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簡述財政部發布的《內部會計控制規范——采購與付款(試行)》中規定的與付款交易相關的內部控制內容。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了加強對單位采購與付款的內部控制,規范采購與付款行為,防範采購與付款過程中的差錯和舞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和《內部會計控制規范——基本規范(試行)》等法律法規,制定本規范。
第二條 本規范適用於國家機關、社會團體、公司、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經濟組織(以下統稱單位)。已納入政府采購范圍的采購與付款業務。還應當執行政府采購方面的有關規定。
第三條 國務院有關部門可以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本規范,制定本部門或本系統的采購與付款內部控制規定。
各單位應當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本規范,結合部門或系統有關采購與付款內部控制的規定,建立適合本單位業務特點和管理要求的采購與付款內部控制制度,並組織實施。
第四條 單位負責人對本單位采購與付款內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實施以及采購與付款業務的真實性、合法性負責。
第二章 崗位分工與授權批准
第五條 單位應當建立采購與付款業務的崗位責任制,明確相關部門和崗位的職責、許可權,確保辦理采購與付款業務的不相容崗位相互分離、制約和監督。
采購與付款業務不相容崗位至少包括:
(一)請購與審批;
(二)詢價與確定供應商;
(三)采購合同的訂立與審計;
(四)采購與驗收;
(五)采購、驗收與相關會計記錄;
(六)付款審批與付款執行。
單位不得由同一部門或個人辦理采購與付款業務的全過程。
第六條 單位應當配備合格的人員辦理采購與付款業務。辦理采購與付款業務的人員應當具備良好的業務素質和職業道德。
單位應當根據具體情況對辦理采購與付款業務的人員進行崗位輪換。
第七條 單位應當對采購與付款業務建立嚴格的授權批准制度,明確審批人對采購與付款業務的授權批准方式、許可權、程序、責任和相關控制措施,規定經辦人辦理采購與付款業務的職責范圍和工作要求。
第八條 審批人應當根據采購與付款業務授權批准制度的規定,在授權范圍內進行審批,不得超越審批許可權。
經辦人應當在職責范圍內,按照審批人的批准意見辦理采購與付款業務。對於審批人超越授權范圍審批的采購與付款業務,經辦人員有權拒絕辦理,並及時向審批人的上級授權部門報告。
第九條 單位對於重要和技術性較強的采購業務,應當組織專家進行論證,實行集體決策和審批,防止出現決策失誤而造成嚴重損失。
第十條 嚴禁未經授權的機構或人員辦理采購與付款業務。
第十一條 單位應當按照請購、審批、采購、驗收、付款等規定的程序辦理采購與付款業務,並在采購與付款各環節設置相關的記錄、填制相應的憑證,建立完整的采購登記制度,加強請購手續、采購訂單(或采購合同)、驗收證明、入庫憑證、采購發票等文件和憑證的相互
核對工作。
第三章 請購與審批控制
第十二條 單位應當建立采購申請制度,依據購置物品或勞務等類型,確定歸口管理部門,授予相應的請購權,並明確相關部門或人員的職責許可權及相應的請購程序。
第十三條 單位應當加強采購業務的預算管理。對於預算內采購項目,具有請購權的部門應當嚴格按照預算執行進度辦理請購手續;對於超預算和預算外采購項目,具有請購權的部門應對需求部門提出的申請進行審核後再行辦理請購手續。
第十四條 單位應當建立嚴格的請購審批制度。對於超預算和預算外采購項目,應當明確審批許可權,由審批人根據其職責、許可權以及單位實際需要等對請購申請進行審批。
第四章 采購與驗收控制
第十五條 單位應當建立采購與驗收環節的管理制度,對采購方式確定、供應商選擇、驗收程序等作出明確規定,確保采購過程的透明化。
第十六條 單位應當根據物品或勞務等的性質及其供應情況確定采購方式。一般物品或勞務等的采購應採用訂單采購或合同訂貨等方式,小額零星物品或勞務等的采購可以採用直接購買等方式。
單位應當制定例外緊急需求的特殊采購處理程序。
第十七條 單位應當充分了解和掌握供應商的信譽、供貨能力等有關情況,採取由采購、使用等部門共同參與比質比價的程序,並按規定的授權批准程序確定供應商。小額零星采購也應由經授權的部門事先對價格等有關內容進行審查。
第十八條 單位應當根據規定的驗收制度和經批準的訂單、合同等采購文件,由獨立的驗收部門或指定專人對所購物品或勞務等的品種、規格、數量、質量和其他相關內容進行驗收,出具驗收證明。
對驗收過程中發現的異常情況,負責驗收的部門或人員應當立即向有關部門報告;有關部門應查明原因,及時處理。
第五章 付款控制
第十九條 單位應當按照《現金管理暫行條例》、《支付結算辦法》和《內部會計控制規范——貨幣資金(試行)》等規定辦理采購付款業務。
第二十條 單位財會部門在辦理付款業務時,應當對采購發票、結算憑證、驗收證明等相關憑證的真實性、完整性、合法性及合規性進行嚴格審核。
第二十一條 單位應當建立預付賬款和定金的授權批准制度,加強預付賬款和定金的管理。
第二十二條 單位應當加強應付賬款和應付票據的管理,由專人按照約定的付款日期、折扣條件等管理應付款項。已到期的應付款項須經有關授權人員審批後方可辦理結算與支付。
第二十三條 單位應當建立退貨管理制度,對退貨條件、退貨手續、貨物出庫、退貨貨款回收等作出明確規定,及時收回退貨貨款。
第二十四條 單位應當定期與供應商核對應付賬款、應付票據、預付賬款等往來款項。如有不符,應查明原因,及時處理。
第六章 監督檢查
第二十五條 單位應當建立對采購與付款內部控制的監督檢查制度,明確監督檢查機構或人員的職責許可權,定期或不定期地進行檢查。
單位監督檢查機構或人員應通過實施符合性測試和實質性測試檢查采購與付款業務內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各項規定是否得到有效執行。
第二十六條 采購與付款內部控制監督檢查的內容主要包括:
(一)采購與付款業務相關崗位及人員的設置情況。重點檢查是否存在采購與付款業務不相容職務混崗的現象。
(二)采購與付款業務授權批准制度的執行情況。重點檢查大宗采購與付款業務的授權批准手續是否健全,是否存在越權審批的行為。
(三)應付賬款和預付賬款的管理。重點審查應付賬款和預付賬款支付的正確性、時效性和合法性。
(四)有關單據、憑證和文件的使用和保管情況。重點檢查憑證的登記、領用、傳遞、保管、注銷手續是否健全,使用和保管制度是否存在漏洞。
第二十七條 對監督檢查過程中發現的采購與付款內部控制中的薄弱環節,單位應當採取措施,及時加以糾正和完善。
第七章 附則
第二十八條 本規范由財政部負責解釋。
第二十九條 本規范自發布之日起施行。
② 什麼是外幣交易.幣折算準則規范的外幣交易包括哪些內容
以外幣計價或者結算的交易稱為外幣交易。
外幣折算準則規范的外幣交易包括:
買入或者賣出以外幣計價的商品或者勞務;
借入或者借出 外幣資金;
其他以外幣計價或者結算的交易
③ 求貨幣市場劃分及交易規范機制
我想你應該提問的是貨幣層次的劃分吧?!貨幣市場應該問的是分類?!【貨幣層次劃分】以金融性資產的流動性為 標准,將貨幣流通量劃分為不同的層次。流動 性是指金融資產轉化為現金而不受損失或少受 損失的能力,即變為現實的流通手段和支付手 段的能力。流動性程度不同的貨幣在流通中轉 手的次數不同,形成的購買力不同,從而對商 品流通和其他各種經濟活動的影響程度就不相 同。在現代發達的商品經濟中,貨幣流通范圍 不斷擴展,流通中貨幣形式多樣化,除現金和 銀行存款外,定期存款、國家公債、大額存 單、人壽保險單等也被廣泛認為具有貨幣性 質。而各種形式的貨幣流動性有所不同,欲預 測和組織整個社會的貨幣購買力,穩定貨幣流 通,必須按流動性大小進行貨幣層次劃分。 各國劃分貨幣層次的具體做法不盡相同, 依本國情況而定。但在理論和實踐中形成以下 劃分的基本原則:按照貨幣的流動性劃分,以 存款及其它信用工具轉換為現金所需時間和成 本作為標准。凡所需轉換時間越短,所費成本 越低,則貨幣層次越高。 美國劃分為以下層次: M,=紙幣+硬輔幣+銀行活期存款 峽=M,+商業銀行的定期儲蓄和定期存 款 呱=峽+其他銀行和儲蓄機構的定期存 款和定期儲蓄 L=呱+其他流動資產 英國的劃分情況是: M,二現金(紙幣加硬幣)+私人、部門 持有的英鎊存款 峽二M;十私人部門的小額英鎊存款+私 人部門在建築協會的小額股票和存款十國民儲 蓄銀行普通帳戶 英鎊呱二M,+私人英鎊定期存款及公用 部門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 M。二M,十英鎊M,+英國居民持有的各種 外幣存款貨幣市場分類及主要業務 你可以看這個 http://..com/question/89857435.html
④ 關於新會計准則下非貨幣性交易的判斷標准
非貨幣性交易的判斷標准:
1.收到補價的企業:收到的補價/換出資產公允價值<=25%;
2.支付補價的企業:支付的補價/(支付補價+換出資產公允價值)<=25%。
⑤ 貨幣市場的界定標準是什麼它包含哪些產品,各產品是如何交易的
融資期限1年一下,目的是用於對既有生產力的充分利用。
資本市場,期限一年以上,目的是對於產生新的生產力。
⑥ 貝殼被當做貨幣使用持續了好多年,能夠作為貨幣交易的貝殼有什麼標准呢
貝殼要充當貨幣使用必須要滿足硬度足夠的大,而且形狀和大小盡量要統一,最重要的是還必須要美觀。
不過經過現代考古學家的勘測,在古代貝殼並不是唯一的貨幣。貝殼因為太過昂貴,只有在一些有錢的家庭裡面才會使用到貝殼,而在一些比較貧窮的地方,主要是以糧食為交換物。當然如果是要進行遠途運輸的話,就會採用貝殼,貝殼比糧食更容易攜帶的多。如果只是一個村子裡面進行物體交換的話,就會使用的是糧食。不管怎麼說,貝殼作為貨幣在古代持續使用了很多年,最重要的是由貝殼本身的特點決定的。不僅漂亮美觀,而且硬度也足夠大。
⑦ 國家與國家之間的交易使用什麼貨幣
國家與國家之間的交易使用的是雙方約定的國際貿易結算貨幣,如黃金、白銀、美元、英鎊、人民幣等,具體是由雙方貿易合同上約定的交易貨幣為准。人民幣用於國際結算本質上是本幣用於國際結算。
本幣作為國際結算貨幣即本幣在國際貿易中執行計價和結算的貨幣職能,在居民與非居民進行國際貿易時,進出口合同以本國貨幣計價;居民向非居民可以用本幣支付,並且允許非居民持有本國貨幣存款賬戶以便進行國際結算。
(7)規范貨幣與交易擴展閱讀:
在19世紀之前全球的經濟貿易主要使用白銀進行國際貿易的結算貨幣,那時候,中國雄霸天下,是全球的經濟霸主,大量白銀流入了中國。從19世紀中後期,全球經濟間的貿易開始採用黃金進行結算,黃金成為了結算的主流貨幣。
二戰版以後,美國成為全球金融中心,全球的經濟霸主,通過布林頓森林體系攫取了貨幣的霸主地位,美元成為全球唯一和黃金掛鉤的貨幣,國際結算的主流貨幣。近年來,雖然美元仍然是全球貿易結算的主要貨幣,但地位已經開始動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