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為什麼股份制銀行分行行長很少有被辭退的
目前,中農工建等一批商業銀行都是國有控股的,民營資本的目前很少,他們任命很多是行政性質的,關系千絲萬縷,混到上層的,金融系統圈子很小,不會干這么得罪人的事,何況,上市公司,國有企業,資產是國家的,盈虧也都是國家的,個人要想從中得利,需要方方面面的配合,大家一起來擠國家資產的利潤,我個人是這樣認為的,其實就算民營的普通上市公司,管理層的收入很多都是灰色的,大家都懂, 老闆也都知道
㈡ 郵儲銀行上市會裁員嗎
之前他還未被稱作銀行,目前和商業銀行是一樣的了!
作為國家整個龐大郵政體系下重要也是唯一的金融機構,他未來的趨勢肯定也是推行股份制改革然後進入市場(也就是去上市) 但目前來說還尚早,因為他還未股份制化,如果股份制化後,就會和中國農業銀行一樣,目前農行肯定是要謀求上市的,就算資格不夠,也會得到國家特批,他上市只是時機問題.郵政銀行後續股改和上市應該和農行極具相似性!
總之,股改肯定是要的,然後上市,走國際化路線,這是郵政銀行也是所有的中國金融機構都要走的路子!
㈢ 國有銀行股份制改革後職工的工資待遇會提高嗎
交行吧,交行已經股份了,薪水高的多啊,另外,一個銀行員工薪水永遠和員工人數成反比,你想,實現同樣多的利潤,一個10個人分,一個1000個人分,能一樣么?在中國,銀行,永遠是國企不如股份,股份不如外企,相信我吧,別重蹈覆轍了!
除了上面說的理由以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機制問題,機制問題是長期以來形成的,根深蒂固,輕易改變不了的,就是企業特性決定不允許大量將利潤用於發放工資,這也就是即便國有銀行利潤水平是股份的N倍,人數也是N倍,但是人均工資絕對小於股份的原因,股份可以採用非常高的績效考核辦法,來達到提高收入的目的。請一定要相信我。
該回答在2006-02-08 20:39:20由回答者修改過
㈣ 銀行年終變相裁員是為什麼
在凈利潤增速下滑、不良率攀升的情況下,銀行工作不再是一份令人艷羨的工作,收入高、福利多、幾乎無失業之憂漸漸成為歷史,降薪潮、裁員潮開始慢慢向銀行逼近。
㈤ 在股份制銀行工作能工作到退休嗎 不會因為老了沒有了工作能力就被開除嗎 國有銀行可以養老 股份制銀行
在股份制銀行工作,正常情況下可以能工作到退休的,因為在退休前,一般是不可能老沒有工作能力的。銀行又不是重體力活,怎麼可能幹不動呢?
不管國有銀行還是股份制銀行,都不會白養一個沒工作能力的人,每月白送錢給他,要麼老總是弱智,要麼老總是他爹娘,不然怎麼這么疼他。
㈥ 股份制銀行無固定合同正式員工被辭退怎麼維權
先仲裁,哪一方對仲裁不服,都可向法院提起訴訟。
㈦ 為什麼國有銀行要進行股份制改革有什麼優缺點
國有獨資商業銀行改革是建立現代金融體制的迫切要求 「十五」時期 ,我國金融體制改革主要是圍繞金融機構體系、金融市場體系和金融監管體系三大方面進行深化改革和完善建設。在深化金融機構體系改革方面,具有制度創新意義的是深化國有獨資商業銀行的產權制度改革和實現金融機構的多元化發展。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戴相龍指出,「深化國有獨資商業銀行改革是中國金融體制改革的重點,爭取用5年左右或更長一些時間,把中國四家國有獨資商業銀行改革為在國際金融市場上具有一定競爭能力的現代化大型商業銀行。為實現這一目標,從今年開始,要按照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分步對國有獨資商業銀行進行綜合改革。」 健全的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的金融體系,是金融機構結構完善的金融體系,其主體應該多元化。但四大國有獨資商業銀行一直牢牢佔有著70%左右的市場份額 ,新興商業銀行很難動搖其在國內銀行業中的穩固壟斷地位,更無法在大規模範圍內同其展開公平競爭。由此引發的為擴大市場份額的不規范甚至惡性競爭,不僅造成了金融資源的巨大浪費,而且積累了經濟運行中大量的金融風險,給經濟的持續、穩定、健康發展埋下隱患。 2、我國國有商業銀行自有資本金不足,且不良資產率過高。 按《巴塞爾協議》的規定,商業銀行的資本充足率不得低於8%,其中核心資本充足率不得低於4%。我國國有獨資商業銀行普遍未能達到這一標准。從國際大銀行的情況來看,2000年,世界前20家大銀行(不包括中國的銀行)平均資本充足率為11.52%,中國國有獨資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與國際大銀行相比還存在著較大差距(一般認為不足8%),從而制約著商業銀行的抗風險能力和擴張能力。從不良資產比率來看,世界前20家大銀行,其平均不良資產率為僅為3.27%,其中花旗銀行和美洲銀行的不良資產率分別為1.4%和0.85%,而中國四大國有獨資商業銀行的不良資產率高達20%左右。[1]國有商業銀行的資本不足嚴重削弱了銀行消化貸款損失的能力,而且有可能危及到整個金融體系的安全,加大整個金融系統的風險。 3、國有獨資商業銀行產權不明晰,承擔了過多的政策性業務。 傳統的經濟體制下,單一的國有產權形式內在的決定了我國國有獨資商業銀行政企合一的制度特徵。在原有體制下,國有獨資商業銀行承擔了過多的政策性業務,導致大量不良資產的產生。改革開放以前,國有企業最重要的資金渠道是財政,但隨著體制改革的深入,為國有企業提供資金推動國企發展成為國有銀行的歷史重任。進入80年代後,國有獨資商業銀行取代了財政成為國有企業最重要的資金供給者。據統計,改革以來,國有獨資商業銀行每年貸款額的80%以上流向了國有企業。1996年底,國有企業佔用的國有銀行貸款余額47434.7億元。沒有銀行的金融支持,國有企業的增長是不可能實現的。但是,這種金融支持卻使國有銀行付出了沉重的代價,1999年成立的四大資產管理公司就接收了國有銀行在1995年前產生的1.3萬億的呆壞帳。據官方估計,這還只能使國有銀行的呆壞帳率下降到20%以內。只有明確了國有商業銀行的產權關系,建立現代金融公司治理結構,才能使國有獨資商業銀行成為真正的商業銀行。只有剝離政策性業務,才能真正搞活國有獨資商業銀行。 4、國有獨資商業銀行實行股份制,是應對加入WTO挑戰的需要。 我國即將加入WTO,這意味著我國市場將向世界全方位開放,意味著我國經濟將全面融入經濟全球化的大潮,我國企業將面臨全面的競爭,特別是金融企業面對的挑戰更為激烈。現階段我國國有獨資商業銀行面對外資銀行的挑戰存在著嚴重的不足。首先是體制和機制上的不足。世貿組織的基本原則就是公平競爭,減少、消除壁壘和保護。如果四家國有獨資商業銀行仍然以政企不分、政府色彩濃厚,不具備完全市場主體和法人主體的狀態入世,那麼在外資銀行取得國民待遇後,不但會被視為違背世貿原則,而且也難以在競爭中取勝。其次是實力的不足,能夠在國際上四處擴張的外資銀行,大都是規模大,實力強,資本充足,國際業務經驗豐富、業績優良的大銀行。我國國有獨資商業銀行業務品種單一,金融創新動力和能力低。按四家國有獨資商業銀行現有的體制,是難以從根本上解決這些問題的,必須對它們進行股份制改造。這是符合現代金融企業發展的方向的。
㈧ 工商銀行什麼時候開始股份制改革的 還有相關文件
1984年:我國實現了「撥改貸」,工、農、中、建行轉變為國家專業銀行,人民銀行定位央行,打破了一家國有銀行一統天下的局面。
1994年:三家政策性銀行成立,體制上實現了政策性金融與商業金融的分離,標志著國家專業銀行開始了商業化的進程。
1995年:《商業銀行法》頒布,正式確立了國家專業銀行的國有獨資商業銀行地位。
1998年:政府發行了2700億元特別國債,專門用於補充國有商業銀行資本金。
1999年:政府將1.4萬億銀行不良資產剝離給信達、華融、東方、長城四家資產管理公司。4月經國務院批准,中國首家經營商業銀行不良資產的公司———信達資產管理公司宣布成立。
2003年4月: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成立,由此肩負起領導中國銀行業改革開放的重任。
2003年12月30日,國家開始啟動對國有商業銀行注資。通過中央匯金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向中國銀行、建設銀行分別注資225億美元。
2004年1月6日:國有商業銀行改革啟動,中行和建行成為股份制改造試點。
2004年: 中國銀行、建設銀行分別完成了財務重組和股份制改造,成立股份有限公司
2005年4月18日,國務院批准工行實施股份制改革的方案,月內,匯金公司150億美元外匯注資工行。
2005年5月,工行完成了2460億元損失類資產的剝離工作(二次剝離)
2005年6月17日,建行與美洲銀行簽署戰略投資合作協議。這是四大國有銀行首次引入海外戰略投資者。
2005年6月底,工商銀行財務重組工作基本完成。
2005年8月中下旬,中行先後與四家境外投資者簽訂戰略合作與投資協議。
2005年10月27日,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2005年10月27日,建設銀行率先在香港H股上市;
2006年1月,工行選定境外戰略投資者,高盛集團、安聯集團及美國運通公司。三公司出資37.8億美元購買約10%的股份。
2006年3月,工行選定5家IPO承銷商,即美林集團、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投行團、瑞士信貸集團、德意志銀行、工商東亞金融控股有限公司。
2006年6月1日,中國銀行在香港H股上市。
2006年7月5日,中國銀行回歸A股,創下當時A股IPO數項記錄。
2006年7月,工行的A+H同日同價上市申請獲得國務院批准。
2006年9月26日,中國證監會批准工行上市申請。
2006年10月27日,工行在香港和內地同時掛牌,成為全球最大的IPO。
㈨ 為什麼銀行要搞股份制改革
我試著回答一下:
1、對於第一個問題,可以從兩個角度來看,首先,如果我有100萬,那我可以用這100萬來開公司;但是我不一定有100萬,假設我有1萬,那我可以找出另外99個人,每人出1萬,那麼我仍然可以用100萬開一家公司,只不過這一次我只是股東中的一個。其次,即使我真的有100萬,但是開一家我夢想中的公司可能需要上千萬甚至上億元資金,我仍然可以用這種方法來籌集資金,達到我的目的。
2、裁減人員肯定是因為人太多了。
3、至於改革的好處,簡單來講,以前銀行出了事,買單的是國家,他就相當於第一個問題里出100萬的人,但是對於國家來講,損失的可能上千億,上萬億。對於銀行來講,以前,關心自己的人、監督自己的人(及出資者)只有國家,現在則多了一些人或者機構,她比以前更有理由經營好。當然,銀行業未必一定能經營好。同時,銀行可以借鑒外資股東先進的管理經驗。
4、至於股改問題,則是屬於中國特色里的一個。股改問題的產生是因為在改革開放初期,我們的制度不完善,思想不解放,害怕實行股份制以後會削弱甚至危及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建設,但是不實行有無法籌集到相應的資金,因而採取的一種變通的手段。以第一題為例,就相當於我需要100萬,但我只拿出50萬的額度來籌資,而別的都在國家的掌握之中。號稱100萬,但是實際上只有這50萬,股改就是要解決這個名不副實的問題。
㈩ 我在股份制銀行工作,太累了,要崩潰了!
只要你想,任何時候都能是新的起點。可能在你的心裡,願望和現實的落差太大,導致你對這份工作感到疲憊。而且你認為這份工作已經影響了你的家庭生活。但我認為這也與你自身有關,你沒有自己的時間說明你不能合理調配工作與家庭的時間,可以反映你的工作能力還有待提高。其次現在你的心態不對,你一直想著自己很疲憊,對現在的生活不滿意,越是這樣想,你就越會感到厭煩。我建議你先放鬆一段時間,再以一種不同的心情投入這份工作,如果那時你仍覺得感覺不好,那就大膽地換一份工作重新開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