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外匯期貨 > 劉姝威股指期貨

劉姝威股指期貨

發布時間:2021-07-15 08:32:42

① 今天的股票跌停的原因

有人利用股指期貨惡意操縱中國股市
劉姝威:中國股市已被人為操縱 須暫停股指期貨

② 滬深300股脂為何提高手續會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企業研究中心主任劉姝威在8月23日公開撰文表示,股指期貨交易從來沒對中國股市起到積極作用,反而成為惡意操縱中國股市的武器。同時她建議證監會應該暫停股指期貨交易。劉姝威的聲音立刻贏得了許多股民的支持。
8月25日,中金所終於對股指期貨出手。中金所的調整理由是:為抑制市場過度投機,防範和控制市場風險,促進股指期貨市場規范平穩運行。

③ 股市跌破三千點是股指期貨惹的禍嗎

是股指期貨惹的禍嗎
還有人認為,股市這輪下跌與股指期貨做空有關。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企業研究中心主任劉姝威上周末發文稱,從2010年開放股指期貨交易以來,股指期貨交易從來沒對中國股市起到積極作用,反而成為惡意操縱中國股市的武器。
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員易憲容認為,股市暴跌可能與衍生工具交易有關,問題應該是在股市衍生市場上。
「這些股指期貨,看上去交易量與股票現貨的交易量相比,應該很小,但是因為股市的價格是由於預期決定的,在投資者對股市信心不足的情況下,很小的股指期貨交易量就容易引導整個市場價格變化,並造成整個股市的變化。」易憲容告訴記者。
而林采宜則認為,把股市下跌歸於股指期貨的觀點是不懂市場游戲規則。「對沖基金做的就是一種對沖,市場對沖的基本原則就是一個多、一個空。你那邊不讓空,這邊就必須空,期貨的空單不允許開,會變成現貨的拋單。」
林采宜告訴記者,從市場的游戲規則來看,成熟的市場從來都是多空兩方的。既有多方,又有空方,能夠幫助市場實現價格發現。價格高估的時候,空方對價格的平抑有一定作用。反過來市場被低估的時候,多方會把價格抬起來。
「看空、看多的雙方都能夠有足夠的工具來表達對市場的預期。這是成熟市場的交易機制。以前,股市是單邊市場,發現價格的功能不如雙邊市場。」林采宜說,如果暫停股指期貨就是市場機制的倒退。

④ 如何看待中金所 2015 年 9 月 2 日再出股指期貨四條新政

7日開市後的期指,應該再也不用為「抑制投機」而擔憂了。今年做到全球第一的中國股指期貨,其實已經「廢了」。接下去最大的可能,是期指逐漸成為只有零星成交的小品種。
沒了股指期貨,我們將失去什麼?
9月2日中金所發布公告,宣布再出四項措施抑制股指期貨過度投機,其中包括單個產品、單日開倉交易量超過10手的構成「日內開倉交易量較大」的異常交易行為;非套期保值持倉交易保證金標准提高至40%,套期保值持倉交易保證金標准提高至20%;日內平今手續費提高至按平倉成交金額的萬分之二十三;加強股指期貨市場長期未交易賬戶管理。
這種震撼到底到了怎樣的程度?
盡管中金所此前已三番兩次出招,但勝利日小長假前夕放出這則消息,還是讓整個市場為之震驚。市場人士紛紛表示「股指期貨已經沒有交易價值」、「股指期貨功能基本消失」,諸多文章以「紀念股指期貨」為話題進行回顧。專業人士普遍認為,正是近期專家、學者、股民對期指持續不斷的輿論轟炸,逼出了監管層的「自殘」行為。那麼這幾項措施到底有多嚴重,讓人震撼到什麼程度呢?基金君這里先略作分析:
首先,「10手」限制,每天你不管開多單還是空單,開滿10手之後就算違規。中金所8月25日第一次出手的時候,這個數字是「600手」;8月28日第二次出手的時候,這個數字是「100手」,由此可見力度大到難以想像。一個股民每天買上10手股票也是常事,何況期貨市場。此招讓程序化、高頻交易基本告別股指期貨。對於規模稍大的機構來說,除了做套保不受限,10手限制使其在期指上的交易也基本上失去意義了。
其次,40%保證金,在世界期貨歷史上都極為罕見。按照滬深300股指期貨 2965點的收盤價和40%保證金計算,一手保證金在36萬左右,此前正常時期保證金是10%。原來可以做4手的錢,現在只能做1手,資金成本上升了4倍。那些剛湊夠50萬開戶門檻的投資者,現在入場只夠做上1手。另外,套期保值保證金提至20%,機構套保成本也大為提高。
第三,當日平今倉萬分之二十三的手續費。「當日平今」即為俗稱的「T+0」,粗略估算,「T+0」一次手續費為2000多塊!即便是只做一手的投資者,對於如此恐怖的手續費恐怕也已望而卻步。而8月26日之前的手續費是萬分之0.23,8月26日之後的手續費是萬分之1.15,萬分之二十三的力度大家可以體會吧。滬深300股指期貨一個點是300塊,投資者必須做對8個指數點,「T+0」才有賺錢的意義,如此一來,日內交易急劇下降幾乎不可避免。
第四,如果有人想通過多開幾個賬戶規避,那麼「加強股指期貨市場長期未交易賬戶管理」也將堵上這個漏洞。
綜上所述,想必讀者都已看出,哪怕您僅是個剛夠格的投資者,都已經覺得期指「沒法做」了。下周一開市後的期指,應該再也不用為「抑制投機」而擔憂了。從這個意義上說,在今年做到全球第一的中國股指期貨,其實已經「廢了」。接下去最大的可能,是期指逐漸成為只有零星成交的小品種。
從理性上看,世界上任何一個交易所,都做不出如此堪稱不可思議的「自殘」舉動。那麼,究竟是怎樣的壓力迫使這個世界第一品種走到如此境地呢?
針對期指的慘烈「輿論戰」
6月15日以來的大跌成為了期指命運的轉折點。2010年4月16日期指上市後,滬深300股指期貨經過5年的發展,基本做到了日成交量100-200萬手,日持倉量20萬手左右的大品種,用來衡量期指成熟度的成交持倉比也在5比1左右,已經逐漸向成熟市場靠攏。然而股災的發生,引來了鋪天蓋地對於期指的指責,其中以劉姝威、葉檀、易憲容等非業內專家的聲音最為響亮。當然,也不乏巴曙松等學者的反擊,這其中尤以巴曙松的《股指期貨,該責難還是該大力發展》為代表,論證了「股指期貨市場始終自身多空平衡,沒有給股市施加壓力,反而承接了股市拋壓。據統計,2015年6月15日至7月31日,股指期貨日均吸收的凈賣壓約為25.8萬手,合約面值近3,600億元,這相當於減輕了現貨市場3,600億元的拋壓。」但這一研究公布後,依然遭致了網友們的猛攻。
也就是從6月底開始,由於融券通道關閉、個股大量停牌,期指相對於現貨的「貼水」大幅增加,市場指責期指帶動下跌的聲浪逐漸增大。於是,期指「限制開空」等消息不斷傳出,外界也將此視為監管層應對輿論壓力的動作。然後正是這些非常規的措施,引發了一些參與期指的長線、穩定資金流出,持倉量大幅減少,導致了期指成交持倉比的惡化,這在一定程度上又為外界指責期指「過度投機」提供了佐證。而管控措施的進一步出台,又導致期指流動性的進一步消失,導致期指貼水進一步加大,貼水擴大又進一步加劇了非專業的人士的怒火,將之又視為期指「帶動下跌」的證據。由此,期指市場陷入了百口莫辯的惡性循環,直至最後用異常慘烈的方式「自廢武功」以求自保。
不論這場巨大的論戰中誰對誰錯,這一情景都將載入中國資本市場發展的史冊。同樣的事件,曾經在世界第一和第二大經濟體中都發生過,並且都成為了後世研究的經典。
先看當年的第二大經濟體日本。1990年日本股市崩盤後,輿論紛紛譴責股指期貨是下跌元兇,甚至有些學者專門出書論證股指期貨導致股市下跌。在此壓力下,日本對股指期貨實行了提高保證金、征稅、增手續費等系列手段,「廢掉」了股指期貨。不過隨著日本股市步入長達20多年的熊市,後來的人們也逐漸看到了是泡沫破滅造成了股災,對於期指的爭議在1995年以後就逐漸褪去,但日本期指的市場已經被新加坡占據了較大份額。
而美國則是在1987年爆發的「八七股災」之後,迸發出了對於股指期貨的強烈質疑,以至於美國財政部長布雷迪出了《布雷迪報告》進行譴責,美國調查機構以卧底形式進入期貨公司調查。隨著調查深入,以及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的國會作證、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莫頓米勒的獨立調查完成,美國股指期貨並未像日本那樣遭受抑制,反而加快了發展步伐。
從歷史經驗看,各國股指期貨發展,都經歷了較大的磨難。中國期指市場能否躲過此劫,是像日本期指一蹶不振,還是像美國期指涅槃重生,大家不妨拭目以待。
沒了股指期貨,我們將失去什麼
股指期貨是股票價格指數期貨的簡稱,是指以股票價格指數為標的物的期貨。比如滬深300股指期貨,就是以滬深300指數為標的進行指數交易的期貨品種。投資者根據自己對股市的走向預期,報出不同的價格指數進行交易,如果認為指數會漲,便買進股指期貨,反之則賣出。股指期貨的最大作用,是投資者可以拿來做套期保值。
如果一個投資者看好格力電器,想要長期持有獲取分紅收益,同時又不想在大盤下跌中被迫止損拋售,他就可以做相應的股指期貨空單,相當於給持股買了一份「保險」,這就是套期保值。對他來說,大盤下跌風險就被轉移到了期指多頭身上。很明顯,運用期指套期保值的人,其實本質也是多頭,而且其目的就是為了不賣掉股票。如果是一家機構運用期指做套期保值,那麼也會有利於其長期持股,減少其在股災中的拋壓。這也是前述巴曙松研究的理論基礎。
那麼,在期指實質上「自殘」以後,會出現哪些可能的後果呢?
首先,失去了套期保值這把「保護傘」的機構投資者,其行為將徹底回歸散戶化,財富管理能力將大幅下降。在股市中與散戶完全一樣追漲殺跌,接下去的市場波動可能會進一步加大。而剛剛發展起來的中國對沖基金行業,也將因為失去工具而大幅萎縮。不少基金專戶、券商資管、理財產品的策略可能將不得不終止。從此絕對收益是路人。
滬上一家私募基金在6月中上旬對市場做出了准確的判斷,大幅度降低倉位,只留下了極為看好的部分優質個股並進行了期指套保。由於准確的操作,該基金逃過了6月最初的暴跌。但是隨後由於股指期貨一再「限空」,該機構不得不在暴跌中大量拋售股票,引發了基金凈值的大幅回撤也在事實上形成了對市場的拋壓。而就整個市場而言,面臨這樣局面的私募又何止一家。
因此有業內人士感嘆,失去了股指期貨,整個財富管理行業都將倒退十年,回到完全「靠天吃飯」的時代。
其次,一個失去了「做空機制」的市場,可能會變得更加情緒化。從成熟市場來看,有做空機制,市場的意見能夠得以更好的博弈,價格也會更快更高效地趨於真實。這種真實有時可能也是以泡沫提前一步被刺破為代價,對於情緒高漲的大眾來說,也許難以接受。但是在滅掉期指這個「不配合者」之後,市場會不會迎來更為波瀾壯闊的大漲和大跌,會不會恢復到從前從998點暴漲到6124點再暴跌回1664點的那種巨幅波動的市場環境?
而第三點,也是非常現實的一點是,期指是沒有國界的。中國股指期貨消滅了,新加坡、美國的涉中國期指可能會迅速發展壯大。對應國內市場的新加坡A50股指期貨,已成為國內股指期貨的首要替代標的。近期伴隨著國內股指期貨的「不斷自殘」,新加坡的股指期貨倒是不斷加強宣傳,吸引內資出海交易。該做期指的繼續做期指,只不過監管會變得更難了。只是,普通基民可能很難再有渠道分享這一「跨國」避險工具了。

⑤ 有多少手段可以做空a股

股市連日暴跌,做空A股也被抬上風口浪尖:成功預言此輪暴跌的「債券之王」格羅斯上個月就建議做空A股;中金所7月2日關閉多個惡意做空賬戶;7月3日央行主管金融時報點名摩根士丹利惡意做空A股;7月9日,公安部排查惡意做空,甚至公安部副部長孟慶豐都親赴證監會。就連劉紀鵬、劉姝威等專家也紛紛出面表態要求嚴懲惡意做空股市者。可很多人也許還不明白,究竟如何才能做空A股?真的是外資在做空A股嗎?
今天我們就來說說究竟如何才能做空A股獲利。所謂做空,是一種投資術語,是股票、期貨等市場的一種操作模式,在證券市場中除了賺取分紅和差價外,市場的每次向下調整同樣也是賺錢的機會,一般來說有三種方式可以做空A股:
股指期貨做空A股
期貨就是未來的貨物,比如原油期貨,指的是未來的原油合約。比如A和某油田約定好,3個月後開採的原油,A以某價格買下來,並且預先支付十分之一訂金,等原油運輸到A的油罐了,A再把剩餘的錢付清。此時,開采原油的油田主就是期貨合約的賣出方,A就是期貨合約的買入方,這筆交易的訂金就是保證金,最後原油到A油罐,就是交割。
而現實中,還會有許多麻煩,比如原油的品質對於價格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原油品質的界定就是個難題;還有訂金之後應收賬款的支付問題;還有萬一該油田遇災了,無法交付怎麼辦?諸如此類。為了避免這些問題,將原油交易搬入交易所,交易標准化合約,由交易所來處理這些問題,也作為可信的第三方。這是期貨的運作方式。
因為期貨合約是可以不用等待交割,直接轉移給別人的,油田主也不挑剔最後交割給誰,給錢就行,那麼就給投機者產生了方便,他們只需要十分之一的錢就可以對原油的價格進行投機猜測,投機者不僅僅可以作為買主,還可以在沒有開采任何原油的情況下,直接作為合約的賣出方,如果價格果然下跌,再買入同樣的期貨合約進行平倉,這樣在沒有開采任何原油的情況下,僅憑借原油價格的下跌而獲益。如果原油的價格不如預期,反而上升的話,也不用擔心交出原油實物的問題,同樣買入合約平倉,受損的也是現金。
股指期貨合約的道理是一樣的,唯一不同的是這里的標的資產不是原油,而是一大堆股票。IF期貨合約的標的物是300隻股票,他們的組成是由滬深300指數決定的,IH和IC股指期貨合約的標的物是上證50指數里的50個股票和500指數的股票。股指期貨的含義即,未來的一堆股票。
股指期貨的最大特點是可以T+0交易,而且當日不限制次數。假定投資者認為當日股市會下跌,那麼可以通過賣出股指期貨合約的方式(有點像上面提到的融券),實現下跌市場中獲利。
股指期貨的另外一個特點是是可以杠桿交易,在投資者做出正確交易行為的情況下,可以放大盈利。考慮到期貨公司一般要求的保證金比例為15%,這意味著,杠桿率接近7倍。
期權做空A股
期權,又稱為選擇權,是在期貨基礎上產生的一種衍生性金融工具,指在未來一定時期可以買賣的權利,是買方向賣方支付一定數量的金額後擁有的在未來一段時間內或未來某一特定日期以事先規定好的價格購買或出售一定數量的特定標的物的權利,但不負有必須買進或賣出的義務。
期權交易代表了兩個理念:第一,股票是有價,股價運動雖然是隨機的,但幅度和概率可以通過市場本身提供的信息解析出來;第二,股票價格既包含了資產的內在價值,也包含了攜帶資產的風險,價值和風險是可以剝離開來交易的。
具體來說,由於投資者在觀點上難免存在分歧,有看多的人,就有看空的人,所以期權從形式上可以分為認購期權(看漲)和認沽期權(看跌)。如果拿小米來進行說明,假定目前市場上小米5元一斤,分兩種情況:
情況一,如果A投資者認為1個月後小米將會漲到6元一斤,而另外持有小米的投資者B認為那時不值這么多錢。因此他們兩者達成協議,A向B支付0.5元的定金,將來有權利以5元一斤的價格買入B持有的小米。這樣他們雙方有了一個關於小米的認購期權。
情況二,如果A投資者認為1個月後小米將跌到4元一斤,而投資者B認為到時小米會上漲到5元一斤。因此他們也達成協議:A一個月後以4.5元的價格將小米賣給B。那對於A來講,就是買入了一個認沽期權。認沽,也就是看跌的意思。
情況一中認購期權的賣方及情況二中認沽期權中的買方,都是做空的投資行為。但是,可以用來做空獲利的主要是買入認沽期權,也就是上面的第二種情況。假定一個月小米真的只有4元一斤了。A仍然可以把小米以4.5元一斤的價格出售給B。把小米換成股票,認沽期權就可以幫助投資者在下跌的行情中獲利。
以上證50ETF期權為例,2月6日上證50ETF的最新價為2.3元,但投資者看好後市,認為1個月後上證50ETF將漲到2.5元,於是以市價0.06元買入1份一個月後行權的認購期權,行權價2.3元。如果一個月後,上證50ETF如預期漲到2.5元,則該投資者將賺取0.14元(2.5-2.3-0.06)。相反,當投資者需要進行看空交易,或當投資者持有現貨股票並想規避股票價格下行風險時,可買入認沽期權。
融券做空A股
融券交易是信用交易的一種,就是投資者以資金或證券作為質押,向券商借入證券賣出,在約定的期限內買入相同數量和品種的證券歸還券商並支付相應的融券費用。具體如何操作呢?
例如,去年以來,中國南車北車合並成中國中車引發股價飆升,使其一度被稱為中國神車,如果有投資者認為連日的暴漲已使該股票的估值嚴重高估,認為將來會下跌。此時,投資者可以當時股價向其券商借入該股並賣出。假定當時股價為30元一股,數量為1萬股,那麼該投資者就得到了30萬元現金。
如果該股的後續行情和該投資者的預測完全一致,確實發生了暴跌。此時,該投資者就可以重新買回這1萬股股票,假如買回時候的價格為20元,那這個投資者總共花費了20萬元(不考慮擔保費、交易手續費等)。因此在這段時間內,該投資者不僅還清了所欠的一萬股股票還,賺了10萬元。
和普通的交易不同,融券所需的保證金也較少。具體來說,投資者從事普通證券交易須提交100%的保證金,即買入證券須事先存入足額的資金,賣出證券須事先持有足額的證券。而從事融資融券交易則不同,投資者只需交納一定的保證金,即可進行保證金一定倍數的買賣,這也大大放大了獲利。當然投資風險也同時加大。假定融入的券沒有像預料的那樣下跌,而是大幅上升,損失也非常慘重。
外資是否是做空A股的罪魁禍首
雖然外資一度唱空A股,但在現有機制下,外資做空A股難度很大。在國內現有的金融體制下,國際資本可以通過QFII(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滬港通及本地市場發行的A股ETF等渠道參與A股市場的投資。以前面說的三種方法而言,外資均很難大規模做空。
首先,外資融券做空極其困難,因為我國對融券作了較為嚴格的規定。目前為券商兩融業務提供轉融通服務的是中國證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證監會規定,證金公司融出的每種證券余額不得超過該證券可流通市值的10%。針對限售股有可能借融券變相解禁賣出的情況,相關規定也有所限制,如「大小非」所持有的解禁後限售股在合法合規情況下,將可作為轉融通業務中融券證券來源,但還在限售期的股份不能成為融券證券來源。因此,融券證券的來源其實非常少,在市場無券可融時,這種手法難以為繼。
其次,中國境外上市的針對中國的交易所交易基金(ETF)或衍生品,是國際資本能夠做空A股的另一選擇,但外資在這方面大規模做空A股也難度不小。A股推出的期權,目前工具確實不多,只有上證A50ETF期權,個股期權還處於測試階段。6月17日Direxion Investments公司新近推出的CHAD是首隻直接以A股滬深300指數為標的的反向ETF,資產規模還很小,此前美國最大的反向杠桿ETF基金公司Proshares推出的2隻跟蹤標的為FTSE中國50指數的做空ETF,規模也僅為5千萬美元和8千萬美元。
股指期貨最知名的則為在新加坡交易所交易的富時中國A50指數(FTSE China A50)期貨。在今年1月及4月,富時中國A50指數(包含中國A股市場市值最大的50家公司,其總市值佔A股總市值的33%)曾經數次利用監管層規范兩融業務的消息做空中國股市。
不過上述金融衍生品,無法做空具體個股或者板塊。而且中國證監會對這些做空ETF的QFII或RQFII資格有著嚴格的審核,根據國家外匯局6月30日發布的最新數據,6月份,外匯局分別發放QFII和RQFII新增投資額度33.31億美元和100億元人民幣。截至6月29日,QFII總額度增至755.42億美元,RQFII總額度達3909億元人民幣。因此可以看到外資做空很難,這條路也不太可能引起中國股市的暴跌。
A股暴跌的助推者
前面已說了融券和期權做空的限制(無論對內外資而言)較大,股指期貨成為做空A股的最佳選擇。而另一方面,中國做空機制起步晚,為了鼓勵做空,監管層對於股指期貨採取了比較優惠的政策,但正是這些便利,埋下了隱患,造成了此次踩踏。
舉例來說,中國的股市和股指期貨市場的規則不同步,股市實行T+1,期指卻實行T+0,期指做空賺了錢,還能當天再下空單繼續做空,從而導致了導致惡性循環。
這邊順便辟一個謠,近一段時間股市下挫,很多陰謀論者認為有人在裸賣空期指,甚至某些機構的救市建議里也提議「禁止裸賣空」。這完全是對股指期貨交易機制的誤解。
裸賣空是股票現貨市場的概念。按照賣空前是否融券來劃分,賣空交易可以分為融券賣空和裸賣空。其中,融券賣空或擔保賣空(covered short selling)是指投資者在賣出證券前已經簽訂借券協議;如果事先沒有融入證券,則為裸賣空(naked short selling)。我國A股市場雖然實施T+1交收,但任何機構和個人都不允許賣出賬戶里未持有的股票,因此現貨市場上不存在裸賣空。
股指期貨更是與裸賣空風馬牛不相及。一是期貨交易與現貨交易不同。期貨交易中,賣出期貨合約和買入期貨合約的總和恆等,相互抵消,不存在空頭合約多於多頭合約的情形,空頭不能單方面創造新合約。二是期貨交易都是保證金交易,只有交付足夠的保證金,才能夠開倉;一旦保證金不足,就必須足額追繳。此外,《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交易規則》第六十三條還規定:當市場風險明顯增大時,交易所還可以提高交易保證金標准。三是股指期貨合約經場內撮合即時達成,並不存在延時交付的情形,任何一方都不能利用交付的時間差獲利。所以股指期貨不存在裸賣空。
目前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推出的期貨交易品種有三種,分別是滬深300股指期貨、上證50股指期貨以及中證500股指期貨。空方一般是做空中證500股指期貨合約(IC1507),直接帶動中證500成份股跌停,引發場外融資盤和場內兩融的融資盤被迫平倉,公募基金也遭到贖回。因為漲停板限制,先跌停的股票賣不出去,只能賣出尚未跌停的股票,從而引發A股市場的大面積跌停。從盤面分析看,每次下跌都是從期指開始,股市的下跌緊隨在期指之後,所以說做空股指期貨可能才是本輪股災的助推者。
為什麼要選擇C1507?因為其市場規模最小,對它發力最容易,通過指數聯動效應,易於形成市場恐慌效應,帶動其他指數往下走,有四兩撥千斤的作用。而且中證500期貨指數主力合約綜合反映的是小市值公司的整體狀況,最能體現市場的本質,具有市場的代表性。

⑥ 商品期貨貴金屬9月2日文件

看看這個吧。
股指期貨保證金提高了,手續費漲了,股指期貨悲壯自殘讓人驚呆,怎麼辦呢?現在管理層又在強關配資埠,國內股指期貨已經名存實亡!散戶已經被擋在顧指期貨門外!
9月2日發布公告,宣布再出四項措施抑制股指期貨過度投機,其中包括單個產品、單日開倉交易量超過10手的構成「日內開倉交易量較大」的異常交易行為;非套期保值持倉交易保證金標准提高至40%,套期保值持倉交易保證金標准提高至20%;日內平今手續費提高至按平倉成交金額的萬分之二十三;加強股指期貨市場長期未交易賬戶管理。
這種震撼到底到了怎樣的程度?
盡管此前已三番兩次出招,但勝利日小長假前夕放出這則消息,還是讓整個市場為之震驚。市場人士紛紛表示「股指期貨已經沒有交易價值」、「股指期貨功能基本消失」,諸多文章以「紀念股指期貨」為話題進行回顧。專業人士普遍認為,正是近期專家、學者、股民對期指持續不斷的輿論轟炸,逼出了監管層的「自殘」行為。那麼這幾項措施到底有多嚴重,讓人震撼到什麼程度呢?基金君這里先略作分析:
首先,「10手」限制,每天你不管開多單還是空單,開滿10手之後就算違規。8月25日第一次出手的時候,這個數字是「600手」;8月28日第二次出手的時候,這個數字是「100手」,由此可見力度大到難以想像。一個股民每天買上10手股票也是常事,何況期貨市場。此招讓程序化、高頻交易基本告別股指期貨。對於規模稍大的機構來說,除了做套保不受限,10手限制使其在期指上的交易也基本上失去意義了。
其次,40%保證金,在世界期貨歷史上都極為罕見。按照滬深300股指期貨2965點的收盤價和40%保證金計算,一手保證金在36萬左右,此前正常時期保證金是10%。原來可以做4手的錢,現在只能做1手,資金成本上升了4倍。那些剛湊夠50萬開戶門檻的投資者,現在入場只夠做上1手。另外,套期保值保證金提至20%,機構套保成本也大為提高。
第三,當日平今倉萬分之二十三的手續費。「當日平今」即為俗稱的「T+0」,粗略估算,「T+0」一次手續費為2000多塊!即便是只做一手的投資者,對於如此恐-怖的手續費恐怕也已望而卻步。而8月26日之前的手續費是萬分之0.23,8月26日之後的手續費是萬分之1.15,萬分之二十三的力度大家可以體會吧。滬深300股指期貨一個點是300塊,投資者必須做對8個指數點,「T+0」才有賺錢的意義,如此一來,日內交易急劇下降幾乎不可避免。
第四,如果有人想通過多開幾個賬戶規避,那麼「加強股指期貨市場長期未交易賬戶管理」也將堵上這個漏洞。
綜上所述,想必讀者都已看出,哪怕您僅是個剛夠格的投資者,都已經覺得期指「沒法做」了。下周一開市後的期指,應該再也不用為「抑制投機」而擔憂了。從這個意義上說,在今年做到全球第一的中國股指期貨,其實已經「廢了」。接下去最大的可能,是期指逐漸成為只有零星成交的小品種。
從理性上看,世界上任何一個交易所,都做不出如此堪稱不可思議的「自殘」舉動。那麼,究竟是怎樣的壓力迫使這個世界第一品種走到如此境地呢?
針對期指的慘烈「輿論戰」
6月15日以來的大跌成為了期指命運的轉折點。2010年4月16日期指上市後,滬深300股指期貨經過5年的發展,基本做到了日成交量100-200萬手,日持倉量20萬手左右的大品種,用來衡量期指成熟度的成交持倉比也在5比1左右,已經逐漸向成熟市場靠攏。然而股災的發生,引來了鋪天蓋地對於期指的指責,其中以劉姝威、葉檀、易憲容等非業內專家的聲音最為響亮。當然,也不乏巴曙松等學者的反擊,這其中尤以巴曙松的《股指期貨,該責難還是該大力發展》為代表,論證了「股指期貨市場始終自身多空平衡,沒有給股市施加壓力,反而承接了股市拋壓。據統計,2015年6月15日至7月31日,股指期貨日均吸收的凈賣壓約為25.8萬手,合約面值近3,600億元,這相當於減輕了現貨市場3,600億元的拋壓。」但這一研究公布後,依然遭致了網友們的猛攻。
也就是從6月底開始,由於融券通道關閉、個股大量停牌,期指相對於現貨的「貼水」大幅增加,市場指責期指帶動下跌的聲浪逐漸增大。於是,期指「限制開空」等消息不斷傳出,外界也將此視為監管層應對輿論壓力的動作。然後正是這些非常規的措施,引發了一些參與期指的長線、穩定資金流出,持倉量大幅減少,導致了期指成交持倉比的惡化,這在一定程度上又為外界指責期指「過度投機」提供了佐證。而管控措施的進一步出台,又導致期指流動性的進一步消失,導致期指貼水進一步加大,貼水擴大又進一步加劇了非專業的人士的怒火,將之又視為期指「帶動下跌」的證據。由此,期指市場陷入了百口莫辯的惡性循環,直至最後用異常慘烈的方式「自廢武功」以求自保。
不論這場巨大的論戰中誰對誰錯,這一情景都將載入中國資本市場發展的史冊。同樣的事件,曾經在世界第一和第二大經濟體中都發生過,並且都成為了後世研究的經典。
先看當年的第二大經濟體日本。1990年日本股市崩盤後,輿論紛紛譴責股指期貨是下跌元兇,甚至有些學者專門出書論證股指期貨導致股市下跌。在此壓力下,日本對股指期貨實行了提高保證金、征稅、增手續費等系列手段,「廢掉」了股指期貨。不過隨著日本股市步入長達20多年的熊市,後來的人們也逐漸看到了是泡沫破滅造成了股災,對於期指的爭議在1995年以後就逐漸褪去,但日本期指的市場已經被新加坡占據了較大份額。
而美國則是在1987年爆發的「八七股災」之後,迸發出了對於股指期貨的強烈質疑,以至於美國財政部長布雷迪出了《布雷迪報告》進行譴責,美國調查機構以卧-底形式進入期貨公司調查。隨著調查深入,以及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的國會作證、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莫頓米勒的獨立調查完成,美國股指期貨並未像日本那樣遭受抑制,反而加快了發展步伐。
從歷史經驗看,各國股指期貨發展,都經歷了較大的磨難。中國期指市場能否躲過此劫,是像日本期指一蹶不振,還是像美國期指涅槃重生,大家不妨拭目以待。
沒了股指期貨,我們將失去什麼
股指期貨是股票價格指數期貨的簡稱,是指以股票價格指數為標的物的期貨。比如滬深300股指期貨,就是以滬深300指數為標的進行指數交易的期貨品種。投資者根據自己對股市的走向預期,報出不同的價格指數進行交易,如果認為指數會漲,便買進股指期貨,反之則賣出。股指期貨的最大作用,是投資者可以拿來做套期保值。
如果一個投資者看好格力電器(17.85 -1.87%,咨詢),想要長期持有獲取分紅收益,同時又不想在大盤下跌中被迫止損拋售,他就可以做相應的股指期貨空單,相當於給持股買了一份「保險」,這就是套期保值。對他來說,大盤下跌風險就被轉移到了期指多頭身上。很明顯,運用期指套期保值的人,其實本質也是多頭,而且其目的就是為了不賣掉股票。如果是一家機構運用期指做套期保值,那麼也會有利於其長期持股,減少其在股災中的拋壓。這也是前述巴曙松研究的理論基礎。
那麼,在期指實質上「自殘」以後,會出現哪些可能的後果呢?
首先,失去了套期保值這把「保護傘」的機構投資者,其行為將徹底回歸散戶化,財富管理能力將大幅下降。在股市中與散戶完全一樣追漲殺跌,接下去的市場波動可能會進一步加大。而剛剛發展起來的中國對沖基金行業,也將因為失去工具而大幅萎縮。不少基金專戶、券商資管、理財產品的策略可能將不得不終止。從此絕對收益是路人。
滬上一家私募基金在6月中上旬對市場做出了准確的判斷,大幅度降低倉位,只留下了極為看好的部分優質個股並進行了期指套保。由於准確的操作,該基金逃過了6月最初的暴跌。但是隨後由於股指期貨一再「限空」,該機構不得不在暴跌中大量拋售股票,引發了基金凈值的大幅回撤也在事實上形成了對市場的拋壓。而就整個市場而言,面臨這樣局面的私募又何止一家。
因此有業內人士感嘆,失去了股指期貨,整個財富管理行業都將倒退十年,回到完全「靠天吃飯」的時代。
其次,一個失去了「做空機制」的市場,可能會變得更加情緒化。從成熟市場來看,有做空機制,市場的意見能夠得以更好的博弈,價格也會更快更高效地趨於真實。這種真實有時可能也是以泡沫提前一步被刺破為代價,對於情緒高漲的大眾來說,也許難以接受。但是在滅掉期指這個「不配合者」之後,市場會不會迎來更為波瀾壯闊的大漲和大跌,會不會恢復到從前從998點暴漲到6124點再暴跌回1664點的那種巨幅波動的市場環境?
而第三點,也是非常現實的一點是,期指是沒有國界的。中國股指期貨消滅了,新加坡、美國的涉中國期指可能會迅速發展壯大。對應國內市場的新加坡A50股指期貨,已成為國內股指期貨的首要替代標的。近期伴隨著國內股指期貨的「不斷自殘」,新加坡的股指期貨倒是不斷加強宣傳,吸引內資出海交易。該做期指的繼續做期指,只不過監管會變得更難了。只是,普通基民可能很難再有渠道分享這一「跨國」避險工具了。
股指期貨簡介
一、股指期貨的基本概念
期貨是與現貨相對應的,是一種由交易所統一制定的、在將來某一特定的時間和地點交割一定數量產品或金融資產的標准化合約。期貨包括商品期貨和金融期貨,股指期貨是金融期貨的重要品種之一。
股指期貨是股票價格指數期貨的簡稱,是指以股票價格指數為標的物的期貨。雙方約定在未來的某個特定日期,可以按照事先確定的股價指數的大小,進行標的指數的買賣,到期後通過現金結算差價來進行交割。比如滬深300股指期貨,就是以滬深300指數為標的進行指數交易的期貨品種。投資者根據自己對股市的走向預期,報出不同的價格指數進行交易,如果認為指數會漲,便買進股指期貨,反之則賣出。
二、股指期貨的基本作用
股指期貨主要發揮風險規避、分散和轉移作用。這是通過套期保值來實現的,投資者可以通過在股票市場和股指期貨市場兩個市場反向操作達到規避風險的目的,有利於幫助投資者規避股票現貨市場的價格風險。
對整個市場而言,股指期貨有利於化解股票市場的系統性風險,即發生系統性風險時,各種股票的市場價格會朝著同一方向變動,單憑股票市場的分散投資顯然無法規避價格整體變動的風險。股指期貨具有賣空機制,擔心股票市場會下跌的投資者可以通過賣出股指期貨合約來減輕集體性拋售對股票市場造成的負面影響,有效對沖股票市場整體下跌的系統性價格風險。
另外,股指期貨由於採用保證金交易制度,交易成本很低,因此被機構投資者廣泛用來作為一種提高資金配置效率的手段。機構可以利用很少的資金買入股指期貨,從而可以獲得股市上漲的平均收益,提高資金總體的配置效率。
三、股指期貨的基本制度
(一)保證金制度
期貨合約的買賣不需要付合約價值的全部金額,只要交納合約價值的一定比例,作為履約的保證。這一制度確保了期貨市場的高度流動性,可以在化解風險方面提供更高的效率。2010年4月17日滬深300股指期貨上市時,將保證金標準定為18%。考慮市場實際需求,經過幾次調整,2014年9月1日起,保證金標准再次下調為10%,且設立最低保證金標准為8%,2015年4月新上市的上證50和中證500股指期貨同樣採用了這一標准。
(二)漲跌停板制度
對股指期貨產品實行漲跌停板制度,上證50、中證500和滬深300股指期貨合約的漲跌停板幅度均為上一交易日各股指期貨結算價的±10%。我國股票現貨市場目前設置了每日±10%的漲跌停板,因此各股指期貨產品均設置了與現貨市場相同的±10%的漲跌停板幅度。
(三)持倉限額制度
持倉限額是指交易所規定會員或者客戶對某一合約單邊持倉的最大數量,通過設置持倉限額制度,交易所可以分散單個合約的持倉集中度,防範某些客戶利用持倉優勢操縱市場價格。
(四)大戶報告制度
根據多個股指期貨產品的情況,對大戶報告制度進行了適當的調整,通過採用分產品、多產品合並等不同形式的報告標准,細化報告要求,及時了解投資者在所有股指期貨產品總體持倉的情況,做好風險的預研預判,切實防範系統性風險的發生。
(五)強行平倉制度
強行平倉制度是交易所在監測到會員或客戶已經發生風險時採取的措施,強行平去會員、客戶持有的股指期貨頭寸,以避免因市場波動而導致風險進一步擴大,防範出現股指期貨嚴重違約事件,將不穩定因素消滅在初始階段。
(六)強制減倉制度
強制減倉是當市場出現重大風險,如連續兩個及兩個以上交易日的同方向漲跌停等情況時,為迅速、有效化解市場風險,防止會員大量違約而採取的措施。
四、股指期貨的發展歷史
從國際成熟資本市場發展歷程來看,股指期貨是金融期貨中歷史最短、發展最快的品種之一。1982年全球首個股指期貨在美國上市。經過30多年的發展,股指期貨成為國際上成熟的金融期貨產品,全球已有股指期貨產品400多個,這已經成為現代資本市場結構的基本特徵。各個國家都將發展金融期貨等金融衍生品市場,作為國家金融戰略來考慮,通過佔領金融領域的「制高點」,維護本國金融安全。
我國在2010年4月16日上市了滬深300股指期貨,在2015年4月16日上市了上證50、中證500股指期貨。
五、中國為何需要股指期貨
(一)加強基礎制度和基礎設施建設,健全股票市場內在穩定機制,抑制單邊市場。在一個缺乏對沖工具的市場,投資者只能通過單邊做多才能盈利,市場無法在多空雙方的平等博弈中實現平衡制約。股指期貨提供的雙向交易和風險對沖機制,有助於平抑股市頻繁、大幅波動,是市場基礎制度和基礎設施建設之必需。
(二)提供避險保值工具,抑制財富劇烈波動,有效保護各類投資者利益。股指期貨具有流動性好、交易便捷和沖擊成本低的特點,面對市場風險,投資者能夠靈活運用避險策略,採取套期保值操作。推出股指期貨,提供市場避險工具,成為保護投資者利益最好的制度性措施。
(三)推動長線資金入市,積極推動機構投資者發展。有了股指期貨這一避險工具,機構投資者採取套期保值操作,穩定經營業績,從而吸引更多長線資金進入。
(四)倡導理性投資、長期投資理念,培育先進市場文化。通過股指期貨進行避險,有助於改變市場上的過度投機氛圍,改變熱衷炒作題材股、重組股的習慣,營造避險文化,讓投資者深刻領會到「上漲也有風險、下跌也是機會」,形成長期投資、價值投資、理性投資理念,培育股市先進文化。股指期貨保證金提高了,手續費漲了,股指期貨悲壯自殘讓人驚呆,怎麼辦呢?現在管理層又在強關配資埠,國內股指期貨已經名存實亡!散戶已經被擋在顧指期貨門外!

⑦ 股指期貨是股市穩定劑嗎

股指期貨是現貨市場的穩定劑,還是暴漲暴跌時的催化劑?這一問題自五年前滬深300期指推出以來,一直爭論不休。而今年上半年,中證500、上證50兩大期指新品種推出兩個月後,A股市場的接連重挫,更是將這一話題推上了風口浪尖。
以葉檀、劉姝威為代表的財經圈知名人士,直言股指期貨為A股暴跌元兇,損失慘重的股民更是群起而攻之,呼籲取消股指期貨的聲音甚至影響了高層決策——8月25日起,中金所接連拋出大招限制股指期貨交易。而另一邊,以巴曙松為代表的經濟學家則竭力為股指期貨辯白,認為不僅不應遏制,還應加強股指期貨的發展。
這一場景讓人想起了上世紀80年代的美國。那時,華爾街投機風盛行,股市波動劇烈,1982年,紐交所為了給投資者增加避險工具,首次推出了股票指數期貨。平穩運行5年後,華爾街經歷了一場史無前例的暴跌,恐慌的投資者紛紛將股災的原因歸咎為股指期貨。著名的《布萊迪報告》指出,指數套利和組合保險這兩類交易在股指期貨和現貨市場上互相推動下造成了股市崩盤。從此以後,否定股指期貨的聲音佔了主流。直到1991年,諾獎得主Merton Miller經過詳實的調查,否定了《布雷迪報告》中關於股指期貨引致股災的結論,指出1987年股災和1929年股市「崩盤」原因一樣,都是宏觀經濟問題累積以及股票市場本身問題導致的,從此股指期貨才得以正名。
不止是美國,日經225股指期貨也曾被認為是日本股市90年代初期下跌的主因,使得日本從1992年開始對股指期貨市場採取諸多限制性措施,但後此後,日本、新加坡、香港等地發生股災時,也一度將原因歸咎為股指期貨,不過,這些措施非但沒有取得預想效果,後來逐漸被修正。
此外,香港、新加坡等地,也曾因股災而爆發過關於股指期貨對現貨市場波動性影響的討論,綜合學界、業界的觀點來看,認為股指期貨與股指期貨相關度不高、或股指期貨有助於減緩現貨市場波動的觀點占據主流。例如,Lee&Ohk(1992)分別研究了香港恆生指數、美國價值線指數、新加坡日經指數和澳洲所有普通股指數、英國的FT-SE100指數期貨與相應的股票現貨市場的關系發現,它們之間長期的相互影響並不顯著。Bessembinder,Hendrik和Seguin(1992)、Robinson(1994)和Antoniou等(1995)分別研究了S&P500指數期貨、中國香港恆生指數期貨、FTSE100指數期貨以及DAX指數期貨上市對相應股指波動性的影響,結果都發現指數波動有所減小。
中國學者也曾就此課題進行研究,學者楊再斌2008年統計了30個市場自美國次級貸危機爆發以來的最大跌幅,結果表明,22個已經推出股指期貨的國家股票現貨平均跌幅為46.91%,8個沒有推出股指期貨國家現貨指數平均跌幅高達63.15%。

閱讀全文

與劉姝威股指期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平安車險傭金高的日子 瀏覽:547
發行股份購買資產雲賽 瀏覽:507
初入職場理財是期貨好還是基金定投好 瀏覽:715
間接融資鄰域中的金融中介有一 瀏覽:375
南天信息股東大會 瀏覽:489
期貨微盤是什麼意思 瀏覽:404
上海鼎策融資租賃招聘 瀏覽:397
購買外匯資金用途怎麼寫 瀏覽:129
2019年2月8日日幣匯率 瀏覽:411
籌碼峰能看出莊家持倉量 瀏覽:581
阿里金融控股有限公司 瀏覽:943
理財產品封閉與開放式的區別 瀏覽:973
正規的現貨交易所 瀏覽:575
民生銀行最新理財產品2019 瀏覽:725
含藍字股票 瀏覽:23
萬科金融公司 瀏覽:946
財政部出口傭金 瀏覽:262
西安重鋼價格 瀏覽:186
抖音京東傭金如何設 瀏覽:556
宏電科技股票 瀏覽: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