則擴大到800億美元。據俄羅斯聯邦政府有關知情人士表示,這一目標完全是可以實現的,因為今年前9個月雙方的貿易額已經接近350億美元。在這場經貿盛宴中,能源無疑是其中的一道大餐。
2006年,中國自俄進口原油1597萬噸,比2005年增長約25%,占我原油進口總量的11%左右。同時兩國約定,自2006年起,俄方將通過鐵路向中方提供每年不少於1500萬噸的原油。 除傳統的原油貿易外,雙方還在積極探討加強能源領域的上下游合作,包括共同開發油氣田、開展煉油化工,以及鋪設中俄原油和天然氣管道等。
2006年10月,第一家中俄能源合資公司―東方能源公司成立,其中51%的股份為俄羅斯石油公司持有,剩餘49%的股份為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持有。
2007年7月31日,東方能源公司首次通過拍賣方式獲得了俄羅斯境內的油氣資產。交易涉及的兩個區塊位於東西伯利亞,石油預測儲量共計8000萬噸,天然氣預測儲量共計1050億立方米。
此後,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總經理蔣潔敏又與俄羅斯魯克石油公司總裁瓦吉特?阿列克列洛夫在北京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2006年11月,中國石化和俄羅斯石油公司成立合資公司,收購了俄羅斯烏德穆爾特石油公司。根據協議,俄石油和中國石化分別佔有51%和49%的股權。
其後,中國石化又與俄羅斯國家石油公司簽訂協議,兩家公司及其子公司將共同勘探和開發薩哈林-3號項目。為此雙方共同出資建立一個全資的子公司,其中俄羅斯國家石油公司佔74.9%的股份,中國石化佔25.1%的股份。
此外,俄羅斯石油公司在中國的項目也已經啟動,公司與中國石油在中國成立從事煉油和成品油銷售的合資企業―「中俄東方石化公司」。這家俄羅斯石油公司控股49%的公司將在中國建設一家年加工能力為1000萬噸的煉油廠,還將開設合資加油站。
天然氣東西雙線,兩國油氣管道建設雖有波折,但亦在積極推進中。 2006年3月,經過兩年的接觸,中國石油和俄羅斯天然氣工業公司借普京訪華的機會,簽署了《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與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關於從俄羅斯向中國供應天然氣的諒解備忘》。
根據計劃,到2020年俄羅斯將會通過東西兩條管道每年向中國出口天然氣680億立方米。 其中第一條管線(西線)位於西西伯利亞,經阿爾泰邊疆區和阿爾泰自治共和國到中國,其依託是亞馬爾半島氣田和西伯利亞的恰揚達氣田。 這條管道設計總長度2700多公里,設計總造價約為50億美元,將穿行俄羅斯的亞馬爾-涅涅茨自治州、漢特-曼西斯克自治區、托木斯克州、新西伯利亞州、阿爾泰邊疆區和阿爾泰共和國,然後進入中國新疆境內,最終和中國的西氣東輸管道相連接。該管道建成後,俄羅斯可通過它每年對華供應300億~400億立方米天然氣。 2006年6月13日,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副總裁亞歷山大?阿納年科夫對媒體表示,俄氣公司已確定了俄羅斯通往中國天然氣的第二條管線(東線)走向。該天然氣管線具體走向是從薩哈林―阿穆爾河畔共青城―哈巴羅夫斯克進入中國。 2007年10月8日,俄羅斯天然氣工業公司正式作出決定:從俄西西伯利亞地區向中國輸氣的阿爾泰天然氣管道將於2008年正式動工。
東亞國家與俄羅斯的經濟合作多是看重其豐富的自然資源。俄羅斯在東北亞地區石油需求中有著特殊的地位。而且東北亞地區經濟互補性強,也為俄羅斯參與當地經濟合作提供了機遇。目前,遠東和西伯利亞擁有俄羅斯石油資源的72%。而俄羅斯的西伯利亞產油區經過長期的開采開發,已經到了中後期,不僅產量的提高有所限制,就是維持原油的產量也需要巨額的資金投入,這對與資金緊張的俄羅斯來說有很大的難度。相比較,與西伯利亞產油區對應的東西伯利亞和遠東地區也擁有相當豐富的油氣資源儲藏,開發潛力很大,而且該地區靠近能源需求大國日本、中國和韓國,具有與巨大需求市場相連接的地緣優勢。更重要的是,俄羅斯可以通過能源地區合作加快其融入亞太市場的步伐。因此,俄羅斯會逐步加大對東西伯利亞和遠東地區油氣資源開發的力度。對中、日、韓、朝等國來說,從俄遠東地區進口能源距離短、成本低,而且相對穩定,是能源進口多元化的較優選擇。
D. 貸款換石油
1.中俄為什麼要進行這一舉措? 當然是互惠互利咯,俄羅斯有油,中國有現金,在金融危機下,俄羅斯缺少現金來進行經濟拯救計劃,而中國趁著低油價大量屯油以應對未來油價的上漲。
2.有沒有深意? 中國呢,為了獲得能源,又可以減少對中東石油的依賴!萬一以後美國控制住了中東或者馬六甲海峽,那麼中國有俄羅斯的支持也不會被徹底堵死。而俄羅斯就是拉攏中國,以石油為誘餌加強與中國的聯系,以期獲得中國在國際政治經濟事物上的支持,這樣有利於增加俄羅斯在與美國,歐洲博弈中的籌碼。
3.就發生在胡訪問中東之後。說明了什麼吶? 說明了中國的狡猾唄,兩邊加強,兩邊都不得罪,兩邊都給顆甜棗吃,一切為了本國的利益。哈哈。
4.250億美元6%利率對三億噸石油是賺了還是賠了啊?怎麼說呢,首先6%的利率是低了一點,國際上正常的貼現利率在8%左右,美國國債的利率也在6%以上,所以說低了一點。但是我們的眼光也不能僅僅放在那點利息上,石油是重要的戰略物資,無論是工業也好軍事也好,還是民用也好都離不開的,正因為這樣所以國家領導人到處出訪找能源正是這個因素,一旦我們國家被別人切斷了石油供應,2個月後工業將陷入停頓,社會徹底亂掉,更別說是來統一台灣保家衛國了。
E. 中俄東方石化(天津)有限公司
還沒有運營哈。最快也得11年吧
F. 中俄簽250億美元石油貸款中國將獲3億噸油
當前油價為35美元一桶,換算一下,1噸=7.33桶。
簡略計算,3億噸油的價格大約為770億美元。
當然,貸款的機會成本比如利息額也很巨大,但總體來說我覺得中國還是比較占優勢的。
G. 中俄石油大單是怎麼回事
「中俄、石油、合作協議」,在近日的全球媒體上沒有什麼詞彙能比這些詞彙出現頻率更高、更吸引人們的眼球了。
二月十七日,中俄簽署了兩國間有史以來最大的能源合作協議:俄羅斯承諾未來二十年向中國提供三億噸石油,以換取中國向俄兩家石油公司提供二百五十億美元的貸款。該消息一經發布,世界各國媒體就此事件迅速展開熱評。
石油大單令世界羨慕
自上個世紀六十年代以來,石油已經成為世界第一大能源。面對日益加劇的資源爭奪戰,面對嚴峻的伊拉克形勢及其對世界石油市場可能產生的後果,中國和俄羅斯都在構築自身的多元化油氣戰略。與俄羅斯加強油氣方面的合作,是中國油氣戰略中的重要環節,也是俄羅斯的利益需要。這種雙贏戰略顯然令西方羨慕。
美聯社十七日的報道稱,俄羅斯和中國今天在北京簽署了一項價值二百五十億美元的大型能源協議。由此,中國將可確保未來二十年裡來自莫斯科的石油供給。作為回報,俄羅斯獲得了急需的貸款。
報道引述某石油問題分析家的觀點說:「這項協議對俄羅斯石油公司來說至關重要。該協議讓一些企業如釋重負。在融資問題上
他們所面臨的選擇曾十分有限。」
也有媒體報道說,在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產國俄羅斯尋求擴大其在東亞市場的影響力之際,該國同意向中國提供二十年的石油,作為回報,中國將向其提供二百五十億美元貸款。
俄羅斯目前正尋求通過修建輸油管道、准許運輸液化天然氣、主辦二0一二年亞太經合組織峰會等來擴大其在東亞的影響。
西方擔憂肥水東流
當中俄簽署石油大單後,西方媒體在第一時間進行了報道,某些報道明顯流露出對中俄能源合作或將沖擊西方利益表示擔憂的情緒。
《參考消息》報道,英國《金融時報》網站報道說,位於莫斯科的烏拉爾西伯利亞投資銀行首席策略師克里斯·威弗指出,如果不減少對西方的出口,俄羅斯現在無法向中國輸送那麼多石油。
對此,有分析人士警告,由於俄羅斯今年面臨石油產量不斷下降的問題,俄羅斯可能不得不把原本輸往西方的原油轉移給中國。
報道還說,該協議緩解了俄羅斯兩大國營能源巨頭的融資需求,並使中國這個世界上第二大石油進口國獲得了重要且有保障的石油供應來推動經濟增長。
H. 中俄簽定的貨幣換油計劃內容有哪些
http://news.hexun.com/2009-02-19/114639869.html
中國250億美元換來俄羅斯20年3億噸原油供應
商報記者 劉連英
「250億美元貸款換20年3億噸原油供應」——原本預期在下個月可能達成的協議,最終因俄羅斯政府面臨赤字危機和俄石油公司陷入融資困境而提前在本周二結束。這一消息成為昨天市場熱議的重要話題。業內認為,從政治、經濟、能源安全等諸多方面來看,這都是一項雙贏的合作。而我國正以強大的外匯儲備成為這場金融風暴中全球矚目的能源資產最大買主。
簽署協議
中俄能源對話達成正式協議
2月17日,中俄雙方在北京舉行的第三次能源對話就中俄「貸款換石油」的合同細節達成一致,並簽署了正式協議。
中國石油(12.81,0.05,0.39%)天然氣集團公司近日與俄羅斯石油公司和俄羅斯國家石油管道運輸公司分別簽署了開展長期原油貿易的協議,並與俄羅斯國家石油管道運輸公司簽署從俄羅斯斯科沃羅季諾到中國邊境的管道設計、建設和運營協議。國家開發銀行也分別與俄羅斯石油公司和俄羅斯國家石油管道運輸公司簽署了貸款協議。
俄羅斯國家石油管道運輸公司在官方網站公布的聲明稱,在俄方從中方獲得貸款的基礎上,俄羅斯將在未來20年每年向中國輸出1500萬噸石油。中石油有關人士向新華社記者證實了這一消息。
俄羅斯國家石油管道運輸公司同時表示,從俄羅斯斯科沃羅季諾到中國邊境的管道將於2009年開始建設,2010年投入運營。管線的建設將與俄羅斯遠東原油管道一期建設同步進行。
中俄原油管道協議的簽署建立在去年中石油和俄羅斯國家石油管道運輸公司簽署的俄羅斯遠東原油管道中國支線原則協議的基礎上。根據原則協議,雙方將在俄羅斯遠東原油管道一期工程的基礎上,共同建設和運營從俄羅斯遠東城市斯科沃羅季諾經中國邊境城市漠河到中國大慶的中俄原油管道。中俄原油管道在俄羅斯境內長約70公里,在中國境內長約960公里。
俄方利益
支撐經濟振興和能源戰略
需大量資金穩定國家金融
此次簽署的協議確定了諸多細節。此前阻礙談判進行的利率問題最終確定為6%的固定利率;同時,俄羅斯以石油為抵押,以供油償還貸款,從2011年至2030年按照每年1500萬噸的規模向中國通過管道供應總計3億噸石油,石油價格以俄石油運到納霍特卡港口的價格為基準,隨行就市。目前,俄方每年向中國通過鐵路運輸的石油供應不受該協議影響,未來並將增加至1500萬噸。除此之外,作為中俄能源合作的組成部分,雙方還簽署了包括核能、電力、礦產開發等方面的合作協議。
「顯然,250億美元的長期貸款將會給俄羅斯帶來巨大的利好。」中投顧問公司指出,美國次貸危機爆發後,全球股市大跌,俄羅斯一度成為世界經濟的「安全島」。但是,國際金融危機之下俄羅斯也難以獨善其身,此後外資大量從俄羅斯流出,使俄國際儲備減少600億美元,幾大石油公司陷入債務危機,因此,需要有大量資金注入,以穩定俄羅斯國家金融形勢,緩解大型油氣公司的資金短缺困境。最近這兩年,出於戰略需要,俄羅斯幾大石油公司在歐洲、非洲、東南亞、拉美到處搶占資源,擴張勢頭很猛。這種擴張缺少自有資金的支持,不得不向西方大量借貸短期債務,僅今年年底到期的債務就有800億美元。另外,俄油氣公司還面臨擴大再生產的問題。這幾年,他們在本國油氣資源勘探開發方面投入明顯不足,而要保證同時向歐洲、亞洲的供油,必須擴大勘探開發,這也需要大量引進資金。
對歐洲市場依賴大大減輕
中投顧問公司指出,從另一方面來看,俄羅斯正在制定2030年前的能源戰略。俄羅斯與歐洲在油氣供給問題上相互依賴,既是歐洲的軟肋,也是俄羅斯的軟肋。如果開辟了東方市場,不但可以解決經濟發展的資金問題,為俄羅斯經濟振興提供支撐,同時也有利於防範地區分離主義,維護俄羅斯的國家統一。而在能源出口方面,俄羅斯對歐洲市場的依賴可以大大減輕。如果遠東油氣管道已經開通,俄羅斯應對西方壓力的姿態可能變得更為強硬。而中國的大市場正是他們所需要的。
中國利益
每12美元貸款換來1桶原油供應
「這項協議更確切地說應該是『石油換貸款』,這是誰更主動的問題,因為俄羅斯目前更加需要資金。」中國石油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副院長董秀成認為,在國際金融危機之前,中國就與俄羅斯有過石油貿易協議,上一次的協議期限是10年,即到2010年為止每年供應給中國1000萬噸石油,因此,這次協議最大的不同是「我們以貸款的方式換取了長達20年期限的石油供應。」董秀成說。
有專家測算,按照1噸原油相當於7桶計算,250億美元貸款換來21億桶原油供應,平均每桶供應的貸款額約是12美元,或者說是每12美元貸款換來1桶原油供應。
抵禦風險助力能源保障
根據這項協議,在未來20年中,中國將平均每天獲得30萬桶原油供應,而去年中國平均日進口原油約300多萬桶,這意味著俄方供給中國的石油將佔到目前日進口原油的10%左右。據了解,這份新的石油供應協議屬於在原有其他途徑(包括橫穿蒙古的鐵路)對華石油出口基礎上的額外供應。俄羅斯2008年向中國出口原油1164萬噸,相當於每天出口23.3萬桶,較2007年減少將近兩成。
「協議明確規定這20年對中國石油供應的價格隨行就市,所以,中國並非以此獲得了價格低廉的石油資源。但是,從能源安全的角度來說,我們可以因此變得比現在從容一些。」董秀成認為,由於目前我國戰略石油儲備庫容嚴重不足,這一石油供應協議雖然無法控制價格,但是卻在能源稀缺時代獲得了一定數量的能源保障。
中投顧問也指出,在目前國際金融危機的大環境下,對於中國來說,通過貸款換石油,把部分美元資產轉換成油氣等資源性資產,比坐等美元貶值要強得多,此種方式對於解決外匯儲備的多元化、抵禦金融風險來說,不失為一種明智的選擇。
石油管道鋪順意義重大
值得關注的是,這份協議還同時放行了俄羅斯通往我國的石油運輸管道。
事實上,中國和俄羅斯關於跨境原油管道問題的談判已經持續了長達10年之久,卻始終沒有結果。而最根本的原因之一,就是世界各國對俄羅斯石油需求旺盛,俄羅斯石油企業很容易獲得信貸。然而,突如其來的國際金融危機和全球需求的下滑令石油行業變成了買方市場。
業內評論人士指出,俄羅斯希望保證客源,以平衡對西歐市場的依賴。2008年俄羅斯的原油產量10年來首次出現下降。國家開發銀行的貸款將使俄石油公司可以在相對未開發的東西伯利亞油田和煉油廠進行投資,部分資金還會被用於修建西伯利亞油田至中國煉油廠的石油管道。作為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費國,中國一直迫切希望獲取更多俄羅斯石油,以減輕對中東石油的依賴。中國的石油消耗約有一半需要通過進口來滿足,其中許多要經過在戰略上脆弱的海運航路運輸,這樣一份輸油管道協議將為中國提供更安全和穩定的石油供應渠道。
中投顧問認為,從能源戰略看,中國能源需求增長旺盛,必須擴大境外能源供給。而將於今年完工的遠東管道中國支線是中國第二條陸上石油運輸管道,年輸油達1000萬噸,這對中國的能源安全無疑具有重大意義。
延伸分析
金融危機令中國成能源資產最大買主
「中國擁有充足的外匯儲備,而俄羅斯擁有豐富的石油資源,兩者的合作並不意外。」一位能源行業分析師說。值得關注的是,最近幾周,我國簽訂了數份海外資源協議,先是中鋁195億美元注資力拓,隨後五礦集團17億美元欲收購澳礦資源。盡管均尚未獲得最終批復,但是中國的這一系列舉動已經開始引起各國政府的關注。
正當大部分其他主要經濟體都陷入衰退之際,中國卻利用自身相對較強的財力大舉出擊。毋庸置疑的是,這些舉措有望提升中國在全球大宗商品行業的地位。這場國際金融危機給中國帶來了絕佳的機會,也令各種有關能源資產的收購談判進行得更快更順利。
有外電評論指出,盡管目前這場全球經濟危機也沖擊到了中國,但中國的經濟仍在繼續增長——去年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9%,低於2007年的13%。在中國政府看來,城市化和工業化進程在這個全球人口最多的國家繼續推進,這意味著中國的能源和原材料需求將大量增加。與許多其他國際性銀行相比,中國金融機構受不良資產的毒害相對較小,因此能夠為眾多大規模交易提供資金支持。
I. 貸款換石油具體是什麼意思(越詳細越好,謝謝)
貸款換石油,就是你要借錢,我貸款給你,你欠我人情,用石油來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