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市基金 > GDP核算不反應以下哪項交易

GDP核算不反應以下哪項交易

發布時間:2021-12-21 00:15:39

Ⅰ 關於GDP的計算問題

關於GDP的概念,你還是沒有完全搞清楚,既然是「生產的物品和勞務」,那麼,必然要發生相應的交易才算是生產的物品和勞務。你說的那個租給自己的問題這就很簡單了。馬克思經濟學早就提出了用於交換的才是商品。既然是「租給」自己,那就不是租,沒發生商品交換,屬於自己使用的,所以不算勞務,不能計入GDP。
還有,出租的房屋在建造完成的時候交房時時產生物品,屬於當期的物品,可以計入當年的GDP。至於以後租給別人,那就是產生勞務的消費了,這就產生了GDP。可以說第三產業,即服務業生產的都是勞務,你能說他們沒直接製造物品,就沒創造GDP嗎?
推薦你去看曼昆的《經濟學原理》中關於GDP的那一章,很清楚。網上好像有電子版的可以下載吧。
還有,再告訴你一下,任何時候都不要完全相信政府統計的GDP等數據,許多數據本身就是造出來的。不止中國政府這樣,其他國家政府也不能完全真實的統計。
為輔新詞

Ⅱ 急求!!下列哪一項不列入GDP的核算()

B.政府給貧困家庭發放的一筆救濟金

政府支出的另一部分如政府轉移支付、公債利息等都不計入GDP。政府轉移支付是政府不以取得本年生產出來的商品與勞務的作為報償的支出,包括政府在社會福利、社會保險、失業救濟、貧困補助、老年保障、衛生保健、對農業的補貼等方面的支出。政府轉移支付是政府通過其職能將收入在不同的社會成員間進行轉移和重新分配,將一部分人的收入轉移到另一部分人手中,其實質是一種財富的再分配。有政府轉移支付發生時,即政府付出這些支出時,並不相應得到什麼商品與勞務,政府轉移支付是一種貨幣性支出,整個社會的總收入並沒有發生改變。因此,政府轉移支付不計入國內生產總值中。

Ⅲ 下列哪一項不列入國內生產總值核算( )

不列入國內生產總值核算的是B政府給貧困家庭發放的一筆救濟金。

GDP的核算有三種方法:

1、生產法:

GDP=∑各產業部門的總產出-∑各產業部門的中間消耗

2、收入法:

GDP=∑各產業部門勞動者報酬+∑各產業部門固定資產折舊+∑各產業部門生產稅凈額+∑各產業部門營業利潤

3、支出法:

GDP=總消費+總投資+政府購買+凈出口。

(3)GDP核算不反應以下哪項交易擴展閱讀:

國內生產總值的表現形態

GDP的表現形態即價值形態,收入形態和產品形態。從價值形態看,它是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所生產的全部貨物和服務價值超過同期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資產貨物和服務價值的差額,即所有常住單位的增加值之和。

從收入形態看,它是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所創造並分配給常住單位和非常住單位的初次分配收入之和;從產品形態看,它是最終使用的貨物和服務減去進口貨物和服務。

在實際核算中,國內生產總值的三種表現形態表現為三種計算方法,即生產法、收入法和支出法,三種方法分別從不同的方面反映國內生產總值及其構成。用生產法、收入法、支出法計算的結果分別稱為生產法GDP、收入法GDP或分配法GDP、支出法GDP。

按三種方法計算的GDP反映的是同一經濟總體在同一時期的生產活動成果,因此,從理論上講,三種計算方法所得到的結果應該是一致的。但在實踐中,由於受資料來源、口徑范圍、計算方法等因素的影響,這三種方法的計算結果往往存在差異即存在統計誤差。

在實際中,由於生產法和收入法都是對各產業部門的增加值進行核算,為了就每一產業部門取得一致的增加值數據,根據資料來源情況,有的產業部門,如農業、工業部門,增加值主要以生產法計算的結果為准,有的產業部門如一些服務部門,增加值主要以收入法的計算結果為准。

因此我國生產法GDP等於收入法GDP,但支出法GDP大多數情況下與這兩者不同, 有時會大一些,有時會小一些。

鑒於生產法和收入法的計算基礎更好一些,因此,國家規定一般以生產法GDP和收入法GDP數據為准,並將支出法GDP與生產法GDP的統計誤差控制在一定范圍內,一般是2%。 各種公開發表的GDP總量和增長速度數據均是生產法和收入法的計算結果。

在經濟學中,常用GDP和GNI(國民總收入,grossnational Income)共同來衡量該國或地區的經濟發展綜合水平。這也是各個國家和地區常採用的衡量手段。

GDP是宏觀經濟中最受關注的經濟統計數字,因為它被認為是衡量國民經濟發展情況最重要的一個指標。GDP反映的是國民經濟各部門的增加值的總額。

Ⅳ 收入法核算國內生產總值不包括下列哪項A工資 B投資 C利潤 D利息

B投資。

收入法佔GDP的比重,不包括投資。 按收入法計算的國內生產總值應包括:

1、工資,利息和租金等生產要素的報酬。

2、非公司企業收入。

3、公司的稅前利潤。

4、企業轉移支付和企業間接稅。

5、資本折舊。

(4)GDP核算不反應以下哪項交易擴展閱讀

損耗按照核定的固定資產折舊率提取的固定資產折舊,或按國民經濟核算統一規定的折舊率虛擬計算的固定資產折舊。它反映了固定資產在當期生產中的轉移價值。

各種類型企業和企業化管理的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折舊指實際計提的折舊費;不計提折舊的單位,如政府機關、非企業化管理的事業單位和居民住房的固定資產折舊則是按照統一規定的折舊率和固定資產原值計算的虛擬折舊。原則上,固定資產折舊應按固定資產的重置價值來計算,但是我國現在尚不具備對全社會固定資產進行重估價的基礎,所以暫時只能採用上述方法來計算

Ⅳ 為了避免重復計算,GDP中不包含________交易的價值和政府轉移支付。

A
因為GDP計算的是現期生產的goods and services的市場價值,二手商品在它一開始被生產出時就已經被計算過了

Ⅵ 哪一項不是國內生產總值的核算原則

國民經濟核算網考單選題庫

A、

1、按照非金融資產產生的情況,可將其歸納為(生產資產和非生產資產)。

B、

1、編制國外賬戶應以(本國貨幣)為基準貨幣單位。

2、編制物價指數的緊縮法是運用(帕氏指數)方法。

3、不能為資產所有者帶來財產收入的是(機器設備的租借)

4、保險公司屬於(金融機構部門)

5、不能記入貨物進出口的是(我國某企業一批設備送出國外進行簡單加工)。

6、不存在通貨膨脹的情況下,中性資產持有收益(等於零)

C、

1、常住單位是指(在一國經濟領土內具有經濟利益中心的經濟單位)。

2、產業部門分類的依據是(主產品的同質性)

3、餐飲業兼營生產和轉賣兩種業務。轉賣業務的總產出(只計算其附加費)。

4、產品生產過程中的產出(包括中間產出和最終產出兩部分)。

5、儲蓄是可支配收入中沒有用於最終消費的部分,其數值(既可能為正,也可能為負或零)

6、儲蓄率是指(儲蓄額與可支配收入額之比)

7、從賬戶上看,收入形成賬戶中的營業盈餘和混合總收入和原始收入分配賬戶中的營業盈餘和混合總收入之間的差額是(零)。

8、從全國民經濟收入再分配來講,再分配收入和支出應是相等的,二者不等主要是與(國外經常轉移收支形成)形成有關。

9、常住人口與現有人口的關系是(現有人口=常住人口-臨時外出人口+臨時寄居人口)。

10、從美國進口一批貨物,按實際離岸價格計算為350萬美元,離境後抵達我國口岸的國際運費和保險費等共計20萬美元,這批進口貨物在國際收支平衡表中應計為(借方350萬美元)。

11、從國民經濟收入分配來講,再分配收入和支出應是相等的,兩者不等主要是與(國外經常轉移收支)形成有關。

12、產品生產過程中的投入(包括中間投入和最初投入兩部分)

13、財產收入是一種(生產性收入)

14、常住單位定義中的經濟領土不包括( 國外駐該國的使館和領館用地 )

15、從賬戶上看,收入形成賬戶中的勞動報酬支出和原始收入分配賬戶中的勞動報酬收入之間的差額是( 支付國外的財產收入)

D、

1、對於企業部門,其原始收入與營業盈餘的差值是(財產凈支出)

2、對外經濟活動所指的進出口是(既包括貨物進出口又包括勞務進出口)。

3、對外經濟交易是(會影響一國資源總量)。

4、對外資本賬戶記錄一國常住單位與國外之間發生的(非金融性資本交易)。

5、對外金融賬戶的平衡項是(凈貸出/凈借入)。

6、對外資產負債賬戶(只核算金融資產)。

7、對外貿易依存度分析是關於商品進出口與(國內生產總值)的關系的分析。

8、短期核算的數字比一般年度核算的數字(不準確)。

9、短期內國民經濟的生產主要由(工業)的生產活動狀況加以體現。

10、地區間的流入與流出在投資環節上表現為發生在地區間的(資本轉移)。

11、 金融負債,債權人和債務人應遵循的估價原則是(交易雙方同一價格估價)

12、項目在各機構單位間實際的或虛擬的交易而引起的數量變化,應該記錄在(資本和金融帳戶)

13、對外經濟交易是(會影響一國資源總量)

14、電力的生產和供應業屬於(第二產業)

15、對外經濟核算的估價原則是(市場價格)

16、電力煤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屬於(第二產業)。

17、對於金融負債,債權人和債務人應遵循的估價原則是(交易雙方同一價格估價)

18、對資產項目在各機構單位間實際的或虛擬的交易而引起的數量變化,應該記錄在(資本和金融賬戶)

19、對於製成品庫存,應按照(產出時的基本價格)計價。

E、

1、恩格爾系數是指(食品消費支出占居民最終消費支出的比重)

F、

1、反映國民經濟生產的最終成果指標是(國內生產總值)

2、非金融資產按其形態的不同可以分為(有形資產和無形資產)

3、服務的特點是(生產和使用同時進行)

4、反映國民經濟生產最終成果的統計指標是(國內生產總值)

5、房地產業和電力屬於(前者為第三產業後者為第二產業)

6、非金融資產按產生的情況分為(生產資產和非生產資產)

G、

1、國民經濟核算體系將固定資本消耗作為(內部交易)處理

2、國民經濟賬戶體系主要是揭示(機構部門)之間在生產、收入分配和消費、積累使用以及資產負債等方面的有機聯系

3、工業企業自建廠房的生產活動及其產出成果(包括在建築業總產出中)

4、國內生產總值的實物構成不包括(進口貨物和服務)

5、關於供給表(U表)的說法正確的是(主欄是產品部門)

6、國民總收入與國內生產總值在數值上相差(來自國外的初次凈收入)

7、各機構部門投資的主要資金來源是(儲蓄)

8、固定資產和存貨區別的主要標志是(耐用性)

9、國際收支平衡表中的國際收支是指(廣義國際收支)

10、國際收支總差額是將(儲備資產)作為線下項目計算得來的

11、國民經濟總量賬戶體系中的賬戶設置與機構部門賬戶在體繫上(是一致的,但也有所不同)

12、國民經濟核算在(時效性)上的發展,產生了國民經濟短期核算的需要

13、國民經濟地區核算是為了滿足(國民經濟核算在地域上的發展需要)

14、國民經濟短期核算是(用生產法、支出法、收入法)核算短期內的國內生產總值

15、國民經濟短期核算是分別用生產法、支出法和收入法對短期內的(國內生產總值)進行核算

16、國民經濟的地區核算是指(各行政區域)的國民經濟核算

17、國民經濟核算中,有關宏觀上物價和物量的含義,哪項是正確的(前者是價格的一般水平,後者是剔除價格變動因素後的可比數量)

18、國民經濟核算中所採用的指數主要是(綜合指數)

19、國民經濟核算中,比較綜合全面的國民經濟物價指數是(國內生產總值物價指數)

20、國民經濟核算中的經濟活動總價值量的動態變化,通常受到兩個主要因素變動的影響,這就是(物量因素和物價因素)

21、國民經濟的發展速度一般都是採用按可比價格計算的(GDP物量指數)來表現

22、國民資產負債核算以(企業資產負債核算)為基礎

23、國民資產負債表中「來源」是指部門的(負債和凈值)

24、國民資產負債表中,若國外部門對應的金融資產凈額為負值,表示(國內凈貸出)

25、國內生產總值是一個國家或地區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生產的全部最終產品的價格

26、國民經濟核算體系是從(1993年)以後實現全球一體化

27、關於機構單位與基層單位的關系,下列說法正確的是(一個機構單位可以包含多個基層單位)

28、國內各機構部門之間財產收入與財產支付的關系是(二者相等)

29、國民資產負債中的資產是指(經濟資產)

30、國民資產負債的分類標準是資產負債的(經濟性質)

31、國民經濟核算體系將固定資本消耗作為(內部交易)處理

32、國民經濟基層單位根據生產產品或服務的同質性分類形成(產業部門)

33、國民經濟賬戶體系主要是揭示(機構部門)之間在生產、收入分配和消費、積累使用以及資產負債等方面的有機聯系

34、國民經濟核算中確定資產和負債的基本原則是(所有權原則)

35、國民經濟核算體系將機構單位交納所得稅作為(分配交易)處理

36、國民資產負債分類是根據(資產性質)劃分的

37、國際收支平衡表中最常用的差額指標是(國際收支總差額)

38、國民經濟總量帳戶體系中的收入再分配帳戶的主要目的是(核算國民可支配收入)

39、國際規定的勞動適齡人口的標準是(男16-60周歲、女16-55周歲的全部人口)

40、國民經濟短期核算分別用生產法、支出法和收入法計算(國內生產總值)

41、國民經濟核算在地域上的發展,產生了(國民經濟地區核算)

42、國民經濟活動的微觀主體是(基層單位)

43、固定資產的更新、改造及大修理屬於(固定資產投資)

44、國民資產負債核算的資產總范圍是(經濟資產)

45、更能直接反映社會經濟關系變化的人口總量指標是(常住人口)

46、國民經濟核算中,比較綜合全面的國民經濟物價指數是(國內生產總值物價指數)

47、國民經濟核算的理論基礎是(經濟學)

48、國民原始收入(是對增加值的最初分配結果)

49、國內所有部門原始收入總和稱為(國民收入)

50、國民經濟核算賬戶方法國民經濟核算的根本方法。它運用的基本原理是(會計帳戶的基本原理)

51、國外賬戶是立足於(國外)編制的。

52、國外賬戶中某個平衡項為正值,表明(國外盈餘或順差)

53、國民經濟賬戶與機構部門賬戶(都從不同角度反映了國民經濟運行過程)

54、國民經濟核算在所包括的經濟活動范圍上的發展,產生了(人口、勞動力核算)

55、國民經濟短期核算是分別用生產法、支出法和收入法 對短期內的(國內生產總值)進行核算

56、國民經濟核算中確定核算范圍、分類、賬戶劃分等,依據的重要原則是(市場原則)

Ⅶ 在計算國內生產總值時,下列哪些項目應該計入,哪些項目不應該計入,為什麼

一、生產法
生產法是從生產的角度衡量常住單位在核算期內新創造價值的一種方法,即從國民經濟各個部門在核算期內生產的總產品價值中,扣除生產過程中投入的中間產品價值,得到增加值。核算公式為:增加值=總產出-中間投入。收入法是從生產過程創造收入的角度,根據生產要素在生產過程中應得的收入份額反映最終成果的一種核算方法。按照這種核算方法,增加值由勞動者報酬、生產稅凈額、固定資產折舊和營業盈餘四部分相加得到。支出法是從最終使用的角度衡量核算期內產品和服務的最終去向,包括最終消費支出、資本形成總額和貨物與服務凈出口三個部分。
運用這種方法進行計算時,各生產部門要把使用的中間產品的產值扣除,只計算所增加的價值。商業和服務等部門也按增值法計算。衛生、教育、行政、家庭服務等部門無法計算其增值,就按工資收入來計算其服務的價值。
按生產法核算國內生產總值,可以分為下列部門:農林漁業、礦業、建築業、製造業、運輸業、郵電和公用事業、電、煤氣、自來水業;批發、零售商業;金融、保險、不動產;服務業;政府服務和政府企業。把以上部門生產的國內生產總值加總,再與國外要素凈收入相加,考慮統計誤差項,就可以得到用生產法計算的GDP了。
從理論上說,按支出法、收入法與生產法計算的GDP在量上是相等的,但實際核算中常有誤差,因而要加上一個統計誤差項來進行調整,使其達到一致。實際統計中,一般以國民經濟核算體系的支出法為基本方法,即以支出法所計算出的國內生產總值為標准。
在中國的統計實踐中,生產法計算GDP分為四項:
GDP=勞動者報酬+生產稅凈額+固定資產折舊+營業盈餘
二收入法

收入法核算GDP,就是從收入的角度,把生產要素在生產中所得到的各種收入相加來計算的GDP,即把勞動所得到的工資、土地所有者得到的地租、資本所得到的利息以及企業家才能得到的利潤相加來計算GDP。這種方法又叫要素支付法、要素成本法。
在沒有政府的簡單經濟中,企業的增加值即其創造的國內生產總值,就等於要素收入加上折舊,但當政府介入後,政府往往徵收間接稅,這時的GDP還應包括間接稅和企業轉移支付。間接稅是對產品銷售徵收的稅,它包括貨物稅、周轉稅。這種稅收名義上是對企業徵收,但企業可以把它打入生產成本之中,最終轉嫁到消費者身上,故也應視為成本。同樣,還有企業轉移支付(即企業對非營利組織的社會慈善捐款和消費者呆帳),它也不是生產要素創造的收入,但要通過產品價格轉移給消費者,故也應看作成本。
資本折舊也應計入GDP。因為它雖不是要素收入,但包括在應回收的投資成本中。
還有,非公司企業主收入也應計入GDP中。非公司企業主收入,是指醫生、律師、小店鋪主、農民等的收入。他們使用自己的資金,自我僱用,其工資、利息、租金很難象公司的帳目那樣,分成其自己經營應得的工資、自有資金的利息、自有房子的租金等,其工資、利息、利潤、租金常混在一起作為非公司企業主收入。
這樣,按收入法計算的公式就是:
GDP =工資+利息+利潤+租金+間接稅和企業轉移支付+折舊
也可看成是GDP=生產要素的收入+非生產要素的收入

Ⅷ 在計算GDP時,哪些是不能計入的

1、中間產品,是指為了再加工或者轉賣用於供別種產品生產使用的物品和勞務,如原材料、燃料等。(非最終產品)

2、非生產性活動以及地下交易、黑市交易等不計入GDP中,如家務勞動、自給自足性生產、賭博和毒品的非法交易等。(非市場活動導致的價值)

3、在國外的本國公民取得的收入。

(8)GDP核算不反應以下哪項交易擴展閱讀

GDP(國內生產總值):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生產的全部最終產品和服務價值的總和,常被認為是衡量國家(或地區)經濟狀況的指標。

GDP是國民經濟核算的核心指標,也是衡量一個國家的總體經濟狀況重要指標,但不適合衡量一個地區或城市的經濟狀況。

Ⅸ 以下哪些計入GDP

GDP包含的項目:

1、消費:家庭購買的產品和服務,比如家庭購買私家車等;

2、投資:企業固定投資、住房固定投資、存貨投資。比如企業投入機器設備,家庭購買住房等;

3、政府購買:政府的購買性支出,比如國防的支出等;

4、凈出口:即出口減進口的差額。

(9)GDP核算不反應以下哪項交易擴展閱讀:

GDP核算方法:

即生產法、收入法、支出法,三種方法從不同的角度反映國民經濟生產活動成果,理論上三種方法的核算結果相同。

1、生產法是從生產的角度衡量常住單位在核算期內新創造價值的一種方法,即從國民經濟各個部門在核算期內生產的總產品價值中,扣除生產過程中投入的中間產品價值,得到增加值。核算公式為:增加值=總產出-中間投入。

2、收入法是從生產過程創造收入的角度,根據生產要素在生產過程中應得的收入份額反映最終成果的一種核算方法。按照這種核算方法,增加值由勞動者報酬、生產稅凈額、固定資產折舊和營業盈餘四部分相加得到。

3、支出法是從最終使用的角度衡量核算期內產品和服務的最終去向,包括最終消費支出、資本形成總額和貨物與服務凈出口三個部分。

Ⅹ 1.GDP核算反映以下( )交易。

1.GDP核算反映以下( A.購買一幢別人以前擁有的住房,支付給中介6%的中介費B.新建但未銷售的住房 E.銀行存款的利息 )交易。

閱讀全文

與GDP核算不反應以下哪項交易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青海業金融服務有限公司 瀏覽:837
信託公司2016校園招聘 瀏覽:902
深圳前海元鉑金融服務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710
論人民幣匯率對外匯儲備的影響 瀏覽:613
購車貸款怎麼給 瀏覽:8
外匯備案登記需要哪些資料 瀏覽:217
青建集團新加坡 瀏覽:76
華中融資租賃萊蕪市政府 瀏覽:854
國際工程項目融資文獻綜述 瀏覽:327
金融機構接收抵債資產免稅 瀏覽:724
金融中介公司如何能拿到渠道 瀏覽:983
恆生期貨開戶哪家好 瀏覽:622
金融創新服務驅動經濟轉型 瀏覽:134
國泰君安微融資費用 瀏覽:969
外匯攻略 瀏覽:329
上海黃金交易所代理銀行 瀏覽:231
2015亞邦股份股票 瀏覽:902
神州股票暴跌 瀏覽:238
匯率高估什麼意思 瀏覽: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