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造車夢碎!董明珠退出銀隆新能源股東,還是專心造空調吧
董明珠的造車路似乎走到了盡頭。6月24日,天眼查數據顯示,銀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發生工商變更,董明珠從股東中退出。
事實上,在今年1月時就曾有消息傳出,銀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發生人事變動,其中董明珠、魏銀倉6位董事退出。
再說幾句
董明珠在格力的經營管理能力毋庸置疑,但是她太著急獲得「新的成功」,以擺脫業內一直以來說她是站在朱總的肩膀上成功的。因此,她急於在銀隆上證明自己。
但是,汽車不是家電,家電品類之間經驗都難以復制,何況要在汽車上更難以奏效。
從投資銀隆遭遇上可以看出,董明珠除了在家電里的空調上是成功的外,其他包括手機、新能源汽車都是失敗的。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㈡ 負債百億、創始人潛逃,董明珠為何要執意接下銀隆這個「爛攤子」
輾轉5年,格力終於以18億「拿下」銀隆!
2021年8月31日,格力電器發布公告,通過參與司法拍賣拍得珠海電動車企業銀隆新能源30.47%的股權,成交價格為18.28億元。
另外,董明珠將其個人持有的銀隆新能源17.46%股權的表決權委託給格力電器。由此,
銀隆新能源將成為格力電器的控股子公司。
這也意味著 格力和董明珠離期盼已久的「造車夢」更近了一步。
豪擲18億,格力收購銀隆新能源
8月31日,格力電器發布《對外投資暨關聯交易的公告》。公告稱,格力電器競得銀隆新能源30.47%股權,同時,董明珠將其持有的銀隆新能源17.46%股權對應的表決權委託公司行使。
此次交易完成後,格力電器將合計控制銀隆新能源5.29億股股份對應的表決權,占銀隆新能源總股本的47.93%, 銀隆新能源將成為格力電器的控股子公司。
對於此次交易,格力電器表示,由於董明珠擔任格力電器董事長兼總裁,同時持有銀隆新能源股份, 本次交易構成關聯交易,但不構成重大資產重組,本次交易無須提交公司股東大會審議。
波折不斷,董明珠對銀隆執念深厚
說到格力與銀隆,就不得不提到關鍵人物董明珠。在這場長達5年之久的合作中, 董明珠可以說是推動格力拿下銀隆的重要甚至唯一關鍵人物。
早在5年前,格力電器就動過收購銀隆新能源的念頭。當時新能源 汽車 成為全球最大的風口,眼光長遠的董明珠也決定進軍 汽車 賽道。
2016年8月,在格力電器第十屆董事會第七次會議上,審議通過了格力電器擬收購銀隆新能源100%股權的相關議案。結果讓董明珠沒想到的是,在同年的股東大會上, 格力電器多數中小股東都對這個收購方案投了反對票,收購最終以失敗告終。 反對原因之一是收購的估值過高,董明珠還因此在股東大會中發怒。
但是執意切入造車領域的 董明珠竟然自掏10億腰包, 然後拉上王健林、劉強東共同出資30億元取得了珠海銀隆22.388%的股權,其中董明珠個人占股7.4627%,是銀隆第五大股東。 增資擴股後,珠海銀隆的整體估值達到134億元,躋身獨角獸企業行列。
董小姐對珠海銀隆的信心,從來不只表現在口頭上。 短短幾個月後,董明珠就增資擴股,持股份額達17.46%,成珠海銀隆的第二大股東。 從第五大股東躍至第二大股東,董明珠用行動向外界表明「做新能源」的決心。
「我替銀隆保證———用銀隆的車保十年不換,電池壞了算我的,這就是中國驕傲。」「收購銀隆失敗,是因為有人鼠目寸光。」董明珠信心十足地表示。
對銀隆的重視,更體現在董明珠的回鄉投資上。
2017年5月9日,總投資100億元的銀隆新能源南京產業園項目在溧水經濟開發區正式開工,這也是銀隆在全國布局的第五大產業基地。
而為了讓銀隆順利入駐家鄉南京,董明珠曾四訪溧水:
開工儀式上,回到家鄉南京的董明珠表示,銀隆新能源將把南京作為華東地區的重要基地,提升輻射全國和世界市場的帶動力,帶動更多產業在南京落戶,為南京經濟 社會 發展作出新的貢獻。
即便是在2018年銀隆相繼爆出停工、裁員等負面新聞後,董明珠依然沒有放棄對銀隆投資。
2019年8月, 格力電器出資1530萬元,與珠海銀隆共同成立了一家合資公司 ——珠海橫琴格力華鈦能源發展有限公司。三年前沒能投資珠海銀隆的遺憾,正被格力電器以另一種方式「彌補」。
如今,五年已過,格力電器終於將銀隆新能源收入麾下。
7個月虧損7億元,銀隆負面纏身
雖然董明珠如願拿下銀隆,但投資界依然不看好此次合作。其中直接的一項就體現在 銀隆高位的資產負債率。
數據顯示,2020年銀隆新能源實現營業收入43.25億元,凈利潤-6.88億元。2021年1~7月,銀隆新能源實現營業收入10.58億元,凈利潤-7.63億元。截至2021年7月31日,公司資產總額281.49億元, 負債總額227.29億元,資產負債率高達80.75%。
而公司在管理上也問題連連。
2018年,銀隆新能源屢次被曝出工廠停工、被供應商拉橫幅討債等消息。緊接著銀隆新能源大股東魏銀倉及原總裁孫國華被曝出通過關聯交易侵佔公司利益,涉及金額超過10億元。2019年4月25日,銀隆原總裁孫國華等6人被抓,但 創始人魏銀倉卻早已經遠走美國。 隨後事件不斷發酵,董明珠也與珠海銀隆原控股股東及管理層產生分歧,一度對簿公堂。
從行業發展角度,更是未能獲得相關人士認可。
當前正值新能源 汽車 市場蓬勃發展之際,但為何身為「綜合性新能源產業集團」的銀隆新能源卻陷入了持續的虧損中?
家電企業資深觀察人士劉步塵指出, 新能源 汽車 的火熱,其實說的主要是轎車的火熱,而非客車的火熱。
中國 汽車 工業協會數據顯示,根據終端上牌信息,2021年1~7月新能源客車累計銷售2.11萬輛,同比下降5.3%。在新能源 汽車 整體銷量大增的背景下, 新能源客車銷量卻出現了下滑。
劉步塵同時指出,客車和轎車一個非常大的區別是, 客車的收款非常難,賬期一般都在5年,轎車則是一下子就付清了。 所以客車雖然也是新能源 汽車 ,但和轎車完全是兩個概念。
因此,從邏輯上來說,幾乎無法理解格力電器為何控股珠海銀隆,因為這表面上來看並非是優質資產,而且銀隆業務和格力電器的業務很難形成協同,甚至在接受采訪時表示, 「銀隆新能源就是個爛攤子。」
董明珠究竟看中了銀隆什麼?
既然銀隆新能源都淪落如此了,為何格力還決意「上車」呢?
對於收購原因,格力電器在公告中表示, 是為響應國家「雙碳」目標、落實「立足家電行業,穩步拓展多元化新興業務」發展思路的重要舉措。
另外, 格力電器稱此次交易雙方能收獲協同效應, 格力電器能在公司治理、市場拓展、研發協同、供應鏈管理等領域多維度賦能標的公司,提高其產能利用率和產品競爭力。格力電器認為,本次交易完成後,公司和銀隆新能源能夠充分發揮雙方優勢,資源共享, 實現「1+1>2」的效果。
但從根本來看,格力和董明珠看中的是銀隆新能源在納米級鈦酸鋰技術及現有鋰電池方面的產能。
董明珠早在入股銀隆時就表示,格力看重的是銀隆所掌握的鈦酸鋰電池技術,收購不僅能讓格力快速切入新能源電動 汽車 領域,更重要的是在儲能業務上大有作為。 「我願意拿著我所有的資產投入銀隆,因為這是中國進入製造強國的必經之路。」
資料顯示,銀隆新能源所開發的納米級鈦酸鋰技術,能夠研製出超強快充、耐高溫、使用壽命長的鈦酸鋰電池系列產品。且銀隆新能源擁有40多條鈦酸鋰和磷酸鐵鋰生產線,其鈦酸鋰電池產能能排到世界前列,而其磷酸鐵鋰電池產能能排到全國前列。
但也有業內人士表示,「鈦酸鋰」只是一項小眾技術,還有待市場進一步檢驗。更何況, 銀隆新能源目前接連虧損的經營現狀,或更難以「自身之力」推進商用化進程。
董明珠的「造車夢」能否最終落地,格力期待的「1+1>2」能否實現?一切,還需要時間和市場來檢驗。
參考資料:
每日經濟新聞:《豪擲18億元,格力電器「拿下」7個月虧7億多的銀隆,董明珠造車夢再燃?》
中新經緯:《格力電器18億控股銀隆新能源 「造車夢」能否實現?》
蘇商會:《100億!董明珠在南京幹了件大事,張近東也來了…… 》
㈢ 銀隆新能源造就董明珠,銀隆集團創始人魏銀倉身世是啥
魏銀倉是銀隆新能源集團的創始人,他抓住了當時的商機、政府的節奏,讓銀隆集團發展起來,發展的同時銀隆集團也發生了一些危機,盧春泉、董明珠的加入,讓銀隆集團慢慢好起來,而魏銀倉因為一些民事案件,離開了自己的位置。
據了解在之前,董明珠和魏銀倉在公司的一些事務上發生過一些分歧、爭執,根據了解,魏銀倉一共有三起民事訴訟案件,一個是華融國際的事情,還有是魏銀倉曾經多次向公司出售專利,還有就是銀隆公司向魏銀倉、孫國華控制的一個公司出售汽車等,但是神通公司拒絕付款,金額有幾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