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回扣與折扣的區別。
隨著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折扣這種促銷手段被越來越多的企業所採用。它增強了企業競爭能力,活化了企業經營方式,同時也為企業爭取創造較高的利潤提供了一條新的途徑。在折扣得到越來越多商家的青睞和消費者接受的同時,折扣和回扣是同一事物這種模糊的認識仍然在社會人員及個別會計工作者中存在著。他們認為折扣實質是回扣的公開化。基於這種混亂的認識,導致了在處理折扣與回扣的事務中出現了許多的問題。那麼折扣和回扣是否等同呢?答案是否定的。
折扣是指在商品交易過程中賣方為了鼓勵銷售或為了及早收回貨款而給予買方的一定比例的價格減讓。按形式不同折扣可以分為兩類:一是商業折扣,即為了鼓勵銷售,企業在銷貨同時直接在發票中列出減讓金額。在商品價格單上,商業折扣通常單獨列明出來,以百分數如3%、8%的形式表示,買方只需按照表明價格的百分比付款即可。折扣第二種形式是現金折扣,又稱銷售折扣,是企業為了鼓勵客戶在一定期限內及早付款而給予買方的價格減讓。現金折扣通常以分數形式反映,如3/10(說明10天內付款可得到3%的折扣)。折扣是賣方企業經常採用的一種促銷手段。而回扣是指在交易過程中,為了爭取交易機會或獲取優惠的交易條件,一方當事人在賬外暗中向對方單位的有關人員或交易對方提供金錢、實物或其他服務。通過概念的表述可以看出盡管折扣和回扣發生都基於拓展市場,獲取優惠交易條件這同一目的,但二者無論從形式上還是內容都存在著本質的區別。
第一,從行為主體上看,給予折扣的只能是賣方企業,接受折扣的是買方單位。而回扣的支付者可以是賣方也可以是買方,其接受者主要是對交易活動起影響作用的個人。如主管部門領導、企業法人、經辦人等。有時回扣也由單位收受,形成其「小金庫」的來源。
第二,從行為客體上看,折扣的支付內容主要是現金。即當買方單位交易行為符合折扣條件時,賣方單位按事先的約定給予其在價格上的一定比例的減讓。在某種特殊條件下,折扣也可以以實物形式存在,如買一贈一,有獎銷售等。而回扣的支付內容較為復雜,可以是現金、實物、勞務等。往往依據接受者的喜歡決定,且金額大,常常超過正常的商業饋贈。
第三,從行為方式上看,折扣是明示的,其條件一般事先訂明。並且折扣實現時,按要求買賣雙方均應如實入賬。而回扣一般具有隱蔽的特徵,收受者不履行任何文字手續,同時支付單位也不如實入賬。而是通過巧立名目、虛增費用、篡改賬簿等形式予以掩蓋。
第四,從性質上看,回扣是一種違法行為。它扭曲了公平競爭本質,擾亂了市場經濟秩序,造成了國家財稅的流失。而折扣作為一項商業慣例是受國家法律保護的。在我國《反不正當競爭法》中,關於折扣和回扣的性質已經給予了明確的定性。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折扣和回扣是兩種涇渭分明的經濟事項。那麼,如何對合法的折扣作出正確的賬務處理,這是每一個經濟工作者及會計人員所共同關心的問題。
為了正確反映銷售商品支付折扣的情況,根據會計制度要求,每一個企業都應當在總賬中設置「銷售折扣與折讓」科目,同時在該科目下設「銷售折扣」明細賬戶。賬戶處理方法依據折扣類型的不同而不同,對於商業折扣,由於其金額在銷售實現時可依據銷售額及折扣比例計算出來,所以確認銷售時直接將折扣額計入「銷售折扣與折讓」賬戶。
而現金折扣是一種或有折扣,只有當購貨方在折扣期內付款時才能予以確認,所以企業銷售時按應收賬款總額記賬,當買方在折扣期內付款時,依據折扣條件計算出折扣金額並將其計入「銷售折扣與折讓」賬戶。
無論採用何種方法,會計期末企業「銷售折扣與折讓」賬戶借方余額轉入「本年利潤」賬戶,沖減當期的營業收入。
按要求買方單位對獲得的折扣同樣要求如實入賬,其方法也是依據獲得折扣類型的不同而不同。若獲得的是商業折扣,則直接按實付價款計入相關賬戶;若獲得的是現金折扣,有總價法和凈價法兩種方法可供選擇。所謂總價法是指購貨時「應付賬款」賬戶按應付款項總額記賬。所謂凈價法是指買方企業購貨時「應付賬款」賬戶按扣除現金折扣後的金額記賬,若未能在折扣期內付款,喪失的現金折扣為理財損失計入「財務費用」賬戶。以采購商品為例,購貨時折扣與回扣可以鑒別經濟生活中的謬誤,劃分出罪與非罪的界限,對折扣作出正確的賬務處理,可以避免錯誤行為的產生,從而遵循了會計的真實性原則,同時也為會計充分發揮出反映經濟指導監督生產經營的職能提供了前提條件。
2. 什麼叫折價交易
交易什麼意思你肯定懂,我來給你解釋一下折價,用的是我自己的話,可能不是很規范,但道理不會錯.
折價就是比正常價格低,打了個折扣的意思.
舉一個小小的例子:比如因為先前股市行情的不景氣,很多基金的交易價格都低於他們的凈值(實際價值),這就是一種折價交易.也叫貼水.
3. 有哪位高人知道銷售折扣和現金折扣的區別啊我總是弄不懂這兩個
銷售折扣與現金折扣是同一個意思。
(1)商業折扣
商業折扣,是企業為了促銷而在標價上給予的價格扣除。企業銷售商品涉及商業折扣的,應當按照扣除商業折扣後的金額(即凈額)確定收入。
(2)現金折扣
現金折扣,即銷售折扣,是為了鼓勵購貨方盡快付款而提供的債務扣除。一般現金折扣的表示方法為:2/10,1/20,n/30(10天內付款給予2%的折扣,20天內付款給予1%的折扣,20天以後付款沒有現金折扣,最遲的付款期為30天)。
注意區分兩個折扣的演算法,商業折扣,如打4折,是只付40%的款項;現金折扣,2/10是指10天內付款會扣除2%的款項,需要付款98%。
①我國採用總價法處理。銷售商品涉及現金折扣的,應當按照扣除現金折扣前的金額確定銷售商品收入金額。現金折扣在實際發生時計入當期損益(財務費用)。
②折扣額是否含稅要看交易雙方,應在合同中明確。而最終企業應交的增值稅是根據稅法規定計算的,不受雙方交易的影響。
4. 教你怎麼進行折扣定價
價格有基本價格(也稱樣本價格)與成交價格之分,前者指價目表中標明的價格,後者則是根據不同交易方式、數量、時間及條件,在前者基礎上加入適當折扣而形成的實際售價。靈活運用折扣定價技巧,是超市爭取顧客、擴大銷售的重要方法。
現金折扣即對按約定日期付款或提前付款的顧客給予一定的價格折扣,目的在鼓勵超市的大顧客及分期付款的顧客按期或提前支付欠款,減少超市的利率風險,加速資金周轉。折扣的大小一般根據付款期間的利息和風險成本等因素確定。
數量折扣即根據購買數量或金額的差異給予不同的價格折扣。分為非累計數量折扣與累計數量折扣兩種形式。前者是對一次購買超過規定數量或金額給予的價格優惠,目的在於鼓勵顧客增大每份定單購買量,便於超市賣場組織大批量進貨而獲得進價優勢。後者是對一定時期內累計購買超過規定數量或金額給予的價格優惠,目的在鼓勵顧客與超市建立長期固定的關系,減少超市賣場的經營風險。數量折扣的關鍵在於合理確定給予折扣的起點、折扣檔次及每個檔次的折扣率。
交易折扣又稱功能性折扣,即超市賣場依據其下游中間商在市場營銷中擔負的不同職能,給予不同的價格折扣,目的在利用價格折扣刺激各類超市的下游中間商更充分地發揮各自組織市場營銷活動的功能。
季節折扣指對在非消費旺季購買商品的顧客提供的價格優惠。目的在鼓勵顧客和小的零售商淡季購買,減少超市的貨物積壓,以利於商品均衡流通,合理進出。
促銷折扣指超市賣場為商品推廣所進行的各種促銷活動而採用的折扣,如快訊商品,印花促銷等,給予一定折扣作為促銷用途。此方法尤其適用於新商品的導入期。
5. 大宗交易所指的打折什麼意思比如9折之類的
大宗交易,又稱為大宗買賣。大宗交易針對的是一筆數額較大的證券買賣。每筆大宗交易的成交量、成交價及買賣雙方於收盤後單獨公布最後還須了解的是大宗交易是不納入指數計算的,因此對於當天的指數無影響。大股東交易股數越大,買入跡象明顯會使股票漲起來。對股票未來走勢是好還是壞:按理說應該是壞事,因為大宗交易基本上是大股東在拋。但有時候事情不是這么簡單,我統計過,出現大宗交易榜單上的股票,其後幾天的走勢大多數是漲的,而且很多是兇猛地上漲。可以這么理解,大宗交易的買家大多是炒家,也就是常說的莊家。他們在正常二級市場上吸籌有的時候很難,通常吸籌成本很高,所以在大宗交易市場吸籌就相對簡單了,還能有折扣。買進來當然不是為了虧錢,所以在走勢上往往會有一波強勁上揚走勢。但是要注意逢高走人啊,因為以後往往伴隨著陰跌的。
sas
6. 折扣和折讓有什麼區別
折扣和折讓都是銷售方對購買方進行的價格讓步,但折扣和折讓的原因、形式和對會計的影響都不一樣。
折扣在新會計准則中,折扣分為現金折扣和商業折扣。現金折扣是債權人為鼓勵債務人在規定的期限內付款而向債務人提供的債務扣除,在折扣期限內付款時,債務人可以少付部分貨款。該折扣發生時被計入當期財務費用。商業折扣是指企業為促進商品銷售,如購貨方大量采購時,而在商品標價上給予的價格扣除。該折扣直接從收入中扣除,不需要進行特殊賬務處理。在折扣條件下,銷售方的主動性一般要大一些。在新的《企業財務通則》中,將折扣統稱為銷售折扣。
折讓折讓即銷售折讓,是指企業因售出商品的質量不合格等原因而在售價上給予的減讓。根據新准則的相關規定,折讓在發生時一般沖減當期銷售商品收入,但如果該銷售折讓屬於資產負債表日後事項的,應該按照資產負債表日後事項的相關規定進行處理。折讓的這種價格讓步是一種銷售方的被動讓步,購買方的主動權一般要大一些,讓步的程度由雙方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協商確定。當協商無果時,往往會發生銷售退回。
雖然折扣與折讓有諸多不同,但根據《企業財務通則》的規定,都應當簽訂相關合同,履行內部審批手續。
7. 資產處置中的折扣變現什麼意思
資產處置,是指資產佔用單位轉移、變更和核銷其佔有、使用的資產部分或全部所有權、使用權,以及改變資產性質或用途的行為。資產處置的主要方式有:調撥、變賣、報損、報廢以及將非經營性資產轉為經營性資產(以下簡稱「非轉經」)等。資產處置應逐級申報,分級審批:(一)一次性處置價值原值20萬元以下的資產,由各部門審批,報國管局備案。(二)一次性處置價值原值20萬元(含)以上的資產,需經資產使用單位提出申請,報國管局審批。(三)國有土地、房屋及建築物、汽車的處置,均報國管局審批。
變現資產是指能夠輕易轉變為現金的資產,主要包括:應收票據,存貨,短期投資等比較容易出售變現的資產。
一般來說,流動資產的可變現性較強。如:貨幣資金、交易性金融資產、應收賬款、應收票據。存貨等。可變現資產指能夠輕易轉變為現金的資產。
流動資產一般專指銀行的流動資產,主要包括:現金、黃金、超額准備金存款、一個月內到期的同業往來款項軋差後資產方凈額、一個月內到期的應收利息及其他應收款、一個月內到期的合格貸款、一個月內到期的債券投資、在國內外二級市場上可隨時變現的債券投資、其他一個月內到期的可變現資產(剔除其中的不良資產)。
8. 折扣定價策略有哪些
企業為了回報顧客的某些購買行為,常常會採用折扣形式給消費者讓利。也就是說,企業會對其基本價格進行調整,這些價格調整被稱為折扣或折讓。
1.現金折扣策略
現金折扣是對及時付清賬款的消費者的一種價格折扣。現金折扣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改善現金周轉情況,減少欠款及壞賬損失。
2.數量折扣策略
數量折扣是指企業對大量購買的顧客所給予的一種折扣。一般情況下顧客購買數量越大,企業給予的折扣也就越大。數量折扣又分累計數量折扣與非累計數量折扣兩種。
累計數量折扣是指顧客在規定的一定時期內,購買商品達到一定數量或一定金額時,企業按照總量大小分別給予不同的折扣;非累計折扣是指規定顧客一次性購買某種商品達到一定數量或一定金額時,企業給予相應的折扣優惠。
3.交易折扣策略
交易折扣策略,又稱商業折扣或功能折扣,是企業根據各類中間商在市場營銷中擔負的不同功能所給予的不同折扣。企業採取該策略的目的,是為了擴大再生產,爭取更多的利潤,或是為了佔領更廣泛的市場,利用中間商努力推銷產品。
交易折扣的多少,隨行業與產品的不同而不同。相同的行業與產品,要視中間商所承擔商業責任的多少而定。如果中間商提供運輸、促銷、資金融通等功能,對其折扣就較多;否則,折扣將隨功能的減少而減少。一般而言,給予批發商的折扣較大,給予零售商的折扣較小。
4.季節折扣策略
季節折扣是企業向某些購買非時令商品或服務的消費者所提供的一種折扣。企業採用季節折扣,可以加快產品流通和資金周轉,減輕庫存費用,減少時間風險。
5.折讓策略折讓,又叫津貼或補貼,是企業對作出額外貢獻者的一種價格補償。折讓在實踐中有推廣折讓、免費服務折讓和特約優惠折讓三種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