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不良資產的特徵分布是怎樣的
從銀行端不良貸款和企業端不良資產的行業等維度研究發現近年來各類別銀行不良貸款余額和不良貸款率的變動趨勢出現分化,中小銀行,尤其是農村商業銀行已取代大型國有商業銀行,成為行業不良貸款增長的主要推動力量。這點蒙格斯智庫分析的就比較詳細。
2. 銀行不良貸款分布在那些行業房地產上嗎
銀行不良貸款主要是貸給了;房地產和一些落後產能的企業,為此,銀行被綁架,呆帳,壞帳累積,自身難保。
3. 不良貸款是貸款五級分類中的哪一級
不良貸款是指分類級別在次級及以下的三類貸款(次級、可疑、損失)。
貸款五級分類如下:
1、正常貸款:債務人能夠履行合同,沒有足夠理由懷疑債務人不能按時足額償還債務。
2、關注貸款:盡管債務人目前有能力償還債務,但存在一些可能對償還產生不利影響的因素。
3、次級貸款:債務人的還款能力出現明顯問題,完全依靠其正常營業收入無法足額償還貸款本息,即使執行擔保,也可能會造成一定損失。
4、可疑貸款:借款人無法足額償還貸款本息,即使執行擔保,也肯定要造成較大損失。
5、損失貸款:在採取所有可能的措施或一切必要的法律程序之後,本息仍然無法收回,或只能收回極少部分。
(3)不良貸款分布擴展閱讀
次級類
(1)借款人經營虧損,支付困難並且難以獲得補充資金來源,經營活動的現金流量為負數;
(2)借款人不能償還其他債權人債務;
(3)借款人已不得不通過出售、變賣主要的生產、經營性固定資產來維持生產經營,或者通過拍賣抵押品、履行保證責任等途徑籌集還款資金;
(4)借款人採用隱瞞事實等不正當手段取得貸款的;
(5)借款人內部管理出現問題,對正常經營構成實質損害,妨礙債務的及時足額清償;
(6)借款人處於半停產狀態且擔保為一般或者較差的;
(7)為清收貸款本息、保全資產等目的發放的「借新還舊」貸款;
(8)可還本付息的重組貸款;
(9)信貸檔案不齊全,重要法律性文件遺失,並且對還款構成實質性影響;
(10)借款人在其他金融機構貸款被劃為可疑類;
(11)違反國家法律、行政法規發放的貸款;
(12)本金或利息逾期91天至180天(含)的貸款或表外業務墊款31天至90天(含)。
次級類參考特徵:
a、借款人支付出現困難,且難以獲得新的資金。
b、借款人正常營業收入和所提供的擔保都無法保證銀行足額收回貸款本息。
c、因借款人財務狀況惡化,或無力還款而需要對該筆貸款借款合同的還款條款作出較大調整。
d、貸款逾期(含展期後)90天以上至180天(含)。
e、本筆貸款欠息90天以上至180天(含)。
資料之二:次級貸款,其它銀行還舉例如下特徵:
借款人凈現金流量為負值,支付出現困難,借款人不能償還其他金融機構的債務,借款人內部管理出現問題,妨礙債務的清償,預計貸款損失在30%以下,貸款本金逾期91天至180天(含)。
可疑類
(1)借款人處於停產、半停產狀態固定資產貸款項目處於停、緩建狀態;
(2)借款人實際已資不抵債;
(3)借款人進入清算程序;
(4)借款人或其法定代表人涉及重大案件,對借款人的正常經營活動造成重大影響;
(5)借款人改制後,難以落實農村合作金融機構債務或雖落實債務,但不能正常還本付息;
(6)經過多次談判借款人明顯沒有還款意願;
(7)已訴諸法律追收貸款;
(8)貸款重組後仍然不能正常歸還本息;
(9)借款人在其他金融機構貸款被劃為損失類;
(10)本金或利息逾期181天以上的貸款或表外業務墊款91天以上。
可疑類參考特徵:
a、因借款人財務狀況惡化或無力還款,經銀行對借款合同還款條款作出調整後,貸款仍然逾期或借款人仍然無力歸還貸款。
b、借款人連續半年以上處於停產、半停產狀態,收入來源不穩定,即使執行擔保,貸款也肯定會造成較大損失。
c、因資金短缺、經營惡化、訴訟等原因,項目處於停建、緩建狀態的貸款。
d、借款人的資產負債率超過100%,且當年繼續虧損。
e、銀行已訴訟,執行程序尚未終結,貸款不能足額清償且損失較大。
f、貸款逾期(含展期後)180天以上。
g、本筆貸款欠息180天以上。
資料之三:可疑類貸款,專業銀行舉例尚有:
預計貸款損失率在30%—90%之間;貸款本金逾期人(含展期後)180以上。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貸款五級分類
4. 不良貸款的現狀分析
不良貸款是指借款人未能按原定的貸款協議按時償還商業銀行的貸款本息,或者已有跡象表明借款人不可能按原定的貸款協議按時償還商業銀行的貸款本息而形成的貸款。
我國曾經將不良貸款定義為呆賬貸款、呆滯貸款和逾期貸款(即一逾兩呆)的總和。我國自2002年全面實行貸款五級分類制度,該制度按照貸款的風險程度,將銀行信貸資產分為五類:正常、關注、次級、可疑、損失。不良貸款主要指次級、可疑和損失類貸款。 三季度末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為4788億元,不良貸款率為0.95%,較二季度的4564億元和0.94%均有小幅上升。
分機構來看,2012年前三季度不良貸款數據顯示,除大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保持下降外,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商行、農商行和外資行在這三個季度內的不良貸款率均保持上升。而包括大型商業銀行在內的所有類別的銀行機構不良貸款余額均保持上升。
具體分類來看,大型商業銀行三季度不良貸款余額為3070億元,不良貸款率為1%,股份制商業銀行三季度不良貸款余額為743億元,不良貸款率為0.7%,城市商業銀行三季度不良貸款余額為424億元,不良貸款率為0.85%,農村商業銀行三季度不良貸款余額為487億元,不良貸款率為1.65%,外資銀行三季度不良貸款余額為63億元,不良貸款率為0.62%。
不良貸款出現反彈等原因,導致撥備覆蓋率有所降低。三季度撥備覆蓋率由二季度的290.18%微降至289.97%。
5. 商業銀行不良貸款數據查找,除了在銀監會上進行查找,還有哪些查找推薦
銀行在每年的3月底、4月初會在其官網上發布該行前一年的年報,比如2020年的4月,就可以找到2019年的年報了,在年報可以總體看貸款情形,從而可以評估不良貸款的大致比例。
6. 不良貸款的分類詳細的
銀行的主要資產是貸款。目前中國的銀行對貸款普遍採取如下分類方式:正常內貸款、逾期貸款容、呆滯貸款、呆賬貸款。後三類,即「一逾兩呆」合稱為不良貸款。這種分類方法,界定的標准為期限:貸款本息拖欠超過180天以上的為「逾期」,貸款利息拖欠逾期三年為「呆滯」,貸款人走死逃亡或經國務院批準的為「呆賬」。呆賬的核銷要經財政當局批准,呆賬核銷即視為放棄債權,僅需提取普通呆賬准備金(還不到貸款總量的1%)。但在部分銀行中,存在一種現象:貸款只要超過約定還款日期就認定為逾期。
同時中國銀行界也採用了國際通用的信貸管理方法,將貸款按風險程度分類,為特定風險級的貸款作相應的准備金提取及其他手段。這套以風險為基礎的貸款分類方法即「五級分類法」。將貸款風險分為五類,即正常、關注、次級、可疑和損失(後三者稱為「不良貸款」),它將貸款按實際償還可能性分別按不同比例足額提取呆賬准備金並專門用於貸款呆賬損失的核銷,並以貸款質量的升級為管理目標。
7. 不良貸款是貸款五級分類中的哪一級
按風險程度將貸款劃分為五類:正常、關注、次級、可疑、損失,後三種為不良貸款。所以不良貸款其實是3級的統稱啦,如果對您有幫助的話,給個好評吧,謝謝~
8. 關於銀行不良貸款分類的問題
1、銀行貸款五級分類為:正常、關注、次級、可疑、損失。 後三類為不良貸款。
2、對單筆貸款的分類,一般從判斷貸款的還款記錄開始,但僅靠貸款的還本付息情況,還不能判斷貸款的質量,應對影響還款可能性的因素進行分析。例如,本息償還逾期30天(含30天)以內的貸款可視為正常貸款,但如果分析發現,借款人的財務狀況很差,或凈現金流量出現負值,則貸款應劃為關注類貸款或以下。
3、需要重組貸款應至少歸為次級類;重組後的貸款如果仍然逾期,或借款人仍然無力歸還貸款,應至少歸為可疑類。
後面兩個問題不太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