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住在SOHO的你們,都經歷過哪些無法言語的痛
「Small Office and Home Office」就是SOHO的縮寫,這是在家辦公的概念。自從SOHO被引入中國之後,就迅速成為許多希望能夠自由辦公人員的從業場所。SOHO住宅,是能夠滿足一個人在家居住和辦公的小戶型房子。這和房型關系不大,更多是指房間的功能或者房間的風格。
不過如果你是追求時尚的新生活的人,那麼SOHO還是挺適合。
2. 為何國內很多人都那麼喜歡SOHO
自從SOHO流行起來之後,「辦公室就是家」的概念就成了它最好的詮釋了。而在如今的經濟發展之下,房價昂貴、租房困難,不少的青年因為創業等一些問題,沒有多餘的資金來支付房子的費用。那麼SOHO公寓就憑借著面積小多功能、還貸負擔小的優勢,深受現在很多國內人的喜愛。
腺癌回想起SOHO剛剛發展的時候,那是從2006年開始,在國外的網路上就席捲了一股居家辦公的熱潮。那時候在中國,SOHO還是比較不是那麼受人注意。而如今雖然這是一個比較新穎的概念,但是因為SOHO而成名的自由職業者是在逐漸地增多。我認為,這說明了SOHO在漸漸地變成嚮往自由職業的主流,會越來越受許多人的歡迎。
3. 烏魯木齊南湖SOHO價格問題
它裡面 有活動的 至於現在 是否在執行包廂優惠 就不是很清楚了 以前是中午一點到晚上12點前 小包廂包斷138元 中包200多 大包500左右 但都沒有酒水送 不允許自帶酒水 可以去鐵路局毫威大廈七樓那家SOHO 那裡的包廂選擇行比較多也可以辦張普通會員卡 開辦卡金額 500就可以
4. SOHO公寓為什麼在三四線城市滯銷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李偉認為,一線城市的土地和住房供給仍然偏緊,導致房價持續上漲,但是目前三四線城市房地產市場卻呈現出土地供給和住房供給雙松的局面,溫州、鄂爾多斯等地的房價已經開始下跌,出現了泡沫破裂的現象。雖然一線城市的房地產泡沫在進一步膨脹,但是是否會破裂以及什麼時候破裂,現在還很難說。
北京中原地產市場研究部總監張大偉的表達更為直白。他認為,在土地財政的驅動下,前幾年不少三四線城市大量供地,並在近期形成海量房屋供應,是導致三四線城市房子過剩的「禍因」。
城市規劃的無序,使「新城」遍地。近期媒體曝光的貴陽、營口、常州等地均是以新城建設帶動房地產開發的典型案例,但後續需求的乏力,使新城變成「鬼城」。多位受訪者對記者表示,在當前的三四線城市中,出現房屋供應嚴重過剩的「鬼城」不在少數。警報聲聲對於三四線城市房價出現危機的事,有些人感到納悶:一線城市比如北京房價動輒每平米4萬以上,三四線城市的房價往往只有三四千元一平米,貌似與「高房價高風險」的傳統標准大相徑庭?
其實,由克而瑞信息集團研究中心提供的一份2012年中國城市房地產市場風險排行榜,2012年底經媒體發布後,曾經引起很大爭議。
這份榜單顯示,風險前5 0名中並沒有一二線城市,相反,一線城市風險度相對更低。參與測評的287個城市中,風險度前50強幾乎都被三四線城市佔據,拉薩、泰安、保定、滄州等城市化水平較低、經濟實力較弱、供應明顯大於需求的三線城市,和41個四線城市都位列風險強度前50。四線城市酒泉、呼倫貝爾、黑河依次名列全國城市市場風險前3位,而上海、北京、深圳依次位列第285、286、287位。總體來看,市場風險前50強城市中,有46個城市位於內陸地區,占總數的92%。
報告特別指出,資源型城市鄂爾多斯的房地產崩盤風險業已引發業界高度關注,鄂爾多斯近年來房地產市場炒作過頭,其常住人口不到200萬,當地房地產市場存在巨大的投資泡沫,土地消化周期長達9.71年,供求比高達3. 88,市場嚴重供過於求。
不過,由於這些區域的房地產市場體量相對較小,房價不高,因此未受到外界的較多關注。如今,這份報告的結果似乎正在被一一驗證。
需求低迷
在大城市房價很高並且限購的背景下,三四線城市的房價曾經顯得「頗有優勢」。不少在大城市上班的人,也紛紛回鄉以「白菜價」置業或者投資。
不過,隨著房子開發得越來越多,「房子賣給誰」成了最大的問題。
三四線城市房屋銷售不暢的狀況日益明顯。中原地產的報告顯示,今年1月,該機構監測的25個三線城市新建住宅成交11.22萬套,連續3個月走低,創6個月新低。14個四線城市新建住宅成交僅1.63萬套,創下11個月新低。
業內人士表示,三線城市1月新建住宅成交量走低,雖有春節因素影響,但自2013年以來,三四線城市的新房成交量便一直處於低位。這與三四線城市人口外流、需求低迷的狀況密不可分。
中金公司7日發布的研究報告指出,安徽宿州市主城區人口在40萬左右,2013年市區房地產住宅銷售量150萬平米,批准預售220萬平米。如果按照2014年新開工增長2 5%以上估計,宿州市區2014年批准預售將在270萬平米以上,供給過剩風險較大。
報告認為,三四線城市房地產市場冷熱不均,目前80%-90%的需求來自地級市本市市區原城市居民,農民進城帶來的購房需求有限。整體而言,未來兩三年,供給過剩將是最大的問題。
房價下跌
在溫州和鄂爾多斯樓市投資資金撤出、房價大跌之後,業界關注的是,同樣存在供過於求問題的其他三四線城市是否也會崩盤。
「它和二三線城市的差別就是人口密度比較小,所以這個指標相對來說比較居前,導致地廣人稀,土地供應多,供求關系失衡,供求關系逆轉。在這樣的情況下,這些城市當中,如果大規模的做房地產開發,風險是非常大的。」克爾瑞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丁祖昱同時強調,這不是講四線城市不需要房地產開發,而是四線城市的進入還是要非常謹慎的。在這些城市當中,有限的客戶需求、市場需求和相對無限的土地供應,構成了這些城市最大的風險。
張大偉表示,全國房地產市場經歷了過去10 年的粗放、迅猛發展後,如今一、二、三線城市分化發展特徵明顯,全國房地產市場已很難用同一周期概括。2014年,三四線城市將面臨比2013年更大的風險,一些房企正逐步撤離三四線城市。在供應庫存的壓力下,崩盤的案例將會增加。專家表示,由於意識到市場風險,從去年開始,不少大型開發商從三四線城市撤離,回歸一二線城市。同時,投資房地產資金撤出,不僅會導致房價下跌,也可能使部分城市出現爛尾樓。
據中國指數研究院統計,今年1月,全國100個城市新建住宅平均價格為10901元/平方米,環比上漲0.63%。其中,37個城市的房價環比下跌,比2013年12月增加5個城市。在房價下跌的城市中,除廈門、溫州、海口之外,均為三四線城市,烏魯木齊、新鄉、洛陽跌幅居前。
《投資與理財》特約分析師提醒說,即便房價跌了,除非有自住需求,投資者最好不要盲目「抄底」三四線城市房產。因為這些城市外來人口太少,房子嚴重供大於求,消化起來可能需要很長時間。
C縣故事:房地產先行的城鎮化「病人」 春節前夕,在山東省C縣某政府部門工作的劉娜(化名)接到了一項重要任務:2014年,必須介紹自己的親戚或朋友,至少在縣城內購買兩套新建商品房。否則,她可能被停發工資。 在這個縣城中,很多公務員都接到了類似的賣房任務,這是以往從來都沒發生過的事情。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快,C縣興建了大量商品住房,其中相當一部分商品房項目嚴重滯銷。近期,該縣已著手控制新建商品房的規模,但剩餘房屋的消化仍是個大問題。
公務員的新「任務」
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本地人,劉娜已在C縣某政府部門工作十多年。她向記者表示,針對賣房的任務,春節前單位曾專門開會布置。按照規定,賣房任務並不針對某些指定樓盤,只要是縣城內的新房項目皆可。 劉娜說,由於並非其「分內之事」,這項任務僅以口頭的形式通知,未見相關文件下發。按照規定,對於完成或超額完成賣房任務的人,均無額外獎勵。但在一定的時間節點之前未能完成任務的,可能被罰款或停發工資。「賣房子已經成了我們的任務。」
在C縣的很多機關單位,公務員都接到了類似「任務」,不同的單位任務量不盡相同,懲罰措施也有所差別。按照一位公務員的說法,只要是吃「縣財政」這口飯的人,大都被分派了「任務」。
「公務員賣房」的情況,在這個縣城可謂前所未有。春節期間,劉娜在走親訪友時曾有意詢問,但她的親戚和朋友均沒有購房需求。劉娜對於完成這項任務並無信心,她認為,城區的房子價格太高,而郊區的很多樓盤設計不合理,且缺乏生活配套,很難賣出去。 就在劉娜一籌莫展之時,「破解之道」已悄然傳開。政府部門一位工作人員表示,要完成這項任務,只需到項目售樓處與銷售人員協商,以一定的成本將其客戶「購得」,變成經自己介紹購房的「親友」,即可交差。
「通常只要花500元就能買到一個名額,比起罰款要劃算得多。」這位公務員說,早在2013年下半年,一些鄉鎮機關單位率先啟動了公務員賣房的「任務」,促使鄉鎮居民去城市購房。個別人摸索出此道,成功矇混過關。 新城開發「後遺症」 在要求公務員賣房的同時,C縣也開始控制建設規模。據了解,從去年下半年開始,C縣就停止市郊和城北開發區的土地供應,從而控制城市擴張速度。政府部門強調,未來的開發重心將從新區建設轉向老城改造。
「消化存量、嚴控增量」的思路,與該縣的現實情形密不可分。從2009年開始,C縣啟動大規模新城建設,在舊城的基礎上,將城市向北部擴張,並與開發區實現對接。同時,C縣將一些政府部門和醫院、學校、汽車站等公共設施搬遷至新城區,並啟動商品房小區的建設,將市區的人口分流至新城。 數據顯示,根據上述開發規模,在城市擴張的過程中,C縣城區的面積增加了一半以上。在此過程中,縣級財政負擔沉重。盡管土地出讓收入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財政,但若無法順利銷售房屋,房地產相關稅收將面臨缺口。
記者在縣城東北部的新區調查發現,這里矗立著大大小小近20個房地產開發項目。有些項目已經建成並交付使用,有些還處在施工狀態,還有些地塊已經被圍起來等待開發。據不完全統計,若縣城的房地產項目全部開發完畢,可容納超過5萬戶居民,而C縣城區的人口僅20萬人左右。 這種供大於求的態勢造成了大量房地產項目滯銷。據記者了解,在該區域已交付使用的房地產項目中,入住率明顯偏低,一些項目入住率不足50%。
事實上,由於原本就具有房屋等資產,對於該城市的居民而言,房價並不算是太大的負擔。目前城北新區項目的均價多在2000-3000元/平方米的水平,市區新房的價格最高也未超過4000元/平方米,而該縣工薪階層的平均月收入在1500元左右。經過近年來的拆遷補償,不少家庭擁有兩套以上的房產。隨著市場供應的增加,房價進入滯漲局面恐成為現實。以較早開發的「幸福人家」項目為例,該項目的二期在2011年出售時,價格在2400元/平方米左右。目前該項目三期處於在售狀態,平均售價在3000元/平方米左右,兩年間房價平均漲幅約為20%。同其他陷入滯銷的項目類似,目前「幸福人家」三期的銷售情況不佳,處於「有價無市」的尷尬局面。
5. 外貿soho,報價後客戶總說貴或無反貴怎麼辦
說貴很正常啊,誰買東西還能不講價啊~
你需要告訴他價格為什麼這么貴,是產品質量比較好,還是服務比較好,等等~
或者你再推薦一些便宜的產品給客戶~
做SOHO很不容易,既然客戶回,說明他還是想做的,雖然可能性比較小,你需要花時間多跟蹤。
交流多了,有感情了,說不定生意就來了~
不知道你是做什麼產品的?
6. 求助:剛嘗試SOHO,客人要CIF價格,接下來怎麼辦
報價給他呀。。
7. 潘石屹30億美元甩賣SOHO有什麼感想
6月對於樓市最大的信號之一,莫過於房產大佬潘石屹將SOHO中國清倉出售的消息,曾經親口說過的「跑不了,不要相信謠言」,但如今卻出爾反爾,自2014年開始瘋狂拋售旗下產業,到今年更是直接打包出售,根據《中國新聞網》報道,由黑石集團從潘石屹夫婦手中約收購28.56億股,占發行總股本約54.93%。潘石屹夫婦將一次性套現142.81億港元。這一「清倉式」的出售的結果,意味著SOHO中國的「潘石屹時代」基本結束。
而上一次出現這樣動盪的還是前首富李嘉誠退出內地樓市的新聞,不少人又借機預言,這是中國樓市不景氣的預兆。這一說法靠譜嗎?我想說,根本就是一些人在帶節奏刺激焦慮。
首先,我們從潘石屹撤離中國樓市來看,曾經SOHO中國確實是我國房地產行業的頭部企業之一,2007年曾在港股上市創下當年亞洲最大的商業地產IPO紀錄,IPO即我們所說的首次公開募股,首次上市就能獲得如此成績,為SOHO中國在樓市上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在之後的幾年間,潘石屹和SOHO中國知名度也一路走高。
但從2012年開始,SOHO中國將主戰場由房地產開發轉移到了持有物業,這一錯誤決定讓他們錯過了炒房時代的輝煌,人民對房子需求最火熱的階段,相比房地產開發,物業服務幾年間不斷遭遇詬病,甚至有大量取消物業的呼聲此起彼伏,導致SOHO中國從樓市競爭浪潮中被其他房企甩在身後,開始走下坡。
失敗的轉型,導致企業收益下滑,加上潘石屹方面,先是曝出潘石屹兒子疑似詆毀戍邊戰士,再來是潘石屹夫婦最大的一筆公益捐助竟然是對海外學校,雖然公益是自由的,但是對海外的幫扶比對自己國家還用心,還是這樣的知名公眾人物,確實很難讓人理解。企業收益遇冷,房產大佬名聲走下坡,留在國內發展對於潘石屹來說,已經是步履維艱,最好的辦法可能就是套現及時止損。
其次,從中國樓市環境來說,我認為未來房地產發展仍是光明的。第一,業內人士紛紛進駐房地產行業。一直抨擊房地產的實體企業大佬董明珠,被發現企業注冊房地產類公司,電商大佬阿里巴巴與易居中國控股建立了深度合作關系,將打造新的房地產交易平台。就連撤離的李嘉誠也開始重新在內地拿地開發,這些企業和商業大佬比普通人更懂得哪些行業有錢可賺,甚至不惜吃回頭草,可見中國樓市不是沒錢,而是仍有紅利可圖。
第二,老齡化加劇,三胎政策放開。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顯示,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有2.6億人,在整體人口中的比重達到18.7%,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為19064萬人,老年人多了,涉及到養老產業的崛起,養老房產,養老服務等等都是待開發的藍海市場。三胎政策放開後,人口會持續增加,人口是樓市需求的主要支撐力,有這一優勢在,中國的買房需求在未來極有可能將翻倍增加。第三,房企們賺得盆滿缽滿。說房地產沒錢賺,我們不妨看看現在的房企能賺多少,拿今年來說,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5月,全國商品房銷售額70534億元,增長52.4%;比2019年同期增長36.2%,兩年平均增長16.7%。這還是在國家積極實施房住不炒的前提下,很明顯,房地產即使到現在仍有錢賺,還是在不斷上漲的狀態。雖然我們不該陰謀論非說別人有目的地逃離中國樓市,但是在中國樓市仍有上行空間的基礎上還要撤離,可能不是單單對國內房地產前景不看好那麼簡單了。
因此,現在准備買房,或者持有房產的人,不要僅僅因為個人或者個別企業的變化就認為樓市要降溫,要看整體的環境,多個企業的布局,以及自身的實際需求,再考慮要不要買房,這才是最理智的做法。
8. SOHO中國股價一度暴跌40%,是什麼原因導致的
Soho中國一直是很多人投資的目標,也是很多企業想要達到的發展水平,不得不說soho中國確實是創建了商業當中的一種發展模式,同時也給當時的中國帶去了新的發展活力,但是由於一些原因的,影響售後,中國的股價曾經一度暴跌40%,整個企業的市價近乎蒸發了一半。為什麼會引起這樣的情況,今天我們就來分析一下。
要想在中國的市場打開,要想打開中國的市場,賺中國人民的錢,就一定要考慮到中國的實際情況,並不是所有的企業都有能力搶佔中國市場的,也希望想要在中國獲得利益的企業,不要因為一時的誘惑,就做出讓整個企業都後悔的事情。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任何企業的發展,都應該以國家的利益為標准,不要做出一些損害自己也損害國家利益的事情。
9. SOHO中國股票暴漲的背後與黑石集團又怎樣的關系
在今年對3月10日10點50分,SOHO中國終於好不容易以股價飆升的消息再次回歸大眾視野。當天,傳黑石集團正與SOHO中國就後者私有化進行談判,交易價值4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78億元,331億港元)。消息出來之後,SOHO中國直線拉升,漲37.58%後緊急停牌。消息傳出,輿論嘩然,雖然這么多年SOHO中國終於稍雪前恥,但潘石屹本人卻人設崩塌。那麼,在SOHO中國股價暴漲,以及潘石屹跑路的事件背後,可以給房企提供那些可資借鑒的教訓呢?
當年,SOHO中國之所以做出轉型的決定,是因為潘石屹認為,2012年開啟的樓市調控已是史上最嚴,促進房價合理回歸的是必然的趨勢。所以,他認為,“自持物業比持有人民幣更好”,因而選擇了做“包租公”。然而,事實證明,正是這一決策,使SOHO中國逐漸離開了百強房企的行業。
10. 成都藍光西環里LOFT和SOHO的價格如何呢
LOFT目前總價約55萬起,聽說要漲價了吧,有興趣的可以去他們營銷中心看看。然後soho總價約52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