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理解外匯風險的成因
保證金交易是外匯模式當中佔有很大比重的一種,對它的交易是我們應該掌握的。市場上總是存在風險,這些風險有的是由於市場本身的波動而引起的,但是還有一些卻是由於投資人自己的原因造成的。
由於保證金交易價格的隨機擾動的存在,必然造成行情判斷子系統出現判斷失誤,從而造成交易風險。交易風險是具體的,其表現就是可能造成或者實際造成交易資本的損失,風險的大小則由虧損占交易資本的比例來衡量。
也就是說如果出現了判斷的失誤那麼會讓損失的可能性在原來市場風險的基礎上再次增加一個層次。所以投資者在對保證金交易市場行情分析的時候一定要謹慎仔細。
在外匯當中,風險是可以疊加的,當然,只要分析合理、交易技巧運用得當那麼我們的利潤也會成倍的增加,關鍵是要熟悉整個交易體系的特點以及運作方式。
2. 外匯交易風險有哪些成因
平台風險,復這是最大制的風險,如果自己的操作沒問題,平台跑路,那就是血本無歸。
第二,杠桿太高,交易不能止損,爆倉會隨時發生。一般都是一比一百的杠桿,幾百點的差價,就是幾千美元的損失,你的本金是否能抗住這么大的波動,需要自己心裡有數。
第三,投入太大,而不是控制倉位,沒把都滿倉,很可能前期不錯,到後來把所有的本金和利潤都損失掉。
3. 外匯市場產生原因是什麼
外匯市場產生的原因:
1、貿易與投資
隨著國際間往來貿易的發展,各國的商人在進行買賣的時候,需要交換不同的貨幣。比如,商人在進口商品時需要支付一種貨幣,而在出口商品時需要收取另一種貨幣。這樣在結算賬目時,他們就收取了不同的貨幣。從而,他們需要將自己手中的部分貨幣兌換成可以用於購買商品的貨幣。
2、 對沖
由於不同貨幣之間匯率的波動,公司將資產折算成本位幣時,就可能遭受一定的風險。當以外幣計值的國外資產在一段時間內價值穩定時,若匯率發生變化,以國內貨幣折算此資產價值時,就會發生損益。公司可以通過對沖的方式來消除這種潛在的損益。而外匯交易剛好抵消了由匯率變動而產生的外幣資產的損益。
3、 投機
兩種貨幣之間的匯率會隨著貨幣之間供需情況的變化而變化。交易員在一個匯率上買進一種貨幣,而在另一個更有利的匯率上拋出該貨幣,就可以實現贏利。
外匯市場波動頻繁且波幅較大。目前,一日漲跌2%~3%已不是新鮮事,不過也正是這樣的起伏,給投資者創造了更多的良機,所以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投資者加入這一行列。
4. 外匯交易的產生原因是什麼
買賣之間互換
5. 當今國際市場風險源及成因
當然是存在了,而且會一直下去。原因很簡單,就是各國的政治,經濟,軍事等各方面的差距太大,強權政治是國際社會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通俗的說,就是弱國無外交,弱國始終吃虧。二次戰前。它廣泛地存在於帝國主義國家與殖民地落後國家的貿易之中;戰後,在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貿易中,仍然存在著不等價交換。形成不等價交換的原因既有政治方面的,也有經濟方面的。在政治上,通過殖民統治、軍事暴力、「軍援」、「經援」強迫被佔領國家和接受「援助」的國家以低於國際市場的價格出售自己的產品,以高刁:國際市場價格購買發達國家的產品。在經濟上,發達國家通過壟斷進行不等價交換。發達國家通過價格壟斷進行不等價交換剝削的方法主要有三個:(1)壟斷不發達國家進出口貿易商品的價格,不斷擴大工業品和農礦產品價格剪刀差。這些國家的壟斷組織以壟斷高價向不發達國家銷售工業製成品,並以壟斷低價購買後者的原料和食品。(2)壟斷不發達國家進口物資的批零價格和出口物資的收購價格,實行中間剝削。(3)壟斷經濟不發達國家進口貨物的運價。計算不等價交換時,應包括如下內容:1.由價值的相對變化而造成的不等價交換,主要是依據勞動生產率的變化而產生的價值變化;2.由價格的相對變化而造成的不等價交換,主要是計算發達國家對發展中國家主要出口商品(工業製成品)和發展中國家大宗出口商品(初級產品)之間的交換比價變化;3.壟斷組織在發展中國家內以壟斷低價收購出口物資和高價出售進口物資而進行的中間剝削;4. 由航運和保險費而造成的不等價交換。由於統計資料困難,在計算不等價交換時,一般把進出口比價即凈貿易條件作為計算不等價交換的一個極為重要的指標。在國際貿易中,貿易條件(Condition of sales)有以下幾種:l。凈貿易條件。它是出口價格指數與進口價格指數之比。其計算方法是:N=(Px/PM)*100式中 N——凈貿易條件Px——出口價格指數Pm一進口價格指數舉例說明:假定某國凈貿易條件以1950年為基期是100,1980年時出口價格指數下降5%,為95;進口價格指數上升10%,為1.10,那麼這個國家1980年的凈貿易條件為:N=(95/110)X100=86.36這表明該國從1950年到1980年間,凈貿易條件從1950年的100下降到了1980年的86.36,1980年與1950年相比,貿易條件惡化了13.64。
6. 什麼是外匯,以及外匯產生的原因
外匯有動態和靜態兩種含義:動態意義上的外匯,是指人們將一種貨幣兌換成另一種
貨幣,清償國際間債權債務關系的行為。這個意義上的外匯概念等同於國際結算。
靜態意義上的外匯又有廣義和狹義之分:
廣義的靜態外匯是指一切用外幣表示的資產。我國以及其他各國的外匯管理法令中一
般沿用這一概念。
狹義的外匯是指以外幣表示的可用於國際之間結算的支付手段。從這個意義上講,只
有存放在國外銀行的外幣資金,以及將對銀行存款的索取權具體化了的外幣票據才構成外
匯,主要包括:銀行匯票、支票、銀行存款等。這就是通常意義上的外匯概念。
匯率匯率又稱匯價、外匯牌價或外匯行市,即外匯的買賣價格。它是兩國貨幣的相對
比價,也就是用一國貨幣表示另一國貨幣的價格。
匯率在不同的貨幣制度下有不同的制定方法。在金本位制度下,由於不同國家的貨幣
的含金量不同,兩種貨幣含金量的對比(又稱鑄幣平價)是外匯匯率的基礎。在不兌現的信
用貨幣制度下,匯率變動受外匯供求關系的制約,
當某種貨幣供不應求時,這種貨幣的匯率就會上升,當某種貨幣供過於求時,它的匯率就會下降。
外匯市場,是指從事外匯買賣的交易場所,或者說是各種不同貨幣相互之間進行交換的場所。外匯市場之所以存在,是因為:
- 貿易和投資
進出口商在進口商品時支付一種貨幣,而在出口商品時收取另一種貨幣。這意味著,它們在結清賬目時,收付不同的貨幣。因此,他們需要將自己收到的部分貨幣兌換成可以用於購買商品的貨幣。與此相類似,一家買進外國資產的公司必須用當事國的貨幣支付,因此,它需要將本國貨幣兌換成當事國的貨幣。
- 投機
兩種貨幣之間的匯率會隨著這兩種貨幣之間的供需的變化而變化。交易員在一個匯率上買進一種貨幣,而在另一個更有利的匯率上拋出該貨幣,他就可以盈利。投機大約佔了外匯市場交易的絕大部分。
- 對沖
由於兩種相關貨幣之間匯率的波動,那些擁有國外資產(如工廠)的公司將這些資產折算成本國貨幣時,就可能遭受一些風險。當以外幣計值的國外資產在一段時間內價值不變時,如果匯率發生變化,以國內貨幣折算這項資產的價值時,就會產生損益。公司可以通過對沖消除這種潛在的損益。這就是執行一項外匯交易,其交易結果剛好抵消由匯率變動而產生的外幣資產的損益。
6、外匯市場的主要參與者
外匯市場的參與者主要包括各國的中央銀行、商業銀行、非銀行金融機構、經紀人公司、自營商及大型跨國企業等。它們交易頻繁,交易金額巨大,每筆交易均在幾百萬美元,甚至千萬美元以上。外匯交易的參與者,按其交易的目的,可以劃分為投資者和投機者兩類。
7. 外匯交易的產生原因
外匯市場,是指從事外匯買賣的交易場所,或者說是各種不同貨幣相互之間進行交換的場所。外匯市場之所以存在,是因為:
1、貿易和投資:進出口商在進口商品時支付一種貨幣,而在出口商品時收取另一種貨幣。這意味著,它們在結清賬目時,收付不同的貨幣。因此,他們需要將自己收到的部分貨幣兌換成可以用於購買商品的貨幣。與此相類似,一家買進外國資產的公司必須用當事國的貨幣支付,因此,它需要將本國貨幣兌換成當事國的貨幣。
2、投機:兩種貨幣之間的匯率會隨著這兩種貨幣之間的供需的變化而變化。交易員在一個匯率上買進一種貨幣,而在另一個更有利的匯率上拋出該貨幣,他就可以盈利。投機大約佔了外匯市場交易的絕大部分。
3、對沖:由於兩種相關貨幣之間匯率的波動,那些擁有國外資產(如工廠)的公司將這些資產折算成本國貨幣時,就可能遭受一些風險。當以外幣計值的國外資產在一段時間內價值不變時,如果匯率發生變化,以國內貨幣折算這項資產的價值時,就會產生損益。公司可以通過對沖消除這種潛在的損益。這就是執行一項外匯交易,其交易結果剛好抵消由匯率變動而產生的外幣資產的損益。
8. 導致企業匯率風險的原因
只要企業的營業中會涉及到支付或者收入外幣
然後他又沒對沖掉外幣的頭寸,那麼就有外匯風險啦= =
有頭寸,這個多出來的外幣就會貶值和升值,你無法預測准確,就是風險了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說錯了
比如我賣出了100W美元的貨物 當時的利率是8RMB/1DO
我如果用本幣計價 說我收入了800W 那我有風險么 有。因為我手裡拿的是美元
如果明天美元漲了 9RMB一美元 我的收入變成900W RMB了
如果跌了 7RMB 我的收入就變成700W RMB了
用什麼記賬無所謂 關鍵是你手裡有沒有凈得外幣頭寸
(二)
不同的外幣和本幣的折算率不同,因而匯率風險也就不同。
這句話錯了
假如8RMB換1美元 但是美元對人民幣的匯率一輩子不動 那麼你有美元和人民幣就沒有風險。風險是看匯率的波動而產生的,而不是因為外幣和本幣的折算率不同而產生的
(三)
正確 時間越長 一般風險就越大哈
9. 簡述國際金融風險形成的原因是什麼
額 國際金融的內容很多:有利率、期貨、匯率、國際投資、貿易等
發生風險可能是系統性風險 也可能是非系統性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