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市基金 > 經典色彩黃金分割

經典色彩黃金分割

發布時間:2021-08-12 06:07:27

㈠ 關於黃金分割的最全總結

我們知道,太陽系內目前共發現有九大行星。然而早在18世紀中葉,德國的自然科學家提丟斯就發現,如將0、3、6、12、24、48、96數列中的每個數加4,而得數用10來除,其結果是:
(0+4)÷10=0.4 (水星距離太陽實際0.387天文單位)
(3+4)÷10=0.7 (金星距離太陽實際0.723天文單位)
(6+4)÷10=1.0 (地球距離太陽實際1.000天文單位)
(12+4)÷10=1.6 (火星距離太陽實際1.524天文單位)
(24+4)÷10=2.8 (小行星帶)
(48+4)÷10=5.2 (木星距離太陽實際5.203天文單位)
(96+4)÷10=10 (土星距離太陽實際9.56天文單位)
註:1個天文單位等於1.5億千米
通過以上數字對比我們可以看出,提丟斯計算出的數值與各行星至太陽的實際距離確實是十分相近的。1766年,提丟斯在把《自然的探索》這本書從法文翻譯成德文的時候,也順便將他發現的這一規律加進書中。但此書出版後並沒有引起人們的普遍關注。1772年,柏林天文台台長波得注意到了這-奇特的規律,並將它編寫到《星空研究指南》一書中進行介紹,這就是後人經常提到的提丟斯—-波得定則。但需要說明的是:為什麼是0、3、6、12、24、48這樣的數列加4再用10來除而不是別的什麼數?提丟斯和波得都沒有做出任何解釋。裡麵包含著什麼奧秘?他們倆也都沒有說明。
近年來,有人用黃金分割法來計算各行星至太陽的距離,其結果同樣令人驚訝!(計算結果見下)
0.732×0.618=0.446(水星距太陽實際0.387天文單位)
1.000×0.618=0.618(金星距太陽實際0.723天文單位)
1.52×0.618=0.939(地球距太陽實際1.000天文單位)
2.80×0.618=1.73 (火星距離太陽實際1.52天文單位)
5.20×0.618=3.213(小行星帶距太陽實際2.8天文單位)
9.54×0.618=5.89 (木星距太陽實際5.2天文單位)
19.2×0.618=11.86 (土星距太陽實際9.54天文單位)
30.1×0.618=18.601(天王星距太陽實際19.2天文單位)
從以上數字我們可以看出,除土星至太陽的實際距離誤差稍大些外,其它行星至太陽的距離數值都還是很接近的。如果我們再考慮到各行星之間的相互引力及偏心率問題,計算數值會顯得更要精確一些。如土星除受太陽的吸引力外,還要受木星巨大引力的影響,故它的實際距離小於計算值就不難理解了。當然,用黃金分割法計算各行星至太陽間的距離,同提丟斯—-波得定則一樣,在海王星和冥王星的計算上受到了挑戰,其原因還有待於繼續分析研究。
我們知道,銀河系是一個巨大的天體系統,其中恆星佔了90%,氣體和塵埃佔了10%,而這些物質大部分匯聚在中央平面的附近繞銀河中心運行。從側面來看我們的銀河系,它就像一個扁扁的鐵餅,整個直徑有25千秒差距至30千秒差距,而我們人類居住的地球和太陽系,就處在距銀河系中心8.5千秒差距的地方。近年來又有人發現:我們的太陽系所在的位置,正好也是銀河系半徑的黃金分割帶上。即:27.5÷2×0.618=8.4975(千秒差距)

㈡ 美術中運用到的黃金分割律

造型藝術中的一種分割法則。亦稱黃金分割率,簡
稱黃金率。它的分割方法為,將某直線段分為兩部分,使
一部分的平方等於另一部分與全體之積,或使一部分對
全體之比等於另一部分對這一部分之比。即:在直線段
AB上以點C分割,使(AC)2=CB×AB,或使AC∶AB=CB∶AC。
實踐證明,它的比值是:□,約為1.618∶1
或1∶0.618,被稱為黃金比。黃金比最早是由古代希臘
人發現的,直到19世紀被歐洲人認為是最美、最諧調的
比例。黃金比廣泛用於造型藝術中,具有美學價值,尤
其在工藝美術和工業設計的長和寬的比例(如書籍開本)
設計中容易引起美感,故稱為黃金分割。20世紀中,法
國建築師Le科布西埃發現黃金比具有數列的性質。他將
其與人體尺寸相結合,提出黃金基準尺方案,並視之為
現代建築美的尺度。法國還產生了冠名為黃金分割畫派
的立體主義畫家集團,專注於形體的比例。
在實際運用中,黃金比多隻採用近似值。最簡單的
方法是按照數列2、3、5、8、13、21……得出2:3、3∶
5、5∶8、8∶13、13∶21等比值作為近似值。這種分割
方法亦用於優選法。
古代西臘人在建築和雕塑的創作中非常注重符合美的規律。比如象雅典衛城的帕特農神廟,他的第一個特徵是,規則被認為最完美的藝術形式,是達到完美的保證。第二個特徵是注重比例,並用精確的數字來表現;二在各種理想的比例中,象我們知道的黃金分割就得到廣泛的運用,我們可以從圖中可以看出他的高和寬,以及其他比例中,都精確的運用了黃金分割;象《維納斯》其上身和下身的比例也非常接近黃金分割,0.382:0.618,從這些例子中可以說明西臘在造型藝術上非常注重比例。他的第三個特徵是靈活性,為了適應視覺需要,這些規則還可以修改,比如象人體比例,一般人都是七個頭長或七個半頭長,為了能更適應審美要求,把這種比例改為八個頭長,這樣一來,人體顯的更加勻稱、修長,但其上身和下身的比例還5:8的黃金分割的近似值。 這些規則是形式美的基礎和依據。在歷史的發展中,這些形式法則變的更加豐富多彩,區分的更加精微細致。

㈢ 你見過幾個黃金分割

黃金分割就一個位置樣,你是不是問的實際生活中的黃金分割的事例!
好多的 比如股票 金銀中的黃金分割線,比如美女的身材,比如建築物的承重比例等等

㈣ 美術欣賞中的黃金分割

造型藝術中的一種分割法則。亦稱黃金分割率,簡稱黃金率。它的分割方法為,將某直線段分為兩部分,使一部分的平方等於另一部分與全體之積,或使一部分對全體之比等於一部分對這一部分之比。
即:在直線段AB上以點C分割,使(AC)2=CB×AB,或使AC∶AB=CB∶AC。實踐證明,它的比值約為1.618∶1或1∶0.618,被稱為黃金比。
黃金比最早是由古代希臘人發現的,直到19世紀被歐洲人認為是最美、最諧調的比例。黃金比廣泛用於造型藝術中,具有美學價值,尤其在工藝美術和工業設計的長和寬的比例。設計中容易引起美感,故稱為黃金分割。
20世紀中,法國建築師Le科布西埃發現黃金比具有數列的性質。他將其與人體尺寸相結合,提出黃金基準尺方案,並視之為現代建築美的尺度。法國還產生了冠名為黃金分割畫的立體主義畫家集團,專注於形體的比例。
古代西臘人在建築和雕塑的創作中非常注重符合美的規律。比如象雅典衛城的帕特農神廟,他的第一個特徵是,規則被認為最完美的藝術形式,是達到完美的保證。第二個特徵是注重比例,並用精確的數字來表現;二在各種理想的比例中,象我們知道的黃金分割就得到廣泛的運用,我們可以從圖中可以看出他的高和寬,以及其他比例中,都精確的運用了黃金分割。他的第三個特徵是靈活性,為了適應視覺需要,這些規則還可以修改,比如象人體比例,一般人都是七個頭長或七個半頭長,為了能更適應審美要求,把這種比例改為八個頭長,這樣一來,人體顯的更加勻稱、修長,但其上身和下身的比例還5:8的黃金分割的近似值。 這些規則是形式美的基礎和依據。在歷史的發展中,這些形式法則變的更加豐富多彩,區分的更加精微細致。

㈤ 西方美術作品中的黃金分割運用實例(越多越好)

亦稱黃金分割率,簡稱黃金率。它的分割方法為,將某直線段分為兩部分,使一部分的平方等於另一部分與全體之積,或使...具有美學價值,尤其在工藝美術和工業設計的長和寬的比例(如書籍開本)設計中容易引起美感,故稱為黃金分割。

㈥ 在色彩中構圖中什麼是黃金分割線,如何運用

構圖這個要看你的休養了,我發幾張考前的色彩構圖,看看對你有沒有幫助

㈦ 黃金分割的事例

人體美學中的黃金分割

人體美學觀察受到種族、社會、個人各方面因素的影響,牽涉到形體與精神、局部與整體的辯證統一,只有整體的和諧、比例協調,才能稱得上一種完整的美。本次討論的問題主要為美學觀察的一些定律。

(一)黃金分割律 這其實是一個數字的比例關系,即把一條線分為兩部分,此時長段與短段之比恰恰等於整條線與長段之比,其數值比為1.618 : 1或1 : 0.618,也就是說長段的平方等於全長與短段的乘積。0.618,以嚴格的比例性、藝術性、和諧性,蘊藏著豐富的美學價值。 為什麼人們對這樣的比例,會本能地感到美的存在?
其實這與人類的演化和人體正常發育密切相關。人的進化過程中,骨骼方面以頭骨和腿骨變化最大,軀體外形由於近似黃金而矩形變化最小,人體結構中有許多比例關系接近0.618,從而使人體美在幾十萬年的歷史積淀中固定下來。於是黃金分割律作為一種重要形式美法則,成為世代相傳的審美經典規律,至今不衰!
近年來,在研究黃金分割與人體關系時,發現了人體結構中有14個「黃金點」(物體短段與長段之比值為 0.618),12個「黃金矩形」(寬與長比值為 0.618的長方形)和2個「黃金指數」(兩物體間的比例關系為 0.618)。 黃金點:(1)肚臍:頭頂-足底之分割點;(2)咽喉:頭頂-肚臍之分割點;(3)、(4)膝關節:肚臍-足底之分割點;(5)、(6)肘關節:肩關節-中指尖之分割點;(7)、(8)乳頭:軀干乳頭縱軸上這分割點;(9)眉間點:發際-頦底間距上1/3與中下2/3之分割點;(10)鼻下點:發際-頦底間距下1/3與上中2/3之分割點;(11)唇珠點:鼻底-頦底間距上1/3與中下2/3之分割點;(12)頦唇溝正路點:鼻底-頦底間距下1/3與上中2/3之分割點;(13)左口角點:口裂水平線左1/3與右2/3之分割點;(14) 右口角點:口裂水平線右1/3與左2/3之分割點。 面部黃金分割律 面部三庭五眼 黃金矩形:(1)軀體輪廓:肩寬與臀寬的平均數為寬,肩峰至臀底的高度為長;(2)面部輪廓:眼水平線的面寬為寬,發際至頦底間距為長;(3)鼻部輪廓:鼻翼為寬,鼻根至鼻底間距為長;(4)唇部輪廓:靜止狀態時上下唇峰間距為寬,口角間距為長;(5)、(6)手部輪廓:手的橫徑為寬,五指並攏時取平均數為長;(7)、(8)、(9)、(10)、(11)、(12)上頜切牙、側切牙、尖牙(左右各三個)輪廓:最大的近遠中徑為寬,齒齦徑為長。

黃金指數:(1)反映鼻口關系的鼻唇指數:鼻翼寬與口角間距之比近似黃金數;(2)反映眼口關系的目唇指數:口角間距與兩眼外眥間距之比近似黃金數。 0.618,作為一個人體健美的標准尺度之一,是無可非議的,但不能忽視其存在著「模糊特性」,它同其它美學參數一樣,都有一個允許變化的幅度,受種族、地域、個體差異的制約。

(二)比例關系 是用數字來表示人體美,並根據一定的基準進行比較。用同一人體的某一部位作為基準,來判定它與人體的比例關系的方法被稱為同身方法(見中圖)。分為三組:系數法,常指頭高身長指數,如畫人體有坐五、立七,即身高在坐位時為頭高的五倍、立位時為7或7.5倍;百分數法,將身長視為100%,身體各部位在其中的比例;兩分法:即把人體分成大小兩部分,大的部分從腳到臍,小的部分為臍到頭頂。 標準的面型,其長寬比例協調,符合三停五眼(見右圖)。三停是指臉型的長度,從頭部發際到下頦的距離分為三等分,即從發際到眉、眉到鼻尖、鼻尖到下頦各分為一等分,各稱一停共三停;五眼是指臉型的寬度,雙耳間正面投影的長度為五隻眼裂的長度,除眼裂外、內此間距為一眼裂長度、兩側外眥角到耳部各有一眼裂長度,

㈧ 世界上有哪些名畫運用了黃金分割,最好能找到圖以及資料,越多越好,謝謝

達芬奇的蒙娜麗莎,最後的晚餐等,凡是世界級的名畫都或多或少的存在黃金分割

閱讀全文

與經典色彩黃金分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民生證券財富管理部 瀏覽:602
好未來學而思的融資狀況 瀏覽:362
在銀行買的定期理財產品怎麼取出來 瀏覽:415
長期投資理財基金 瀏覽:550
首汽215億融資估值 瀏覽:685
平安車險傭金高的日子 瀏覽:547
發行股份購買資產雲賽 瀏覽:507
初入職場理財是期貨好還是基金定投好 瀏覽:715
間接融資鄰域中的金融中介有一 瀏覽:375
南天信息股東大會 瀏覽:489
期貨微盤是什麼意思 瀏覽:404
上海鼎策融資租賃招聘 瀏覽:397
購買外匯資金用途怎麼寫 瀏覽:129
2019年2月8日日幣匯率 瀏覽:411
籌碼峰能看出莊家持倉量 瀏覽:581
阿里金融控股有限公司 瀏覽:943
理財產品封閉與開放式的區別 瀏覽:973
正規的現貨交易所 瀏覽:575
民生銀行最新理財產品2019 瀏覽:725
含藍字股票 瀏覽: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