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纏論主圖通達信指標公式源碼
搜索纏論選股纏論工具包
B. 纏中說禪區間套
纏論的區間套定理
纏論的區間套定理也就是纏中說禪精確大轉折點尋找程序定理:某大級別的轉折點,可以通過不同級別背馳段的逐級收縮范圍而確定。換言之,某大級別的轉折點,先找到其背馳段,然後在次級別圖里,找出相應背馳段在次級別里的背馳段,將該過程反復進行下去,直到最低級別,相應的轉折點就在該級別背馳段確定的范圍內。如果這個最低級別是可以達到每筆成交的,理論上,大級別的轉折點,可以精確到筆的背馳上,甚至就是唯一的一筆。
數學的區間套定理
區間套定理:設一無窮閉區間列{[a(n) ,b(n)]}適合下面兩個條件:(1)後一區間在前一區間之內,既對任一正整數n,有a(n)<=a(n+1)<b(n+1)<=b(n),(2)當n->無窮時,區間列的長度{(b(n)-a(n))}所成的數列收斂於零,則區間的端點所成的兩數列{a(n)}及{b(n)}收斂於同一極限$,並且$是所有區間的唯一公共點。
(a(n)的意思是:a下標n)
閉區間套定理或者更高維的閉球套定理常常用來證明或者說明某個空間(集合)具有一種「稠密」的性質。在這個空間中構造出一列(無窮多個)閉球,使這些閉球一個比一個更小而且後一個總被套在前一個裡面,目的是使得這列閉球的直徑最終趨於零,即無限小,這時候,「最裡面」的閉球要麼是一個點要麼是空集,如果最裡面的閉球是一個點,那麼這個點必定包含於所有的這一列閉球,我們就說這個空間具有這種「稠密」的性質;反之,如果這個空間具有「稠密的」性質,必定可以構造出一列直徑越來越小最終為無窮小的閉球套,它們有唯一的公共點!
纏論的區間套最後定位在走勢結束的最低(高)的那一個價位上,這個價位逐級從最高級別(背馳發生的級別可能是日線也可能是30分鍾等)到最低級別,逐步去找這個點,放大鏡的倍數越來越大,越來越清晰的去定位。當各個級別都走入背馳段發生共振很可能1分鍾甚至更低級別的背馳導致大級別的背馳確認。通過小級別來確認大級別的背馳,通過大級別背馳來找小級別的背馳,在大級別沒有背馳發生的情況下,小級別的背馳不要輕舉妄動很可能一個小的調整把背馳消滅繼續原來的走勢。大級別背馳,小級別的一個微小的變化都可能引起大的情況,這個時候,小級別的背馳就要注意了
C. 完美纏論公式,能畫中樞、能選三買牛股、能預警,自動導航的,誰有重獎!
所有這樣的博客,都是馬後炮,他們都是等待牛股出來後,才手動畫上指標,都是忽悠人的。
首先這種指標肯定不存在,因為股票的復雜性很高,公式不可能處理那麼復雜的情況。
其次就算有人弄出了絕對賺錢的指標,也不可能拿出來賣錢,因為絕對賺錢的指標一個月賺的錢,就比他在博客上騙人一年的錢還多了。
你學纏論方向是對的,但不要想投機取巧。中樞三買這些認真研究,其實很簡單的。
你忘了纏的提醒?下面是他的原文
「對於一般投資者,請遠離所有借股票收費者,這是給來這里的所有人,無論是常住還是過客的一個最基本忠告。市場中,真正值得本ID去接觸的所謂牛人,有哪個是靠收費出來的?收費那點錢都要吆喝的人,能是什麼牛人?有那吆喝收點小錢的工夫,還不如去419一把爽。把自己的身家性命交付給那些自己都不能自保的人,那真是抱團死了。說實在,這世界上最不值錢的就是關於股票的信息,股票本質上就是廢紙一張,當然,為關於廢紙的信息付錢,比起為關於上帝的信息獻身,那還是腦子的水少點。
」
D. 纏論的k線包含處理後的通達信指標公式
可以編寫這樣的處理包含的通達信 公式處理後的k線只顯示最高價和最低價,下面副圖就是處理後的k線包含關系,白色k線是k線之間存在包含關系,洋紅色是k線沒有包含關系的上漲趨勢,藍色是k線之間沒有包含關系的下跌趨勢,黃色是處理後的上升包含k線,綠色是處理後的下降包含k線,因白色k線可能會遮擋住處理後的黃色k線和綠色k線所有畫兩條處理後的最高價和最低價橫線,黃色橫線是處理上升趨勢k線的所有包含關系k線的最高價位置和最低價位置,綠色橫線是處理的所有包含關系k線最高價和最低價位置。
但是注意處理包含關系還會出現很多特殊情況,這些特殊情況的條件都需要處理,例如連續的包含等等情況都需要細致的處理。可能每個人的條件不通公式結果也不一的。
E. 關於纏論第61課的區間套,請各位提供分析思維。
Hi, 這課你最終搞懂了嗎? 我想問,為什麼那個1分鍾區間不是58-61, 60課里也說了58-61是這個區間,但是61課卻變為了60-65,實在是不懂
F. 誰有通達信版的纏論分筆分段公式.跪求
分筆分段是掌握纏論的關鍵所在,劃筆和劃線段,其本質是通過均勻的分解走勢去專感應走勢屬及其變動,大量的劃筆劃線段,是獲得盤感的重要途徑。你現在要省了這個環節,如同省了1、2樓直接要3樓一樣,如何可得?在別人的1、2樓上蓋3樓,又如何是你的3樓?何況,公式劃出來的筆段,你敢信么?跪求!?不是不行,只是莫再向外,向別人,而應該向內,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