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歐龍漆如何
這個漆還是可以,我家是用的這個,聽說在上海大部份人家都用這個,人家上海人都這么信得過,我想質量方面應該沒有什麼問題吧,
㈡ 有沒有德國拜爾制葯這個公司,待遇怎麼樣
Bayer (China) Ltd.
Unit 3009,34/F Jing Guang Centre
Hu Kia Lou, Chaoyang
Beijing 100020,
P.R. China
phone: ++86 10 6597 3181
http://www.bayer.com/en/Asia-Pacific.aspx
http://info.pharmacy.hc360.com/2008/04/23075057311.shtml
德國拜耳集團中國三大產業「加減法」
2008/4/23/07:50 來源:和訊網
德國拜耳集團的中國戰略將出現調整。
4月22日,拜耳集團大中華區總裁科尼希透露,目前集團在華有23家公司,三大板塊主要是材料科技、醫葯保健、作物科學,未來幾年內將加大在華投資力度。對於投資金額和領域比例劃分,集團正在進行在華市場分析並制定新的市場發展計劃。未來的投資總體狀況還要看中國政府的規劃而定。
中國已成為拜耳全球第三大市場和亞洲第一大市場。2007財政年度,拜耳集團全球銷售額為324億歐元,其中來自大中華地區(中國大陸、台灣、香港)的銷售額為18億歐元,中國銷售額同比增長為21.6%。
拜耳中國三大產業板塊比例似乎和拜耳全球有所不同。在拜耳全球板塊中,材料科技、醫葯保健、作物科學三大板塊分別占總銷售額的35%、40%和20%。但是在中國市場,材料科技、醫葯保健、作物科學卻分別占總銷售額的72%、22%和6%。
18億歐元投資上海基地
科尼希表示,目前材料科技是中國三大板塊中最大的產業,已佔到拜耳全球超過10%的比例。上海一體化基地將於今年年底前完成投資,總投資額為18億歐元,這是拜耳在德國以外最大的投資項目。
他強調,中國三大板塊布局之所以與全球不同,是因為中國市場仍處於前期發展階段,材料科技板塊的發展速度要先於醫葯保健和作物科技。未來有可能調整策略,放緩材料科技業務,加大醫葯保健板塊在中國的商業發展機會。
拜耳材料科技業務在中國的快速發展,似乎得益於科尼希的背景出身。兼任拜耳材料科技集團中國總裁的科尼希,畢業於德國多特蒙德大學化學工程專業。他從1990年起在拜耳股份有限公司位於歐洲的生產基地擔任生產流程工程師。之後他還擔任過拜耳材料科技集團異氰酸酯生產與技術部門全球負責人。
科尼希為拜耳上海一體化基地頗費心血。2000年科尼希前往上海主持一體化基地的前期談判工作。2001年,上海化學工業園區佔地面積為1.5平方公里的一體化基地開工興建生產設施。2002年科尼希成為了拜耳上海一體化基地總經理。
上海一體化基地包括一個年產量為10萬噸的聚碳酸酯工廠,2008年年產能將翻番增加到20萬噸。此外還包括MDI原料生產設備工廠,2008年年產能將達到35萬噸,以及生產塗料原料HDI的工廠,年產能約為3萬噸。到2010年,拜耳上海一體化基地的TDI產能將擴展到30萬噸,該生產基地將成為全球最大的TDI生產基地,以及首家使用氣相光氣化工工藝的世界工廠,承諾將節能40%-60%左右。
在材料科技領域,科尼希表示,公司還將加大在聚氨酯等下游企業的投資,不僅生產原材料,更要為下游企業提供需要的系統解決方案。
醫葯兼並、作物投資
在醫葯保健板塊業務,科尼希透露,在全球行業兼並加劇的前提下,集團將積極調整策略,以擴大商業機會,除了技術引進、投資,還將利用中國的內部市場資源積極進行兼並,正在推進的項目包括收購中國的醫葯上市公司東盛科技(600771行情,股吧)(600771.SH)資產,完成相關的收購交割工作。
㈢ 德國拜耳TDI-100是什麼
TDI有兩種兩種常用的異構體,分別是:
其中上面一個是2,6體,下面是2,4體,TDI-100是指100%全是2,4體的TDI。如果是TDI-80則表明2,4體含量是80%,剩餘是2,6體。
㈣ 求一篇金融危機對人造革影響的論文
來源:索維爾研究及數據中心 rdccn
、
全球經濟危機對中國聚氨酯產業鏈的影響
生意社12月9日訊 從雷曼兄弟一個月前宣布破產至今,金融海嘯和由此帶來的經濟衰退預期越來越濃重。中國聚氨酯產業鏈自然也不可能「一枝獨秀」於這場席捲全球的風暴。
早在今年初,需求走軟就逐步顯現。鞋業生產重地浙江溫州、福建晉江的出口遭受重創,對於聚氨酯鞋底原液的需求大幅萎縮,己二酸需求因此受到嚴重的負面影響,不可避免受到影響的還有聚氨酯人造革、合成革生產企業,相關原料DMF、丁酮、BDO等的需求也隨即減弱;紡織業在出口退稅取消或減少後也整體滑坡,去年大熱的氨綸產業遇冷,對於主要原料純MDI和PTMEG的需求也開始減弱;房地產業的調整更是影響到了建築、傢具和家電行業,作為牆體保溫、牆體密封劑、冰箱隔熱層重要原料的聚合MDI、硬泡組合聚醚的需求受到重挫,作為床墊、沙發等軟體傢具重要原料的TDI、軟泡聚醚的需求也明顯下降;油價在前期持續走高,也大大影響了汽車的銷售,以汽車為重要應用領域的聚氨酯原料在這方面得到的支撐力也開始減弱。
幾乎所有的下遊行業都不夠景氣,導致數月以來幾乎所有的聚氨酯主要原料都在下跌。
不過,重要的供應商們仍然在按計劃實施對於中國地區的商業布局。9月2日,拜耳材料科技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中國有望在2015年成為全球最大的聚氨酯市場。10天以後,拜耳材料科技在拜耳上海一體化基地慶祝年產2萬噸聚氨酯分散體生產裝置的投產。今天,拜耳材料科技又宣布正式啟動年產能35萬噸的MDI生產工廠,這是目前全球最大的MDI生產設施。
同樣地,巴斯夫方面也在努力推進重慶40萬噸MDI項目的評估速度,並宣稱按照審批時間表,項目投入商業運行的目標時間為2012年。另一重要國際聚氨酯供應商也在早先表達了對於中國西部市場的濃厚興趣。
華南的聚氨酯原料貿易商們因此率先嗅到了新的商機,去華中、西南地區調研、設點。他們說,一些原來在東莞、深圳的下游企業因為成本原因向華中和西南地區遷移,我們的貿易也就跟隨著遷移。盡管當地的經營環境還不夠成熟,但潛力很大,他們補充道。
華東和華北的下游也說,盡管接到的訂單減少,有些同行們減產或暫時停產,但准備徹底關閉工廠並退出該行業的人很少。實力較強的兩家華東海綿生產商,一家按計劃擴產,另一家則表示10月接到了新客戶的訂單,老客戶訂單情況非常穩定,工廠運行良好。
也許,面對當前的經濟大環境,預期不都是灰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