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震盪指標如何使用
震盪指標就在震盪行情中使用唄,也就是高拋低吸唄,在趨勢行情震盪指標會失效。
Ⅱ 震盪指標有哪些
說兩種最常用的震盪指標吧:相對強弱指標RSI;隨機指標 KD
1、相對強弱指標RSI:
它是利用統計數據計算出的,表示買賣雙方的力量對比,使投資者較直觀地看出市場的買賣動向,藉助它來預測價格走勢。這個理論認為,市價的大漲或大跌均在0~100之間變動,RsI值的變動范圍多在30~70之間,如果值達到或超過75,市場已經處在超買狀態,即將反轉下跌;如果RSI的數值降至25或跌破25,則市場已經處在超賣狀態,市勢即將回頭反彈。
RSI的應用:RSⅠ指標在價格高檔區和價格低檔區時使用效果最佳,常能夠領先價格波動提前辨認出反轉趨勢。理論上,當市價達到新高價時,RS也應創新高,如果市價達到新高時,RSI卻沒有創新高,此時就產生了背離現象,行情可能反轉,是一個轉勢的信號;同理,在跌勢中,若價格創新低,而RSI值卻沒有創新低,也顯示行情即將反轉,形成止跌回升,也是一個轉勢信號。
2、隨機指標(簡稱KD線)
(1)若D線數值介於10~15的超賣區時,是極好的買入時機;當D值介於85~90的超買區時,是極好的賣出時機,投資者通過K線和D線走勢圖,很容易地可以看出來,此時應抓住時機,及早入市買賣;
(2)當市價向上發展,即市勢上升時,而D值卻在70以上形成兩個高值,而且後來的高值比前者低時,顯示行情即將轉入下跌,是市勢轉勢的強烈信號;反之,當市勢下跌時,而D值卻在30以下形成兩個低值,而且後來的低值比前者高時,則顯示行情即將止跌反彈,也是市勢轉向的強烈信號;
(3)當K線和D線同時轉變方向,而K線向上突破D線時,是買進時機;當K線向下跌破D線時,是賣出時機。
值得注意的是,K線和D線的交叉,必須在80以上或者20以下時,KD線的指示作用才比較准確。
Ⅲ 箱體震盪選股公式提示語法錯誤,跪求大師指點
你想說什麼?看來半天不知道你的意思。。。鬧半天說的是語法錯誤,自己都不會解釋,還不如標題呢。。。
COUNT(C>REF(C,1)*1.04
AND V>=HHV(V,40+5),5)>=1
AND HHV(H,40+5)/LLV(L,40+5)<=1.3
AND REF(C,4)>=HHV(MAX(C,O),40+5)
AND HHV(H,4)<REF(H,4)*1.03
AND LLV(L,4)>REF(L,4);
Ⅳ 同花順股票公式震盪如何表示,請教高人
所謂震盪,就是股價在一個很小的范圍里波動!
換言之,就是最低價和最高價差距很小!
Ⅳ 求通達信選股公式:震盪幅度不超過2%,橫盤90分鍾以上
振幅:(H-L)/REF(C,1)*100<2;
通達信不支持分鍾;
Ⅵ 求助通達信橫盤震盪選股公式
橫盤股後續走勢的兩個說法:盤久必跌;橫起來有多長,豎起來就有多高。
兩以通過計算n天內的最高收盤價與最低最盤價的漲跌幅度來找到橫盤股,例如:
15天內上下幅度在5%,用以下公式查找 :
XG: (HHV(C, 15) - LLV(C, 15)) / LLV(C, 15) * 100 < 5;
還可以用通達信提供的功能:
報價 --> 區間振盪幅度
改變區間,可以對振盪幅度排序。
Ⅶ 請老師幫忙寫個橫盤震盪3到5天的選股公式,謝謝您啦。
寫公式不是你想的那麼簡單。
你說震盪,那上下多少個點區間你認為是震盪?而不是漲跌?
Ⅷ 請推薦一個振盪行情中的選股公式
選股公式個人覺得要做到有用,准確實在太難了,因為目前的市場變數還是比較大的,單單依靠選股公式可能不大靠譜。我倒是可以推薦你一個震盪市場的選股方法。這個方法說穿了也沒什麼
1.選擇有明顯上下區間的股票。就是說經常在一個區間里上下波動,形成一個橫盤模式的股,簡單的波段操作可以略有收獲
2.大盤股。如果震盪行情十分明顯,除非你是短線高手,不然推薦買大盤股~~~
Ⅸ 請教高手編寫一個通達信平台震盪的選股公式。
首先你圖片上的兩個例子里的成交量,沒有看出是逐漸縮量,中間是有增量現象的.下面如果用保持一致縮量可能選股結果會少,下面公式表達縮量條件為,盤整周期內縮量的天數大於增量的天使,並且縮量的總和大於增量的總和.
XG:HHV(H,BARSLAST(C/REF(C,1)>1.097 AND C=H))/LLV(L,BARSLAST(C/REF(C,1)>1.097 AND C=H))<1.15 AND COUNT(L>REF(L,BARSLAST(C/REF(C,1)>1.097 AND C=H)),BARSLAST(C/REF(C,1)>1.097 AND C=H))=BARSLAST(C/REF(C,1)>1.097 AND C=H) AND BARSLAST(C/REF(C,1)>1.097 AND C=H)>3 AND BARSLAST(C/REF(C,1)>1.097 AND C=H)<15 AND SUM(V<REF(V,1),BARSLAST(C/REF(C,1)>1.097 AND C=H))>SUM(V>REF(V,1),BARSLAST(C/REF(C,1)>1.097 AND C=H)) AND SUM(V-REF(V,1),BARSLAST(C/REF(C,1)>1.097 AND C=H))<SUM(REF(V,1)-V,BARSLAST(C/REF(C,1)>1.097 AND 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