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市基金 > 黃金大事件歷史

黃金大事件歷史

發布時間:2021-12-20 09:33:47

① 影響近期黃金走勢的幾大事件

希臘政府的組建(歐債問題) QE3第三輪量化寬松政策

② 有沒有詳細介紹黃金歷史的書籍(包含各大事件)

書 名: 黃金的歷史
作者:李鵬
出版社: 哈爾濱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9年07月
ISBN: 9787807537670
開本: 16開
定價: 35.00 元
望採納!

③ 黃金價格的走勢看哪些大事件和經濟數據

比如說加息,戰爭,脫歐。。。數據就是非農。。。

④ 黃金的大事記

1950年4月,中國人民銀行制定下發《金銀管理辦法》(草案),凍結民間金銀買賣,明確規定國內的金銀買賣統一由中國人民銀行經營管理。
1982年,中國人民銀行開始發行熊貓金幣。
1982年9月,在國內恢復出售黃金飾品,邁出中國開放金銀市場的第一步。
1983年6月15日,國務院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金銀管理條例》,規定「國家對金銀實行統一管理、統購統配的政策」;「中國人民共和國境內的機關、部隊、團體、學校,國營企業、事業單位,城鄉集體經濟組織的一切金銀的收入和支出,都納入國家金銀收支計劃」;「境內機構所持的金銀,除經人民銀行許可留用的原材料、設備、器皿、紀念品外,必須全部交售給中國人民銀行,不得自行處理、佔有」;「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一切單位和個人不得計價使用金銀,禁止私自買賣和借貸抵押金銀」。
1999年11月25日,中國放開白銀市場,封閉了半個世紀的白銀自由交易開禁,為放開黃金交易市場奠定了基礎。12月28日,上海華通有色金屬現貨中心批發市場成為中國唯一的白銀現貨交易市場。白銀的放開視為黃金市場開放的「預演」。
2000年8月,上海老鳳祥型材禮品公司獲得中國人民銀行上海分行批准,開始經營舊金飾品收兌業務,成為國內首家試點黃金自由兌換業務的商業企業。
2000年10月,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課題組發表有關黃金市場開放的研究報告。同年,中國政府將建立黃金交易市場列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五」綱要。
2001年4月,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戴相龍宣布取消黃金「統購統配」的計劃管理體制,在上海組建黃金交易所
2001年6月11日,中央銀行啟動黃金價格周報價制度,根據國際市場價格變動兌國內金價進行調整。
2001年8月1日,足金飾品、金精礦、金塊礦和金銀產品價格放開。
2001年9月29日,中國國家黃金集團公司成立。
2001年11月28日,黃金交易所模擬試運行,黃金走過了一條從管制到開放的漫長歷程。
2002年10月30日,上海黃金交易所開業,中國黃金市場走向全面開放。
2003年11月18日,中國銀行上海分行推出「黃金寶」業務,個人炒金大門被撞開。
2004年6月,高賽爾金條推出,國內首次出現按國際市場價格出售與回購的投資型金條;7月中金黃金與其他公司合作分別成立鄭州黃金交易中心、大連黃金交易中心。
2004年8月16日,上海黃金交易所推出AU T+D現貨延遲交收業務。
2004年9月6日,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在倫敦金銀市場協會(LBMA)上海年會上表示,中國黃金市場應該實現從商品交易為主向金融交易為主轉變,由現貨交易為主向期貨交易為主轉變,由國內市場向融入國際市場轉變。
2004年11月2日,鑫力黃金交易中心正式成立。
2005年1月8日,山東黃金交易中心正式成立。
2005年1月16日,中國農業銀行與山東招金集團聯手推出「招金」個人黃金業務;隨後中國銀行開立計帳式紙黃金業務;中國建設銀行於2月28日推出個人帳戶金交易業務。
2005年7月18日,上海黃金交易所與工行上海分行聯合推出「金行家」業務,這是上海黃金交易所首次推出的面向個人的黃金投資產品。
2005年8月,山東招金黃金交易中心正式開業。
2008年12月30日,天津貴金屬交易所在天津濱海新區空港經濟區注冊,注冊資本金為一億元人民幣,公司營業范圍為「貴金屬(含黃金、白銀)、有色金屬現貨批發、零售、延期交收,並為其提供電子平台;前述相關咨詢服務及許可的其它業務」。
交易所於2010年2月開始試運行,2012年2月正式運行。交易所上市交易的品種有鉑、鈀、白銀、黃金四種貴金屬。2010年度總成交金額為1,432億元,創稅1,500餘萬元;2011年總成交額為16,309億元,創稅約1.6億元;截至2012年1月,交易所共有簽約會員85家,保有客戶逾13萬戶。
2014年11月,國務院取消個人攜帶黃金及其製品進出境審批。 擁有黃金很早就被人們看作擁有財富的象徵,由於黃金所特有的自然金屬特性:數量較少總量持續穩定,不容易出現人為的數量膨脹(紙幣可以輕易印刷導致人為性數量隨意增加),生產黃金需花費較多勞動,所以黃金單位價值昂貴。
黃金又具有良好的延展性,物理穩定性極佳,不易腐蝕,便於分割和攜帶等,這一切都決定了黃金成為人類商品社會中最適宜充當貨幣的商品——即一般等價物,黃金是用來給其他物品衡量價值的標准。
黃金用來給其他物品衡量價值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埃及、古羅馬時代,近現代被作為通行貨幣來衡量其他商品價值的標准,在16—19世紀初期被各個新興的資本主義國家所廣泛採用的金銀本位制或復本位制是比較成熟完善的體制。
復本位制分兩種形式,一種是金銀兩幣按其各自實際價格流通的「平行本位制」,如英國的金幣「基尼」與銀幣「先令」,就同時按市場比價流通;另一種是兩幣按國家法定比價流通的「雙本位制」或「兩幣位制」也即通常所稱的「復本位制」。美國和歐洲大陸國家曾採用這種制度。
1、黃金與美元價格穩定期後的第一次小牛市1792年,美國政府規定了紙幣和黃金的固定兌換率,在本國貨幣體制內引入了金復本位制。當時的黃金兌換官價約為20美元/盎司,在隨後的100多年裡這個比例關系總體變化不大。
同期英國也開始實行金本位制,標准規格和成色的金幣和金條可以同英格蘭銀行發行的紙幣自由兌換。美英兩國的帶頭作用,使得世界上許多國家也相繼採用金本位制,於是黃金逐漸發展為公認的國際貿易結算工具。當時黃金與美元的兌換價格在每盎司黃金兌換18--20美元之間窄幅波動,這一價格區間維系了約100多年。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歐洲國家之間產生了大量戰爭賠款以及歐洲各國幾乎都出現了嚴重的通貨膨脹。從1918年至30年代初,絕大多數國家被迫放棄了政府發行的紙幣可兌換黃金的貨幣體制,在這些國家內都出現了紙幣狂貶和金價暴漲的局面。到了30年代又爆發了世界性的經濟危機,使得世界「金本位制」徹底崩潰,於是各國紛紛加強了貿易管制,禁止黃金自由買賣和進出口。
這些重大變故導致公開的黃金市場失去了存在的基礎,世界各地的黃金市場相繼倒閉和被關閉。到1939年當時世界僅剩的唯一黃金市場---倫敦黃金市場被迫關閉,倫敦黃金市場這一關閉就是持續了15年,直至1954年才重新開張。
在這個期間一些國家實行「金塊本位」或「金匯兌本位制」,大大壓縮了黃金的流通貨幣功能,使之退出了國內流通支付領域。但在國際儲備資產中,黃金仍是最後的支付手段,充當世界貨幣的職能,黃金仍受到各國政府的嚴格管制。 英國
英國前首相戈登-布朗在出任首相前還曾擔任英國財政大臣,據相關報載顯示,布朗曾與1999年-2002年間以超低的價格拋售黃金,當時的價格僅為275美元/盎司,所售黃金價值僅為39億美元。布朗在黃金價格觸底時選擇拋售,讓納稅人付出了巨大代價,對英國經濟也造成了負面影響。
各大央行
2013年12月11日由於擔心重蹈英國前首相戈登-布朗的低價拋售黃金的覆轍,全球各大央行並未擇機拋售黃金儲備,據二元期權交易商Banc De Binary最新研究報告顯示,央行所儲備的黃金價值從1.7萬億美元下跌至1.28萬億美元,下跌了多達4000億美元。作為黃金現貨儲備的大戶,美聯儲的損失最高,8134噸儲備黃金的價值從2013前的4330億美元下降至3270億美元,賬面損失超過1000億美元。
Banc De Binary認為當前全球央行或許極為擔心金價將來出現反彈,所以為了避免不必要的尷尬並未著急出售黃金儲備。進入2013年以來,金價已累計下跌25%至每盎司1253美元。
Banc De Binary首席執行官Oren Laurent表示:」金價自2011年8月經歷了10年增長創下歷史新高後便一直處於下降趨勢。但是央行仍囤有大量黃金儲備,何時減倉是一個很難預測的難題。然而由於未來美聯儲可能會削減量化寬松規模(Taper),金價可能面臨進一步下跌。「

⑤ 本世紀以來影響黃金和白銀價格的重大事件列表

一 皇權壟斷時期(19世紀以前)

在19世紀之前,因黃金極其稀有,黃金基本為帝王獨占的財富和權勢的象徵;或為神靈擁有,成為供奉器具和修飾保護神靈形象的材料;雖然公元前6世紀就出現了世界上的第一枚金幣,而一般平個民很難擁有黃金。黃金礦山也屬皇家所有,當時黃金是由奴隸、犯人在極其艱苦惡劣的條件下開采出來的。正是在這樣的基礎上,黃金培植起了古埃及及古羅馬的文明。16世紀殖民者為了掠奪黃金而殺戳當地民族,毀滅文化遺產,在人類文明史上留下了血腥的一頁。搶掠與賞賜成為黃金流通的主要方式,自由交易的市場交換方式難以發展,即使存在,也因黃金的專有性而限制了黃金的自由交易規模。

二 金本位時期(19世紀初至20世紀30年代)

進入19世紀初開始,先後在俄國、美國、澳大利亞和南非以及加拿大發現了豐富的金礦資源,使黃金生產力迅速發展。僅19世紀後半葉,人類生產的黃金就超過了過去5千年的產量總和。由於黃金產量的增加,人類增加黃金需求才有了現實的物質條件,以黃金生產力的發展為前提,人類進入了一個金本位時期。貨幣金本位的建立意味著黃金從帝王專有,走向了廣闊的社會;從狹窄的宮廷范疇進入了平常的經濟生活;從特權華貴的象徵演變為資產富有的象徵。金本位制即黃金就是貨幣,在國際上是硬通貨。可自由進、出口,當國際貿易出現赤字時,可以用黃金支付;在國內,黃金可以做貨幣流通。金本位制具有自由鑄造、自由兌換、自由輸出等三大特點。金本位制始於1816年的英國,到19世紀末,世界上主要的國家基本上都實行了「金本位」。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全世界已有59個國家實行金本位制。「金本位制」雖時有間斷,但大致延續到20世紀的20年代。由於各國的具體情況不同,有的國家實行「金本位制」長達一百多年,有的國家僅有幾十年的「金本位制」歷史。

隨著金本位制的形成,黃金承擔了商品交換的一般等價物,成為商品交換過程中的媒介,黃金的社會流動性增加。黃金市場的發展有了客觀的社會條件和經濟需求。在「金本位」時期,各國中央銀行雖都可以按各國貨幣平價規定的金價無限制地買賣黃金,但實際上仍是通過市場吞吐黃金,因此黃金市場得到一定程度的發展。必須指出,這是一個受到嚴格控制的官方市場,黃金市場不能得到自由發展。因此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世界上只有唯一的英國倫敦黃金市場是國際性市場。

20世紀初,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嚴重地沖擊了「金本位制」;到30年代又爆發了世界性的經濟危機,使「金本位制」徹底崩潰,各國紛紛加強了貿易管制,禁止黃金自由買賣和進出口,公開的黃金市場失去了存在的基礎,倫敦黃金市場關閉。一關便是15年,直至1954年方後重新開張。在這個期間一些國家實行「金塊本位」或「金匯兌本位制」,大大壓縮了黃金的貨幣功能,使之退出了國內流通支付領域,但在國際儲備資產中,黃金仍是最後的支付手段,充當世界貨幣的職能,黃金仍受到國家的嚴格管理。從1914年至1938年期間,西方的礦產金絕大部分被各國中央銀行吸收,黃金市場的活動有限。此後對黃金的管理雖有所松動,但長期人為地確定官價,而且國與國之間貿易森嚴壁壘,所以黃金的流動性很差,市場機制被嚴重抑制,黃金市場發育受到了嚴重阻礙。

三 布雷頓森林系時期(20世紀40年代至70年代初)

1944年,經過激烈的爭論英美兩國達成了共識,美國於當年5月邀請參加籌建聯合國的44國政府的代表在美國布雷頓森林舉行會議,簽定了「布雷頓森林協議」,建立了「金本位制」崩潰後的人類第二個國際貨幣體系。在這一體系中美元與黃金掛鉤,美國承擔以官價兌換黃金的義務。各國貨幣與美元掛鉤,美元處於中心地位,起世界貨幣的作用。實際是一種新金匯兌本位制,在布雷頓貨幣體制中,黃金無論在流通還是在國際儲備方面的作用都有所降低,而美元成為了這一體系中的主角。但因為黃金是穩定這一貨幣體系的最後屏障,所以黃金的價格及流動都仍受到較嚴格的控制,各國禁止居民自由買賣黃金,市場機制難以有效發揮作用。倫敦黃金市場在該體系建立十年後才得以恢復。

布雷頓森林貨幣體系的運轉與美元的信譽和地位密切相關,但20世紀60年代美國深陷越南戰爭的泥潭,財政赤字巨大,國際收入情況惡化,美元的信譽受到極大的沖擊。大量資本出逃,各國紛紛拋售自己手中的美元,搶購黃金,使美國黃金儲備急劇減少,倫敦金價暴漲。

為了抑制金價上漲,保持美元匯率,減少黃金儲備流失,美國聯合英國、瑞士、法國、西德、義大利、荷蘭、比利時八個國家於1961年10月建立了「黃金總庫」,八國央行共拿出2.7億美元的黃金,由英格蘭銀行為黃金總庫的代理機關,負責維持倫敦黃金價格,並採取各種手段阻止外國政府持美元外匯向美國兌換黃金。60年代後期,美國進一步擴大了侵越戰爭,國際收支進一步惡化,美元危機再度爆發。1968年3月的半個月中,美國黃金儲備流出了14億多美元,僅3月14日一天,倫敦黃金市場的成交量達到了350~400噸的破記錄數字。美國再也沒有維持黃金官價的能力,經與黃金總庫成員協商後,宣布不再按每盎司35美元官價向市場供應黃金,市場金價自由浮動,但各國政府或中央銀行仍按官價結算,從此黃金開始了雙價制階段。但雙價制也維持了三年的時間,原因是美國國際收支仍不斷惡化,美元不穩;二是西方各國不滿美國以已私利為原則,不顧美元危機拒不貶值,強行維持固定匯率。於是歐洲一些國家採取了請君入瓮的策略,既然美國拒不提高黃金價格,讓美元貶值,他們就以手中的美元兌換美國的儲備黃金。當1971年8月傳出法國等西歐國家要以美元大量兌換黃金的消息後,美國於8月15日不得不宣布停止履行對外國政府或中央銀行以美元向美國兌換黃金的義務。1973年3月因美元貶值,再次引發了歐洲拋售美元、搶購黃金的風潮。西歐和日本外匯市場不得不關閉了17天。經過磋商最後達成協議,西方國家放棄固定匯率,實行浮動匯率。至此布雷頓森林貨幣體系完全崩潰,從此也開始了黃金非貨幣化的改革進程。但從法律的角度看,國際貨幣體系的黃金非貨幣化到1978年才正式明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1978年以多數票通過批准了修改後的《國際貨幣基金協定》。該協定刪除了以前有關黃金的所有規定,宣布:黃金不再作為貨幣定值標准,廢除黃金官價,可在市場上自由買賣黃金;取消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必須用黃金支付的規定;出售國際貨幣基金組織1/6黃金,所得利潤用於建立幫助低收入國家優惠貸款基金;設立特別提款權代替黃金用於會員國與IMF之間的某些支付等等。

在這一時期黃金價格一直受到國家的嚴格控制,國家對黃金市場的介入干預時有發生,黃金市場僅是國家進行黃金管制的一種調節工具,難以發揮市場資源配置作用。市場的功能發揮是不充分的。

1944年,經過激烈的爭論英美兩國達成了共識,美國於當年5月邀請參加籌建聯合國的44國政府的代表在美國布雷頓森林舉行會議,簽定了「布雷頓森林協議」,建立了「金本位制」崩潰後的人類第二個國際貨幣體系。在這一體系中美元與黃金掛鉤,美國承擔以官價兌換黃金的義務。各國貨幣與美元掛鉤,美元處於中心地位,起世界貨幣的作用。實際是一種新金匯兌本位制,在布雷頓貨幣體制中,黃金無論在流通還是在國際儲備方面的作用都有所降低,而美元成為了這一體系中的主角。但因為黃金是穩定這一貨幣體系的最後屏障,所以黃金的價格及流動都仍受到較嚴格的控制,各國禁止居民自由買賣黃金,市場機制難以有效發揮作用。倫敦黃金市場在該體系建立十年後才得以恢復。

布雷頓森林貨幣體系的運轉與美元的信譽和地位密切相關,但20世紀60年代美國深陷越南戰爭的泥潭,財政赤字巨大,國際收入情況惡化,美元的信譽受到極大的沖擊。大量資本出逃,各國紛紛拋售自己手中的美元,搶購黃金,使美國黃金儲備急劇減少,倫敦金價暴漲。

為了抑制金價上漲,保持美元匯率,減少黃金儲備流失,美國聯合英國、瑞士、法國、西德、義大利、荷蘭、比利時八個國家於1961年10月建立了「黃金總庫」,八國央行共拿出2.7億美元的黃金,由英格蘭銀行為黃金總庫的代理機關,負責維持倫敦黃金價格,並採取各種手段阻止外國政府持美元外匯向美國兌換黃金。60年代後期,美國進一步擴大了侵越戰爭,國際收支進一步惡化,美元危機再度爆發。1968年3月的半個月中,美國黃金儲備流出了14億多美元,僅3月14日一天,倫敦黃金市場的成交量達到了350~400噸的破記錄數字。美國再也沒有維持黃金官價的能力,經與黃金總庫成員協商後,宣布不再按每盎司35美元官價向市場供應黃金,市場金價自由浮動,但各國政府或中央銀行仍按官價結算,從此黃金開始了雙價制階段。但雙價制也維持了三年的時間,原因是美國國際收支仍不斷惡化,美元不穩;二是西方各國不滿美國以已私利為原則,不顧美元危機拒不貶值,強行維持固定匯率。於是歐洲一些國家採取了請君入瓮的策略,既然美國拒不提高黃金價格,讓美元貶值,他們就以手中的美元兌換美國的儲備黃金。當1971年8月傳出法國等西歐國家要以美元大量兌換黃金的消息後,美國於8月15日不得不宣布停止履行對外國政府或中央銀行以美元向美國兌換黃金的義務。1973年3月因美元貶值,再次引發了歐洲拋售美元、搶購黃金的風潮。西歐和日本外匯市場不得不關閉了17天。經過磋商最後達成協議,西方國家放棄固定匯率,實行浮動匯率。至此布雷頓森林貨幣體系完全崩潰,從此也開始了黃金非貨幣化的改革進程。但從法律的角度看,國際貨幣體系的黃金非貨幣化到1978年才正式明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1978年以多數票通過批准了修改後的《國際貨幣基金協定》。該協定刪除了以前有關黃金的所有規定,宣布:黃金不再作為貨幣定值標准,廢除黃金官價,可在市場上自由買賣黃金;取消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必須用黃金支付的規定;出售國際貨幣基金組織1/6黃金,所得利潤用於建立幫助低收入國家優惠貸款基金;設立特別提款權代替黃金用於會員國與IMF之間的某些支付等等。

在這一時期黃金價格一直受到國家的嚴格控制,國家對黃金市場的介入干預時有發生,黃金市場僅是國家進行黃金管制的一種調節工具,難以發揮市場資源配置作用。市場的功能發揮是不充分的。
四 黃金非貨幣化時期(20世紀70年代至今)

國際黃金非貨幣化的結果,使黃金成為了可以自由擁有和自由買賣的商品,黃金從國家金庫走向了尋常百姓家,其流動性大大增強,黃金交易規模增加,因此為黃金市場的發育、發展提供了現實的經濟環境。黃金非貨幣化的20年來也正是世界黃金市場得以發展的時期。可以說黃金非貨幣化使各國逐步放鬆了黃金管制,是當今黃金市場得以發展的政策條件,但同樣需要指出的是,黃金制度上的非貨幣化與現實的非貨幣化進程存在著滯後現象。國際貨幣體系中黃金非貨幣化的法律過程已經完成,但是黃金在實際的經濟生活中並沒有完全退出金融領域,當今黃金仍作為一種公認的金融資產活躍在投資領域,充當國家或個人的儲備資產。
當今的黃金分為商品性黃金和金融性黃金。國家放開黃金管制不僅使商品黃金市場得以發展,同時也促使金融黃金市場迅速地發展起來。並且由於交易工具的不斷創新,幾十倍、上百倍地擴大了黃金市場的規模。現在商品實物黃金交易額不足總交易額的3%,90%以上的市場份額是黃金金融衍生物,而且世界各國央行仍保留了高達3.4萬噸的黃金儲備。在1999年9月26日歐洲15國央行的聲明中,再次確認黃金仍是公認的金融資產。因此我們不能單純地將黃金市場的發展原因歸結為黃金非貨幣化的結果,也不能把黃金市場視為單純的商品市場,客觀的評價是:在國際貨幣體制黃金非貨幣化的條件下,黃金開始由貨幣屬性主導的階段向商品屬性回歸的階段發展,國家放開了黃金管制,使市場機制在黃金流通及黃金資源配置方面發揮出日益增強的作用。但目前黃金仍是一種具有金融屬性的特殊商品。所以不論是商品黃金市場,還是金融性黃金市場都得到了發展。商品黃金交易與金融黃金交易在不同地區、不同市場中的表現和活躍程度有所不同。

第二節:黃金市場的基本構成要素

黃金市場是黃金生產者和供應者同需求者進行交易的場所。世界各大黃金市場經過幾百年的發展,已形成了較為完善的交易方式和交易系統。其構成要素,從作用和功能上來考慮,可分為:

1、為黃金交易提供服務的機構和場所
在各個成功的黃金市場中,為黃金交易提供服務的機構和場所其實各不相同,具體劃分起來,又可分為有固定場所的有形市場和沒有固定交易場所的無形市場。以倫敦黃金交易市場和蘇黎世黃金市場為代表,可稱為歐式;有在商品交易所內進行黃金買賣業務的,以美國的紐約商品交易所(COMEX)和芝加哥商品交易所(IMM)為代表,可稱為美式;有的黃金市場在專門的黃金交易所里進行交易,以香港金銀業貿易場和新加坡黃金交易所為代表,可稱為亞式。
歐式黃金交易:這類黃金市場里的黃金交易沒有一個固定的場所。比如倫敦黃金市場,整個市場是由各大金商、下屬公司相互聯系組成,通過金商與客戶之間的電話、電傳等進行交易;而蘇黎世黃金市場,則由三大銀行為客戶代為買賣並負責結賬清算。倫敦和蘇黎世市場上的買價和賣價都是較為保密的,交易量也都難於真實估計。
美式黃金交易:這類黃金交易市場實際上建立在典型的期貨市場基礎上,其交易類似於在該市場上進行交易的其它商品。期貨交易所作為一個非贏利機構本身不參加交易,只是提供場地、設備,同時制定有關法規,確保交易公平、公正地進行,對交易進行嚴格地監控。
亞式黃金交易:這類黃金交易一般有專門的黃金交易場所,同時進行黃金的期貨和現貨交易,交易實行會員制,只有達到一定要求的公司和銀行才可能成為會員,並對會員的數量配額有極為嚴格的控制。雖然進入交易場內的會員數量較少,但是信譽極高。以香港金銀業貿易場為例:其場內會員交易採用公開叫價,口頭拍板的形式來交易,由於場內的金商嚴守信用,鮮有違規之事發生。

2、黃金市場買賣參與者
國際黃金市場的參與者,可分為國際金商、銀行、對沖基金等金融機構、各個法人機構、私人投資者以及在黃金期貨交易中有很大作用的經紀公司。
國際金商:最典型的就是倫敦黃金市場上的五大金行,其自身就是一個黃金交易商,由於其與世界上各大金礦和黃金商有廣泛的聯系,而且其下屬的各個公司又與許多商店和黃金顧客聯系,因此,五大金商會根據自身掌握的情況,不斷報出黃金的買價和賣價。當然,金商要負責金價波動的風險。
銀行:又可以分為兩類,一種是僅僅為客戶代行買賣和結算,本身並不參加黃金買賣,以蘇黎世的三大銀行為代表,他們充當生產者和投資者之間的經紀人,在市場上起到中介作用。也有一些做自營業務的,如在新加坡黃金交易所(UOB)里,就有多家自營商會員是銀行的。
對沖基金:近年來,國際對沖基金尤其是美國的對沖基金活躍在國際金融市場的各個角落。在黃金市場上,幾乎每次大的下跌都與基金公司借入短期黃金在即期黃金市場拋售和在紐約商品交易所黃金期貨交易所構築大量的淡倉有關。一些規模龐大的對沖基金利用與各國政治、工商和金融界千絲萬縷的聯系往往較先捕捉到經濟基本面的變化,利用管理的龐大資金進行買空和賣空從而加速黃金市場價格的變化而從中漁利。
各種法人機構和個人投資者:這里既包括專門出售黃金的公司,如各大金礦、黃金生產商、黃金製品商(如各種工業企業)、首飾行以及私人購金收藏者等,也包括專門從事黃金買賣的投資公司、個人投資者等。從對市場風險的喜好程度分,又可以分為避險者和冒險者:前者希望黃金保值而迴避風險,希望將市場價格波動的風險降低到最低程度,如黃金生產商、黃金消費者等;後者則希望從價格漲跌中獲得利益,因此願意承擔市場風險,如各種對沖基金等投資公司。
經紀公司(Broke』s Firm):是專門從事代理非交易所會員進行黃金交易,並收取傭金的經紀組織。有的交易所把經紀公司稱為經紀行(Commission House)。在紐約、芝加哥、香港等黃金市場里,有很多經紀公司,他們本身並不擁有黃金,只是派出場內代表在交易廳里為客戶代理黃金買賣,收取客戶的傭金。

3、有關的監督管理機構
隨著黃金市場的不斷發展,為保證市場的公正和公平,保護買賣雙方利益,杜絕市場上操縱價格等非法交易行為。各地都建立了對黃金市場的監督體系。比如:美國的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FC)、英國的金融服務局(FSA)、香港的香港證券與期貨管理委員會及新加坡金融管理局等。

4、有關的行業自律組織
世界黃金協會:是一個由世界范圍的黃金製造者聯合組成的非贏利性機構,其總部設在倫敦,在各大黃金市場都設有辦事處。其主要功能是通過引導黃金市場上的結構性變化(例如:消除稅收,減少壁壘,改善世界黃金市場的分銷渠道等)來盡可能提高世界黃金的銷量。對世界黃金生產形成穩定的支持,並在所有實際和潛在的黃金購買者之前樹立起正面的形象。
倫敦黃金市場協會(LBMA):成立於1987年,其主要職責就是提高倫敦黃金市場的運作效率及擴大倫敦黃金市場的影響,為倫敦招商,促進所有參與者(包括黃金生產者、精煉者、購買者等)的經營活動。同時與英國的有關管理部門,如英國金融管理局,關稅與消費稅局等共同合作,維持倫敦黃金市場穩定而有序的發展。

第三節:國際黃金市場

黃金市場(Gold Market)是買賣雙方集中進行黃金買賣的交易中心,提供即期和遠期交易,允許交易商進行實物交易或者期權期貨交易,以投機或套期保值,是各國完整的金融市場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隨著貨幣制度的發展,黃金已逐漸喪失了交易媒介和價值衡量尺度的貨幣職能,但仍在國際貿易、國際間債權債務清算以及國際儲備等方面保持著一定的貨幣特徵。

1、按照黃金市場所起的作用和規模劃分可分為:主導性市場和區域性市場
主導性黃金市場是指國際性集中的黃金交易市場,其價格水平和交易量對其他市場都有很大影響。最重要的有倫敦、蘇黎世、紐約、芝加哥和香港的黃金市場。
區域性市場是指交易規模有限且集中在某地區,而且對其他市場影響不大的市場,主要滿足本國本地區或鄰近國家的工業企業、首飾行、投資者及一般購買者對黃金交易的需要,其輻射力和影響力都相對有限。如東京、巴黎、法蘭克福黃金市場等。

2、按照交易類型和交易方式的不同可分為:現貨交易市場和期貨交易市場
黃金現貨交易基本上是即期交易,在成交後即交割或者在兩天內交割。交易標的主要是金條、金錠和金幣,珠寶首飾等也在其中。
黃金期貨交易主要目的為套期保值,是現貨交易的補充,成交後不立即交割,而由交易雙方先簽訂合同,交付押金,在預定的日期再進行交割。其主要優點在於以少量的資金就可以掌握大量的期貨,並事先轉嫁合約的價格,具有杠桿作用。期貨合約可於任一營業日變現,具有流動性;也隨時買進和結算,具有較大彈性;還能在運用上選擇不同的委託形式,在不同的市場之間又可以進行套貨,具有靈活性等。
世界上有的黃金市場只有現貨交易,有的只有期貨交易,但大多數是既有期貨又有現貨交易。

3、按有無固定場所劃分可分為:無形黃金市場和有形黃金市場
無形的黃金交易市場,主要指黃金交易沒有專門的交易場所,如主要通過金商之間形成的聯系網路形成的倫敦黃金市場;以銀行為主買賣黃金的蘇黎世黃金市場;以及香港本地的倫敦無形市場。
有形黃金市場主要指黃金交易是在某個固定的地方進行交易的市場。這其中又可以分為有專門獨立的黃金交易場所的黃金市場和設在商品交易所之內的黃金市場,前者如:香港金銀業貿易場、新加坡黃金交易所等;後者如:設在紐約商品交易所(COMEX)內的紐約黃金市場,設在芝加哥商品交易所(IMM)內芝加哥黃金市場以及加拿大的溫尼伯商品交易所內的溫尼泊黃金市場。

4、按交易管製程度劃分可分為:自由交易、限制交易市場和國內交易市場
自由交易市場是指黃金可以自由輸出入,而且居民和非居民都可以自由買賣的黃金市場,如蘇黎世黃金市場。限制交易市場是指黃金輸出入受到管制,只允許非居民而不允許居民自由買賣黃金的市場,這主要指實行外匯管制國家的黃金市場,如1979年10 月英國撤銷全部外匯管制之前的倫敦黃金市場。
國內交易市場是指禁止黃金進出口,只允許居民,而不允許非居民買賣黃金的市場,如巴黎黃金市場。
近年來,黃金市場的黃金微型化交易發展很快,各種實金形式多種多樣,且數量輕,大大便利了小額資金入市投資黃金。黃金市場的交易方式亦多樣化,如黃金券和憑證等的交易,實際上代表了黃金交易憑證化的趨勢。
一般來說,黃金市場的建立和發展需具備一定的條件,如:
1)該國或地區需有發達的經濟條件和完善的信用制度;
2)該國或地區必須實行自由外匯制度,允許黃金自由買賣和出入;
3)同時亦需要有健全的法制基礎,穩定的政治和經濟環境;
4)良好的軟硬體環境、交通發達、基礎設施完善等。

⑥ 新中國成立後的重大歷史事件(1949-2009)

1950年 土地改革運動開始

鎮壓反革命運動開始

10月 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作戰

1951年 西藏和平解放

1952年 土地改革完成

1953年 第一個五年計劃開始實行

抗美援朝戰爭結束

1954年 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召開,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部憲法頒布

1956年 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

我國對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

1957年 中國共產黨進行整風,反右派斗爭開始

1958年 「大躍進」運動、人民公社化運動

1959年 「反右傾」斗爭

1964年 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1966年 「文化大革命」開始

1971年 林彪反革命集團被粉碎

聯合國恢復我國合法席位

1972年 中美、中日關系開始正常化

1976年 四五運動

江青反革命集團被粉碎,「文化大革命」結束

1978年底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

1982年 中國共產黨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

1987年 中國共產黨第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

1992年 中國共產黨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

1997年7月1日 香港回歸,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正式成立

9月 中國共產黨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

1999年12月20日 澳門回歸,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正式成立

2001 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

2002 獲得2008奧運會舉辦權

2003 中共16大召開

2003 非典爆發

2008 中共17大召開

2008 北京奧運會舉辦 中國軍團獲得50枚金牌 共100枚獎牌

⑦ 上海黃金交易所的大事記

2008年1.17,交易所在海南三亞召開2008年度優秀會員表彰會,對做出重大貢獻的20家會員和11位銀行類優秀黃金交易員進行表彰。
2008年1月19日,在交易所的協助下,興業銀行首家在全國范圍內向個人客戶推出了黃金現貨延期交收產品,拓寬了國內投資者的黃金投資渠道。
2008年3月11日,交易所在海南三亞召開資金清算工作會議,會議總結了2008年度的工作並對2009年度工作做出了安排,同時對在2008年工作中成績優秀的銀行予以表彰。
2008年3月10日—13日,交易所在浙江杭州召開2008年度可提供標准金錠企業質量管理工作總結表彰大會,交易和交割專門委員會會議同時舉行;總結了2008年度可提供標准金錠企業質量管理工作情況,提出2009年度質量管理工作的規劃和要求,對2008年度可提供標准金錠企業先進單位山東黃金礦業股份有限公司精煉廠等5家企業給予表彰獎勵。
2008年3月27日,交易所指定倉庫USB-Key系統正式上線。
2008年5月15日,2009年陸家嘴論壇在上海舉行,交易所主辦了浦江夜話欄目,主題為「全球經濟危機中黃金和大宗商品市場的發展」。沈祥榮理事長作重要發言,鄭良豪先生代表世界黃金協會首席執行官發言,渣打全球貴金屬部總裁Jeremy East、中國黃金集團總經理孫兆學作了演講。
2008年6月4日,交易所在江西南昌召開第二屆理事會第八次會議,會議討論通過了「關於長城金銀精煉廠調整理事的提案」、「上海黃金交易所第二屆理事會第八次會議上的報告」、「上海黃金交易所市場運行情況和2009年度工作安排的報告」、「上海黃金交易所財務預決算報告」、「關於加強上海黃金交易所會員黃金增值稅發票規范管理的提案」和會議決議。
2008年6月10日—12日,交易所在北京召開「2008年度指定倉庫工作總結表彰會議」,沈剛副總經理對指定倉庫2008年的工作進行了全面總結,提出2009年度工作設想。同時表彰了2008年度優質服務倉庫、突出貢獻倉庫和操作無差錯倉庫。
2008年6月28日,交易所組織召開了2008年度保險運輸工作總結會議,中工美運輸公司及保險公司參加了本次會議。對2008年的調撥運輸工作進行全面總結,同時提出2009年繼續堅持安全、高效、低廉的原則開展調運工作。
2008年7月8日,交易所與人民銀行上海總部金融市場管理部、中國黃金協會、上海期貨交易所合作編寫的《2008年中國黃金市場報告》舉行發布會,這是首次由黃金市場的監管單位、自律組織和市場中介聯合編撰出版的報告。
2008年7月9日,交易所在北京舉行國際顧問會議,向國際顧問介紹了黃金現貨期權業務、外資銀行會員參與市場情況等,國際顧問們對方案和市場的未來發展提出許多好的意見和建議。
2008年9月1日,交易所與世界黃金協會、興業銀行合作推廣的個人黃金實物交易產品「興業銀行·金交所交易金」舉行新聞發布會,進一步擴大交易所產品的市場影響力,為國內黃金投資者提供更加安全快捷高效的交易模式和投資渠道。
2008年9月18日,為加強上海黃金交易所會員交易發票管理工作,規范市場行為,交易所向全體會員印發了《上海黃金交易所會員發票管理辦法》。
2008年9月18日,交易所順利完成了首家綜合類會員向商業銀行平移個人代理業務工作。
2008年10月15日,交易所在上海召開第六次會員大會,大會審議通過了「上海黃金交易所第六次會員大會工作報告」、「上海黃金交易所2008年和2009年上半年市場運行、經營情況的報告」、「上海黃金交易所年度財務報告」和會議決議。
2008年11月19日,交易所在海南三亞召開第二屆理事會第九次會議,會議討論通過了「關於中國工商銀行調整理事的提案」、「上海黃金交易所第二屆理事會第九次會議上的報告」、 「上海黃金交易所2009年1-10月份市場運行、經營情況和下一步工作安排的報告」、關於執行新《會計准則》與《企業財務通則》、調整交易手續費和運保費、調整交易所考核激勵獎懲機制的提案和會議決議。
2008年12月25日,交易所單獨建立的會員查詢系統和倉庫查詢系統正式上線,將會員服務系統和倉庫管理系統中的查詢功能進行了分離,更好地滿足會員和倉庫的業務需求。
2011年08月17日 經上海黃金交易所會員資格審查委員會審議,一致認為上海瑞祥金銀飾品公司向上海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轉讓會員資格符合交易所規定的條件,其提交的各項申請資料完整有效,同意上海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成為上海黃金交易所會員,上海瑞祥金銀飾品公司不再作為上海黃金交易所會員。
2012年3月1日晚9點至3月2日收市,金交所部分線路故障,導致多家銀行的客戶委託收到影響遭到凍結,形成「堵單門」,受影響銀行的行情及委託屢次中斷,其中已深圳發展銀行受影響最為嚴重。上海黃金交易所仍未查明原因。
2013年4月5日上線,籌備多時,上海黃金交易所(簡稱「上海金交所」)的周五夜市交易功能將在4月上線。
昨日獲悉,上海金交所日前下發《上金交發[2013]9號》文件通知,上海金交所第2.5代交易系統擬於2013年4月5日上線(最終上線時間以金交所公告為准)。此系統將增加周五夜市交易功能,增加周五21:00至周六2:30的交易時間段,與周一白天交易時段合並作為一個完整的交易日進行清算。如遇周五次日為法定節假日(非普通雙休日),則當周周五沒有夜市。其實,國內黃金交易時間的延長早在預期之內。上金所相關負責人此前曾表示,計劃進一步延長交易時間,包括將夜盤收市時間延後至隔日3:30及增加周五的夜盤交易。
上海金交所交易品種的交易時間分為周一至周五的三個時段,上午為9:00-11:30,下午為13:30-15:30,夜間為21:00-次日02:30。
人士表示,上海金交所此前降低交易手續費,此次關於周五開通晚盤交易的消息表明,該所將為貴金屬投資者增加更多交易便利,同時也在相當程度上規避了周五夜間面臨大幅波動的風險。
過去一兩年,以天津貴金屬交易所為代表的新興黃金市場,保證金低、採用做市商制度及更便利的24小時交易時間等特點,吸引了不少國內投資者參與交易。不過2011年底,中國央行等五部委已聯合發文確定除上海金交所和上海期貨交易所(簡稱「上期所」)外,國內不得再設立黃金交易所和中心,已經開業的,要立即停止開辦新的業務。
但上海金交所和上期所共同具有的以黃金、白銀為交易標的交易品種,給上述兩家不同監管系統交易所的業務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雖然2009年,證監會和銀監會同意商業銀行可以進入黃金期貨市場。截至2012年1月,陸續有工商銀行等9家商業銀行成為上期所非期貨公司會員,參與黃金期貨交易,但單從交易活躍度來看,上期所要明顯弱於上金所。
證監會顯然也注意到了這一點,於5月對上期所、大連商品交易所、鄭州商品交易所放開了基金、券商、信託、保險、企業年金、社會保證基金、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等機構在商品期貨的開戶。
此前有消息稱,上期所對開設黃金期貨晚盤的方案獲證監會批准,不過後來消息被官方辟謠。可知的是,上期所自2012年年中結束黃金夜盤的徵求意見後,相關籌備工作始終在積極地進行中。

⑧ 影響黃金的大事件有哪些

①世界最大產金國:南非、美國、澳洲、中國。
②需求最大國:印度、中國。
③供求關系。
④時代戰爭。
⑤金融危機/通貨膨脹。
⑥美元及美國經濟。
⑦石油價格。
⑧各國央行儲金量。

⑨ 本世紀以來影響黃金價格的重大事件

樓主所提問的本世紀才過了9個年頭,這樣的事件可以說是少之有少,上個世界就多得多了。
上世紀對黃金價格發生重大影響的事件:
1.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崩潰令到金本位制度發生重大改變,從而使短時間內黃金價格飆升
2.海灣戰爭的爆發令到國際石油供應出現緊張,從而使金價狂漲。
3.歐盟於1999年簽定央行黃金拋售協議,從而使黃金價格在一段時期內處於穩定。
其實還有很多,建議你讀讀《貨幣戰爭》,裡面都是作者對金本位的認同論,當然少不了就是黃金在經濟領域的發展史。
本世紀對黃金價格發生重大影響的事件(這很少):
1.本世紀初的能源危機以及糧食危機令到黃金價格每盎司突破千元大關
2.由次貸引發的全球金融危機令金價由千元大關跌至600~700美元/盎司水平

閱讀全文

與黃金大事件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新杠桿基金 瀏覽:288
銀行票據理財騙局 瀏覽:496
美咖啡期貨c價 瀏覽:620
四川信託天府聚鑫3號 瀏覽:460
青海業金融服務有限公司 瀏覽:837
信託公司2016校園招聘 瀏覽:902
深圳前海元鉑金融服務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710
論人民幣匯率對外匯儲備的影響 瀏覽:613
購車貸款怎麼給 瀏覽:8
外匯備案登記需要哪些資料 瀏覽:217
青建集團新加坡 瀏覽:76
華中融資租賃萊蕪市政府 瀏覽:854
國際工程項目融資文獻綜述 瀏覽:327
金融機構接收抵債資產免稅 瀏覽:724
金融中介公司如何能拿到渠道 瀏覽:983
恆生期貨開戶哪家好 瀏覽:622
金融創新服務驅動經濟轉型 瀏覽:134
國泰君安微融資費用 瀏覽:969
外匯攻略 瀏覽: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