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外匯期貨 > 一國增加其外匯儲備有多個來源

一國增加其外匯儲備有多個來源

發布時間:2021-07-15 12:28:48

1. 外匯儲備從哪裡來等於出口額減進口額嗎

外匯存底的來源,主要是央行以人民幣在外匯市場買進外匯所累積而成,少部份是由外匯存底本身的孳息收益,以及外匯存底中其他幣別對美元之匯兌損益所產生。當匯率固定不變時,一國所賺進的外匯(經常帳順差)再加上向國外借入的外匯(資本帳或金融帳順差),扣除民間持有的外匯,剩下的部份大約就是央行買進的外匯。
換句話說,一國的國外資產,有可能是散布在民間,也有可能是由央行持有。外匯存底除了可以提供央行干預外匯市場的籌碼外,尚可充當政府清算國際收支的工具,因此外匯存底的運用應以具有變現性快的流動資產為主,不宜進行中長期之投資。

眾所周知 外匯儲備主要來源於兩個渠道。一是經常項目順差,二是資本項目順差。部分外匯儲備其實是通過「通貨膨脹稅」獲得的;央行購買外匯所使用的人民幣中有一部分貨幣屬於「經濟發行」。而這樣過多的外匯儲備來源於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多年積累的經常項目贏余,另一方面是多年流入的外資。 經濟大國的外匯儲備,最主要的來源是對外貿易順差。
中國外匯儲備迅速增長,最重要的原因是中國貿易順差的快速增加 外匯儲備有3大作用:一是支付,國家進口重要戰略物資和關鍵技術必須用外匯購買;二是保障金融安全,這是最關鍵的,比如發生戰爭、災害或國際經濟形勢突然變化,外國投資者大量撤資,央行可以用充足的外匯儲備來對付突發的金融風險;再比如,一旦本國貨幣面臨貶值的風險,政府有大量的外匯儲備,可以干預外匯市場,應對金融危機;還有一點是軟作用,但在現代經濟中也極為重要。
從某種意義上說,外匯儲備是一個國家在國際經濟活動中實力的象徵,能夠產生巨大的心理作用,讓國際投資者對該國的經濟安全和該國貨幣的幣值充滿信心,同時也能增加這個國家在國際經濟活動中的金融影響力和在國際經濟組織中說話的分量。

2. 簡述國際儲備的來源

1、收購黃金,一國從國內收購黃金並集中至中央銀行手中;一國中央銀行在國際金融市場上購買黃金。

2、收支順差,國際收支順差作為國際儲備的主要來源。該順差中最重要的是貿易順差,其次是勞務順差。

3、干預外匯,市場取得的外匯,中央銀行干預外匯市場的結果也可取得一定的外匯,從而增加國際儲備。

4、國外借款,一國貨幣當局可以直接從國際金融市場或國際金融機構借款來補充外匯儲備。

(2)一國增加其外匯儲備有多個來源擴展閱讀:

運用部分國際儲備來平衡逆差,會減緩逆差國政府為平衡國際收支而採取的一些劇烈的經濟緊縮政策對國內經濟所產生的負面影響。

國際儲備在此可以起到緩沖作用。但是,如果一國國際收支出現根本性的不平衡,動用國際儲備並不能徹底解決問題。

3. 中國外匯儲備的來源有哪些

4. 國際儲備的主要來源是什麼

收購黃金
收購黃金包括兩方面,(1)一國從國內收購黃金並集中至中央銀行手中;(2)一國中央銀行在國際金融市場上購買黃金。不過,因黃金在各國日常經濟交易中使用價值不大,加上黃金產量也有限,因此,黃金在國際儲備中的比重一般不會增加。 國際收支順差
國際收支順差也包括兩方面: 國際收支中經常項目的順差 它是國際儲備的主要來源。該順差中最重要的是貿易順差,其次是勞務順差。目前,勞務收支在各 國經濟交往中,地位不斷提高,許多國家的貿易收支逆差甚至整個國際收支逆差,都利用勞務收支順差來彌補。在不存在資本凈流出時,如果一國經常項目為順差, 則必然形成國際儲備;而在不存在資本凈流入時,如果一國經常項目為逆差,則必然使國際儲備減少。 國際收支中資本項目的順差 它是國際儲備的重要補充來源。目前國際資本流動頻繁且規模巨大,當借貸資本流人大於借貸資本流出時,就形成資本項目順差。如果這時不存在經常項目逆差,這些順差就形成國際儲備。 這種儲備的特點就是由負債所構成,到期必須償還。但在償還之前,可作儲備資產使用。當一國的借貸資本流出大於借貸資本流入時,資本項目必然發生逆差,如果這時有經常項目逆差,則國際儲備將會大幅減少。 中央銀行干預外匯市場取得的外匯
中央銀行干預外匯市場的結果也可取得一定的外匯,從而增加國際儲備。當一國的貨幣匯率受供求的影響而有上升的趨勢或已上升時,該國的中央銀行往往就會在外匯市場上進行公開市場業務,拋售本幣,購進外匯,從而增加本國釣國際儲備。另一方面,當一國的貨幣匯率有下浮趨勢或已下浮時,該國就會購進本幣,拋售其他 硬貨幣,從而減少本國儲備。一般來說,一個貨幣匯率上升的國家,往往是國際收支順差較多的國家,因此,沒有必要通過購進外匯來增加已過多的外匯儲備,但由於共同干預的需要,會自覺或不自覺地增加本國的外匯儲備。 這種干預形式在70年代以前,主要以單個國家干預的形式出現,到80年代發展成為聯合干預。如1978年美元匯率暴跌,美國就曾拋售約合100億美元 的西德馬克以遏止美元匯價下降。但到0年代,這種干預面就擴大了,如1988年為力守1美元兌120日元的防線,西方各國中央銀行聯合干預外匯市場,僅在 1988年1月4日這一天之內,美國、日本、前聯邦德國、法國、英國、義大利、加拿大以及瑞士、奧地利等中央銀行就購進20億~30億美元,其結果使這些國家的外匯儲備增加,也使美元匯率得以回升。97年代以來,由於國際金融局勢動盪不安,尤其1993年至1995年發生了新的美元危機,1997年又發生了波及世界金融市場的東南平貨幣危機,因此,聯合干預得到了進一步加強。

5. 我國外匯儲備從哪些地方來哪些方式來

眾所周知 外匯儲備主要來源於兩個渠道。一是經常項目順差,二是資本項目順差。部分外匯儲備其實是通過「通貨膨脹稅」獲得的;央行購買外匯所使用的人民幣中有一部分貨幣屬於「經濟發行」。而這樣過多的外匯儲備來源於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多年積累的經常項目贏余,另一方面是多年流入的外資。 經濟大國的外匯儲備,最主要的來源是對外貿易順差。中國外匯儲備迅速增長,最重要的原因是中國貿易順差的快速增加 外匯儲備有3大作用:一是支付,國家進口重要戰略物資和關鍵技術必須用外匯購買;二是保障金融安全,這是最關鍵的,比如發生戰爭、災害或國際經濟形勢突然變化,外國投資者大量撤資,央行可以用充足的外匯儲備來對付突發的金融風險;再比如,一旦本國貨幣面臨貶值的風險,政府有大量的外匯儲備,可以干預外匯市場,應對金融危機;還有一點是軟作用,但在現代經濟中也極為重要。從某種意義上說,外匯儲備是一個國家在國際經濟活動中實力的象徵,能夠產生巨大的心理作用,讓國際投資者對該國的經濟安全和該國貨幣的幣值充滿信心,同時也能增加這個國家在國際經濟活動中的金融影響力和在國際經濟組織中說話的分量。

6. 中國外匯儲備的來源途徑

中國現在是出口大國,特別是一些沿海城市的企業,他們把產品生產出來,賣給別的國家,特別是美國,賣給他們的最多,然後這些企業賺的是美元,他們把美元拿到國內,可美元在國內不能直接流動,所以他們到銀行去把美元換成人民幣,周而復始,這樣,銀行就儲備了大量的美元,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外匯儲備。大量持有外匯儲備也並不一定是一件好事,
舉個例子,一般一個國家市場上流通多少產品,銀行就會印多少鈔票到市場上進行買賣,比方說,市場上有十元錢的產品,銀行就印十元錢的鈔票到市場上,可是現在不同了,市場上有十元錢的產品,也有十元的鈔票,可是那些搞出口的公司,那麼贈到的美元,又去銀行換鈔票,銀行就多印了鈔票給他們,他們在把這部分鈔票投到市場,所以現在是市場有10元錢的物品,可是鈔票就不僅僅是10元了,可能是20元,所以物價會上漲。
是美元是放在了央行,但是出口商要從央行那換人民幣啊,央行那有人民幣么?,那不的現印么?等印出的新人民幣換出口商手上的美元,那新的人民幣不就是增加的錢么?

7. 為什麼一國外匯儲備多了,其貨幣匯率會上升

按道理簡單來說,外匯儲備增加了,外匯供應增多,外匯就便宜,相對人民幣就來說就貶值。就好比菜市場的土豆供應量大了,價格自然就降下來了,原先1元/1斤,現在1元/2斤,土豆還是土豆,但錢好像比以前更值錢了。但是我國長久以來的外匯管制和匯率策略使得外匯儲備和匯率之間沒有體現出真正的線性關系並。目前我國外匯儲備主要投資於海外高信用等級的政府債券、國際金融組織債券、政府機構債券和公司債券等金融資產,操作上始終堅持長期及戰略發展的經營理念,民間外匯持有及使用並不普遍,這里邊的問題很復雜喲。建議搜索相關文獻仔細學習。

對價(consideration)原本是英美合同法上的效力原則,其本意是為換取另一個人做某事的允諾,某人付出的不一定是金錢的代價,也許是購買某種允諾的代價。合同無對價無效。從法律關系看,對價是一種等價有償的允諾關系,某人允諾是為了換取另外一個人對允諾的承諾。從法經濟學角度說,對價就是沖突雙方處於帕累托最優狀況時實現帕累托改進的條件。在平等個體之間法律關系沖突情況下,效率的解決只能通過平等個體之間的妥協關系來解決。在協調平等主體之間相互沖突的法律關系過程中,只要滿足對價,自由讓度並給予及時補償而不使任何一方損失的條件,就能實現帕累托最優到帕累托改進的效率。

有關對價的概念曾在去年年底中國石化全資擁有的子公司北京飛天與北京燕化簽訂的合並協議中出現。根據該協議,中國石化通過北京飛天吸收合並北京燕化的方式對北京燕化進行整合,北京飛天就擬注銷的所有北京燕化H股向北京燕化H股股東支付現金,同時還向持有所有北京燕化內資股的唯一股東中國石化發行北京飛天新注冊股本,最後北京飛天對該協議應支付的現金對價約38.46億港元。

在我國的司法實踐中,根據當事人取得權利有無代價(對價),往往將合同區分為有償合同和無償合同。有償合同是交易關系,是雙方財產的交換,是對價的交換。無償合同不存在對價,不是財產的交換,是一方付出財產或者付出勞務(付出勞務可以視為付出財產利益)。贈與合同是典型的無償合同。

我國合同法並沒有對價的概念和規定,但國內法學研究人士認為,這並不意味著就沒有調整的法律規定,只不過是從權利義務對價的角度來調整。例如對一個權利義務明顯不平衡的情況,英美法是從對價理論角度來考慮不充分的對價背後是否隱藏著欺詐、脅迫等不公平的事實,從而決定合同是否存在對價的;而我國合同法對相同情況也可從有無欺詐、脅迫來分析並決定合同效力,如果沒有這些非法情節,當事人還可以顯失公平為由行使變更和撤銷合同的權利。

在此前股權分置改革的討論中,非流通股股權以什麼樣的對價獲得流通權一直是爭論的焦點之一。此次股權分置改革試點採取了個案處理、方案協商選擇的原則使最終實現的對價必然成為交易雙方都能接受的價格。

8. 懂經濟的解釋一下,中國外匯儲備是怎麼來的……

來源:

第一種是:貿易順差。改革開放以來,由於國際貿易出口劇增,每年國際貿易順差巨大,每年賺錢了大量外匯。

第二種是:外資投資。如各國外商對的中國投資,或者熱錢的湧入,經過多年累積,形成了巨大外匯儲備。

第三種是:資本升值。通過專業的投資機構,用外匯進行投資,購買外國債券、股票、基金等等賺取的收入。

(8)一國增加其外匯儲備有多個來源擴展閱讀:

在我國,外匯是央行負責統一管理。比如:外資企業來中國投資,10萬美元需要兌換成人民幣,用人民幣投資,央行得到美元。企業對外貿易賺取了10萬美元,需要到央行兌換人民幣,央行得到了外匯,企業得到了人民幣。央行獲得兌換來的20萬美元,由專門機構進行投資、保值、升值,央行錢又生了錢。

一定的外匯儲備是一國進行經濟調節、實現內外平衡的重要手段。當國際收支出現逆差時,動用外匯儲備可以促進國際收支的平衡;當國內宏觀經濟不平衡,出現總需求大於總供給時,可以動用外匯組織進口,從而調節總供給與總需求的關系,促進宏觀經濟的平衡。同時當匯率出現波動時,可以利用外匯儲備干預匯率,使之趨於穩定。因此,外匯儲備是實現經濟均衡穩定的一個必不可少的手段,特別是在經濟全球化不斷發展,一國經濟更易於受到其他國家經濟影響的情況下,更是如此。

一般說來,外匯儲備的增加不僅可以增強宏觀調控的能力,而且有利於維護國家和企業在國際上的信譽,有助於拓展國際貿易、吸引外國投資、降低國內企業融資成本、防範和化解國際金融風險。適度外匯儲備水平取決於多種因素,如進出口狀況、外債規模、實際利用外資等。應根據持有外匯儲備的收益、成本比較和這些方面的狀況把外匯儲備保持在適度的水平上。

閱讀全文

與一國增加其外匯儲備有多個來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2019年2月8日日幣匯率 瀏覽:411
籌碼峰能看出莊家持倉量 瀏覽:581
阿里金融控股有限公司 瀏覽:943
理財產品封閉與開放式的區別 瀏覽:973
正規的現貨交易所 瀏覽:575
民生銀行最新理財產品2019 瀏覽:725
含藍字股票 瀏覽:23
萬科金融公司 瀏覽:946
財政部出口傭金 瀏覽:262
西安重鋼價格 瀏覽:186
抖音京東傭金如何設 瀏覽:556
宏電科技股票 瀏覽:759
永東股份針狀焦產能 瀏覽:765
交易所2代行情數據 瀏覽:973
if1512指期貨走勢預測指導1125 瀏覽:53
信託網郫縣 瀏覽:913
沈陽基金理財去哪 瀏覽:569
晨鳴融資租賃2017 瀏覽:471
豐台區小企業融資 瀏覽:834
湘財證券怎麼買 瀏覽: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