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浮動匯率的名詞解釋
浮動匯率,是指在紙幣制度下,一國貨幣的對外幣值,依據外匯市場上的供求狀況,任其自由漲內落,對匯率的波動幅容度不予固定。國際上現行的匯率制度就是浮動匯率制。
浮動匯率指一國貨幣同他國貨幣的兌換比率沒有上下限波動幅度,而由外匯市場的供求關系自行決定。1971年8月15日,美國實行新經濟政策,任由美元匯率自由浮動,到1973年,各國普遍實行浮動匯率制度。也正是從那時開始,外匯市場隨著各種匯率的不停的浮動而不斷發展。
浮動匯率按政府是否干預,分為自由浮動匯率和管理浮動匯率兩種。在現實生活中,政府對本國貨幣的匯率不採取任何干預措施,完全採取自由浮動匯率的國家幾乎沒有。由於匯率對國家的國際收支和經濟的均衡有重大影響,各國政府大多通過調整利率、在外匯市場上買賣外匯以及控制資本移動等形式來控制匯率的走向。
② 名詞解釋:浮動匯率
浮動匯率(floating exchange rate)是固復定匯率的對制稱。根據市場供求關系而自由漲跌,貨幣當局不進行干涉的匯率。在浮動匯率下,金平價已失去實際意義,官方匯率也只起某種參考作用。就浮動形式而言,如果政府對匯率波動不加干預,完全聽任供求關系決定匯率,稱為自由浮動或清潔浮動。但是,各國政府為了維持匯率的穩定,或出於某種政治及經濟目的,要使匯率上升或下降,都或多或少地對匯率的波動採取干預措施。這種浮動匯率在國際上通稱為管理浮動或骯臟浮動。1973年固定匯率制瓦解後,西方國家普遍實行浮動匯率制度。
③ 按照政府是否干預,浮動匯率制可以分為 ( )
浮動匯率可分為自由浮動和管理浮動。
政府對本國貨幣的匯率不採取任何干預措施,完全採取自由浮動匯率的國家幾乎沒有。由於匯率對國家的國際收支和經濟的均衡有重大影響,各國政府大多通過調整利率、在外匯市場上買賣外匯以及控制資本移動等形式來控制匯率的走向。
由於匯率的不穩定性,增加了國際貿易的風險,加大了成本計算及國際結算的困難。從而阻礙了國際貿易的正常發展。
(3)政府對外匯市場不進行干預的浮動匯率稱為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匯率浮動可能防止外匯儲備的大量流失和巨額國際游資的沖擊。在浮動匯率制下,由於匯率可以根據市場需求自行調整,即使出現本國貨幣在市場上被大量拋售的情況,政府也不必被迫動用大量外匯儲備去吸購本幣,這樣就可避免出現外匯儲備大量流失的情況。
同時匯率的自由浮動也會反向地調節市場對本幣的供求關不,可以避免巨額國際短期資金對一國貨幣造成過大沖擊。
④ 中國提高匯率是不是限定匯率的浮動率的底線(浮動率是怎麼來的)
中國提高匯率也是有其底線的,要受到國家宏觀政策的影響,並不是完全的浮動匯率
2005年7月21日中國人民銀行宣布,我國開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根據對匯率合理均衡水平的測算,人民幣對美元21日起升值2%,即1美元兌8.11元人民幣。那麼什麼是浮動匯率制呢?它有什麼優缺點呢?
浮動匯率制指一國中央銀行不規定本國貨幣與他國貨幣的官方匯率,聽任匯率由外匯市場自發地決定。浮動匯率制又分為自由浮動與管理浮動。自由浮動又稱「清潔浮動」,指中央銀行對外匯市場不採取任何干預活動,匯率完全由市場力量自發地決定;管理浮動又稱「骯臟浮動」,指實行浮動匯率制的國家,其中央銀行為了控制或減緩市場匯率的波動,對外匯市場進行各種形式的干預活動,主要是根據外匯市場的情況售出或購入外匯,以通過對供求的影響來影響匯率。
在浮動匯率制下,影響匯率的主要因素有:貨幣本身代表的價值、一國國際收支、利息率、各國政府和中央銀行對外匯市場的干預、政治、心理、投機等因素。
實行浮動匯率制有利於通過匯率的波動來調節經濟,也有利於促進國際貿易,尤其在中央銀行的外匯與黃金儲備不足以維持固定匯率的情況下,實行浮動匯率制對經濟較為有利,同時也能取締非法的外匯黑市交易,但浮動匯率制不利於國內經濟和國際經濟關系的穩定,會加劇經濟活動。
⑤ 什麼是固定匯率制度浮動匯率制度又是什麼
固定匯率制(Fixed Exchange Rates)是指匯率的制定以貨幣的含金量為基礎,形成匯率之間的固定比值。這種制定下的匯率或是由黃金的輸入輸出予以調節,或是在貨幣當局調控之下,在法定幅度內進行波動,因而具有相對穩定性。
其優點是:
(1)有利於經濟穩定發展
(2)有利於國際貿易、國際信貸和國際投資的經濟主體進行成本利潤的核算,避免了匯率波動風險。
其缺點是:
(1)匯率基本不能發揮調節國際收支的經濟杠桿作用 (2)為維護固定匯率制將破壞內部經濟平衡。比如一國國際收支逆差時,本幣匯率將下跌,成為軟幣,為不使本幣貶值,就需要採取緊縮性貨幣政策或財政政策,但這種會使國內經濟增長受到抑制、失業增加。
(3)引起國際匯率制度的動盪和混亂。東南亞貨幣金融危機就是一例。
而浮動匯率制(Floating Exchange Rates)是是相對固定匯率制而言的,它指一國貨幣的匯率並非固定,而是由自由市場的供求關系決定的制度。浮動匯率制的正式採用和普遍實行,是20世紀70年代後期美元危機進一步激化後開始的。
浮動匯率制按照國家是否干預外匯市場,可分為自由浮動匯率制(又稱「清潔浮動匯率制」)和管理浮動匯率制(又稱「骯臟浮動匯率制」)。實際上,今天沒有哪個國際實行完全的自由浮動,而主要發達國家都對外匯市場進行不同程度的干預。當前管理浮動匯率制的形式多種多樣,可分為單獨浮動和聯合浮動,也有的實行釘住政策的浮動匯率制。
一種貨幣的強弱,乃基於其經濟實力及與貿易夥伴的關系。匯價太強會使出口商品對外國消費者來說過於昂貴,可能會因而損及出口業。匯價較弱則有助於提高出口商品的價格競爭力,但進口商品會變得較為昂貴。貨幣突然貶值可能意味著經濟不穩。
浮動匯率制的主要長處是防止國際游資沖擊,避免爆發貨幣危機;有利於促進國際貿易的增長和生產的發展;有利於促進資本流動等等。缺點是經常導致外匯市場波動,不利於長期國際貿易和國際投資的進行;不利於金融市場的穩定;基金組織對匯率的監督難以奏效,國際收支不平衡狀況依然得不到解決;對發展中國家更為不利。
在浮動匯率制下,影響匯率的主要因素有:貨幣本身代表的價值、一國國際收支、利息率、各國政府和中央銀行對外匯市場的干預、政治、心理、投機等因素。
⑥ 各國央行和政府如何干預外匯市場
1973年以後,國際外匯市場中實行的浮動匯率制並不徹底,並不是完全由市場來決定匯率的價格。各西方國家在匯價對他們不利的時候要進場干預。
據我多年的觀察,我認為各國從自己利益出發進行干預,有以下兩個主要因素。一是為了國內外貿易政策的需要。一個國家的貨幣在外匯市場的價格較低,必然有利於這個國家的出口,而出口過多或者匯率過低,會引起其他出口國家的反對。同樣在國內如果處理不好匯率的問題,可能變成一個政治問題,影響政府的執政。從這兩方面考慮,這個國家要調整或干預匯率。
各國為了保護出口,會在本國貨幣持續堅挺時直接干預外匯市場。通過拋售本國貨幣,買入他國貨幣的方法來干預匯率,使匯率達到自己滿意的程度,或者使匯率對自己的利益有益。比如在2002年下半年,日本央行和政府連續口頭上聲明要干預匯市,因為日元持續走強,已經嚴重阻礙了日本的出口,使日本經濟復甦放緩,經濟停滯。眾所周知,日本是一個出口占國民經濟相當大比例的國家,出口是該國經濟的生命線,這是入場干預的最好理由。
在一個國家通過貨幣貶值擴大出口,影響了他國的利益時,可能會招致其他國家的反對。有時被迫讓本國貨幣升值。還以日本為例,我們知道現在的中國是日本的第一大貿易國,日本的出口和中國息息相關。2002年年初,日元持續貶值,嚴重損害了中國的出口,這招致了中國的不滿。當我們聽到中國的財政部長項懷誠聲稱,雖然日元疲軟而人民幣堅決不貶值時,日本政府對這個第一大貿易夥伴的話也要掂量一下的。日本央行為了緩和中國對日本令日元貶值來刺激出口的不滿,只好讓日元走強。各國政府幹預匯率是從經濟、政治等角度考慮來使本國的貨幣按照自己的利益走強或走軟。
二是出於抑制國內的通貨膨脹的考慮。在浮動匯率下,如果一個國家的貨幣長期低於均衡價格,在一定的時期內肯定會刺激出口,導致貿易順差,最終導致本國的物價上漲,工資上漲。久而久之,就會導致通貨膨脹。在經濟理論中,如果出現通貨膨脹,這個國家的經濟增長可能會被抵消,形成雖然經濟很繁榮,貨幣卻貶值,工資雖然上漲,可是相對購買力可能卻縮小,生活水平沒有上漲這種現象。這往往會被認為是當局對宏觀經濟管理不當,該國政府往往被指責,甚至在大選中失利。
要弄清一個國家的中央銀行(歐洲央行是幾個國家的共同央行,但是作用是一樣的)干預外匯市場的實質和效果,還必須認清這種干預對該國或該地區貨幣的供應和政策的影響,中央銀行干預外匯市場,可分成不改變貨幣政策和改變現有政策兩種。不改變貨幣政策的干預是指中央銀行認為外匯價格的劇烈波動或偏離長期均衡是一種短期現象,希望在不改變現有貨幣供應量的條件下,改變現有的外匯價格,換句話說,就是一般認為利率變化是匯率變化的關鍵,而中央銀行試圖不變國內的利率而改變本國貨幣的匯率。現在日本央行要干預就是採用這種方法。
⑦ 浮動匯率制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確立的
20世紀70年代後期
浮動匯率制(floating exchange rates)是指一國貨幣的匯率根據市場貨幣供求變化,任其自由漲落,各國政府和中央銀行原則上不加限制,也不承擔義務來維持匯率的穩定,這樣的匯率就是浮動匯率制。是指一國貨幣的匯率並非固定,而是由自由市場的供求關系決定的制度。浮動匯率制的正式採用和普遍實行,是20世紀70年代後期美元危機進一步激化後開始的。 浮動匯率制按照國家是否干預外匯市場,可分為自由浮動匯率制(又稱「清潔浮動匯率制」)和管理浮動匯率制(又稱「骯臟浮動匯率制」)。實際上,今天沒有哪個國際實行完全的自由浮動,而主要發達國家都對外匯市場進行不同程度的干預。當前管理浮動匯率制的形式多種多樣,可分為單獨浮動和聯合浮動,也有的實行釘住政策的浮動匯率制。
⑧ 什麼叫浮動匯率制
浮動匯率制指——某個國家中央銀行不規定本國貨幣與他國貨幣的官方匯率,聽任匯率由外匯市場自發地決定。浮動匯率制又分為自由浮動與管理浮動。自由浮動又稱「清潔浮動」,指中央銀行對外匯市場不採取任何干預活動,匯率完全由市場力量自發地決定;管理浮動又稱「骯臟浮動」,指實行浮動匯率制的國家,其中央銀行為了控制或減緩市場匯率的波動,對外匯市場進行各種形式的干預活動,主要是根據外匯市場的情況售出或購入外匯,以通過對供求的影響來影響匯率。
在浮動匯率制下,影響匯率的主要因素有:貨幣本身代表的價值、一國國際收支、利息率、各國政府和中央銀行對外匯市場的干預、政治、心理、投機等因素。
實行浮動匯率制有利於通過匯率的波動來調節經濟,也有利於促進國際貿易,尤其在中央銀行的外匯與黃金儲備不足以維持固定匯率的情況下,實行浮動匯率制對經濟較為有利,同時也能取締非法的外匯黑市交易,但浮動匯率制不利於國內經濟和國際經濟關系的穩定,會加劇經濟活動。
⑨ 本國政府對匯率的干預程度強 應該選擇 固定還是浮動匯率
從2005年7月21日,中國人民銀行宣布我國開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所以中國現在採取的是浮動匯率制,目前大多數國家都實行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絕對的固定匯率制和絕對的浮動匯率制都是不存在的。固定匯率制和浮動匯率制均有利有弊,各國根據自身的實際的經濟情況選擇實行偏固定或偏浮動的匯率制度。
浮動匯率制度:
是指匯率完全由市場的供求決定,政府不加任何干預的匯率制度。鑒於各國對浮動匯率的管理方式和寬松程度不一樣,該制度又有諸多分類。按政府是否干預,可以分為自由浮動和管理浮動。按浮動形式,可分為單獨浮動和聯合浮動。按被盯住的貨幣不同,可分為盯住單一貨幣浮動以及盯住合成貨幣。
⑩ 浮動匯率制度可以有哪幾種形式
1、按照政府對匯率是否干預,分為自由浮動匯率和管理浮動匯率
自由浮動匯率是指政府對外匯市場不加任何干預 ,
完全聽任外匯市場供求力量的對比自發地決定本國貨幣對外國貨幣的匯率。這種浮動也稱清潔浮動。
管理浮動匯率是指政府對外匯市場進行公開或不公開的干預以影響外匯供求關系 , 使匯率向有利於自己的方向變動。這種浮動也稱骯臟浮動。
2、按照匯率的浮動方式,可分為單獨浮動、聯合浮動、釘住浮動和聯系匯率制單獨浮動是指一國貨幣不與任何國家貨幣發生固定聯系
, 其匯率根據外匯市場供求變化而自動調整。如美元、日元、加拿大元、澳大利亞元和少數發展中國家的貨幣採取單獨浮動。
聯合浮動又稱共同浮動 , 是指國家集團在成員國之間實行固定匯率 ,
同時對非成員國貨幣採取共同浮動的方法。如在歐元推出之前歐洲貨幣體系成員國實行聯合浮動。
釘住浮動匯率制度是指一國貨幣與外幣保持固定比價關系 ,
隨外幣的浮動而浮動。依據釘住貨幣種類不同 ,分為釘住單一貨幣和釘住合成貨幣兩種。釘住單一貨幣浮動是一些國家由於歷史上的原因 ,
對外經濟往來主要集中於某一發達國家、或主要使用某種外幣,這些國家使本幣匯率釘住該國貨幣變動。釘住合成貨幣是指一些國家為了擺脫本幣受某一種貨幣支配的狀況 ,
將本幣與一籃子貨幣掛鉤。一籃子貨幣或是復合貨幣單位、或是以貿易額為權數計算出來的貨幣籃子(籃子貨幣是由與該國經濟聯系最為密切的國家的貨幣組成的)。
聯系匯率是特殊釘住匯率制 , 最典型的是港元聯系匯率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