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黃金分割比是什麼
臘數學家在進行線段分割時,發現一條具有美的價值的規律,它就是黃金分割定律。它是將一段直線分成長短兩段,使小段與大段之比等於大段與全段之比,比值為1:1.618。這種比例自古希臘至19世紀一直被認為最佳比例。它被歐洲中世紀的建築師和畫家以及古典派雕塑家 廣泛應用於其創作中,認為是最合適的比例分割,在造型上具有審美價值
金分割最早見於古希臘和古埃及。黃金分割又稱黃金率、中外比,即把一根線段分為長短不等的a、b兩段,使其中長線段的比(即a+b)等於短線段b對長線段a的比,列式即為a:(a+b)=b:a,其比值為0.6180339……這種比例在造型上比較悅目,因此,0.618又被稱為黃金分割率。 黃金分割長方形的本身是由一個正方形和一個黃金分割的長方形組成,你可以將這兩個基本形狀進行無限的分割。由於它自身的比例能對人的視覺產生適度的刺激,他的長短比例正好符合人的視覺習慣,因此,使人感到悅目。黃金分割被廣泛地應用於建築、設計、繪畫等各方面。 在攝影技術的發展過程中,曾不同程度地借鑒並融匯了其他藝術門類的精華,黃金分割也因此成為攝影構圖中最神聖的觀念。應用在攝影上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按照黃金分割率0.618排列出數列2、3、5、8、13、21……並由此可得出2:3、3:5、5:8、8:13、13:21等無數組數的比,這些數的比值均為0.618的近似值,這些比值主要適用於:畫面長寬比的確定(如135相機的底片幅面24mmX36mm就是由黃金比得來的)、地平線位置的選擇、光影色調的分配、畫面空間的分割以及畫面視覺中心的確立。攝影構圖通常運用的三分法(又稱井字形分割法)就是黃金分割的演變,把上方形畫面的長、寬各分成三等分,整個畫面承井字形分割,井字形分割的交叉點便是畫面主體(視覺中心)的最佳位置,是最容易誘導人們視覺興趣的視覺美點。 攝影構圖的許多基本規律是在黃金分割基礎上演變而來的。但值得提醒的是,每幅照片無需也不可能完全按照黃金分割去構圖。千篇一律會使人感到單調和乏味。關於黃金分割,重要的是掌握它的規律後加以靈活運用。
上網路。
2. 黃金分割比是多少
0.618:1
(5的算術平方根-1)/2
來源是:把一條線段分割為兩部分,使其中一部分與全長之比等於另一部分與這部分之比。其比值是一個無理數,取其前三位數字的近似值是0.618。由於按此比例設計的造型十分美麗,因此稱為黃金分割,也稱為中外比。
3. 黃金分割數和黃金分割比分別是什麼
黃金分割數近似值是0.618
。
黃金分割比,用線段來說明,就是線段AC中間有一點B,那麼較短的那一段BC
:較長的那一段AB=較長的那一段AB:全長AC。這個比值就是0.618.
4. 人體的黃金分割是指哪裡比哪裡
1、上、下身比例:以肚臍為界,上下身比例應為5比8,符合「黃金分割」定律
2、胸圍:由腋下沿胸部的上方最豐滿處測量胸圍,應為身高的一半。
3、腰圍:在正常情況下,量腰的最細部位。腰圍較胸圍小20厘米。
4、髖圍:在體前恥骨平行於臀部最大部位。髖圍較胸圍大4厘米。
5、大腿圍:在大腿的最上部位,臀折線下。大腿圍較腰圍小10厘米。
6、小腿圍:在小腿最豐滿處。小腿圍較大腿圍小20厘米。
7、足頸圍:在足頸的最細部位。足頸圍較小腿圍小10厘米。
8、上臂圍:在肩關節與肘關節之間的中部。上臂圍等於大腿圍的一半。
9、頸圍:在頸的中部最細處。頸圍與小腿圍相等。
10、肩寬:兩肩峰之間的距離。肩寬等於胸圍的一半減4厘米。
骨骼美在於勻稱、適度。即站立時頭頸、軀乾和腳的縱軸在同一垂直線上;肩稍寬,頭、軀干、
四肢的比例以及頭、頸、胸的連接適度。肌肉美在於富有彈性和協調。
過胖過瘦或肩、臀、胸部的細小無力,以及由於某種原因造成的身體某部分肌肉的過於瘦弱或
過於發達,都不能稱為肌肉美。膚色美在於細膩、光澤、柔韌、摸起來有天鵝絨之感,看上去為淺玫瑰
色的最佳。
5. 黃金分割指的什麼
我們常常聽說有「黃金分割」這個詞,「黃金分割」當然不是指的怎樣分割黃金,這是一個比喻的說法,就是說分割的比例像黃金一樣珍貴。那麼這個比例是多少呢?是0.618。人們把這個比例的分割點,叫做黃金分割點,把0.618叫做黃金數。並且人們認為如果符合這一比例的話,就會顯得更美、更好看、更協調。在生活中,對「黃金分割」有著很多的應用。
比如人:肚臍到腳底的距離/頭頂到腳底的距離是0.618,眉毛到脖子的距離/頭頂到脖子的距離是0.618。比如,演員在台上的時候,如果站在台中央,就顯得太呆板了,而如果站在黃金分割的位置上,就會顯得活潑和生動。
而我們看的書:書的長/(書的長+書的寬)=0.618。
再比如,埃及的金字塔:金字塔的高/底座的邊長=0.618。
還有世界名畫《蒙娜麗莎》,就是根據黃金分割的比例來構圖的。
我們熟悉的正五角形里同樣也有黃金分割:
AB/BD=AC/AD=BC/AB=0.618
黃金分割是個古老的數學問題,不過以前人們只是從趣味上去研究它,近幾十年來出現的一種新的數學方法——最優化方法,給黃金分割找到了一種新的實際用場。
例如,要配製一種新農葯,需要兌水稀釋,兌多少才好呢?太濃太稀都不行。什麼比例最合適,要通過試驗來確定。如果知道,稀釋的倍數在1000和2000之間,那麼,可以把1000和2000看做線段的兩個端點,選擇黃金分割點作為第一個試驗點,C點的數值可以算是1000+(2000-1000)×0.618=1618。試驗的結果,如果按1618倍,水兌得過多,稀釋效果不理想,可以進行第二次試驗。這次的試驗點應該選的黃金分割點,D的位置是1000+(1618-1000)×0.618,約等於1382,如果D點還不理想,可以按黃金分割的方法繼續試驗下去。如果太濃,可以選DC之間的黃金分割點;如果太稀,可以選AD之間的黃金分割點,用這樣的方法,可以較快地找到合適的濃度數據。
這種方法叫做「黃金分割法」。用這樣的方法進行科學試驗,可以用最少的試驗次數找到最佳的數據,既節省了時間,也節約了原材料。
小朋友,如果你們在生活中遇到了相似的問題,不妨也運用「黃金分割法」來解決,一定能夠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6. 黃金分割比例是多少
黃金分割最早見於古希臘和古埃及。黃金分割又稱黃金率、中外比,即把一根線段分為長短不等的a、b兩段,使其中長線段的比(即a+b)等於短線段b對長線段a的比,列式即為a:(a+b)=b:a,其比值為0.6180339……這種比例在造型上比較悅目,因此,0.618又被稱為黃金分割率。
??黃金分割長方形的本身是由一個正方形和一個黃金分割的長方形組成,你可以將這兩個基本形狀進行無限的分割。由於它自身的比例能對人的視覺產生適度的刺激,他的長短比例正好符合人的視覺習慣,因此,使人感到悅目。黃金分割被廣泛地應用於建築、設計、繪畫等各方面。
??在攝影技術的發展過程中,曾不同程度地借鑒並融匯了其他藝術門類的精華,黃金分割也因此成為攝影構圖中最神聖的觀念。應用在攝影上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按照黃金分割率0.618排列出數列2、3、5、8、13、21……並由此可得出2:3、3:5、5:8、8:13、13:21等無數組數的比,這些數的比值均為0.618的近似值,這些比值主要適用於:畫面長寬比的確定(如135相機的底片幅面24mmX36mm就是由黃金比得來的)、地平線位置的選擇、光影色調的分配、畫面空間的分割以及畫面視覺中心的確立。攝影構圖通常運用的三分法(又稱井字形分割法)就是黃金分割的演變,把上方形畫面的長、寬各分成三等分,整個畫面承井字形分割,井字形分割的交叉點便是畫面主體(視覺中心)的最佳位置,是最容易誘導人們視覺興趣的視覺美點。
??攝影構圖的許多基本規律是在黃金分割基礎上演變而來的。但值得提醒的是,每幅照片無需也不可能完全按照黃金分割去構圖。千篇一律會使人感到單調和乏味。關於黃金分割,重要的是掌握它的規律後加以靈活運用。
7. 什麼是黃金分割比
黃金分割線是一種古老的數學方法。黃金分割的創始人是古希臘的畢達哥拉斯,他在當時十分有限的科學條件下大膽斷言:一條線段的某一部分與另一部分之比,如果正好等於另一部分同整個線段的比即0.618,那麼,這樣比例會給人一種美感。後來,這一神奇的比例關系被古希臘著名哲學家、美學家柏拉圖譽為「黃金分割律」。黃金分割線的神奇和魔力,在數學界上還沒有明確定論,但它屢屢在實際中發揮著意想不到的作用。 把一條線段分割為兩部分,使其中一部分與全長之比等於另一部分與這部分之比。其比值是[5^( 黃金分割線 1/2)-1]/2,取其前三位數字的近似值是0.618。由於按此比例設計的造型十分美麗,因此稱為黃金分割,也稱為中外比。這是一個十分有趣的數字,我們以0.618來近似,通過簡單的計算就可以發現: 1/0.618=1.618 (1-0.618)/0.618=0.618 這個數值的作用不僅僅體現在諸如繪畫、雕塑、音樂、建築等藝術領域,而且在管理、工程設計等方面也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黃金分割是指一條直線(或矩形)被分割成兩個不同的部分,分割點(或線)將較大的部分與較小的部分分割成一定的比例(如圖1 )。具體的比例公式是:AC/BC=AB/AC(AC為長邊,BC為短邊),其比值約為1.618∶1或1∶0.618。 AC/BC=1.618 例如矩形ABCD AB = 2;AD=1;BD=√5; (AD+DB)/AB=(
8. 黃金分割比是什麼,來源
是什麼:是指事物各部分間一定的數學比例關系,即將整體一分為二,較大部分與較小部分之比等於整體與較大部分之比,其比值約為1∶0.618,即長段為全段的0.618。
上述比例是最能引起人的美感的比例,因此被稱為黃金分割。應用在生活中有神奇魅力。
來源:關於黃金分割比例的起源大多認為來自畢達哥拉斯,據說在古希臘,有一天畢達哥拉斯走在街上,在經過鐵匠鋪前他聽到鐵匠打鐵的聲音非常好聽,於是駐足傾聽。他發現鐵匠打鐵節奏很有規律,這個聲音的比例被畢達哥拉斯用數理的方式表達出來,被應用在很多領域。後來很多人專門研究過,開普勒稱其為「神聖分割」也有人稱其為「金法」。在金字塔建成1000年後才出現畢達哥拉斯定律,可見這很早就存在。只是不知這個謎底。
每個事物都有黃金分割比例哦~所以有些模特雖然不是那麼高,但是身材顯得特別好看,也是因為她擁有黃金分割比例~
歡迎詢問哦~O(∩_∩)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