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網上說的越南黃金是真黃金嗎真是永久不掉色嗎
不是,是一種鍍金
真正的越南黃金跟我們的黃金一樣
價格也不差不了多少
至於不掉色只是商家的噱頭
使用久了還是會掉色的
真黃金戴久了都會退一點色
何況鍍金
希望對你有點幫助!
⑵ 黃金掉色是不是假的
黃金不掉色的
⑶ 假黃金怎麼就不褪色了
基本是不太可能會不褪色的,因為我們都知道,假黃金大多數是銅鋅的合金,而銅與鋅都要比黃金活潑,在生活中就會不斷的發生離子交換,所以就會褪色了。所以黃金還是有黃金的價值的 希望可以幫到你!!~
⑷ 會褪色的金子是不是真的金子
絕對不是真金,金的識別
: 觀色。
黃金是七青八黃九紫十赤。意思是說青黃色的含金量為70%,黃色的含金為80%,紫黃色的含金為90%,赤黃色的幾乎含金為100%。
看比重。黃金是已知物質中比重相對其他常見金屬而言是比較大的,其密度為19.37克/立方厘米,相同重量的黃銅;赤銅體積要比相同重量的黃金,赤金大的多。有經驗的人,看看顏色,掂掂重量,便知一二。
可以比硬度,用火燒,用酸溶的辦法識別金子,赤金硬度最小,用牙可以咬出痕,用大頭針可以劃出紋,真金不怕火煉,在火焰中燒過,仍然金光閃閃,其他金屬一燒就氧化變色。真金還不溶於單一的酸(如,鹽酸,硫酸)中其它金屬都比不上金子。
金的性質:
元素名稱:金(Gold)
符號:Au
原子序數:79
核電荷數:79
核外電子數:79
常見氧化數:+1、+3
原子半徑:134
M+離子半徑:137
M3+離子半徑:85
M+(氣)水合熱:-644
升華熱:385
原子體積:(立方厘米/摩爾)
10.2
元素在太陽中的含量:(ppm)
0.001
元素在海水中的含量:(ppm)
0.00001
地殼中含量:(ppm)
0.011
氧化態:
Main Au+3
Other Au-1, Au0, Au+1, Au+2, Au+5, Au+7
氧化金
三價金的氧化物,分子式 Au2O3,水合物分子式為Au2O3·3H2O ;分子量 495.98 ;含金量 77.0%;外觀 棕色粉末;儲存方法:常溫乾燥密封儲存。
化學特性:
加熱時放出氧氣,生成單質金。
2Au2O3 = 4Au + 3O2↑
製法:
高溫加熱氫氧化金可製得。
2Au(OH)3 = Au2O3 + 3H2O
化學性質
其化學性質不活潑,只能溶於王水中Au+4HCl+HNO3=H[AuCl4]+NO+2H2O
金的化合物
三氯化金:AuCl3
是一種褐紅色的晶體,它一般以二聚體的 形式存在。
加熱
2Au+3Cl2==2AuCl3
相對原子質量:196.9665
同位素及放射性:Au-197
所屬周期:6
所屬族:IB
電子層:5d106s1
核外電子排布:2 8 18 32 18 1
常見化合價:+1 +3
電負性:2.54
電離能 (kJ /mol)
M - M+ 890.1
M+ - M2+ 1980
M2+ - M3+ 2900
M3+ - M4+ 4200
M4+ - M5+ 5600
M5+ - M6+ 7000
M6+ - M7+ 9300
M7+ - M8+ 11000
M8+ - M9+ 12800
M9+ - M10+ 14800
熔點:1064℃
沸點:2807℃
密度:19.32g/cm3(20℃)
描述:赤黃色金屬,質軟,延展性強.
晶體結構:晶胞為面心立方晶胞,每個晶胞含有4個金屬原子。
晶胞參數:
a = 407.82 pm
b = 407.82 pm
c = 407.82 pm
α = 90°
β = 90°
γ = 90°
聲音在其中的傳播速率:(m/S) 2030
金,是人類最早發現的金屬之一,比銅、錫、鉛、鐵、鋅都早。1964年,我國考古工作者在陝西省臨潼縣秦代棟陽宮遺址里發現八塊戰國時代的金餅,含金達99%以上,距今也已有兩千一百年的歷史了。在古埃及,也很早就發現金。
金之所以那麼早就被人們發現,主要是由於在大自然中金礦就是純金(也有極少數是碲化金),再加上金子金光燦爛,很容易被人們找到。在古代,歐洲的煉丹家們用太陽來表示金,因為金子象太陽一樣,閃耀著金色的光輝。在我國古代,則用黃金、白銀、赤銅、青鉛、黑鐵這樣的名字,鮮明地區別各種金屬在外觀上的不同。
不過,雖然說金的自然狀態大都是游離狀的純金,但自然界中的純金卻很少是真正純凈的,它們大都含金達99%以上,但總含有少量銀,另外還含有微量的鈀、鉑、汞、銅、鉛等。
金在地殼中的含量大約是一百億分之五;立方公里的海水中,含有5噸金!另外,據光譜分析,在太陽周圍灼熱的蒸汽里也有金,來自宇宙的「使者」——隕石,也含有微量的金,這表明其他天體上同樣有金。
金在地殼中的含量雖然還不算是太少,但是非常分散。至今,人們找到的最大的天然金塊,只有112公斤重,而人們找到的最大的天然銀抉卻重達13.5噸(銀在地殼中的含量只不過比金多一倍),最大的天然銅塊竟達420噸重。在自然界中,金常以顆粒狀存在於砂礫中或以微粒狀分散於岩石中。
金密度大。1立方米的水只重1噸,而同體積的金卻達19.3噸重!人們利用金與砂比重的懸殊,用水沖洗含金的砂,這就是所謂的「砂中淘金」。近年來,人們發現含有氰化物的水能溶解金,生成溶於水的NaAu(CN)2,於是採用0.03—0.08%的氰化鈉溶液沖洗金砂,使金溶解,然後把所得的溶液用鋅處理,鋅就把金置換出來,於是製得金。這種化學的「砂里淘金」法,大大提高了淘金的效率。不過,氰化物劇毒,在生產時必須嚴格採取安全措施。現在,只要砂中含有千萬分之三或岩石中含有十萬分之一的金,都已成了值得開採的金礦了。
金是金屬中最富有延展性的一種。1克金可以拉成長達4000米的金絲。金也可以捶成比紙還薄很多的金箔,厚度只有一厘米的五十萬分之一,看上去幾乎透明。帶點綠色或藍色,而不是金黃色。金很柔軟,容易加工,用指甲都可以在它的表面劃出痕跡。
俗話說:「真金不怕火」、「烈火見真金」。達一方面是說明金的熔點較高,達1063℃,火不易燒熔它;另一方面也是說明。金的化學性質非常穩定,任憑火燒,也不會銹蝕。古代的金器到現在已幾千年了,仍是金光閃閃。把金放在鹽酸、硫酸或硝酸(單獨的酸)中,安然無恙,不會被侵蝕。不過,由三 份鹽酸、一份硝酸(按體積計算)混合組成的「王水」,能溶解金。溶解後,蒸干溶液,可得到美麗的黃色針狀晶體——「氯金酸(四氯絡金III酸)」。另外,上面已提到,氰化物的溶液能溶解金,汞也可溶解金,主要是用來在器物表面鍍金。硒酸(或碲酸)與硫酸(或磷酸)的混合物,也能溶解金。在高溫下,氟、氯、溴等元素能與金化合生成鹵化物,但溫度再高些,鹵化物又重新分解。熔融的硝酸鈉、氫氧化鈉能與金化合。
過去,黃金成了金屬中的「貴族」——主要被用作貨幣、裝飾品。由於黃金硬度不高,容易被磨損,一般不作為流通貨幣。現在,隨著生產的發展,黃金已成了工業原料。例如,自來水筆的金筆尖上常寫著「14K」或「14開」的字樣,便是說在製造金筆尖的24份(重量)的合金中,有14份是金。在我國生產的一些電子計算機的集成電路中,也有用金絲作導線。此外,一些重要書籍的精裝本封面上的金字,便是用金粉印上去的(一般書的金字常用電化鋁或黃銅粉代替)。如果把極細的金粉摻到玻璃中,可以製得著名的紅色玻璃——「金紅玻璃」(含金量為十萬分之一到萬分之三)。
⑸ 電視上假黃金不會掉色真嗎
你好,一般的假黃金都是將各個金屬熔解後混在一下的,所以是不會掉色。只是這個時候黃金的純度會降低,但是通過專業的儀器是可以測試出來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你
⑹ 這個發白的黃金貔貅是屬於金子的嗎 不掉色不知道真的假的
⑺ 如何辨別黃金是真是假
辨別黃金的真假可以參考下面幾種方法:
1、看色澤
根據黃金的不同光澤和顏色即可大體區分純金、K金,真金、假金。即金以赤黃色(黃紅色)為佳,成色在95%以上;正黃色成色在80%左右;青黃色成色在 70%左右;黃色略帶灰色成色在50%左右。故有口訣為「七青八黃九五赤、黃白帶灰對半金」。若對長時間的黃金首飾來說,則有「銅變綠,銀變黑,金子永遠不變色」的說法。
2、掂重量
黃金比同體積的銀、鉛、錫重一倍左右。真金拿在手上有墜手感,而銅或其它只有重感而無墜感。
3、聽聲音
成色高的黃金首飾受敲擊或往硬地拋擲時,發出「噗嗒、噗嗒」的沉悶低聲,有聲無韻也無彈力,K金有音韻、有聲、有彈力,彈力越大、音韻越尖越長者,成色越差。假的或成色低的黃金聲音脆而無沉悶感,一般發出「當當」響聲,而且聲有餘音,落地後跳動劇烈。
4、折硬度
成色高的黃金,用大頭針或指甲刻劃均可留下痕跡。97%以上成色的黃金首飾,彎折兩三次後,彎折處出現皺紋,也叫魚鱗紋;95%左右成色的黃金首飾,彎折時感覺硬,魚鱗紋不明顯;90%左右成色的黃金首飾,彎折時很硬,沒有魚鱗紋;含雜質較多的黃金首飾,彎折兩三次即斷;如為生金製作,彎即斷,斷面有明顯的砂粒狀。用此法時應考慮到首飾的寬窄與薄厚,厚的、寬的就硬些,薄的、窄的就軟些。
5、用試金石鑒定成色
利用已確定成色的金和被試首飾在試金石上磨道,通過對比顏色,確定黃金首飾成色。此法應在自然光和日光燈下進行,不能在直射的太陽光線和白熾燈下進行。
在以往人們常用試金石來測定金的大體含量,試金石是一種含炭質的石英和蛋白石等混合黑色礦物,將黃金在試金石上面劃一條紋,就可以看出黃金的大致成色。純金:發亮的深黃色、濃黃色;含銀金:色淺變微帶炎綠色;含銀大於25%的金:土白色;含銅的金:顏色加深,呈紅色色調;含銀銅的金:黃色;含鋅、同、鎳的金:白金色。
6、用酸點
在試金石上分別磨出被鑒定首飾和對比的黃金,用玻璃棒點試硝酸在金道上,因金元素化學性質穩定,不與酸反應,故顏色不變。若非金或非純金,金道則消失或起變化。變化規律是「三快、三慢」,即成色低的消失快,成色高的消失慢;混金消失快,清金消失慢;大混金消失快,小混金消失慢。視其金道消失情況,比較對比就可確定黃金首飾成色
7、用火燒
用火將要鑒別的飾品燒紅(不要使飾品熔化變形),冷卻後觀察顏色變化,如表面仍呈原來黃金色澤則是純金;如顏色變暗或不同程度變黑,則不是純金。一般成色越低,顏色越濃,全部變黑,說明是假金飾品。真的燒紅後即淬入水中,色澤不變。真的遇火不變色,假的不耐火,變成黑紫色,不光亮。
⑻ 黃金掉色是什麼原因,是假的嗎
假黃金項鏈是會掉色的。
黃金真假辨別方法:
(1)看顏色:黃金首飾純度越高,色澤越深。在沒有對金牌的情況下可按下列色澤確定大體成色(以青金為准則。所謂青金是黃金內只含白銀成分);深赤黃色成色在95%以上,淺赤黃色90--95%,淡黃色為80--85%,青黃色65—70%,色青帶白光只有50--60%,微黃而呈白色就不到50%了。通常所說的七青、八黃、九赤可作參考。
(2)掂重量:黃金的比重為19.32,重於銀、銅、鉛、鋅、鋁等金屬。如同體積的黃金比白銀重40%以上,比銅重1.2倍,比鋁重6.1倍。黃金飾品托在手中應有沉墜之感,假金飾品則覺輕飄。此法不適用於鑲嵌寶石的黃金飾品。
(3)看硬度:純金柔軟、硬度低,用指甲能劃出淺痕,牙咬能留下牙印,成色高的黃金飾品比成色低的柔軟,含銅越多越硬,折彎法也能試驗硬度,純金柔軟,容易折彎,純度越低,越不易折彎。
(4)聽聲音:成色在99%以上的真金往硬地上拋擲,會發出叭噠聲,有聲無韻也無彈力。假的或成色低的黃金聲音脆而無沉悶感,一般發出「當當」響聲,而且聲有餘音,落地後跳動劇烈。
⑼ 我們這邊有買假黃金的500塊錢不掉色,是真的假的
百分之一百是假的 記住 天上不會掉餡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