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市基金 > 房地產價格表加權平均法

房地產價格表加權平均法

發布時間:2021-07-17 03:00:17

㈠ 房地產行業折現率是多少該怎麼計算

國家發改委和建設部發布的《建設項目經濟評價方法和參數》中給出房地產項目的基準收益率,規定融資前財務內部基準折現率為12%,資本金稅後財務內部折現率為13%。

折現率(discount rate) 是指將未來有限期預期收益折算成現值的比率。本金化率和資本化率或還原利率則通常是指將未來無限期預期收益折算成現值的比率。分期付款購入的固定資產其折現率實質上即是供貨企業的必要報酬率。
從構成上看,資產評估中的折現率應由兩部分組成:一是無風險報酬率,二是風險報酬率,即:折現率=無風險報酬率+風險報酬率

如果風險報酬率中不包含通貨膨脹率,則折現率又可表示為:
折現率=無風險報酬率+風險報酬率+通貨膨脹率

該折現率是企業在購置或者投資資產時所要求的必要報酬率,是稅前的利率。
折現率的確定,應當首先以該資產的市場利率為依據。如果該資產的利率無法從市場獲得,可以使用替代利率估計折現率。
替代利率在估計時,可以根據企業加權平均資金成本、增量借款利率或者其他相關市場借款利率作適當調整後確定。應根據所持有資產的特定環境等因素來考慮調整。
企業在估計資產未來現金流量現值時,通常應當使用單一的折現率。
注意:如果資產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對未來不同期間的風險差異或者利率的期間結構反應敏感,企業應當在未來各不同期間採用不同的折現率。

㈡ 房地產價格指數怎麼找。

我國房地產價格指數的編制與發布既有政府主持的,也有民間承擔的。民間的房地產指數由房地產開發商或中介機構編制,如中房指數(CREIS)、戴德梁行指數(DTZ index),偉業指數、中原城市指數(包括 CCI 和 CCL)等。政府的房地產指數一般由房地產管理部門組織編制,如全國35個大中城市房地產價格指數、深圳房價指數、上海住宅預售價格指數、西安40指數等。這些價格指數的編制和使用上存在以下幾個問題(張宏斌、賈生華,2000):指數編制過程中,板塊、片區和商業圈的劃分缺乏必要的理論依據;指數的計算方法落後;價格指數的預測方法不能體現房地產市場的內在特點;各地編制房地產價格指數的主體不一樣,造成了數據的來源和樣本的選擇方法存在很大的差異。
國外的房地產價格指數編制方法眾多,從現有文獻來看,大致可歸納為以下幾種關鍵類型:重復交易法、特徵價格法以及混合模型方法。其中重復交易法和特徵價格法是解決房地產價格指數編制中由於房地產結構差異、品質差異所造成的指數偏差等問題的較好方法,尤其是特徵價格法在國外住宅價格指數的應用中最為廣泛。然而,由於我國特殊的國情和市場條件,國內目前十餘種房地產指數的編制大多採取了理論上簡單、實際編制上粗糙的加權平均法,或者是加權平均法和重復交易法相結合的不規范做法。在指數的理論和實踐中存在著指數測算方法不完善、樣本數據缺乏代表性、指數的應用受到很大的局限等問題。
然而,隨著我國市場經濟改革的不斷深入和國民經濟的穩步高速增長,我國各地房地產市場在數年內就有了前所未有的變化和發展。在經濟發展迅速、市場體制較完善的地區和城市,房地產市場不斷規范和成熟,市場交易案例逐步增多,房地產交易登記備案制度也逐步得以實施和完善。這樣,我國城市房地產指數在編制的基本理論方法上,一些城市地區已初步具備了應用特徵價格法的現實可行性,大量的交易案例和實際價格數據使得房地產各屬性與房地產價格關系的測算成為可能。同時,由於我國目前房地產市場仍然以一級市場(即新盤的交易)為主,大多數城市的二手房市場遠未放開,市場交易資料相對來說還是較封閉不公開,這種現實狀況極大地限制了重復交易法的應用。當然,在一些二手房市場較發達、市場基礎較好的個別地區,如上海,可以考慮採用該方法編制房地產指數。此外,由於大多數地區和城市,畢竟房地產市場的發育晚、規范慢、交易少,在一定的時期內都不一定能夠具備僅僅應用征價格法的條件。這樣採用細分市場和加權平均法以及特徵價格法可能對目前國內很多亟需編制房地產價格指數的城市還是一種可行的思路。
總之,從未來我國房地產價格指數編制的趨勢看,特徵價格法因其方法的科學性和理論的完善性而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應加強這方面的理論研究。此外,應針對不同地區不同條件選擇合適的、可行的房地產價格指數編制方法。在有條件的地區、城市,可分別採取兩種以上的方法進行房地產指數的編制,並進行比較研究。
特徵價格模型
房地產特徵價格法編制房地產價格指數的理論依據源於「特徵價格理論」,最早由美國經濟學家Lancaster於1966年創立,其意義為每單位消費者在追求效用極大的過程中,每增加一個單位某種屬性的消費,所願意支付的邊際費用。這種方法是應用特徵價格理論,運用模型求出影響房地產商品價格的品質因素所隱含的價格,並可確定每一品質因素變動對商品價格的影響程度。這樣即使是非同質商品也可以在基期和報告期進行比較。設p為房地產商品價格;Xi為房地產品質因素;βi為各品質因素對房地產商品價格的影響系數;Tj為房地產商品在j期售出的虛擬變數,若出售Tj=1,否則Tj=0;rj為在j期出售的房地產商品價格變動; 為隨機誤差項。根據特徵價格理論可以建立房地產商品價格模型:
LnP=∑βiLnXi+∑rjTj+e (1)
通過回歸分析,以得到各期的值,利用這些數據就可以編制房地產價格指數。這種方法雖有較好的理論基礎,但在應用時要注意考慮這樣幾個問題:影響房地產價格的特徵因素有那些;房地產價格與這些特徵因素之間的關系是什麼樣的。因此,在實施時,該方法需要大量的房地產價格資料及相應的大量統計數據,這樣有助於發現其中的規律,目前國外一般採用特徵價格理論編制房地產指數,使計算出來的房地產指數盡可能反映房地產市場供求關系的變化。特徵價格模型的實證研究和應用分為兩個方面:
價格指數的編制。特徵價格模型最初的用途是編制價格指數,即使在現在,特徵價格模型的第一種且非常重要的用途,也還是根據數據的性質(時間序列數據、橫截面數據、面板數據)對價格指數的編制方法進行全面改善,研究的基本目的是提高住宅價格基準的精確性,一些研究還構建了適用於特別用途的住宅價格指數,如對貧困分界點的測量進行改進。
推斷特徵的隱含價格和估計特徵的市場需求。大多數研究往往把焦點集中在運用模型如何求得科學合理的特徵價格這個問題上。而美國不少學者研究不同人種、社會經濟狀況等因素對住宅價格的影響。另外, 有不少學者使用特徵年齡系數來測度折舊。盡管估計特徵的市場需求存在一些困難,但還是有許多研究試圖得到單個住宅特徵或特徵群的需求參數(有時是供給和需求參數)。
我國房地產價格指數的構建
應用特徵價格模型的理論前提是市場均衡,在現實世界中滿足這一理想條件的情況不存在。但是,國內市場經濟的發育已經為應用特徵價格模型創造了條件。應用的切入點可以房地產行業,因為在國外大約有一半多的房地產價格研究採用特徵價格模型進行的實證研究,這些研究為本文提供了豐富的文獻資料和借鑒經驗。此外,國內房地產行業的資料收集條件已經基本成熟,可以通過政府部門、中介機構等各種渠道獲取市場資料。因此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重點研究:一是房地產價格指數的編制; 二是房地產評估方法的完善;三是研究環境、交通等具體因素對房地產價格的影響,這些都是可行的且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由於房地產價格特徵指數法要採集大量的數據,一般直接編制全國的房地產價格特徵指數有困難,現以成都市房地產為例,探討改進的房地產特徵指數的實施方案。
(一)對城市房地產市場作分區、分類
這里主要是指對住宅的分類,可分為普通住宅、公寓、別墅,或分為多層、高層等,主要是使各類之間的品質更為接近,各類之間的區別更大些。分區就是將城市區域劃為一個個片區,劃分的原則就是保證每一個片區在環境品質方面,如周邊學校、商業中心、醫院、周邊道路、空氣污染情況、治安環境等方面大體的相同性。在實際操作時,應邀請本地區房地產市場方面的專家,採用特爾斐法確定影響房地產商品價格的品質因素。
(二)採用抽樣調查方式獲取數據
該方式能夠事先計算和控制誤差,同時還可以降低編制指數的成本。首先對房地產市場進行了分區分類後,抽樣時宜採用分層抽樣的方式。根據抽樣原理在允許誤差的情況下確定樣本數目,再根據各片區的規模及近幾年各片區的交易量來確定在每個片區抽樣的數目。
然而,在同一片區內,房地產商品之間僅在樓層、建築面積、裝修程度、朝向等建築物本身品質方面存在不同,因此較容易應用特徵價格理論建立模型來評估這些品質的變動對房地產價格帶來的影響。這樣,如果同一房地產商品在報告期沒有交易,也可採用在同一片區有交易的房地產商品修正後的價格作為代替,解決了樣本前後期同一性的問題。同時因為同一片區的環境品質大體一致,前後期品質的影響也可消除。這樣,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前面提到的樣本可比性和價格評估的問題。
(三)價格指數的構建
1.分區分類房地產均價。每一個片區同一類別的房地產價格保證了同質可比性,因此可以通過計算分區分類均價:
pij』=∑p』ijsq』ijs/∑q』ijs (2)
其中:i表示片區,j表示住宅類別,s表示樣本房地產,t表示報告期,p』ijs樣本房屋用於房地產指數編制的房地產價格,q』ijs為該房地產交易面積,t表示報告期,0 表示基期。
2.分區分類房地產指數。由於每一個片區同一類別的房地產可以看作是同質樣本,因此分區分類房地產指數就相當於個體指數,其計算公式如下:
Iij=p』ij/q0ijs(3)
3.綜合指數。 接下來就要採用加權的方法將分類分區指數合成綜合指數,根據需要,可以合成某一行政區指數,也可以合成某一類別指數,或者合成總體綜合指數。由分區分類指數合成綜合指數,非常關鍵的是權重的選擇。權重的選擇要考慮兩方面的問題:一是採用成交面積還是成交金額,目前國內房地產指數較多的採用成交面積,略顯不足,有些高檔住宅成交面積雖小,但成交金額較大,在整個房地產市場中所佔地位較重,這在權重中應有反映。二是只考慮有交易的房地產還是考慮全部的房地產交易面積都會發生變化,也就意味著現實中的權重在每一個計算期都發生變動,因此,按基期權重計算的結果就會與實際情況出現偏差。有些片區經過一段時間可能因各種原因而退出指數計算,而有些新建小區可能要成為指數計算的樣本。另外根據本地區房地產市場的情況,各片區所佔權重經過一段時間也要進行調整。這些調整間隔大約一至兩年為宜。樣本或權重調整後都要對當期指數進行調整,以保證指數前後的銜接。

㈢ 什麼是房價指數怎麼計算

目前,世界各國的房地產市場在信息收集、分析、計算方面有很多方法。歸結起來,這些方法可分為以下4種:
成本投放法:成本投入法是根據房地產項目的投入成本(包括材料及人工費用等)的變化情況,以算術平均法來計算房地產價格指數的方法,是早期的房地產價格指數的重要編制方法。在規范的市場運作背景下,成本投入法對新建成房屋價格的走勢分析有一定的適用性,能夠反映出房地產價格變化的某些規律。
加權平均法:該方法包括中位數價格法和算術平均法兩種。其基本原理是,以大量的房地產實際交易價格作為指數,加權的目的在於降低不同交易案例的特徵差異所帶來的偏差。中位數價格法與算術平均法相比,雖然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房地產品質差異對指數的影響,但並不能完全消除這一影響,隨著時間的變化,房地產品質的差異可能會對指數衡量房地產價格的變動產生較大的偏誤。因此,在國外房地產價格指數的實踐中,加權平均法多用於地價指數的編制,而用在住宅價格指數編制上的較少。
重復交易法:它是利用房地產的重復交易案例,用同一棟房屋在兩個時期售出的價格資料計算房地產價格指數。這樣,不同時期考察相同的房地產,在結構、材料、外部品質等方面都相同,免去了控制房地產品質的麻煩。該方法經過實踐和專家的多次修正,在理論上已經相當完整,因此該方法被稱為國際上最先進的計算方法,能夠客觀、准確地反映出房地產市場的狀況。
特徵價格法:該理論認為,一種多樣性商品具有多方面的不同特徵或品質(如房地產商品的面積、樓層、朝向和是否有保安服務等特徵),商品價格則是所有這些特徵的綜合反映和表現。當商品某一方面的特徵改變時,商品的價格也會隨之改變。特徵價格法的基本思路是:將房地產商品的價格分解,以顯現出其各項特徵的隱含價格,在保持房地產的特徵不變的情況下,將房地產價格變動中的特徵因素分解,從價格的總變動中逐項剔除特徵變動的影響,剩下的便是純粹由供求關系引起的價格變動。

㈣ 房地產開發企業成本核算方法

房地產開發企業,財務會計制度及核算軟體備案報告書所填列的: 1,成本核算方法:
材料成本採用加權平均法
成本核算採用作業成本法

2,會計報表;
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所有者權益變動表。 3,財務、會計制度:
小企業會計制度

㈤ 加權平均法怎麼算房價啊!!

力托房價上漲埋下「邪惡」的種子
時寒冰

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克魯格曼教授上月在交大演講時,稱房產泡沫是「邪惡泡沫」,深惡痛絕之意溢於言表。
藉助信貸門檻的降低和天量信貸資金傾注的庇護,中國房地產再次迎來上漲行情。上漲似乎已經成為趨勢。
但另一方面,全國深圳、北京等許多城市的房租卻在下跌。統計數據表明:北京市2009年4月房屋租金與去年同期相比大幅下滑了8.46%,城八區的的房租與去年全年的價格相比降低了347元/月·套,跌幅為12.84%。2009年5月,北京市租金均價比去年同期下降了7.77%。這兩個月的房租環比也都在下降。與此同時,房屋租賃交易量也在下降。2009年4月,北京的房屋租賃市場成交量環比3月下降了近8.03%。5月環比4月繼續呈下降趨勢。
房租價格比被操縱的房價,更能反映市場的真實價格和真實的供求關系。透過房價與房租的巨大差距,人們更容易發現泡沫的嚴重性。
不妨看看克魯格曼與張維迎的一段對話(感覺克魯格曼像在給小學生上課,沒有什麼奇怪的,國內的經濟學家許多都是不懂經濟學常識的,或者是不知道經濟學常識是如何在實踐中運用的,只能常年靠幾個非經濟學專業人士感覺生疏的詞彙或概念混混日子):

張維迎:您幾次都很不幸的預測到經濟的惡化或者危機,您是以什麼樣的指標來衡量經濟有泡沫了?比如格林斯潘認為在2000年經濟沒有泡沫,你認為經濟有泡沫,依賴於什麼?跟他的不一樣在什麼地方?我想我們的觀眾不僅想聽到你的判斷,更重要的是想聽你為什麼得出這樣的判斷?
保羅·克魯格曼:我有兩個主要指標,一個是看一些簡單的指標,比如說股價與交易量的關系,我在意房價的話就看房價和租賃的比例,如果這個比例超過歷史平均水平太遠的話,這就意味著這個當中會有問題。這樣差異偏離太大的話就意味著有泡沫。還有,如果是那種對於金融新聞的熱情高漲的話,也意味著可能會有泡沫。在90年代末的時候,我開始意識到會有經濟危機,是因為我可以看到我進酒吧的時候以前放的是體育比賽,現在放的是經濟新聞,所以我覺得股市有問題了。當你看到電視劇裡面也開始講住宅、房價的事情,有很多人通過買房掙了很多錢,這個時候就會覺得當中有問題了。所以,從大眾文化當中都體現出了金融熱情的話,或者是過分的熱情就意味著有問題了。

問題在於,帶著泡沫的房價,上漲趨勢能否延續呢?由此帶來的泡沫累積的隱患,將如何來收場?當民眾為泡沫承受巨大的痛苦和代價,制約內需發展的最大一個羈絆又該給這個民族帶來怎樣的後果?
世界發達國家都是聽任房價下跌,自我擠壓泡沫,當房價下跌到與民眾購買力相對接的時候,可視為泡沫擠壓到正常水平,房地產市場又會在民眾實際購買力的支持下激活成交量,消化掉庫存,重新步入健康發展軌道。
而在我國,由於各級地方政府與房地產利益聯系很深,一些地方政府通過財政購房、減免稅費、延長土地出讓金繳納時間等方式,有的甚至是違法、違規的方式,力托房價,意在高價位時消化存量住房。在權力與市場力量進行角逐的關鍵時刻,天量信貸資金的投放,改變了原有的平衡,房價止跌回升。
中國的房價,成為這次次貸危機中,唯一未經過充分泡沫擠壓就重新步入上漲軌道的特例。然而,因為這個特例,也埋下了無窮的隱患。
首先是金融安全隱患。在信貸門檻降低和信貸投放量加大的背景下,一些開發商通過假按揭套現,把風險轉嫁給了銀行。事實上,即使沒有假按揭,高房價中所包含的巨大泡沫因素本身,也是不可忽視的金融安全隱患。
也因此,世界各發達國家,都對房價自我擠壓泡沫的過程表示出超然的態度,這當然也是市場經濟國家的本能反應。次貸危機的形成原因雖然錯綜復雜,但導火索就是高房價中所含泡沫的破滅。
泡沫破滅所帶來的破壞性,使得發達國家都努力在房價過高的情況下,割裂與金融系統的過於緊密的聯系,以防止形成危機惡性擴散的被動局面。中國幾乎是唯一一個在房價高位時,促使金融系統與房價更緊密糅合在一起的國家。
其次,制約內需。改革開放以來,困擾中國的最大問題是內需的不足。民眾為什麼缺乏購買力?關鍵原因有三點:一是我國的國民收入分配機制,當人均GDP在2003年突破1000美元以後,仍在大幅度向政府傾斜,而未像發達國家那樣,向居民和企業傾斜。二是教育、醫療、養老等公共產品投入不足所留下的巨大缺口,基本都由民眾自己解決,蠶食了民眾的購買力。第三就是高房價因素。高房價對民眾購買力的蠶食作用是極其明顯的。我在《中國怎麼辦——當次貸危機改變世界》一書中指出:「在許多城市,購買一套房,相當於消耗掉一個中等收入家庭一輩子的收入。至於那些按揭買房者,在長達10年、20年、30年甚至更長的時間內,背負著沉重的還貸壓力,高房價透支了他們未來幾十年的消費能力。當開發商等少數既得利益集團瘋狂攫取巨額財富的時候,犧牲掉的是民生和推動中國經濟發展的一大動力——內需的啟動。」
第三,是加劇通貨膨脹。雖然,在我國的CPI權重中,未把房價納入其中,並且,住房類所佔比例,較之西方國家有超過60%的差距,使得CPI數據經常失真,但是,房價在上漲過程中對通貨膨脹的推動作用卻是不容忽視的。
比如,經濟學中有一個比價復歸原理,在房價持續上漲與糧價之間距離拉大的情況下,房價與生產資料之間首先要實現比價復歸,即在房價大漲數年後,農業生產資料價格持續大幅上漲。農業生產資料與糧價之間、房價與糧價之間的比價復歸,最終引發了2007年糧食價格的井噴效應。2007年的通貨膨脹如火如荼,與房價的過快上漲有著直接的聯系。
高房價中包含的巨大泡沫,能夠維持嗎?
今年,報名參加高考的人數急劇下降,許多人在盯著工作機會下降對考生吸引力下降等因素時,卻忽略了一個最根本的因素:中國的人口結構的變化正日漸清晰地表現出來。計劃生育後人口結構驟變和人口下降才是真正的原因!我在《開發商最怕三重門》一文中曾對這一問題做過詳細的分析。
現在,唯一能夠支撐房價的因素,就是通貨膨脹預期,問題是,在高房價本身是通貨膨脹最重要推手的情況下,僅僅依託通脹預期支撐下房地產市場的浮萍般的繁榮,能夠走多遠?
力托房價,已經埋下了一個「邪惡」的種子,我不知道它會長出什麼,但我知道,結局一定是民眾無奈承受更多的痛苦。
2009年6月12日

鏈接:5月經濟數據:隱患不可忽視

鏈接:民富是應對危機的治本途徑

附1:克魯格曼的忠告

格魯格曼說:「發展中國家非常需要資本來獲得發展,可是中國得到外資投資後,生產了產品換來外匯,卻並沒有把錢主要留給自己用。我很難理解中國掙了錢以後去搞那麼多海外投資(比如瘋狂買美國國債——寒冰注),而且現在看來這些投資的回報還很低。我認為,中國應該更多地加強國內的公共投資(不是過路也要收費或與民爭利或擠壓民企生存空間的投資——寒冰注),拉動內需。」
至於中國是否會如外界預言的那樣:因為自己復甦而帶動全球經濟的復甦,克魯格曼的回答毫不猶豫:「不可能。中國的經濟復甦能夠給其他國家帶來盡快走出困境的一種方法或者是發展模式,但是由於中國的GDP佔世界的份額太少,因此中國不可能拉動全球經濟的復甦。」

㈥ 誰知道中國的房屋銷售價格指數的計算方式

國家統計局:房地產價格指數四步算出http://www.nen.com.cn 2006-10-26 14:29:40 東北新聞網 通過百分數的形式來反映房價在不同時期的漲跌幅度 本報記者李宛霖報道 昨天,針對外界對房地產價格指數的疑問,北京市統計局對外公布了房地產價格指數的計算方法,共包括4個步驟,反映房價在不同時期的漲跌幅度。據介紹,房地產價格指數是反映一定時期房地產價格變動程度和趨勢的相對數,它是通過百分數的形式來反映房價在不同時期的漲跌幅度。根據國家統計局相關要求,房地產價格指數的匯總計算要通過抽選調查樣本、比重的確定、採集價格和價格指數的計算這4個步驟來完成。第一步驟:抽選調查樣本房地產價格調查採用重點調查和典型調查相結合的方法。在選擇調查樣本時要充分考慮其代表性並兼顧各種房屋類型;選擇的調查樣本要均勻分布於所調查地區的范圍內,其營業額應占本地區全部房地產企業營業總額的70%以上。目前北京這一比例達到81%,超過了國家統計局對調查樣本數量的要求,保證了調查樣本的代表性。第二步驟:權數(比重)確定根據國家制度的要求,房地產價格指數的取得是採用固定權數加權平均的計算方法。權數一般用上一年全市房屋的銷售額推算。第三步驟:採集價格房屋是個體差異性非常大的特殊商品。因此,在考查房屋的價格變化時,要遵循同質可比的原則。所謂同質,就是選擇同一區域、同一地段、同樣建材和結構的房子,剔除品質變化對價格的影響,反映真正的市場需求變化引發價格產生的波動,傳達正確的市場信號。第四步驟:價格指數計算在取得了全部調查企業的銷售價格資料後,首先計算各調查樣本的漲幅,即個體指數,再採取由下到上逐級匯總的方法匯總出房屋銷售價格總指數。具體分類是:房屋銷售價格總指數包括商品房和二手房兩大類價格指數。要先分別計算出商品房、二手房的價格指數,然後採用加權算術平均法計算出房屋銷售價格指數。商品房中包括住宅和非住宅兩個種類。住宅中包括經濟適用房、普通住宅、高檔住宅3個小類;非住宅中包括辦公樓、商業娛樂用房、工業倉儲用房、其它用房4個小類。二手房中包括住宅、非住宅兩個小類。

㈦ 加權平均資本成本計算方法

計算方法為每種資本的成本乘以占總資本的比重,然後將各種資本得出的數目加起來

WACC=(E/V)×Re+(D/V)×Rd×(1-Tc)

其中:

WACC=Weighted Average Cost of Capital(加權平均資本成本)

Re =股本成本

Rd =債務成本

E =公司股本的市場價值

D =公司債務的市場價值

V = E + D

E/V =股本占融資總額的百分比

D/V = 債務占融資總額的百分比

Tc = 企業稅率

(7)房地產價格表加權平均法擴展閱讀:

加權平均資本成本的評估方法

採用收益途徑評估公司價值時,評估師廣泛使用的有兩種方法——即權益法和投資資本法(有時候也叫直接法和間接法)。

權益法是通過折現公司的紅利或股權現金流來評估公司股權的價值,這個折現率應該是反映權益投資者所要求 的回報率。

而投資資本法主要是關注並評估出公司整體的價值,不像權益法只評估權益。投資資本法的評估結果就是所有權利要求者所要求的價值,包括債權人和股東。

此時要求權益的價值就只能是把公司整體價值減去債權的價值(所以被稱為間接法)。求取公司價值最普通的做法就是把公司所有投資者的現金流。

包括債權人 和股權投資者的現金流折現,而折現率則是加權平均資本成本——即權益成本和債務成本的加權平均值。

英文簡寫為WACC.所以,WACC是投資資本價值評估(間接)或公司權益價值評估(直接)的一個重要的計算參數。

加權平均資本成本法在個別項目評估中的應用

運用WACC 方法對個別項目價值進行評估時值得注意的地方就是要根據具體情況對個別項目的風險進行調整,因為資本加權平均成本是就企業總體而言的,一般用於公司整體資產價值的評估。

然而在現實當中,絕大部分企業進行的都是多角化經營,如一個生產型企業可能同時兼營商業或房地產,因而不同類型的投資項目就有著不同的風險。

如果簡單的將公司平均資本成本用於公司所有部門和所有投資項目的評估,顯然是不妥的。因此在運用WACC方法對個別風險項目進行價值評估時需要對加權平均資本成本進行調整。

對於不同風險的項目,要用不同的加權平均資本成本去衡量,為有關特定項目確定一個具體的接受標准。

根據公式rWACC= (S/B+S)×rs+(B/B+S)×rB×(1-TC)可以看出,要用加權平均資本成本法計算項目的資本成本,需要確定的因素有:

⑴權益融資比例:S/B+S;

⑵債務融資比例:B/B+S;

⑶稅後債務融資成本:rB×(1-TC);

⑷有杠桿(債務)下的權益資本成本rs。如果這四個要素分別確定了,即可用WACC法對採用混合融資的個別項目進行價值評估。

假設條件:

企業的經營風險可以用息稅前收益X的標准差來表示,並據此將企業分成不同的組。若不同企業的經營風險程度相同,則它們的風險等級也相同,因而應屬於同一組。

資本市場是完全的。其表現主要為第一,不存在交易費用;第二,對於任何投資者,無論是個人投資者還是機構投資者,其借款利率與貸款利率完全相同。

企業的負債屬於無風險型,且永久不變,其利率等於無風險的市場基準利率。企業所承擔的財務風險不隨籌資數量與結構的變動而變動,且不存在破產的可能性。

企業新的投資項目的風險與企業原有水平一致。即新項目的投入不會改變企業整體的經營風險水平。企業的息稅前收益X是個恆定的常量。

㈧ 房地產定價:市場比較法。比准均價怎麼算出來的,不是權重均價相加的結果嗎要具體、簡單的公式謝謝。

比准均價應該是實際調查的結果,而比准系數是比准均價除以實收均價計算來的。
最後的比准均價為各項目比准均價加權平均計算得來的。

5149.03*30%+4944.8*30%+4686*25%+4300*15%=4824.65

閱讀全文

與房地產價格表加權平均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浙商證券傭金萬分之8 瀏覽:836
今日美棉期貨價 瀏覽:148
中行visa英鎊匯率查詢 瀏覽:413
羅斯公司理財自學 瀏覽:977
2014上市公司有可能重組的有哪些公司 瀏覽:495
10月7日日本對人民幣匯率 瀏覽:920
銀行理財資金對接信託 瀏覽:219
傭金寶創業板深圳 瀏覽:150
小蟻幣目前價格 瀏覽:741
人民幣兌換烏吉亞匯率 瀏覽:380
2017熊貓普制金幣價格 瀏覽:802
區縣金融辦改革成金融服務中心 瀏覽:853
口罩股票未來 瀏覽:341
調研拓展融資渠道 瀏覽:586
股指期貨操盤手大賽 瀏覽:190
對公外匯拓戶 瀏覽:239
廣發證券草根 瀏覽:49
銀行外匯英文單詞 瀏覽:398
長江小金屬網釩價格 瀏覽:608
絲路矽谷綜合金融服務中心 瀏覽: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