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為什麼中央銀行要提高存款准備金率
提高存款准備金率的是中國人民銀行——我國的中央銀行。
存款准備金是指金融機構為保證客戶提取存款和資金清算需要而准備的在中央銀行的存款。中央銀行要求的存款准備金占其存款總額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備金率。中央銀行通過調整存款准備金率,可以影響金融機構的信貸擴張能力,從而間接調控貨幣供應量。超額存款准備金率是指商業銀行超過法定存款准備金而保留的准備金佔全部活期存款的比率。從形態上看,超額准備金可以是現金,也可以是具有高流動性的金融資產。
央行決定提高存款准備金率是對貨幣政策的宏觀調控,旨在防止貨幣信貸過快增長。今年以來,我國投資增長過快的勢頭不減,而投資增長過快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貨幣信貸增長過快,提高存款准備金率可以相應地減緩貨幣信貸增長,保持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
7月份新增人民幣貸款1718億元,同比多增2032億元,整個銀行系統7個月的信貸投放總量已經達到了年初計劃的94%.不過央行11日的報告認為,提高存款准備金不是猛葯。報告認為,在我國當前資金流動性相當充裕的條件下,小幅提高存款准備金率是屬於適量微調。
今年頭7個月的新增貸款達到2.352萬億元,已經完成了央行年初設定的信貸額度的94%。此前央行多次公開指出,7月份一般是貸款淡季,通常會出現貸款增量的季節性下降,然而,今年7月份新增貸款卻高達1718億元,比去年7月份多增了2039億元。
對於這種金融體系流動性過剩的情況,央行在第二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解釋稱,根源是中國的國際收支嚴重失衡,高額的順差通過強制結售匯制度形成了外匯占款,央行被動地向銀行體系投放了大量基礎貨幣。
希望採納
B. 財政和貨幣政策
2008年第一季度,面對國際經濟環境變化和國內發生嚴重低溫雨雪冰凍災害,我國及時採取有力應對措施,努力克服不利影響,國民經濟保持了平穩快速發展,經濟總體形勢比預想的要好。
第一部分 貨幣信貸概況
2008年第一季度,國民經濟保持平穩較快發展,金融運行平穩。貨幣信貸增速逐步回落,貨幣政策調控取得初步成效。
專欄1 貸款增長情況分析
2008年第一季度,人民幣各項貸款增速減緩,外匯貸款增長較快,企業保持了較強的支付能力。
一、人民幣貸款增長減緩,居民戶貸款同比少增
隨著信貸調控逐步發揮效力,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增長有所放緩。2008年3月末,人民幣貸款余額增長14.8%,比上年年末低1.3個百分點,比年初增加1.3萬億元,同比少增891億元。其中,1月份貸款同比多增較多,2、3月份貸款同比少增。
從貸款結構看,第一季度貸款增勢主要在以下兩方面明顯減緩。一是居民戶貸款明顯同比少增,第一季度累計少增928億元,其中個人消費貸款少增397億元,個人經營性貸款少增531億元;二是商業銀行壓縮票據融資,第一季度票據融資累計多下降1615億元。在新增短期貸款和中長期貸款同比增加較多的帶動下,企業部門第一季度新增貸款同比多增37億元;但分月份看,2、3兩月企業短期貸款同比少增476億元和903億元,3月份企業中長期貸款也出現少增。
二、支持企業合理外匯需求,外匯貸款增長較快
外匯貸款繼續快速增長,3月末余額為2688億美元,較年初增加488億美元,同比多增462億美元。其中,用於支持「走出去」等外匯貸款約357億美元,占第一季度外匯貸款增量的73.2%,企業「走出去」等合理的外匯貸款是外匯貸款需求快速增長的主要原因。企業利用外匯貸款進行境外股權投資不僅使新增資產與負債實現了幣種匹配,同時也實現了投資收益與利息支出的幣種匹配,具有明顯的避險特點。而企業利用外匯貸款進口設備和原材料,與本幣購匯相比會面臨資產負債和現金流的雙重幣種錯配風險。在我國外匯供給充裕的情況下,此類貸款具有明顯的賺取人民幣升值收益的特點。
2007年以來,外匯主管部門通過調減金融機構短期外債指標,要求主要商業銀行持有占外匯總資產一定比例的境外流動性資產,加上外匯存款下降,收緊了境內外匯流動性,境內外幣利率上升,對於抑制不合理的外匯貸款需求發揮了積極作用,也有利於商業銀行加強外匯流動性管理、價格傳導和風險防範等三個機制的建設。未來一段時間外匯流動性可能繼續保持收緊態勢,抑制不合理外匯貸款需求的作用將進一步發揮。
三、實行從緊貨幣政策以來,企業總體上仍保持較強的支付能力
2008年第一季度,企業部門新增人民幣貸款1.1萬億元,同時,隨著直接融資的發展,企業資金來源更趨多元化。第一季度,企業部門通過債券(含短期融資券)融資近800億元,通過境內外股票市場融資近1500億元。3月末,企業存款余額同比增長24.1%,增速比上年同期高6.7個百分點,比年初增加4876億元,同比多增1927億元。其中,企業活期存款下降1099億元,同比少增2325億元,企業定期存款增加5975億元,同比多增4252億元。企業定期存款多增較多與企業參與新股申購的資金迴流有關。總體看,企業支付能力仍然較強。
當前貨幣信貸調控雖取得初步成效,但基礎尚不穩固。在物價漲幅較高、國際收支順差可能繼續加大貨幣信貸擴張壓力的情況下,仍需加強信貸調控。商業銀行應正確認識國際國內經濟金融形勢,樹立全局意識,切實落實好從緊貨幣政策,在年度內合理均衡放款,防止貸款過度波動。同時,堅持有保有壓,優化信貸結構,限制對高耗能、高排放企業的貸款,加大對「三農」、服務業、中小企業、自主創新、節能環保等領域和結構調整的信貸支持。
四、扣除存款准備金率調整因素後,基礎貨幣增長平穩
3月末,基礎貨幣余額為10.4萬億元,比年初增加2853億元,同比增長35.9%,增速比上年同期高12.8個百分點。由於法定準備金統計在基礎貨幣中,2006年下半年至今多次提高存款准備金率,導致基礎貨幣增速較快。如果扣除上調法定存款准備金率所凍結流動性的因素,基礎貨幣增速將低於8%。3月末,貨幣乘數(廣義貨幣供應量/基礎貨幣)為4.06,比上年同期低0.67,表明貨幣擴張能力有所減弱。
3月末,金融機構超額准備金率為2%,比上年年末低1.3個百分點。其中,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為1.5%,股份制商業銀行為1.3%,農村信用社為5.4%。近幾年,金融機構超額准備金率呈現持續下降趨勢,從2004年月均4%左右的水平逐漸下降至2007年月均2.9%左右的水平。超額准備金率下降的主要原因,一是中央銀行流動性分析預測水平不斷提高,公開市場操作在調節銀行體系流動性和引導市場利率預期方面的有效性逐漸增強;二是商業銀行改革穩步推進,金融市場寬度和深度不斷拓展,商業銀行流動性管理水平大為提高;三是大額實時支付系統、小額批量支付系統、同城票據支付系統等支付清算體系建設積極推進,減少了在途資金佔用,提高了支付清算效率。
五、金融機構貸款利率繼續上升
在2007年以來6次上調存貸款基準利率的作用下,金融機構各期限人民幣貸款利率繼續上升。3月份,金融機構6個月至1年(含1年)人民幣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8.72%,比1月份提高0.4個百分點。其中,商業銀行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7.67%,為基準利率的1.03倍。執行利率下浮的貸款額比重明顯下降。第一季度,金融機構發放的全部貸款中,實行下浮利率、基準利率和上浮利率的貸款分別佔23.63%、30.51%和45.86%,比2007年第四季度分別下降4.4個、上升2.82個和1.62個百分點。
金融機構人民幣同業存款利率小幅上升。3月份,金融機構同業活期存款加權平均利率為1.85%,比年初上升0.34個百分點;定期存款加權平均利率為2.93%,比年初上升0.03個百分點。單筆金額在3000萬元以上的人民幣協議存款利率略有上升。3月份,3-5年(含5年)、5年以上協議存款加權平均利率分別為5.92%和5.75%,比年初分別上升0.13和0.05個百分點。境內大額外幣存款(300萬美元以上)、外幣貸款利率水平小幅波動。
六、人民幣匯率雙向浮動,彈性明顯增強
2008年以來,外匯市場供求的基礎性作用進一步發揮,人民幣匯率升值速度有所加快。3月末,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為7.0190元,比上年年末升值2856個基點,升值幅度為4.07%,高於2007年第四季度2.82%的升幅;人民幣對歐元、日元匯率中間價分別為1歐元兌11.0809元人民幣、100日元兌7.0204元人民幣,分別比上年年末貶值3.74%和8.75%。2005年7月21日匯改以來至2008年3月末,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累計升值17.92%,對歐元匯率累計貶值9.63%,對日元匯率累計升值4.07%。
人民幣匯率彈性進一步增強,與國際主要貨幣之間匯率聯動關系明顯。第一季度,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最高達7.0130元,最低為7.2996元。銀行間外匯市場共有59個交易日,其中人民幣匯率有40個交易日升值、1個交易日持平、18個交易日貶值。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單日最大升值幅度為0.35%(246個基點),單日最大貶值幅度為0.18%(127個基點),日均波幅為83個基點,較上年日均波幅62個基點繼續擴大。
人民幣對一籃子貨幣匯率的走勢總體平穩。根據國際清算銀行5月11日公布的數據,3月末,人民幣名義有效匯率比上年年末僅升值0.09%。在美元加速貶值的情況下,人民幣對美元加快升值,減少了人民幣對歐元和日元匯率的波動程度,保持了人民幣對一籃子貨幣的基本平穩,對我國應對次按風波導致的國際匯率的急劇變化起到了平滑緩沖的作用。第一季度,美元對歐元下跌6.57%,對日元下跌11.54%,由於人民幣對美元升值,相應緩和了人民幣對歐元和日元的貶值幅度。自2005年7月21日我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以來,人民幣不再盯住單一美元,人民幣對一籃子貨幣穩中有升,表明人民幣對主要貿易夥伴貨幣總體升值,不僅有利於市場把握人民幣匯率走勢,而且有利於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
第二部分 貨幣政策操作
2008年第一季度,中國人民銀行按照國務院的統一部署,執行從緊的貨幣政策,採取綜合措施,正確把握金融宏觀調控的節奏、重點和力度,維護總量平衡。加強銀行體系流動性管理,引導貨幣信貸合理增長和信貸結構優化。繼續穩步推進金融企業改革,增強人民幣匯率彈性,改進外匯管理,促進經濟金融協調發展。
一、靈活開展公開市場操作
第一季度,中國人民銀行進一步加強流動性管理,靈活開展公開市場操作。一是靈活搭配對沖工具,加大公開市場操作力度。二是充分發揮公開市場操作的預調和微調作用,有效熨平季節性因素對銀行體系流動性的沖擊。三是公開市場操作利率保持平穩,引導市場預期穩定。四是促進穩健財政政策與從緊貨幣政策的協調配合,於1月30日開展了3個月期中央國庫現金管理商業銀行定期存款300億元,不僅有利於提高國庫現金的使用效益,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春節前銀行體系流動性的需求。
二、四次上調存款准備金率
為繼續落實從緊的貨幣政策要求,加強銀行體系流動性管理,引導貨幣信貸合理增長,中國人民銀行先後於1月16日、3月18日、4月16日和5月12日宣布上調存款類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准備金率各0.5個百分點,分別於1月25日、3月25日、4月25日和5月20日實施。一般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准備金率達到16.5%。
三、加強「窗口指導」和信貸政策引導
針對貸款擴張壓力較大的勢頭,中國人民銀行加強對金融機構的「窗口指導」和信貸政策引導,提示金融機構加強信貸調控,在年度內合理均衡放款,防止貸款過度波動,同時優化信貸結構,堅持「區別對待、有保有壓」,嚴格限制對高耗能、高排放和產能過剩行業劣質企業的貸款,加大對「三農」、就業、助學、服務業、中小企業、自主創新、節能環保等領域的信貸支持,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引導金融機構支持雨雪冰凍災後恢復重建工作的信貸投放,引導農村金融機構根據農時需要適當調整信貸投放節奏,優先保證春耕備耕信貸需求,努力增加對糧食、食用油、肉類等基本生活必需品和其他緊缺商品生產的信貸投放。
四、穩步推進金融企業改革
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革不斷深化。同時,四家銀行穩健推進綜合經營。目前,中國農業銀行的外部審計、不良資產清理和法律盡職調查、離退休員工預計負債的統計測算以及資產、土地、物業評估等工作基本完成,內部改革加快推進。中國人民銀行正會同有關部門根據全國金融工作會議的部署,加快研究論證中國農業銀行股份制改革實施方案。
農村信用社改革取得重要進展和階段性成果。農村信用社資金實力明顯增強,支農力度進一步加大。
五、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加快外匯管理體制改革,促進國際收支基本平衡
繼續完善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進一步發揮市場供求在人民幣匯率形成中的基礎性作用,增強人民幣匯率彈性,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同時,積極加強和改進外匯管理,繼續嚴格貿易、外商直接投資、個人以及外債收結匯管理,增強對跨境資金流動的監測、分析和管理。圍繞促進國際收支基本平衡的目標,有序拓寬資本流出渠道,進一步擴大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QDII)投資額度和領域,新批2家QDII機構累計5.25億美元額度。完善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制度,新批1家QFII機構2億美元額度。通過市場化手段調節銀行體系外匯流動性,進一步理順金融機構、企業和居民之間的價格傳導機制,引導不同微觀主體通過價格手段有效分散匯率風險。增加銀行間人民幣外匯貨幣掉期市場成員,豐富人民幣衍生品市場交易主體,活躍市場,更好地為企業、居民和金融機構管理匯率風險服務。
C. 中國2月份社會融資規模增量1.15萬億元人民幣 是怎麼回事
華爾街日報中文網報道,中國央行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2月份新增人民幣貸款環比急速回落,季節性因素減弱,企業和居民中長期貸款均大幅下降。中國央行同時公布,2017年2月份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1.15萬億元,比去年同期多3166億元。
隨著總新增貸款下降,2月份企業中長期貸款也大幅回落。央行公布,2月份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增加7314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3386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6018億元,意味著中長期貸款在總新增貸款中佔比51.4%。
此前1月份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增加1.56萬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4331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1.52萬億元,中長期貸款在總新增貸款中佔比74.9%。
同時,隨著調控持續,2月份以住房貸款為主的住戶部門中長期貸款也大幅回落,但佔比稍有回升。央行公布,2月份住戶部門貸款增加3002億元,其中,短期貸款減少802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3804億元,這意味著住戶部門中長期貸款佔比為32.5%。
1月份住戶部門貸款增加7521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1229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6293億元,住戶部門中長期貸款佔比為31%。去年12月份住戶部門中長期貸款增加4217億元,在當月總的新增貸款中的佔比為40.5%,已較前幾個月大幅回落。
中國央行同時公布,2月末,廣義貨幣(M2)同比增長11.1%,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去年同期低0.2個和2.2個百分點。M2增速低於預期。上述接受調查的經濟學家預計,2月末M2增11.4%。
此外,2月末狹義貨幣(M1)同比增長21.4%,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去年同期高6.9個和4個百分點。同時,2月末流通中貨幣(M0)同比增長3.3%。
D. 中國政府如何控制財政赤字
受當前國內外諸多經濟不穩定因素的影響,為使中國經濟能夠在席捲全球的金融危機中率先復甦,自2008年年底開始,中央政府便推出史無前例規模龐大的4萬億經濟刺激計劃,可以說如此之大的經濟刺激計劃使得讓許多西方發達國家望塵莫及,無可攀比。中央政府這劑為經濟發展提振的猛葯的確效果明顯,截至5月份,依據中國官方權威統計數據顯示說,中國經濟的各項經濟指標都在逐步好轉,一些領域的行業已開始扭虧盈利。但中國經濟猶如硬幣的兩面,一面是中國經濟的平穩和緩慢復甦,另一面卻是為刺激經濟而毫無節制地擴大政府開支而不斷沉澱下來的財政赤字。坦率地說,當前中國政府的財政赤字已膨脹的不容忽視的地步啦!尤其是地方政府的財政赤字更是數字驚人。當然,這與美國、歐盟和日本相比,中國在全球經濟全面衰退之際的公共財政狀況還是比較穩定的。這可能與前幾年中央政府一直實施緊縮的財政政策有關,使得中國的財政存有盈餘。有利於政府通過政府規模投資於基礎建設和公共支出加以推動經濟擺脫低迷。據財政部公布的數據顯示,預計中國2009年將出現人民幣9,500億元的財政赤字,相當於當年國內生產總值(GDP)的2.9%,接近其年初制訂的財政預算的比例上限。這一赤字規模將使中央政府的債務額達到人民幣6.3276萬億元,大約相當於中國GDP的19.5%。但從今年迄今為止的政府稅收和支出數據看,雖然政府開支的增速高於預期,但政府的收入卻顯著低於預期。在今年3月公布的2009年中央財政預算報告預計,中央和地方政府今年的收入將達到人民幣6.623萬億元,比2008年增長8%。而截至今年5月,中國政府的總收入為人民幣2.7108萬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6.7%。稅收中的幾個大類別都低於預期。2009年中央政府超過70%的稅收收入預計都將來自國內增值稅、進口稅、企業稅和個人所得稅收入,政府原本預計這幾類稅收都將比2008年有所增長。然而,到了今年5月中旬,中國經濟惡化的跡象開始顯露。無論政府的增值稅、進口稅和企業稅收入環比還是同比都在降低。個人所得稅收入只比上年同期增長0.9%,而政府在預算報告中原本預計這項收入會增長7%。財政部認為,經濟增長放緩、企業盈利能力薄弱以及政府運用稅收手段來刺激經濟,是造成稅收減少的主要原因。但是,政府支出的增長速度卻快於預期。根據中央財政預算,今年政府的總支出為人民幣7.6235萬億元,比2008年增長22.1%。而今年截至5月份,政府的總支出已達到人民幣2.2496萬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27.8%。由於稅收收入低於預期而政府支出增速卻快於預期,中國今年的公共財政前景黯淡。財政部坦率表示,財政收不抵支的矛盾將逐步凸顯出來,全年財政收支形勢嚴峻。如果政府的收入狀況繼續惡化而政府今年的支出增速繼續保持目前水平,那麼中國今年的財政赤字將大大超過政府預期的財政赤字水平。事實上,如果政府今年全年的財政收入下降幅度和支出增速維持在今年前四個月的水平,那麼政府今年的財政赤字將超過人民幣2萬億元(相當於GDP的6.2%)。但如果政府今年的支出足以推動經濟加快增長,而政府的稅收今年晚些時候又會隨著經濟的復甦而增加,那就不會存在財政赤字成為政府財政負擔的憂慮啦!雖然,中央政府5月份的收支狀況實際上已比此前幾個月略有改善。當月的稅收略有增加,而支出則出現了下降。但不管情況如何,目前看來政府今年想把將財政赤字控制在目標水平之下將遇到很大困難。為給惡化的經濟增長狀況提振,擴張性的財政政策顯然是最明智的,而在經濟快速增長的時候,即使財政赤字高於預期也不足為慮。然而,筆者一直都認為中國經濟將進入W型增長時期。(很多經濟學家存在分歧),較高的財政赤字,加上對地方政府債務水平的擔憂以及銀行大肆放貸而可能導致的系統壞帳的潛在風險,這些都加劇了對政府財政實力實際水平的擔憂。地方政府債務水平極高已是不爭事實。由於一些地方政府大肆干預財政領域,導致財政紀律凌亂,政府收入來源渠道較窄且不穩定,同時在醫療和教育方面又要加大開支,地方政府在當前的經濟低迷開始之際就已經背負著財政赤字,有的地方債務與GDP的比率處於令人擔憂的水平。據一家與政府有關的研究機構估計地方債務總額相當於GDP的16.5%。由於經濟低迷意味著稅收收入和土地出讓金的減少,同時在社會福利和經濟刺激項目方面的開支加大,地方政府的債務正在進一步加劇。雖然財政部發行了人民幣2,000億元的地方債務也無濟於事。除了中央和地方各級政府的債務,政府還面臨規模不明的臨時負債,即銀行系統中的不良貸款。據估計,亞洲金融危機結束時,不良貸款相當於GDP的40%以上。在政府出台多種代價高昂的干預措施,清理了銀行的資產負債表之後,不良貸款才降到了當前的水平。但截至2009年5月末M2為人民幣54.82萬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25.74%,增速較4月份的25.95%略有回落,但高於3月份的25.51%。M2增速在今年3月和4月連續創出1999年以來公開數據中的新高。尤其是5月份新增人民幣貸款6,645億元,較上年同期多增3,460億元,新增貸款額較4月份的5,918億元有所反彈。在這些貸款中其中有很大一部分貸款的發放是出於政治和商業的雙重理由,幾乎可以肯定,這些貸款將會在銀行資產負債表上造成大量壞帳,最終成為政府的包袱。同時,筆者認為,財政赤字的真實規模遠遠超出了預算中顯示的相當於GDP 19.5%的比例。也高於預期的財政赤字。很可能與中央政府債務相當的地方債務,以及銀行系統不良貸款帶來的臨時負債都需要加進去的總和相持平。實際的債務將超過GDP的40%,是中央政府債務總額與GDP比率的兩倍以上。一旦中國經濟進入可怕的W型增長時期,無論是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都將無法通過擴大稅收收入來償付債務。總之,政府財政赤字的膨脹將對未來的中國經濟產生不利影響,也會會成為下一代的債務包袱,債務越多,包袱就會越重。用來償付債務的資金無法用於醫療、教育和其他公共福利開支。財政在經濟形勢好的時候從緊、形勢不好的時候擴張是合理的經濟政策。但如果對中國目前的債務水平如何、還將背負多少債務沒有一個明確的概念,政策決策者和中國民眾就很難在權衡當前利益和未來借貸成本時做出正確的決策。為此,如果要解決問題,政府透明地公開真實的財政赤字規模將會是邁出的重要一步。
E. 誰能用高中政治知識幫我分析一條2會新聞~~~~不是下面那一條也行~~~~
哲學角度,「對於3月份新增貸款是否會過萬億元,趙錫軍認為不好判斷,要看企業的具體情況和國際環境。」體現了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們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如果外貿形勢變好、資金開始流入、外匯占款增加,則不需要通過銀行增加投放,但是外匯占款增加不多或者為負,則可能加大銀行投放。」體現了聯系具有普遍性,要求我們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
最近正學著哲學。。自己瞎扯扯。。呵呵
F. 根據今年前三季度我國經濟數據,指出我國經濟發展呈現怎樣特點
今年以來,面對錯綜復雜的國內外形勢,黨中央、國務院總攬全局、把握大勢,堅持穩中求進、改革創新的工作總基調,科學統籌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在區間調控基礎上更加註重定向調控,國民經濟在新常態下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穩中提質。
初步核算,前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419908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7.4%。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長7.4%,二季度增長7.5%,三季度增長7.3%。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37996億元,同比增長4.2%;第二產業增加值185787億元,增長7.4%;第三產業增加值196125億元,增長7.9%。從環比看,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增長1.9%。
一、農業生產形勢較好
全國夏糧總產量13660萬噸,比上年增加475萬噸,增長3.6%;早稻總產量3401萬噸,比上年減少12.5萬噸,下降0.4%;秋糧有望再獲好收成。前三季度,豬牛羊禽肉產量5975萬噸,同比增長2.0%,其中豬肉產量3972萬噸,增長3.3%。
二、工業生產基本平穩
前三季度,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8.5%,增速比上半年回落0.3個百分點。分經濟類型看,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2%,集體企業增長2.6%,股份制企業增長9.9%,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企業增長6.7%。分三大門類看,采礦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8%,製造業增長9.6%,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增長3.1%。分地區看,東部地區增加值同比增長8.0%,中部地區增長8.5%,西部地區增長10.6%。分產品看,464種產品中有346種產品產量同比增長。前三季度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銷率達到97.7%,比上半年提高0.2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出口交貨值87483億元,同比增長6.4%。9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0%,環比增長0.91%。
1-8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38330億元,同比增長10.0%,其中,主營活動利潤35870億元,增長9.6%。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成本為86.06元,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為5.52%。
三、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放緩
前三季度,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357787億元,同比名義增長16.1%(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5.3%),增速比上半年回落1.2個百分點。其中,國有及國有控股投資112369億元,增長14.1%;民間投資231509億元,增長18.3%,佔全部投資的比重為64.7%。分地區看,東部地區投資同比增長14.9%,中部地區增長17.8%,西部地區增長17.9%。分產業看,第一產業投資8642億元,同比增長27.7%;第二產業投資150180億元,增長13.7%;第三產業投資198965億元,增長17.4%。從到位資金情況看,前三季度到位資金391141億元,同比增長12.4%。其中,國家預算資金增長14.1%,國內貸款增長11.2%,自籌資金增長16.1%,利用外資下降7.0%。前三季度新開工項目計劃總投資303729億元,同比增長14.4%。從環比看,9月份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增長0.77%。
前三季度,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68751億元,同比名義增長12.5%(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1.7%),增速比上半年回落1.6個百分點,其中住宅投資增長11.3%。房屋新開工面積131411萬平方米,同比下降9.3%,其中住宅新開工面積下降13.5%。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77132萬平方米,同比下降8.6%,其中住宅銷售面積下降10.3%。全國商品房銷售額49227億元,同比下降8.9%,其中住宅銷售額下降10.8%。房地產開發企業土地購置面積24014萬平方米,同比下降4.6%。9月末,全國商品房待售面積57148萬平方米,同比增長28.0%。前三季度,房地產開發企業到位資金89869億元,同比增長2.3%。
四、市場銷售穩定增長
前三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89151億元,同比名義增長12.0%(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0.8%),增速比上半年回落0.1個百分點。其中,限額以上單位消費品零售額94233億元,增長9.5%。按經營單位所在地分,城鎮消費品零售額163132億元,同比增長11.9%,鄉村消費品零售額26019億元,增長13.0%。按消費形態分,餐飲收入19934億元,同比增長9.7%,商品零售169217億元,增長12.3%,其中限額以上單位商品零售88414億元,增長10.1%。9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名義增長11.6%(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0.8%),環比增長0.85%。
前三季度,全國網上零售額18238億元,同比增長49.9%。其中,限額以上單位網上零售額2888億元,增長54.8%。
五、進出口增速回升
前三季度,進出口總額194223億元人民幣,以美元計價為31626億美元,同比增長3.3%,增速比上半年加快2.1個百分點。其中,出口104224億元人民幣,以美元計價為16971億美元,增長5.1%;進口89998億元人民幣,以美元計價為14655億美元,增長1.3%。進出口相抵,順差14226億元人民幣,以美元計價為2316億美元。9月份,進出口總額24417億元人民幣,以美元計價為3964億美元,同比增長11.3%。其中,出口13159億元人民幣,以美元計價為2137億美元,增長15.3%;進口11258億元人民幣,以美元計價為1827億美元,增長7.0%。
六、居民消費價格總體穩定
前三季度,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2.1%,漲幅比上半年回落0.2個百分點。其中,城市上漲2.2%,農村上漲1.9%。分類別看,食品價格同比上漲3.3%,煙酒及用品下降0.6%,衣著上漲2.4%,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服務上漲1.2%,醫療保健和個人用品上漲1.2%,交通和通信上漲0.1%,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上漲2.2%,居住上漲2.3%。在食品價格中,糧食價格上漲3.1%,油脂價格下降5.0%,豬肉價格下降4.5%,鮮菜價格下降1.3%。9月份,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1.6%,環比上漲0.5%。前三季度,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同比下降1.6%,9月份同比下降1.8%,環比下降0.4%。前三季度,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同比下降1.8%,9月份同比下降1.9%,環比下降0.4%。
七、居民收入穩定增長
前三季度,全國農村居民人均現金收入8527元,同比名義增長11.8%,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9.7%。全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044元,同比名義增長9.3%,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9%。根據城鄉一體化住戶調查,前三季度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986元,同比名義增長10.5%,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8.2%。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數13120元,同比名義增長12.1%。9月末,農村外出務工勞動力17561萬人,同比增加169萬人,增長1.0%。外出務工勞動力月均收入2797元,增長10.0%。
八、結構調整取得積極進展
產業結構更趨優化。前三季度,第三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46.7%,比上年同期提高1.2個百分點,高於第二產業2.5個百分點。需求結構繼續改善。前三季度,最終消費支出對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率為48.5%,比上年同期提高2.7個百分點。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進一步縮小。前三季度,農村居民人均現金收入實際增長快於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個百分點,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倍差2.59,比上年同期縮小0.05。節能降耗繼續取得新進展。前三季度,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同比下降4.6%。
九、貨幣信貸增勢平穩
9月末,廣義貨幣(M2)余額120.21萬億元,同比增長12.9%,狹義貨幣(M1)余額32.72萬億元,增長4.8%,流通中貨幣(M0)余額5.88萬億元,增長4.2%。9月末,人民幣貸款余額79.58萬億元,人民幣存款余額112.66萬億元。前三季度,新增人民幣貸款7.68萬億元,同比多增4045億元,新增人民幣存款8.27萬億元,同比少增2.99萬億元。前三季度,社會融資規模為12.84萬億元,比上年同期減少1.12萬億元。
總的來看,前三季度國民經濟運行保持了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穩中提質的發展態勢,但國內外環境仍然錯綜復雜,經濟發展仍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下一階段,要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各項決策部署,科學認識新常態,積極適應新常態,著力改革創新,著力轉型升級,著力民生改善,保持宏觀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適時適度預調微調,努力實現經濟平穩健康發展。
G. 誠心請教,達到了一些目標時開始懶散怎麼辦
新華網北京4月11日電 中國人民銀行11日發布了3月份貨幣金融運行情況。數字顯示,3月份人民幣貸款延續高增態勢,人民幣各項貸款增加1.89萬億元。至此,一季度人民幣新增貸款已達4.58萬億元,幾近完成了政府工作報告中全年5萬億信貸增量的目標。
「雖然創下天量,但仍在市場的預料之中。」中國國際經濟研究會副會長張其佐認為,這一數字是「非常時期下的正常表現」。
多位經濟學家指出,信貸高增與此前國家4萬億元投資密切相關,體現了金融對經濟的支持,在全球經濟普遍低迷的同時,有望為中國經濟率先回暖奠定基礎。
從以往的數據來看,一季度歷來是中國銀行機構放貸高峰期,新增信貸會佔到全年新增貸款金額的60%以上。專家目前對新增信貸規模的關注,主要體現在勢頭的可持續性,以及貨幣工具的使用對保增長的效果上。
「從貨幣供應量到信貸增量,再到實體經濟的資金運用,有一個明顯的時滯,目前的信貸高增是為經濟不斷好轉奠定基礎,這個量並不過大。」張其佐說。
中國央行數據同時顯示,一季度凈回籠現金473億元,同比多回籠785億元。「央行凈回籠資金,說明央行是一手放一手收,所以對流動性的投放不像表面上看的那麼多。」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教授袁剛明說。
「未來貸款質量值得監管部門關注。」亞洲開發銀行中國代表處高級經濟學家莊健指出,目前貸款質量依然保持較高水平,但隨著經濟回暖、企業用資需求的增加,今後須對不良貸款予以警惕。
中國銀監會日前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2月末,中國銀行業金融機構不良貸款余額和比例繼續保持「雙降」。不良貸款余額15334億元,比年初減少175億元;不良貸款率為4.5%,比年初下降0.42個百分點。
在信貸規模快速增長的同時,信貸結構也出現向好趨勢。和前幾個月相比,3月份票據融資佔比有所下降。記者根據央行數據測算,3月份票據融資佔比約為22%,該數字雖然仍遠高於一般年份5%左右的比重,但相比1月份和2月份的38%和47%,已是明顯降低。
專家指出,這一現象說明信貸對經濟的支持效率有所提高,減少了「體外循環」,銀行資金正逐步進入到實體經濟。
「票據融資佔比降低表明在經濟回穩的作用下,銀行主動調整信貸結構,目前實質性貸款的比重正在上升。」交通銀行發展研究部高級金融分析師仇高擎說。
「票據融資的減少是個積極變化,說明企業生產經營活動在增加,信貸對經濟的拉動力在增強。」庄健說。
央行第一季度全國銀行家問卷調查也印證了這一點,一季度企業貸款需求指數為67.5%,比上季回升5.6個百分點,用於經營周轉、固定資產投資等貸款需求指數同步上升,分別較上季上升3.2和5.6個百分點。
央行數據顯示,3月末貨幣供應量增幅大幅增加。其中廣義貨幣供應量(M2)同比增長25.51%,狹義貨幣供應量(M1)同比增長17.04%。兩項指標均比往期有大幅飆升:M2增幅比上年末高7.69個百分點,比上月末高5.11個百分點;M1增幅比上年末高7.98個百分點,比上月末高6.41個百分點。
「M2快速反彈體現出在全球資金普遍緊張的同時,當前中國流動性充裕的特徵,這種充裕流動性對於拉動經濟意義重大;M1保持高增長,說明企業用於投資經營的資金在增加,企業去庫存化接近尾聲。」中國社科院世經所國際金融室副主任張斌說。
H. 4月份我國人民幣貸款增加多少萬億元
4月末,本外幣貸款余額131.7萬億元,同比增長11.9%。月末人民幣貸款余額126.16萬億元,同比增長12.7%,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1個和0.2個百分點。當月人民幣貸款增加1.18萬億元,同比多增797億元。
4月末,本外幣存款余額174.88萬億元,同比增長8.4%。月末人民幣存款余額169.72萬億元,同比增長8.9%,增速比上月末高0.2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低0.9個百分點。當月人民幣存款增加5352億元,同比多增2721億元。其中,住戶存款減少1.32萬億元,非金融企業存款增加5456億元,財政性存款增加7184億元,非銀行業金融機構存款增加3618億元。月末,外幣存款余額8146億美元,同比增長4.8%。當月外幣存款減少222億美元。來源:央廣網
I. 第一季度人民幣貸款增加了近五萬億元嗎
據報道,4月13日,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一季度金融統計數據顯示,3月末,廣義貨幣(M2)余額173.99萬億元,同比增長8.2%。
總體看,當前貨幣供應量和市場流動性供給均合理適度,有利於宏觀上穩杠桿,助力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