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優化中國人民銀行的外匯儲備資產
中國人民銀行作為我國的中央銀行,擔任著調控宏觀經濟,維持中國金融穩定運行的重要職責,對中央銀行資產結構和負債結構的正確分析是影響經濟金融走向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過收集近年來中央銀行資產配置情況,以市場風險管理信息系統為平台,對央行的資產結構方面做簡要的分析,並從調整外匯儲備規模與結構配置不合理的角度對資產結構的優化提出一些建議。
Ⅱ 政治裡面 什麼是優化產業結構,優化資源配置,擴大內需,增加外匯儲備
優化產業結構,簡單來說就是不再通過依賴於重工業或者污染工業的發展來促進經濟增長,轉而向第二產業,第三產業或者服務行業轉型,做到可持續發展。
優化資源配置,合理有效高效的利用自然資源,不再是粗放型經濟發展,轉而向更加註重資源利用效率的經濟發展方式,同時開發利用新型能源,促進環境和經濟發展的協調
擴大內需,就是促進消費,中國是一個人口基數非常龐大的國家,自然也擁有很大的消費市場,因此如果能夠把握好國內消費市場,也可以促進經濟的發展
增加外匯儲備,主要是為了維持人民幣幣值穩定,使人民幣能夠在國際社會中更加有分量,同時也需要提高外匯儲備的利用效率
Ⅲ 如何加強對我國外匯儲備的管理
1、轉變投資方式,提高長期投資的比率。必須超越外匯儲備消極管理的版框架才能找到優化儲權備資產結構的途徑。從外匯儲備的結構來分析,目前我國外匯儲備主要投資於海外特別是美國的高信用等級的政府債券、國際金融組織債券、政府機構債券和公司債券等金融資產,無論是從安全性、流動性還是從盈利性角度來講,過於集中的投資都是不適宜的。
2、增強我國經濟競爭力。提高我國的經濟競爭力,有必要從國外獲得更多的市場、資源和關鍵能力,外匯儲備投資應該著眼於提升本國企業國際競爭力,優化產業結構,支持具有競爭力的大型企業,擴大海外投資,並購國外戰略性資產。
3、建立戰略物資儲備。我國是全球製造業大國,但對重要資源缺乏定價能力,這與我國自身資源相對匱乏,以及缺乏戰略物資儲備有密切關系。我國應該立足相對充足的外匯儲備,建立與我國龐大製造業相稱的戰略物資儲備,積極參與對全球市場的擴大和對全球大宗商品的交易。
Ⅳ 論述題: 1.人民幣國際化與資本項目外匯管理之間的關系 2.利息實際,如何優化中國外匯儲備的結構
去年年底之前,關於人民幣國際化,有一點是大家共同擔憂的:快速推進的人民幣國際化過於依賴人民幣單邊升值的預期。有兩種現象特別明顯體現出了這一
點:一是當時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呈現出非常嚴重的「跛足」現象,80%的結算額為國內企業用人民幣支付進口,說明國外貿易企業更喜歡持有人民幣而不是支付
人民幣;二是當時香港人民幣存量急劇增加,但事實上當時香港的人民幣資產收益率與其他幣種的資產相比並沒有太大優勢,很明顯,是人民幣的單邊升值預期誘使
投資者持有大量人民幣的。
然而,從去年年底開始,人民幣竟開始了貶值周期。在去年11月30日至12月15日的第一輪貶值周期中,人民幣對美元即期匯價連續觸及日交易區間下限,形成了12個交易日「跌停」的中國外匯市場20年來前所未有之局面。經過幾個月較為穩定的雙向浮動後,第二輪貶值周期又於今年4月開始,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
間價不斷創出年內新低。以7月31日美元對人民幣6.3320的中間價計算,7月份人民幣對美元小幅貶值0.11%,為今年第四次出現單月貶值。遠期匯率
方面,7月31日海外NDF市場上,美元對人民幣1年期NDF匯價交投在6.4350附近,顯示出海外投資者預期一年後人民幣相對於美元將出現1.60%
左右的貶值。從月度均值來看,7月份反映的1年後人民幣兌美元貶值預期均值為1.51%,與6月份的平均1.55%相比差別不大,顯示境外投資者對人民幣
遠期貶值的預期漸成共識。
與人民幣暫停升值周期完全吻合的是,香港人民幣存款同時期出現「異動」。香港金管局數據顯
東西太多了,你想看也可以去匯通網的匯率查詢版塊進行詳細的查看
示,從去年12月開始香港人民幣存款連降5個月,由去年11月份的6273.02億元人民幣降至今年4月份的5523.72億元人民幣,降幅高達
11.94%,其中單月最高降幅更是達到6.18%。直到今年5月份,香港人民幣存款才小幅微升0.27%至5538.58億元人民幣。究其原因,香港離
岸人民幣資金有了更多出路固然是重要原因,如購買人民幣點心債、RQFII與
FDI及流入其他人民幣離岸中心等,但不可否認的是,人民幣貶值預期在其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令人不得不擔心目前的人民幣貶值預期是否會阻礙人民幣國
際化的進程。
那麼,應該怎樣認識人民幣貶值預期與人民幣國際化之間的關系呢?筆者認為,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去考慮。
首先,應聚焦於人民幣國際化之健康發展。人民幣持續升值對人民幣國際化來說是一柄「雙刃劍」:人民幣持續穩定的升值固然使市場對人民幣青睞有
加,但一國貨幣之所以成為國際貨幣絕非因為其擁有比其他貨幣更明確的升值走勢。如果一國貨幣僅是因為持續不斷的升值而成為國際貨幣,其作為國際貨幣的職能將被弱化,而蛻變為市場投機對象。一旦人民幣升值預期消失,「目的不純」的投資者勢必拋棄人民幣,導致人民幣匯率劇烈波動。20餘年前日元被過度投機及過快升值從而加速日本經濟衰退的歷史仍歷歷在目,其中的教訓不能不認真吸取。從這個角度來說,人民幣升值預期消失將人民幣國際化中的「投機泡沫」擠了出去,讓人民幣國際化回歸純粹,可以倒逼人民幣國際化健康發展。
Ⅳ 提升中國外匯儲備的國際購買力是什麼意思
外匯儲備通俗點說,就是你包里的錢,錢越多購買力越強。不同之處在於你包里是人民幣,國家包里是國際貨幣。也就是說還有外幣,儲備越多購買力越強,但同時也會受到國際環境和別國經濟的影響。
提升外匯儲備國際購買力就是提升外匯儲備規模和優化外匯儲備的貨幣結構。
一定規模的外匯儲備有助於保持匯率的穩定,保證正常的進口和償債支出,並有效應對外部沖擊導致的金融風險。
新加坡和挪威的經驗表明,外匯儲備的積極管理可以提高本國儲備資產的長期購買力、提升本國的國際競爭力並消除外匯儲備增加對宏觀政策自主性的影響。
(5)優化外匯儲備結擴展閱讀:
新加坡、挪威外匯儲備積極管理模式對中國的啟示
根據傳統的觀點,外匯儲備的基本作用在於貿易支付,償還外債,維護、保持貨幣政策和匯率政策,防止外部沖擊,應對災害和突發事件對貨幣穩定的沖擊。傳統的外匯儲備管理強調外匯儲備資產的流動性和安全性,其所投資的資產多是政府和機構債券等純粹的金融資產。外匯儲備的積極管理改變了外匯儲備管理的目標:
(1)外匯儲備的積極管理能夠提高收益率,這是對財政收入的有益補充。新加坡對外匯儲備實施積極管理的根本目的是管理國家財富,使其保持穩定的貨幣購買力。為了實現既定的戰略目標,GIC和淡馬錫在拓展投資領域、合理配置資產結構和貨幣結構方面的進行了迄今為止最為大膽的嘗試。
(2)淡馬錫和GIC的經驗表明,對外匯儲備的積極管理還可以在推動國家經濟發展中發揮戰略性作用。GIC在新加坡和全球的金融投資,為新加坡編織了國際性的金融投資網路,這一網路對推動新加坡金融業的發展至關重要。最近幾年,淡馬錫又在積極調整投資結構,加大對亞洲新興市場國家金融、高科技企業的投資,這對鞏固本國優勢產業,保持新加坡持續發展潛力發揮著積極作用。
Ⅵ 聯系實際,如何優化中國的外匯儲備的結構
專業的我不懂。。。但是我希望國家能拿出一部份儲備購買一些民生相關的公司,放貸給相關行業的公司去收購也好啊。。。不知道我國現在有大豆,但是煉油廠基本全軍覆沒,都成外資的了,及不能煉油,又沒定價權。。。我們的日長生活還有多少保證呢?超市買的油還要特意聲明非轉基因大豆油呢。。。。
Ⅶ 求有關《金融危機背景下我國外匯儲備結構優化分析》的英文參考文獻
【1】Olivier Jeanne and Romain Ranciere.The Optimal Level of International Reserves for Emerging Market Counties:Formulas and Applications[N].IMF Working Paper,2006-06.
【2】Barry Eichengreen and Donald J. Mathieson "The Currency Composition of Foreigh Exchange Reserves:Restrospect and Prospect"
Ⅷ 我國目前的外匯儲備管理面臨著什麼挑戰試提出一些可行的對策並說明理由
筆者認為,應盡快對導致外匯儲備激增的宏觀經濟政策進行重大調整,改變多年來實行的出口導向和外資導向的政策,同時對現行外匯管理制度進行必要的改革,變強制結售匯制為意願結售匯制,增大人民幣匯率彈性,並採取有效的政策措施增加企業和居民個人持有外匯的數量。此外,應優化外匯儲備的貨幣結構和資產結構,加強外匯儲備的風險管理,提高外匯儲備的安全性和收益性。總之,只有把高企的外匯儲備規模降下來,實現外匯儲備的適度增長,才有可能實現經濟在內外均衡基礎上的協調和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