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關於黃金分割的圖片和資料
把一條線段分割為兩部分,使其中一部分與全長之比等於另一部分與這部分之比。其比值是[5^(1/2)-1]/2,取其前三位數字的近似值是0.618。由於按此比例設計的造型十分美麗,因此稱為黃金分割,也稱為中外比。這是一個十分有趣的數字,我們以0.618來近似,通過簡單的計算就可以發現:
1/0.618=1.618
(1-0.618)/0.618=0.618
這個數值的作用不僅僅體現在諸如繪畫、雕塑、音樂、建築等藝術領域,而且在管理、工程設計等方面也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B. 有關黃金分割的圖片和資料
神聖分割
關於黃金分割的起源大多認為來自畢達哥斯拉,據說在古希臘,有一天畢達哥斯拉走在街上,在經過鐵匠鋪前他聽到鐵匠打鐵的聲音非常好聽,於是駐足傾聽。他發現鐵匠打鐵節奏很有規律,這個聲音的比列被畢達哥斯拉用數理的方式表達出來。被應用在很多領域,後來很多人專門研究過,開普勒稱其為「神聖分割」也有人稱其為「金法「。在金字塔建成1000年後才出現畢達哥斯拉定律,可見這很早既存在。只是不知這個謎底。
[編輯本段]介紹
把一條線段分割為兩部分,使其中一部分與全長之比等於另一部分與這部分之比。其比值是5^/2-1/2或二分之根號五減一,取其前三位數字的近似值是0.618。由於按此比例設計的造型十分美麗,因此稱為黃金分割,也稱為中外比。這是一個十分有趣的數字,我們以0.618來近似,通過簡單的計算就可以發現:
1/0.618=1.618
(1-0.618)/0.618=0.618
這個數值的作用不僅僅體現在諸如繪畫、雕塑、音樂、建築等藝術領域,而且在管理、工程設計等方面也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作黃金分割點的一種方法讓我們首先從一個數列開始,它的前面幾個數是:1、1、2、3、5、8、13、21、34、55、89、144…..這個數列的名字叫做「斐波那契數列」,這些數被稱為「斐波那契數」。特點是即除前兩個數(數值為1)之外,每個數都是它前面兩個數之和。
作黃金分割點的一種方法斐波那契數列與黃金分割有什麼關系呢?經研究發現,相鄰兩個菲波那契數的比值是隨序號的增加而逐漸趨於黃金分割比的。即f(n)/f(n-1)-→0.618…。由於斐波那契數都是整數,兩個整數相除之商是有理數,所以只是逐漸逼近黃金分割比這個無理數。但是當我們繼續計算出後面更大的斐波那契數時,就會發現相鄰兩數之比確實是非常接近黃金分割比的。
不僅這個由1,1,2,3,5....開始的「斐波那契數」是這樣,隨便選兩個整數,然後按照斐波那契數的規律排下去,兩數間比也是會逐漸逼近黃金比的。
一個很能說明問題的例子是五角星/正五邊形。五角星是非常美麗的,我國的國旗上就有五顆,還有不少國家的國旗也用五角星,這是為什麼?因為在五角星中可以找到的所有線段之間的長度關系都是符合黃金分割比的。正五邊形對角線連滿後出現的所有三角形,都是黃金分割三角形。
黃金分割三角形還有一個特殊性,所有的三角形都可以用四個與其本身全等的三角形來生成與其本身相似的三角形,但黃金分割三角形是唯一一種可以用5個而不是4個與其本身全等的三角形來生成與其本身相似的三角形的三角形。
由於五角星的頂角是36度,這樣也可以得出黃金分割的數值為2Sin18 。
黃金分割點約等於0.618:1
是指分一線段為兩部分,使得原來線段的長跟較長的那部分的比為黃金分割的點。線段上有兩個這樣的點。
利用線段上的兩個黃金分割點,可以作出正五角星,正五邊形等。
2000多年前,古希臘雅典學派的第三大算學家歐道克薩斯首先提出黃金分割。所謂黃金分割,指的是把長為L的線段分為兩部分,使其中一部分(長的一部分)對於全部之比,等於另一部分(短的一部分)對於該部分之比。而計算黃金分割最簡單的方法,是計算斐波契數列1,1,2,3,5,8,13,21,...後二數之比2/3,3/5,5/8,8/13,13/21,...近似值的。
黃金分割在文藝復興前後,經過阿拉伯人傳入歐洲,受到了歐洲人的歡迎,他們稱之為「金法」,17世紀歐洲的一位數學家,甚至稱它為「各種演算法中最可寶貴的演算法」。這種演算法在印度稱之為「三率法」或「三數法則」,也就是我們現在常說的比例方法。
其實有關「黃金分割」,我國也有記載。雖然沒有古希臘的早,但它是我國古代數學家獨立創造的,後來傳入了印度。經考證。歐洲的比例演算法是源於我國而經過印度由阿拉伯傳入歐洲的,而不是直接從古希臘傳入的。
因為它在造型藝術中具有美學價值,在工藝美術和日用品的長寬設計中,採用這一比值能夠引起人們的美感,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也非常廣泛,建築物中某些線段的比就科學採用了黃金分割,舞台上的報幕員並不是站在舞台的正中央,而是偏在台上一側,以站在舞台長度的黃金分割點的位置最美觀,聲音傳播的最好。就連植物界也有採用黃金分割的地方,如果從一棵嫩枝的頂端向下看,就會看到葉子是按照黃金分割的規律排列著的。在很多科學實驗中,選取方案常用一種0.618法,即優選法,它可以使我們合理地安排較少的試驗次數找到合理的西方和合適的工藝條件。正因為它在建築、文藝、工農業生產和科學實驗中有著廣泛而重要的應用,所以人們才珍貴地稱它為「黃金分割」。
C. 黃金分割(主圖 指標)通達信指標公式源碼
首先畫黃金分割線一定要有確認高低點的判斷條件只有判斷了高低點的具體位置才能畫黃金分內割線的主圖指容標,例如下圖的黃金分割指標,用n日高低點來做判斷條件畫黃金分割線效果如圖.
通過調整n日內的高低點來改變黃金分割畫線位置
D. 請問通達信股票軟體內的黃金分割畫線使用方法問題
把滑鼠移動到K線圖框內,點右鍵,菜單中單擊「畫線工具」,彈出對話框中點第三行左數第一個按鈕,隨即移動滑鼠到K線某一點單擊,再不鬆手拖動一段,放鬆手指,一點一放確定了0到1的范圍。
建議與百分比線、波段線結合使用。
黃金分割法的用途:
一、黃金分割法可以為個股的強弱定性
(一)、對強勢上升股股性的判斷:假設一隻強勢股,上一輪由10元漲至15元,呈現一種強勢,然後出現回調,它將回調到什麼價位呢?黃金分割的0.382位為13.09元,0.5位為12.50元,0.618位為11.91元,這就是該股的三個支撐位。若股價在13.09元附近獲得支撐,該股強勢不變,後市突破15元創新高的概率大於70%。若創了新高,該股就運行在第三主升浪中。
(二)、對弱勢股股性的研判:假設一隻弱勢股上一輪由40元跌至20元,然後出現反彈,黃金分割的0.382位為27.64元;0.5位為30元;0.618位為32.36元。若該股僅反彈至0.382位27.64元附近即遇阻回落,則該股的弱勢特性不改,後市下破20元創新低的概率大於70%;若反彈至0.5位30元遇阻回落,則該股的弱勢股性已經有轉強的跡象,後市下破20元的概率小於50%。黃金分割法對具有明顯上升或下跌趨勢的個股有效,對平台運行的個股無效,使用時請加以區別。
二、黃金分割法在當日盤中分時走勢的運用
當日上升的個股走勢的特點:成交量放大,日均線一般處於前收盤價之上且緩慢運行、量比2-3。每日上午開盤後不久,便有不少個股上沖至6-8%,但在這個價位上先不要追。以上午9:30-11:00該股已出現的高低價為基準(若是跳高開盤,應以昨收盤為低價基準)用黃金分割畫出分割線,看看日均價線是否處於0.618位之上或附近,是否繼續微微上升,如果是,該股後市向上突破的概率很大,此時應以0.618位的價位為買入參考點。如果日均價線僅在0.5位甚至接近0.382的位置徘徊,該股收大陽線的概率不大。當日下跌的個股走勢的特點:日均線一般處於前收盤價之下運行,並緩慢下行。上午10:30-11:00,在跌幅3%以上的個股中觀察,以上午出現的高低價為基準(跳低開盤的個股應以前收盤價為高價),畫出黃金分割線進行觀察,若日均線在接近0.382位處運行,該股當日很可能收出光腳或次低大陰線,不僅不能考慮買進,還要逢高派發。若日均價線在0.618位附近呈平行運行,則該股目前已經反彈走強,可考慮短線介入。
三、用黃金分割線判斷支撐位或壓力位
在對行情進行技術分析時,黃金分割線是較為常用的一種分析工具,其主要作用是運用黃金分割率預先給出股指或個股的支撐位或壓力位,以便於在可能的目標位附近提前做好操作上的准備。黃金分割線是利用黃金分割比率的原理對行情進行分析,並依此給出各相應的切線位置。
在應用黃金分割線與百分比線時需要注意的是:對於黃金分割線而言,最重要的兩條線為0.382和0.618。在反彈行情中0.382位置為弱勢的反彈目標位,0.618位置為強勢反彈的目標位。而在回調過程中,若是強勢回調,則0.382線處應有較強的支撐。若是弱勢回調,0.618線處才是強支撐位。
四、黃金分割線的畫法
目前,絕大多數股票分析軟體上都有畫線輔助功能,黃金分割線的作圖比較簡單,畫法如下:
1、首先是找到分析軟體的畫線功能將其點擊;
2、在畫線工具攔中點擊黃金分割選項;
3、如果股價正處見底回升的階段,以此低點為基點,用滑鼠左鍵點擊此低點,並按住滑鼠左鍵不放,拖動滑鼠使邊線對齊相應的高點,即回溯這一下跌波段的峰頂,松開滑鼠左鍵系統即生成向上反彈上檔壓力位的黃金分割線。
實際操作中還需注意:1、黃金分割線中最重要的兩條線為0.382、0.618,在反彈中0.382為弱勢反彈位、0.618為強勢反彈位,在回調中0.382為強勢回調位、0.618為弱勢回調位。
E. 現貨新華大宗分析軟體中如何添加黃金分割主圖公式,順便求黃金分割主圖公式
如果你需要技術分析方面的幫助希望可以幫助到你,可以先看分析准確率哦
F. 如何在分時上面固定的畫黃金 分割線,主圖公式,謝謝,效果如圖
你就是理想論壇發帖求助的吧,我是甲銘
{黃金分割}
高:=DYNAINFO(3)*1.1;
低:=DYNAINFO(3);
H1:CONST(低+(高-低)*0.191);
H2:CONST(低+(高-低)*0.382);
H3:CONST(低+(高-低)*0.5);
H4:CONST(低+(高-低)*0.618);
H5:CONST(低+(高-低)*0.764);
LL:=DYNAINFO(3)*0.9;
ZUO:=DYNAINFO(3);
L1:CONST(ZUO-(ZUO-LL)*0.191);
L2:CONST(ZUO-(ZUO-LL)*0.382);
L3:CONST(ZUO-(ZUO-LL)*0.5);
L4:CONST(ZUO-(ZUO-LL)*0.618);
L5:CONST(ZUO-(ZUO-LL)*0.7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