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第三方支付對傳統銀行的影響
銀行與第三方支付是既合作又抵觸。第三方支付可以提升持卡人的用卡積極性,對銀行業務長遠發展有積極作用。但矛盾的另一面是,持卡人通過第三方支付平台交易,銀行失去了商戶回佣,得不到任何收益。
B. 最新的第三方支付市場分析
一、第三方支付市場中,支付牌照爭奪激烈
對於第三方支付牌照的爭奪,在互聯網行業尤為激烈。由於互聯網平台資金流水較大,因此其對於資金清算的需求是巨大的。像美團、滴滴這種有交易環節的互聯網平台,一旦交易,用戶賬戶不可避免地會產生余額。在沒有支付牌照的情況下,賬戶余額只能交給第三方支付平台代管,這些沉澱資金產生的利息只能白白地讓給第三方支付公司。
沒有支付牌照的互聯網企業,還同時面臨著兩大煩惱。一方面,用戶粘度會下降。因為只要一張銀行卡里存了錢,用戶就不會扔掉這張卡,用戶就會反復使用,而在互聯網交易中,銀行卡是依附於第三方支付公司的。另一方面,數據安全難以保障。對於餓了么這樣的公司來說,如果依賴支付寶,微信支付等第三方支付通道,所有交易信息就會被他們掌握,企業經營狀況和客戶數據一覽無余,自己在競爭對手面前毫無秘密可言了。
二、具備特色業務能力的第三方支付公司成為第三方支付市場的寵兒
對於目前的市場情況,第三方支付牌照單筆交易產生的中介費已經水漲船高。業內人士透露,2015年第三方支付牌照交易中介費為500萬上下,2016年初漲到一兩千萬,年底更是離譜地達到五六千萬。
就一般而言,第三方支付牌照涉及貨幣匯兌、互聯網支付、行動電話支付、固定電話支付、預付卡發行與受理、銀行卡收單,跨境服務等業務范圍。但是不同的持牌公司獲得的獲得的業務范圍是不同的。若支付牌照中包含一項內容,比如互聯網支付,價格可以達到2億;包含兩項內容,比如互聯網支付和銀行卡收單,則價格是3億,如果再加上預付卡,三項內容,價格就是4億。支付業務范圍越多,自然也是水漲船高了。
以智付支付為例,其支付業務范圍涵蓋了網上支付、移動支付、點卡支付、代收代付、二維碼支付、微信支付、POS機收單、二維碼收款通道、一鍵APP收款和支企直連,代收代付,智生活平台,跨境結算,跨境服務等其它增值服務。這種擁有眾多支付業務,特別是獲得外管局跨境外匯結算業務試點資格的第三方支付平台,由於目前全國僅有27家有跨境支付資質的金融機構,因此其牌照的價值達到10幾億是毫無問題的。
三、第三方支付牌照有可能成為下一個風口
現在的互聯網公司已經具備了金融的屬性和基因。因為在互聯網的虛擬世界中,用戶的每一筆虛擬交易,都可以看做一次交易場景,因此手握大批用戶資源的互聯網公司有足夠的能力和動機進入金融行業。比如,滴滴完全可以視作一個金融公司:每天,滴滴平台上都有大量的高頻現金支付行為發生,並且和出行高度相關。這樣,滴滴既可以順便搭售車險,也可針對司機提供貸款購車服務。第三方支付牌照能讓這些順理成章的新業務線合規,無監管之虞。
然而,第三方支付牌照註定也要經歷各種考驗。2017年1月,央行對於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客戶備付金做了規定。根據規定,「非銀行支付機構不得挪用、佔用客戶備付金,客戶備付金賬戶應開立在人民銀行或符合要求的商業銀行。人民銀行或商業銀行不向非銀行支付機構備付金賬戶計付利息」相關要求,人民銀行決定對支付機構客戶備付金實施集中存管。
新政無疑對現有的存管銀行、支付機構、商戶和普通消費者四方格局都會帶來影響。在新一輪博弈下,行業格局必將發生新的變化。然而,業內人士坦言:該項措施的落實,對於那些對利息收入依賴度較高的機構,可能存在一定影響。但對於規范發展、規模較大的機構,增值業務較多,影響有限。
總的來說,央行的支付新政是對前期第三方支付牌照炒作的一次降溫行為。但是,在央行控制支付牌照有減無增的情況下,第三方支付牌照交易依舊難以降溫。在互聯網不斷更新和改造傳統行業的今天,支付牌照不可避免地會繼續成為各行各業競相爭奪的對象,這個風口恐怕一時難以抑制。
C. 外匯交易為什麼選第三方支付平台
第三方支付的優勢
在缺乏有效信用體系的網路交易環境中,第三方支付模式的推出,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網上銀行支付方式不能對交易雙方進行約束和監督,支付方式比較單一;以及在整個交易過程中,貨物質量、交易誠信、退換要求等方面無法得到可靠的保證。其優勢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對商家而言,通過第三方支付平台可以規避無法收到客戶貨款的風險,同時能夠為客戶提供多樣化的支付工具。尤其為無法與銀行網關建立介面的中小企業提供了便捷的支付平台。
對客戶而言,不但可以規避無法收到貨物的風險,而且貨物質量在一定程度上也有了保障,增強客戶網上交易的信心。
對銀行而言,通過第三方平台銀行可以擴展業務范疇,同時也節省了為大量中小企業提供網關介面的開發和維護費用。
D. 第三方支付中的貨幣匯兌是指什麼
電子商務外匯支付業務,指的是支付機構通過銀行為小額電子商務(貨物貿易或服務貿易)交易雙方提供跨境互聯網支付所涉的外匯資金集中收付及相關結售匯服務。
譬如,一個境內客戶在境外網站購物,涉及到跨境支付,今後第三方支付可以直接處理。而目前第三方支付機構大多是和銀行合作或者和境外第三方支付機構合作,通過共享賬號的形式,曲線實現跨境支付。
E. 第三方支付體系對 我國金融有什麼影響
就目前來說,國內的一些大金融機構,選擇儲蓄國外的金融作為運營資本,拿著自己國家的錢給外國,另外說;這些錢國外直接獲取過去,給咱們國家的財政以及匯率,都造成了很大的波動
F. 央行限制第三方支付對互聯網金融有什麼影響
限制第三方支付會阻礙金融創新
「我對徵求意見稿表現出一種憂慮,互聯網金融是隨經濟運行模式的變化而出現的,形成互聯網金融最具有影響力的是第三方支付,之後才是其他的財富管理、眾籌和網貸等等,第三方支付非常重要,而且它和電子商務高度契合,為什麼把這個高度契合的東西要做一個限制?設定這樣一個限制,這使得人們非常不方便。」昨天,中國人民大學金融與證券研究所所長吳曉求在公開演講前表達了對這一文件的不同看法。
吳曉求認為,人類的支付歷史是一步步從懷疑中走過來的,從最早的現金交易,到以銀行為載體的支付,現在已經進入到以第三方支付、移動互聯為基本平台的支付體系。這是金融的變革,是在支付功能上的變革。它推動了社會進步、經濟發展,使人們享受了很多高效率的東西。這是個歷史趨勢,不可以讓人們回到通過銀行的載體進行支付的時代,如同不可以讓人們回到必須拿現金交易一樣。
吳曉求強調,限制第三方支付會阻礙金融創新,會阻止和扼殺創新。他希望中國能順應歷史潮流,通過新的金融創意推動金融變革。
G. 第三方支付具備外匯儲備資格嗎
不可以,第三方支付機構不是銀行,沒有這個資格。具體第三方支付資質類信息,可以金三咨詢了解:【http://www.miicp.com/internet-qualification/pay-license/】
H. 第三方支付給經濟帶來哪些影響
支付寶和微信金融服務這么牛,歸根結底在於其擁有第三方支付牌照(由央行頒發),這東西是稀缺資源,沒這牌照就沒業務資質,你微信里的錢就只能買QQ音樂會員、支付寶里的錢只能買余額寶貨基,想用?請轉回銀行卡上再支付。第三方支付牌照之於支付寶微信,相當於菠菜之於大力水手~
第三方支付的定義是:
具備一定實力和信譽保障的獨立機構,採用與各大銀行簽約的方式,通過與銀行支付結算系統介面對接而促成交易雙方進行交易的網路支付模式。
什麼意思?支付寶是基於銀行結算系統開展支付業務的金融機構,和銀行定位有本質性區別,第三方支付機構不能幹銀行的事,是銀行就肯定不是第三方支付機構,這是類似於天賦性的職能區別,是經營領域劃分,央行允許你干你才能幹,不是你想干就能幹。有朋友又說了,網商銀行是阿里巴巴的啊,阿里巴巴不也干銀行了嗎?
只能說網商銀行股東之一是阿里巴巴,你兒子考清華不等於你考清華,能一樣嗎?
搞金融不是賣菜,今賣土豆明賣白菜,在金融細分領域經營必須經監管機構管理和批准,這在哪國都一樣,為什麼?為的是加強監管、金融體系健康運行,因為這做的是錢的生意,而不是商品生意。
所以,這事不能想當然,要知其所以然,像支付寶和微信這樣的支付方式,對中外銀行來說好像看起來不難,但一切都要以服從監管政策為前提,這事銀行雖然沒干,但銀聯公司可是一直在努力哦~
I. 第三方支付對傳統銀行業務的影響有哪些
第三方支付的影響
(一)有效促進互聯網金融發展
如具有廣泛客戶基礎的支付寶、財付通等第三方支付企業,衍生出不同的金融產品和服務,很容易開展了互聯網理財業務。此外,第三方支付企業通過利用虛擬賬戶記錄買賣雙方的支付行為,積累了大量的數據。同時其與外部商戶、外部機構互換得到大量數據,構建了其獨有的信用支持體系,從而為互聯網融資業務奠定了基礎。
(二)影響商業銀行中間業務和信用中介角色
商業銀行多項中間業務受到影響,但對盈利狀況影響有限。第三方支付平台除了未擁有實體賬戶外,已建立相對獨立、與銀行功能類似的跨行結算賬戶體系,且手續費更低、操作更加便捷,其發展已經對銀行的支付結算、銀行卡、代理收付等多項中間業務形成了擠壓。
銀行存款來源受到影響,非備付金銀行活期存款外流。
貨幣當局通過央行清算系統和商業銀行的結算網路,實現對貨幣流轉的有效監控。而建立在網路支付基礎上的互聯網金融,其結算體系是第三方支付平台,雖然不能辦理銀行業金融機構間的貨幣資金轉移,但可以為收付款人辦理銀行、非銀行金融機構間的資金結轉,使社會資金周轉和結算有可能脫離商業銀行體系及央行清算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