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黃金怎麼提煉出來
黃金是在自然界中以游離狀態存在而不能人工合成的天然產物。按其來源的不同和提煉後含量的不同分為生金和熟金等。
生金亦稱天然金、荒金、原金,是熟金的對象,是從礦山或河底沖積層開采出,沒有經過熔化提煉的黃金。生金分礦金和沙金兩種。
礦金,也稱合質金,產於礦山、金礦,大都是隨地下湧出的熱泉通過岩石的縫細而沉澱積成,常與石英夾在岩石的縫隙中,礦石經過開采、粉碎、淘洗,大顆的金可以直接揀取,小粒的可用水銀溶解。礦金大多與其他金屬伴生,其中除黃金外還有銀、鉑、鋅等其他金屬,在其他金屬未提出之前稱為合質金。礦金產於不同的礦山而所含的其他金屬成分不同,因此,成色高低不一,一般在50%-90%之間。
沙金,是產於河流底層或低窪地帶,於是石沙混雜在一起,經過淘洗出來的黃金。沙金起源於礦山,是由於金礦石露出地面,經過長期風吹雨打,岩石北風化而崩裂,金便脫離礦脈伴隨泥沙順水而下,自然沉澱在石沙中,在河流底層或砂石下面沉積為含金層,從而形成沙金。沙金的特點是:顆粒大小不一,大的像蠶豆,小的似細沙,形狀各異。顏色因成色高低而不同,九成以上為赤黃色,八成為淡黃色,七成為青黃色。
熟金是生金經過冶煉、提純後的黃金,一般純度較高,密度較細,有的可以直接用於工業生產。常見的有金條、塊、錠和各種不同的飾品、器皿、金幣以及工業用的金絲、片、板等。由於用途不同,所需成色不一,或因沒有提純設備,而只熔化未提純,或提的純度不夠,形成成色高低不一的黃金。人們習慣上根據成色的高低分為純金、赤金、色金3種。按含金量不同分為清色金、混色金、k金。
黃金經過提純後達到相當高的純度的金稱為純金,一般指達到99.6%以上成色的黃金。
赤金和純金得意思想接近,但因時間和地方的不同,赤金的標准有所不同,國際市場出售的黃金,成色達99.6%的稱為赤金。而境內的赤金一般在99.2%-99.6%之間。
色金,也稱「次金」、「潮金」,是指成色較低的金。這些黃金由於其他金屬含量不同,成色高的達99%,低的只有30%。
按含其他金屬的不同劃分,黃金又可分為清色金、混色金、k金等。清色金指黃金中只摻有白銀成分,不論成色高低統稱清色金。清色金較多,常見於金條、錠、塊及各種器皿和金飾品
B. 古人是如何勘探金礦並開采黃金的
古代金礦開採的各種方法金礦的采選(1)開採金礦床的類型金礦資源主要分兩大類:一類為脈金礦,礦床大多分布在高山地區,由內力地質作用(主要是火山作用、岩漿作用、變質作用)形成,脈金礦又稱山金礦、內生金礦;另一類為砂金礦,由山金礦露出地面後,經過長期風化剝蝕,破碎成金粒、金片、金末,又通過風、流水等的搬運作用,在流水的分選作用下聚集起來,沉積在河濱、湖濱、海岸而形成沖積型、洪積型或海濱型砂金礦床。有的山金礦風化剝蝕後,碎屑產物在原地堆積,則形成殘積型砂金礦床;如果沿斜坡堆積,則形成坡積型砂金礦床。砂金礦床又稱外生金礦,其成礦時代可以在古生代、中生代、第三紀、第四紀或現代。此外,還有一種伴生金礦,其含金量低,常常在有色金屬礦井過程中加以回收,並進行綜合利用。 我國古代早就有山金、砂金之分。但山金的含義不僅指脈金礦,而且還包括殘積型、坡積型砂金礦床,意即指山上產的金。古代砂金礦床又可分為"水金"(自"水沙中"淘洗而得的砂金)和"平地掘井"開采而得的砂金。砂金礦中,與絕大多數金粒有明顯區別的大顆粒金,叫塊金,俗稱"狗頭金"。狗頭金的發現,往往被認為是採金史上的大事。《天工開物·五金》中說:"千百中間有獲狗頭金一塊者,名曰金母。"狗頭金絕大多數產於沖積型砂金礦中,有些產於近地表的次生富集帶中。 盧本珊等先生通過對比分析,發現明代對脈金礦有新的認識:第一,史料中有關脈金的蹤跡。陝豫交界的小秦嶺金礦,其東區陡壁上現存的碑文記有:"景泰二年(1415 年)六月廿日起,開硐三百眼。"可見開采規模較大。小秦嶺金礦礦田內地勢陡峻,海拔在650-2400 米之間。礦體由金礦脈及含礦蝕變糜棱岩組成,伴生有銅、鉛、銀、鎢及大量的黃鐵礦。《天工開物·五金》:"金多出西南,取者穴山至十餘丈"。這一記載乃指開采脈金礦而言。現代地質勘探表明,我國西南地區,如四川即以脈金礦床為主。雲南古代開採的砂金也來源於金沙江(古麗水)流域的山中脈金礦,清末,這里仍在開采。西藏地區金礦有喜馬拉雅成礦帶,西藏黃金之多在棄宗弄贊時代已經聞名。 明方以智《通雅》卷四十八金石條"山金為馬蹄金"。清谷應泰《博物要覽》卷三馬蹄金條"出林邑山峒石中,鑿石取之,狀如馬蹄。又名馬蹄金,乃生金也。"這里所說的山金,可能指脈金礦床。 第二,"伴金石"與脈金礦床的關系。關於"伴金石"的描述,文獻中多有記載。《本草綱目》卷831 引《本草拾遺》:"(陳)藏器曰:常見人取金,掘土深丈余,至紛子石,石皆一頭黑焦,石下有金。"紛子石為何石?屈大均《廣東新語》卷15 引《始興記》:"掘地丈余,見有磊砢紛子石,石褐色,一端黑焦,是為伴金之石,必有馬蹄塊金。蓋丹砂之旁有水晶床,金之旁有紛子石。"可見,紛子石即伴金石。宋寇宗奭《本草衍義》卷五:"顆塊金,即穴山或至百十尺,見伴金石,其石褐色,一頭如火燒黑之狀,此定見金也,其金色深赤黃。"明《天工開物·五金》:"金多出西南,取者穴山至十餘丈,見伴金石,即可見金,其石褐色,一頭如火燒黑狀。""然嶺南夷獠洞穴中,金初出如黑鐵落,深挖數丈得之黑焦石下。" 由上述可見,找金匠師已把伴金石作為金礦的找礦標志。只要找到伴金石,必定可以見到金礦。 第三,原生銀金礦床屬於脈金礦。這類礦床,我國至遲在隋唐就已開采。銀金礦的形成與中生代酸中性火山岩、次火山岩活動有關,在我國分布於東部沿海地區、西南及西北地區。根據銀金礦所伴生的硫化物數量,則屬於貧硫化物金礦,也稱"新金銀礦床"。據史料記載,我國從隋開皇十八年到明洪武間(約公元598-1398 年)在山東萊、登兩州開採的金礦,主要是原生銀金礦床。山東臨沂的銀金礦,唐、宋、元、明四代都在開采。(2)金礦的采選古代在金礦的開采,特別是砂金的開采中,采礦和選礦通常是連續作業的,所以史料中常將"采淘"或"淘采"二字連用。金礦經淘選之後,基本上就是金,只是顆粒細小而已。下面分兩部分簡述之。 其一,砂金的淘采。我國古代選礦方法除人工手選外,一般採用重力選礦法,其中包括重砂淘洗選礦法、溜槽選礦法。重砂淘洗選礦法中,又可按使用工具和操作方法的不同,分為淘洗盤法、淘洗篩法、淘洗船法。由於砂礦是由碎屑物質組成的,選礦時往往無需經過破碎、磨細,這樣可以減少選礦工作量和降低成本。砂金的淘選也是如此。淘選的原理是利用礦物比重差(一般石英砂的比重為2.65,金的比重為19.3,鐵砂的比重為7.8 以下),在水介質中,藉助外力作用,產生不同的運動效果,使礦物按比重分層分帶,從而使礦物分離。金之所以能在河流中被淘洗出來,是因為它的比重很大。水金的淘采方法《天工開物·五金》中說:"水金。皆於江沙水中,淘沃取金。"可見,水金的採掘對象是含金河沙。由於"水金"在江河溪流之中,水介質很方便,因此,淘采時採用淘洗法或溜槽法,均具備其有利條件。 第四紀沖積層砂金的開采方法 宋洪咨夔《大冶賦》:"尋苗罽淘之邃,破的■壁之壅。"似指沖積層所出的砂金。《天工開物·五金》:"平地掘井得者""不必深求而得",說明明代開采第四紀沖積層砂金或殘積型、坡積型砂金礦床,顯然採用了輕型工程(剝土、開槽、淺井等)。 古代砂金淘采方法的考察研究 據史料記載和考古發現,我國很早就掌握了重砂淘選法並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淘選法不但用來淘采自然金,而且用來回收銀、銅、鐵、錫等金屬礦砂。無論用於哪種金屬礦砂,古代的淘選方法及使用工具基本上都是相同的。明代《天工開物·五金》"淘洗鐵砂"圖中的淘砂盤和我國現代仍然使用的淘金簸箕的形制完全相同,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 其二,脈金礦的采選。關於我國古代脈金礦開採的詳細情況,還有待於發掘史料並對考古資料作進一步的論證。從有關史料看,如唐白居易《賜友五首》並序之二,詩的第一句是:"披砂復鑿石,矻矻無冬春。"說的是開採金銀要開鑿岩石,無論天寒天暖都要照常進行作業。宋寇宗奭《本草衍義》卷五:"顆塊金,即穴山或至百十尺。"《天工開物·五金》:"金多出西南,取者穴山至十餘丈。"《清一統志》:(臨沂寶山)"上有洞穴數區,產金銀礦石,元時開礦處也。"《龍泉縣志》:(銀金礦)"脈淺,無穿岩破洞之險。"這些記載都說明,開采脈金礦需要鑿岩辟石,穴山破洞,進行地下工程是肯定無疑的。我國有一些地名也反映了金礦的開采方式,如黃金洞(平江、隆回)、金子洞(藏江)等地,古代都是以鑿洞採金為主。關於脈金礦的淘選,《浙江通志》引《龍泉縣志》說:"黃銀即淡金。每得礦,不限多少,俱舂碓成粉。"這是碎礦。"然後以水浸入,磨成細粉,仍貯以木桶浸之。用楊梅樹皮漬攪數次,石粉浮而金粉沉,乃用金盆如洗銀法洗之。"至於洗銀法,明陸容在《菽園雜記》卷十四鋪敘甚詳:"。若細粘與梅砂,用尖底淘盆。"明確指出回收精礦砂要用具有棱槽的淘砂盆。"浮於淘池中,且淘且汰,泛揚去粗,留取其精英者。其粗礦肉,則用一木盆,如小舟然(註:即平底淘洗船)。淘汰亦如前法,大率欲淘去石末。"指出平底淘洗船的功用是淘去礫石。"存其真礦,以桶盛貯,璀璨星星可現,是謂礦肉。" 上述精礦的富集,是通過重砂淘洗選礦法,清除脈石等雜質而實現的。 陸容說,淘洗粉狀及細砂狀礦砂,要用棱槽淘船,以便回收精礦。淘選粗礦肉,要用平底淘船,這是由於"粗礦肉"含廢石較多,用平底淘船淘洗後便於目測及手選廢石。陸氏的記述中值得稱道的是,同一選礦流程中,古人根據不同的粒級、不同質量的礦砂分別選用棱槽淘船和平底淘船,表明明代的重砂淘洗選礦工藝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
C. 古代黃金是怎麼開採的
黃金是挖掘的,還有就是通過貿易換來的。中國古代是不怎麼產白銀的,本土白銀成分比例特質都不行,到了清朝,朝廷通過各種措施大量進口換購白銀(又稱鷹洋)當時市面上的90%白銀都是來源於美洲地區。現在黃金開采由武警部隊負責勘測開采。屬於國家戰略資源。白銀在民國時候,被當時的財政部長宋子文採取的貨幣政策收歸國有。到解放後,銀本位在我國被徹底放棄,白銀隨即推出了日常交易市場,更多的運用於飾品加工,高精尖材料製造等。
D. 怎麼開采黃金
長江黃河裡面都有 非常小的顆粒 有的眼睛都看不到 就在我們現在站的這塊地里也有黃金 平均黃金的含量一般是0.2克/噸土 建議你一去看些地理書 這個不是做生意 采不採的到 還要靠運氣
E. 黃金是可以無條件開採的嗎
不可以,為規范黃金行業生產秩序提高資源開發利用水平,實現黃金產業持續發展,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等有關法律法規、產業政策特製定黃金資源開發准入條件。
一、黃金資源開發原則
(1)統一規劃,合理布局。新建黃金生產項目必須符合國家和地方黃金工業規劃。並同全國黃金產業發展布局相協調,鼓勵企業加大風險投資進行資源勘查加強資源戰略儲備和有序開發。
(2)綜合利用,有效保護。黃金生產企業必須採用相應先進工藝技術進行處理實現優礦優用、合理配用、分類使用、綜合利用,禁止采富棄貧、采易棄難、優礦低用等浪費資源行為,必須按照「誰開發、誰治理」的原則,將環境治理、土地復墾和植被恢復列入露天開采礦山的主要環節。
(3)優化配置,規模開發。黃金資源原則上配置給有一定黃金礦山開采經驗、有經濟技術優勢、對黃金產業發展具有龍頭帶動作用的企業,礦山建設應與礦床規模相匹配,實行規模化開采,實現「大礦大開」,避免低水平、重復建設。
(4)依法開采,規范秩序。黃金生產企業必須依法辦理采礦權證和履行建設各種相關手續,堅持合理的開采順序,對資源儲量實施動態跟蹤管理,加強黃金開采批准證書的發放和監督檢查,嚴格按采礦證批復的規模和方式有效開采資源,嚴格履行礦山關閉儲量核實報批審核。
二、項目建設投資與生產布局條件
(1)必須取得國土資源部門頒發的儲量備案證明。
(2)必須完成投資項目政府核准或備案工作。經過環境影響評價、用地預審、安全預評價和地質災害評估等工作。
(3)符合當地規劃和資源規劃要求。新建和改擴建黃金生產企業廠址要靠近黃金資源所在地必須符合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工業總體規劃或黃金等相關行業發展規劃。
(4)鼓勵現有黃金企業間的重組兼並。支持大型企業對中小型企業並購重組後的技改投資。
(5)投資新建黃金生產項目的企業必須在內地有從事礦業生產經營三年以上的經歷。並須具備與所開采礦區資源規模和開采條件等相適應的資金、技術和人員等條件。
(6)投資黃金生產項目的業主,自有資本金不得低於總投資額的30%,且在黃金開采批准證書頒發前必須到位。
(7)外商投資開發我國境內黃金礦產,應符合《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的要求有利於礦產所在地的資源整合和可持續發展。
(8)在當地規劃區邊界外2公里以內主要河流兩岸、公路幹道、鐵路干線及重要地下管網兩旁1公里以內,居民聚集區和其他嚴防污染的食品、葯品等企業周邊1公里以內,國務院、國家有關部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的生態保護區、自然保護區、風景旅遊區、文化遺產保護區內,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內,不得新建黃金生產企業。已在上述區域內開工建設、投產運營的黃金企業要根據《水污染防治法》有關規定及該區域規劃,通過搬遷、轉產等方式逐步退出。
三、采選規模
(1)采礦規模。
1、現有露天開采礦山設計規模必須達到7萬噸/年以上,新建必須達到10萬噸/年以上。
2、現有砂金開采項目處理能力必須達到15萬立方米/年,新建必須達到20萬立方米/年,2013年底前關閉砂金開采項目。
3、對開采能力達不到100噸/日規模的礦產資源,可作為資源儲備,不再新建單獨礦山。
4、對現有生產規模與保有資源量不相符合、開發利用水平低的礦山必須進行改造,現有礦山保有資源量低於規定規模的除外。2011年底前開采規模達不到100噸/日的礦山予以關閉,2013年底前,開采規模達不到150噸/日的礦山予以關閉,2015年底前,開采規模達不到200噸/日的礦山予以關閉。
(2)選冶規模。
1、現有獨立堆浸項目處理能力必須達到15萬噸/年,新建獨立堆浸項目,青藏高原除外,處理能力必須達到20萬噸/年,2013年底前關閉20萬噸/年以下的獨立堆浸項目,2015年底前,獨立堆浸項目處理能力必須達到30萬噸/年。
2、現有黃金冶煉廠處理能力必須達到50噸/日以上,新建必須達到100噸/日以上,2013年底前關閉100噸/日以下的黃金冶煉廠。
3、在同一黃金成礦區域內,黃金冶煉廠不得多於2座,2013年底前必須完成整合重組。
四、工藝技術
現有、新建或改擴建礦山的采礦和選礦裝置,必須符合工藝技術先進、裝備設施配套、資源綜合利用率高和環境污染少的要求。
(1)必須有與生產規模相適應的組織管理系統、生產作業裝備、尾礦庫等配套工程設施。
(2)必須有區分不同礦石品質的技術手段、礦石分類堆放場地、中低品位含金礦石利用措施和設施。
(3)易處理金礦采、選、冶綜合利用率不得低於80%,低品位、難處理金礦采、選、冶綜合利用率不得低於70%。
(4)采礦貧化率和損失率原則上分別不得高於20%和10。
(5)開發金礦資源應進行選冶試驗研究最大限度地提高選冶回收率。易處理金礦的選冶回收率不得低於88%,低品位、難處理金礦資源的選冶回收率不得低於75%。
五、環境保護
(1)黃金生產企業生產必須符合國家環保要求。環境質量及污染物排放要達到《一般工業固體廢物貯存、處置場污染控制標准》、《環境空氣質量標准》、《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准》、《地表水環境質量標准》和《污水綜合排放標准》等國家有關標准及省有關要求生態環境必須滿足生態功能區要求。
(2)新建黃金生產項目在設計階段必須進行資源開發方案、環境保護、水土保持、土地復墾、地質災害評估等評價,並同步建設綜合利用、尾礦庫等相應設施。
(3)黃金生產企業必須將露天開采礦山的土地復墾和植被恢復作為主要的工藝環節,制定詳細方案,提取專項費用,有計劃實施土地復墾和植被恢復。
六、安全生產
(1)黃金生產企業必須嚴格執行國家《安全生產法》、《礦山安全生產法》和《礦山安全法實施條例》的有關規定確保安全生產。
(2)礦山企業必須建立、健全安全生產體系,設置安全生產管理機構配備專職安全生產管理人員並提供相應工作條件和業務經費。
(3)現有、新建、改擴建黃金生產項目必須依法進行安全預評價、安全驗收評價。
(4)黃金生產企業的安全生產條件必須符合《非煤礦礦山企業安全生產許可證實施辦法》中第五條和第九條所規定的全部條件。
七、實施及管理
1新建和改擴建黃金生產項目達不到准入條件要求的不得建設。現有生產企業在規定年限前達不到要求的必須予以整合或關閉。
2各有關部門對黃金生產項目的審核包括開采批准證書、采礦證、投資管理、用地審批、環境評價、工商登記等必須依據本准入條件。
)3新建礦山企業建成試運行前要按本准入條件經有關部門驗收合格後方可進行生產與銷售。
(4各級主管部門要加強對黃金生產企業執行本准入條件進行監督和檢查。中國黃金協會要按照準入條件加強行業自律並配合政府有關部門進行監督和檢查。
(5對不符合準入條件的新建、在建或改擴建黃金生產】各級投資主管部門不得予以核准或備案,國土資源部門不得辦理采礦權證和建設用地審批,環保部門不得辦理環保審批手續,金融機構不予信貸支持電力供應部門不予供電。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憑合法采礦權證辦理黃金開采企業的登記注冊手續,並對各級人民政府或相關主管部門撤消或責令關閉的企業,及時辦理變更或注銷登記手續。
八、附則
1本准入條件適用於中國境內的黃金生產企業。
2)本准入條件由工信部會同有關部門負責解釋並根據黃金行業發展情況適時進行修訂。
F. 怎麼樣開采家裡黃金
大家都是消費者,不用擔心別人開采你家的黃金,你同時也在開采別人家的黃金,這是一個社會經濟關系越發密切的時代,不可能只准你賺別人的錢,而不讓別人賺你的錢!除非你自給自足,看來這也不是輕易就能辦到的事情,特別是生活在城市裡的人們。
你別無選擇,其實這都是互惠互利的事情,只有這樣這會才能發展,人類才能進步。
G. 我想知道如何開采黃金礦石及其如何提取黃金
金礦種類
黃金在自然界中是以游離狀態存在而不能人工合成的天然產物。按其來源的不同和提煉後含量的不同分為生金和熟金等。
生金亦稱天然金、荒金、原金,是熟金的半成品,是從礦山或河底沖積層開採的沒有經過熔化提煉的黃金。生金分為礦金和沙金兩種。
2.1 礦金
也稱合質金,產於礦山、金礦,大都是隨地下湧出的熱泉通過岩石的縫細而沉澱積成,常與石英夾在岩石的縫隙中。礦金大多與其他金屬伴生,其中除黃金外還有銀、鉑、鋅等其他金屬,在其他金屬未提出之前稱為合質金。礦金產於不同的礦山而所含的其他金屬成分不同,因此,成色高低不一,一般在50%-90%之間。
2.2 砂金
砂金礦是古代和近代歷史上世界黃金生產的主要礦床,但經過幾千年的開采,富礦砂多已枯竭,現在主要以礦金為主,砂金是產於河床灣曲的底層或低窪地帶,與石沙混雜在一起,經過淘洗出來的黃金。沙金起源於礦山,是由於金礦石露出地面,經過長期風吹雨打,岩石經風化而崩裂,金便脫離礦脈伴隨泥沙順水而下,自然沉澱在石沙中,在河流底層或砂石下面沉積為含金層,從而形成沙金。沙金的特點是:顆粒大小不一,大的像蠶豆,小的似細沙,形狀各異。顏色因成色高低而不同,九成以上為赤黃色,八成為淡黃色,七成為青黃色。
最簡單的是淘沙金
H. 金子如何開采
開採下來礦石要放在水裡淘
I. 黃金是如何產生的
金在自然界中是以游離狀態存在而不能人工合成的天然產物。按其來源的不同和提煉後含量的不同分為生金和熟金等。
生金亦稱天然金、荒金、原金,是熟金的對象,是從礦山或河底沖積層開採的沒有經過熔化提煉的黃金。生金分為礦金和沙金兩種。
礦金,也稱合質金,產於礦山、金礦,大都是隨地下湧出的熱泉通過岩石的縫細而沉澱積成,常與石英夾在岩石的縫隙中。礦金大多與其他金屬伴生,其中除黃金外還有銀、鉑、鋅等其他金屬,在其他金屬未提出之前稱為合質金。礦金產於不同的礦山而所含的其他金屬成分不同,因此,成色高低不一,一般在 50%-90%之間。
沙金,是產於河流底層或低窪地帶,與石沙混雜在一起,經過淘洗出來的黃金。沙金起源於礦山,是由於金礦石露出地面,經過長期風吹雨打,岩石經風化而崩裂,金便脫離礦脈伴隨泥沙順水而下,自然沉澱在石沙中,在河流底層或砂石下面沉積為含金層,從而形成沙金。沙金的特點是:顆粒大小不一,大的像蠶豆,小的似細沙,形狀各異。顏色因成色高低而不同,九成以上為赤黃色,八成為淡黃色,七成為青黃色。
熟金是生金經過冶煉、提純後的黃金,一般純度較高,密度較細,有的可以直接用於工業生產。常見的有金條、金塊、金錠和各種不同的飾品、器皿、金幣以及工業用的金絲、金片、金板等。由於用途不同,所需成色不一,或因沒有提純設備,而只熔化未提純,或提的純度不夠,形成成色高低不一的黃金。
人們習慣上根據成色的高低把熟金分為純金、赤金、色金 3種。
黃金經過提純後達到相當高的純度的金稱為純金,一般指達到99.6%以上成色的黃金。
赤金和純金的意思相接近,但因時間和地方的不同,赤金的標准有所不同,國際市場出售的黃金,成色達 99.6%的稱為赤金。而境內的赤金一般在99.2%-99.6%之間。
色金,也稱 「次金」、「潮金」,是指成色較低的金。這些黃金由於其他金屬含量不同,成色高的達99%,低的只有30%。
按含其他金屬的不同劃分,熟金又可分為清色金、混色金、 k金等。清色金指黃金中只摻有白銀成分,不論成色高低統稱清色金。清色金較多,常見於金條、金錠、金塊及各種器皿和金飾品。
混色金是指黃金內除含有白銀外,還含有銅、鋅、鉛、鐵等其他金屬。根據所含金屬種類和數量不同,可分為小混金、大混金、青銅大混金、含鉛大混金等。
k金是指銀、銅按一定的比例,按照足金為 24k的公式配製成的黃金。一般來說,k金含銀比例越多,色澤越青;含銅比例大,則色澤為紫紅。我國的k金在解放初期是按每k4.15%的標准計算,1982年以後,已與國際標准統一起來,以每k為4.1666%作為標准。
J. 如何開采家裡的黃金
啥意思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