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市股份 > 銅陵物華集團董事長

銅陵物華集團董事長

發布時間:2021-08-16 11:19:09

1. 銅陵環球家居集散中心管理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環球家居坐落於國務院《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規劃》中「一軸雙核兩翼」戰略部署的核心位置——安徽省銅陵市,總投資超過40億元人民幣,佔地達5000畝,其中商業建設佔地約1800畝。環球家居是由豐澤家居實業有限公司開發,環球家居集散中心管理有限公司統一運營管理的家居產業項目,旨在打造中國中部家居產業商貿流通總部基地。

環球家居一期已於2011年10月啟動,其中家居展貿式賣場建築面積約28萬平方米,商業配套建築面積約9萬平方米,停車位3000餘個。環球家居定位中部家居產業商貿流通總部基地,經營品類涵蓋傢具、基礎建材、陶瓷衛浴、家飾、布藝、燈飾、五金、家居用品等,並擁有10萬平方米的物流倉儲園及商業街、酒店、公寓等配套業態,環球家居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將逐步細化與引進家居產業業態,豐富與完善商業配套服務。力爭將環球家居打造成:立足安徽、輻射華東乃至影響全國的家居產業品牌營銷中心、運營中心、交流中心、采購中心、品牌孵化中心、物流配送中心、品牌展貿中心、電子商務交易中心、品牌融資中心、商務旅遊中心。

項目一期預計將在2013年底試營業。
法定代表人:陳斌
成立日期:2011-09-22
注冊資本:3000萬元人民幣
所屬地區:安徽省
統一社會信用代碼:91340721583023393E
經營狀態:存續(在營、開業、在冊)
所屬行業:房地產業
公司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
人員規模:100-499人
企業地址:安徽省銅陵市銅陵金橋工業園
經營范圍:一般經營項目:物業管理;房屋租賃;貨物倉儲(除危險品);傢具、建材產品批發與零售;電子商務;設計、製作、發布、代理各類廣告;文化傳播;圖文設計製作;企業營銷策劃;企業形象策劃;展示展覽服務;會務服務;禮儀服務;投資咨詢。

2. 銅陵市銅官山銅礦()

銅官山銅礦位於銅陵市西南2.5公里處。市內有汽車、火車和長江航運碼頭,可直通全國各地,交通十分方便。

銅官山銅礦由松樹山、老廟基山、小銅官山、老山、寶山、白象山、羅家村和筆山等八個礦床組成。其中松樹山、老廟基山、小銅官山、筆山礦床規模較大,探明銅儲量佔全區總儲量的80%。自1950年起,銅官山銅礦對松樹山、小銅官山、老山、寶山、筆山礦相繼進行坑下開采,露采老廟基山礦,白象山、羅村兩個礦尚未開采利用。

銅官山銅礦是一座老礦山,早已享有盛名,經過多年開采冶煉,特別是新中國成立以來不斷擴大,礦業規模相當宏大;目前年處理礦石135萬噸,年產粗銅6萬噸,相當全國粗銅產量的1/8,年產電解銅3萬噸,年產硫酸20萬噸。是有名的「銅都」,也是全國六大產銅基地之一。

銅官山銅礦所處地質構造部位為銅官山倒轉短軸背斜北西翼。背斜核部由中志留統墳頭組、上志留統茅山組組成,兩翼依次為泥盆系五通組,石炭系高驪山組、黃龍組、船山組,二疊系棲霞組、孤峰組、龍潭組、大隆組,三疊系殷坑組、龍山組、南陵湖組岩系。背斜北西翼有燕山期復式岩體,出露面積約1.5平方公里,呈橢圓形,主岩體為閃長岩類。礦床的形成與背斜構造的控礦屏蔽作用及有利的岩石地層,特別是與黃龍、船山、棲霞組的碳酸鹽岩類以及石英閃長岩漿的侵入作用有關,是典型的接觸交代式夕卡岩型銅(鐵)礦床。

銅官山銅(鐵)礦的發現年代久遠,開發利用歷史悠久。據史載,南朝(公元420—581年),就有「銅官山」之稱,有煉銅場。唐代開元年間(公元713—741年),銅官山稱「利國山」設銅官,監督開采銅礦。詩人李白曾形容當時冶銅盛況,稱:「爐火照天地,紅星亂紫煙」。宋置「利國監」,元置「梅根督」,清設「銅官督」。可見「銅官山」之稱,與當時產銅、采銅、督冶銅關系密切,與「漢有善銅出丹陽」的漢鏡銘文也很吻合。

由於銅官山銅礦發現極早,開發利用歷史悠久,礦區古采坑、廢礦堆、古煉渣遍布,因而引起了國內外地質界、采礦業的高度重視,為有識之士所矚目並相繼進入該區調查、勘測。其中較早的有:清同治八年(1869),德國人李希霍芬;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英國人約翰凱派來的英國礦師麥奎;1915年北洋政府農商部礦業技正(工程師)張景明、章鴻釗及德國人梭爾格;1917年2月,農商部礦業顧問丁格蘭(瑞典人);1923年國民政府商業部葉良輔、李捷;1930年實業部地質地調查所孟憲民;1931年,實業部地質調查所孫健初;1932年,前中央研究院地質研究所孟憲民、張更;1933年,實業部地質調查所謝家榮等,都對該區地質、礦產情況做過不同程度的調查研究。其中,工作較詳並有資料或著述者為:張景明等對該區鐵礦的認識,瑞典人丁格蘭提出要注意該區銅礦的認識,葉良輔、李捷對該區石英閃長岩及其接觸變質鐵礦成因類型的研究,孟憲民對該區二疊系的研究,孫健初等測制的1∶2.5萬地質圖,孟憲民、張更測制的1∶2.5萬地形地質圖,以及謝家榮對該區鐵礦質量和成因所作的論述等,對以後礦區地質調查和礦床勘查都起了一定的指導作用。由於當時北洋政府、國民政府的腐敗,礦產資源勘查工作未進一步深入進行。

1938年,日寇侵華,銅陵淪陷,好端端一個礦業基地陷入日寇強盜之手,對鐵礦資源肆意掠奪開采,采出礦石源源不斷運回日本,經八幡鋼鐵所冶鐵,發現含銅較高不合要求。與此同時,也派出一些人員進入礦區,先後有神山昌毅、楠木實隆、田煙武一郎、神山永壽、佐藤喜志雄、管原省及夏井一郎等,開展了地質、物探、鑽探工作;在老廟基山施工的第4號鑽孔深部發現了含銅鐵礦和含銅硫鐵礦,在第10號鑽孔內見到了很富的銅礦體,據當時日寇內部資料介紹,日本人驚喜地叫道「銅官山復活了」。而後又轉入對銅礦資源的掠奪性開采。至1945年日寇戰敗投降,日本華中礦業公司在老廟基山先後施工鑽孔26個,工作量數千米,開掘平巷65米,運走礦石達數千萬噸。日寇投降後,礦山遺留尚未運走的富銅礦石(銅品位在1.7%以上)還有1400多噸,一般品位的銅礦石達465噸,精銅礦為370噸。

1946年,華中礦業股份有限公司調查部皮特·普維斯和弗蘭克·福渥德曾來該區進行銅礦調查,編寫了《中國安徽省銅官山銅礦報告》。

1949年,新中國成立,銅官山銅礦回到了人民手中。在中國共產黨和人民政府領導下,該區地質勘查進入一個新的歷史階段。同年9—11月華東軍委工業部礦產測勘處分別派張兆瑾、劉宗琦及趙宗溥到銅官山等地進行銅礦調查,測制了1∶1000礦床地質圖、1∶1萬礦區地質圖和1∶5萬區域地質圖,估算銅礦儲量7—9萬噸。

1950年6月25日,以張兆瑾為主,率領六名工人到銅官山,組建了銅陵銅官山銅礦測探隊。同年,派殷維翰為該隊隊長,配備3台鑽機,根據前人資料和日本人在老廟基山鐵礦下見到的銅礦線索,在老廟基山進行鑽探。8月間,施工鑽孔見到了富銅礦體,至此拉開了銅官山地區銅礦勘查的序幕。至1952年共施工鑽孔16個,試算老廟基山銅金屬儲量6萬噸。

1952年5月9日,地質部組建三二一隊,先後由郭文魁、滕野翔任隊長,開始了該區銅礦資源的進一步勘查。當時的主要地質技術人員有郭宗山、沈永和、段承敬、李錫之、常印佛、朱安慶、陳慶宣、楊慶如、董南庭、劉廣志、馮鍾燕、朱康年、張善禎、方雲波、馬志恆等。同年7—9月,在銅官山礦區筆架山礦段進行槽、井探,填制1∶2500地質圖;10月,在銅官山、寶山一帶進行槽、井探,填制1∶2500地質圖,同時開展電、磁法探礦和鑽探工程。先後完成1∶2500礦床地質填圖14.37平方公里、1∶1萬礦區地質填圖1808平方公里、1∶10萬區域地質填圖3705平方公里;並完成磁法、電法物探簡測8.19平方公里、詳測13.76平方公里、探槽15187.24立方米、淺井88.6米,1∶50坑道素描圖3016米,施工鑽孔96個,工作量為1.94萬米。探明銅金屬儲量26萬噸、伴生硫礦石儲量1943萬噸、共生鐵礦石儲量202萬噸;並對白象山、寶山、老山和筆架山等礦床用稀疏鑽孔控制。為適應礦山建設急需,於1953年底由郭文魁、郭宗山等完成了《安徽銅陵銅官山銅礦地質報告》(中間報告性質)。1954年上半年完成收尾工程,在郭宗山指導下,於同年7月由朱康年等編制了補充報告。

1954年10月,國家礦產儲量委員會決議,要把兩份報告合並成一份完整報告,並處理一些遺留問題,於是由常印佛等於1955年5月編制了《安徽銅陵銅官山銅礦地質勘探報告》。這份報告和上述中間報告是安徽省內第一份可供開采設計依據的詳勘成果,經礦山開采證實,報告中所圈定的礦體形態、產狀及礦石質量等,均與礦山開採的實際情況基本相符,受到礦山開采部門好評,為我國銅礦事業發展提供了可靠的地質資料。至此,銅官山銅礦勘探告一段落,三二一隊轉向江北地區和銅陵獅子山、鳳凰山礦區,繼續進行以銅為主的礦產綜合普查。

銅官山銅礦勘查的主要經驗是:①古地名、古采坑、古冶跡及古史料的記載,對提醒後人注意在該區找銅起了重要作用;②大量的地表鐵帽顯示了深部可能有較大規模工業礦體存在,需要進行深入勘查;③勘探初期總結的礦體在平面上呈「一層一圈」,剖面上沿接觸帶及有利層位作「椏枝狀」分布,尤其是以五通石英砂岩為底板的有利層位和礦體可離開接觸帶而進入圍岩的認識,對指導該礦床的正確勘探,很快做出評價起了決定作用;④地球物理探礦作為一種新的探礦手段在該區做了不少方法試驗和效果應用工作,是國內較早開展地球物理探礦方法試驗工作的基地之一,對指導該區尋找隱伏礦體起了重要作用;⑤為後來引入「層控」成礦概念,成為具有中國特色的典型層控夕卡岩礦床的產地,對擴大區內找礦思路也具指導意義。

自1957年開始,隨著國家經濟建設的蓬勃發展,對銅礦的需求量日益增加,為滿足礦山生產需要,同年4月,冶金八一二隊又開始在銅官山銅礦區進行普查找礦工作。到1958年共投入鑽探工作量0.91萬米、探槽2萬立方米、井探2064米、1∶1萬地質測繪10平方公里、1∶1000地質填圖1.5平方公里,1959年2月由陳伯林等編寫的《安徽省銅陵市銅官山礦地質報告》,包括老山、寶山、白象山、筆山等4個礦床。經安徽省冶金工業廳批准,獲得銅金屬儲量5萬噸,鐵礦石儲量433萬噸,使該區銅累計儲量達31萬噸。對保證礦山擴大開采,延續礦山開采年限起了重要的保證作用。

1959年5月,楊華榮、姜同之等在該區普查時,發現筆山西側羅家村地表有龍潭組和孤峰組,其構造方向也呈北東55°,推測其與岩體接觸帶有銅礦體存在;據此,1960年投入物探工作,圈定了0.03平方公里磁異常,經鑽探驗證,雖在與岩體接觸帶上未見工業礦體,但有3個鑽孔在上二疊統大隆組的夕卡岩和夕卡岩化灰岩中見到了銅工業礦體。

老山銅礦床,1957年前地質部三二一隊曾施工4個鑽孔;1958年,冶金八一二隊將老山礦床按第三勘探類型進行勘探,計算了銅儲量。提交的《安徽省銅陵市銅官山銅礦地質報告》,經省儲委審查,認為老山礦床應屬第四類型,使原儲量級別大大降低,勘探程度遠不能滿足礦山開采設計要求。銅陵有色金屬公司指示所屬地質勘探隊(原八一二隊)對該礦床補做工作,於1963年4月5日—1963年10月10日補了5個鑽孔、7個淺井、2條探槽,並利用礦山坑道資料,由陳文雍、湯新民等編寫了《銅官山礦區老山區地質勘探報告》,獲得銅金屬儲量1.16萬噸,鐵礦石儲量312萬噸。

羅家村區,1960年冶金八一二隊在驗證磁異常時,有3個鑽孔在大隆組夕卡岩和夕卡岩化灰岩中見到了銅礦體;為查清礦體延深和延展情況,1965年—1967年4月再次上鑽,進行深部找礦,在青龍灰岩與龍潭組砂、頁岩層間破碎帶以下發現含銅夕卡岩。當時正值「文化大革命」,由楊華榮、姜同之、周瑾瑾等人編寫並提交了《安徽省銅官山礦區羅家村區地質評價報告》。完成鑽探工作量0.34萬米,探槽3條、淺井31個,獲得銅金屬儲量0.51萬噸。這一新層位礦床的發現,對銅陵地區尋找同類礦床有很大意義。

1980—1984年,銅陵有色金屬公司地質隊,在筆山礦床東部開展深部找礦,使用鑽探工作量4701米。1984年由江新民、楊奇等編寫了《筆山東部深部礦體詳查報告》,獲得銅金屬儲量0.48萬噸。1985年7月,由有色金屬公司審查。

1978年—1990年6月,銅陵有色金屬公司地質隊,在松樹山—老廟基山礦床深部開展尋找深部礦體,投入鑽探工作量0.94萬米。1990年6月由王建新、林景龍、楊奇、楊鳳林等編寫了《松樹山礦段深部礦體普查評價報告》,獲得銅金屬儲量1.9萬噸、鐵礦石儲量84萬噸。

1980年10月—1986年7月,銅陵有色金屬公司地質隊,在羅家村礦床深部進行找礦工作,投入鑽探工作量0.70萬米。1986年由周宗朴、汪智林、王建青等編寫了《羅家村礦段深部礦體普查評價報告》,獲得銅金屬儲量0.50萬噸、鐵礦石儲量13萬噸。1986年12月由有色金屬公司審查批准。

70年代初,銅官山礦區銅礦保有儲量不足10萬噸,礦山生產只能維持4—5年,礦山告急。1975年5月省冶金工業廳召開有生產、勘探、科研等單位參加的找礦會議,決定加強礦區找礦,成立銅官山礦區找礦小組。八一二隊集中5台鑽機施工,見礦率很高,從而打開了老礦區找銅礦的新局面;1978年結束野外鑽探施工,投入鑽探工作量3.28萬米,63個孔。1980年由高富信、閻樹森、柴淑文、尹升吉等編寫了《安徽省銅陵市銅官山銅礦床深部找礦評價地質報告》(包括松樹山、老廟基山、寶山、白象山4個礦床),計算了儲量。1983年省冶金地質勘探公司審查了該報告,提出修改意見。1984年6月由高富信、閻樹森、張網度、肖海濤修改了上述評價地質報告,獲得銅金屬儲量2.42萬噸。

1957—1986年,八一二地質隊在銅官山這樣一個老礦區的深部,不斷發現新的隱伏礦體,為延長銅官山銅礦的開采做出了貢獻。

3. 銅都的千年銅都——安徽銅陵

銅陵市位於安徽省中南部,長江中下游南岸,1956年依礦建市,是一座新興的工貿港口城市,也是中國最小的地級市,面積1113平方公里。地處上海與武漢、南京與九江的正中心(距南京與上海的距離分別是200公里和450公里),也是我國著名的黃山——九華山旅遊風景區的北大門(距九華山和黃山分別為80和120公里),同時還是安徽省實施「兩點一線」開發開放戰略的交叉點。長江黃金水道流經銅陵59.9公里,水運條件得天獨厚,銅陵港是對外籍輪開放的國家一類口岸,擁有5000噸級件雜貨碼頭;寧銅鐵路、京台高速公路、滬渝高速公路穿境而過,是皖中南交通樞紐和中心城市之一。城市依山襟江含湖,自然環境優美。前國務院總理朱鎔基2002年來銅陵視察時曾稱贊:「銅陵雖小,但很美麗。」銅陵具有良好的政策環境,是全國綜合配套改革、優化資本結構、國有資本運營改革等試點城市,享有一系列鼓勵外資投入的優惠政策。銅陵先後被評為全國衛生城市、全國科技工作先進城市、國家雙擁模範城市、安徽省首批省級園林城市、萬噸級海輪進江終點港、國家園林城市。
銅陵銅文化源遠流長,是中國青銅文化的發祥地之一。銅陵是中國的「古銅都」。銅的采冶始於商周,盛於唐宋,綿延3000餘年而未曾中斷,這在長江流域目前已知的古銅礦遺址中非常少見。現存數十處采冶銅遺址和大量的青銅文物:有古西周的銅煉渣、漢代的古銅井,唐宋期間的青銅文物更為鼎盛且史料記載甚詳。銅陵的歷史,就是中國冶銅史的縮影。大文學家李白、王安石、蘇東坡等曾來此游歷並留下詩跡,李白的「我愛銅官樂,千年未擬還。要須回舞袖,拂盡五松山」以及描寫冶銅場面的「爐火照天地,紅星亂紫煙。赧朗明月夜,歌曲動寒川」更是千古名句。銅文化已經融進城市建設和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起舞》等銅雕塑在全國各類評比中獲獎,市內設有全國性的青銅文化研究會。銅陵以「銅」命名,有悠久而完整的采冶銅歷史,豐富而全面的銅文化內容,反映了中國古今銅工業的突出成就,在青銅文化史上佔有重要而又突出的位置,是久享盛譽的中國古銅都。

4. 銅陵市天鵝抱蛋山硫鐵礦()

天鵝抱蛋山硫鐵礦位於銅陵市西約0.5公里,緊鄰銅官山銅礦。礦區有公路通往市內,市內有汽車、火車及長江航運通向全國各地,交通極為方便。礦區面積約為1.20平方公里。

礦床所處構造部位為銅官山背斜東翼,天鵝抱蛋山石英二長閃長岩體東側。含礦帶長達1400米,延深1200米,共有46個硫鐵礦體。主礦體5個,主要賦存於石英二長閃長岩與石灰岩接觸帶及其附近,Ⅰ號礦體賦存於下二疊統棲霞組與上石炭統船山組之間,Ⅱ、Ⅳ、Ⅴ號賦存於中石炭統黃龍組上下岩性段之間,Ⅲ號賦存於中石炭統黃龍組與上泥盆統五通組上段之間。礦體形態為似層狀及透鏡狀,以前者為主,受一定的層位控制。礦體與區內地層產狀基本一致,走向北北西,傾向北東,傾角15°—30°,局部略有變化。礦體長100—552米,平均厚度為10—12米,延深在100—560米之間,主要礦石類型有:塊狀黃鐵礦-磁黃鐵礦,塊狀磁黃鐵礦-磁鐵礦,塊狀含金、砷黃鐵礦-磁黃鐵礦,含磁黃鐵礦-黃鐵礦夕卡岩等。礦石礦物成分較復雜,有黃鐵礦、磁黃鐵礦、自然金、含銀自然金、毒砂、膠狀黃鐵礦、磁鐵礦、閃鋅礦、方鉛礦、黃銅礦等;脈石礦物有石英、方解石、白雲石、蛇紋石、滑石、綠泥石、石榴子石等。圍岩蝕變主要為夕卡岩化和蛇紋石化等。礦床類型為層控夕卡岩型。

銅官山銅礦勘查時間較早,但天鵝抱蛋山硫鐵礦的地質勘查是新中國成立後才開展的。

1949年9月,華東工業部礦產勘測處,曾派張兆瑾、趙宗溥調查銅官山銅礦地質,在其外圍進行1∶1萬及1∶5萬地質填圖各一幅。1950年6月,在天鵝抱蛋山施工了3個鑽孔,均見到了硫化礦體。

1952年5月9日,地質部在銅陵銅官山銅礦測探隊的基礎上組建了三二一隊,先後擔任該隊隊長的有郭文魁、滕野翔等。該隊在本區施工10個普查鑽孔,其中4孔見硫鐵礦體,還有一孔在硫鐵礦體中見閃鋅礦和毒砂等礦物。計算純硫儲量50.30萬噸。工作期間在充分研究成礦地質條件的基礎上,對礦石物質組分進行了鏡下觀察及化學分析,常印佛等發現本區的硫鐵礦中伴生金,這是本區最早發現的金。

1958年元月,三二一隊對天鵝抱蛋山礦床進行了詳細普查及初步勘探,至1961年初結束野外工作。當時常印佛任隊總工程師,參加工作的技術人員有汪祥雲、汪德鏞、范奎斌、金東生等。在詳查、初勘期間,主要以鑽探為主,根據硫鐵礦床地質特徵劃分為第Ⅲ勘探類型,採用50×50米的網度,局部加密到50×25米。投入主要工作有1∶2000礦床地形地質圖1.20平方公里,1∶2500磁法、自電金屬量測量詳查面積0.77平方公里,鑽探工作量1.51萬米。1964年10月,由汪祥雲等主編提交了《安徽省銅陵天鵝抱蛋山硫鐵礦床評價報告》。探明硫鐵礦礦石儲量742.5萬噸、伴生砷礦石儲量9.3萬噸、伴生金儲量17.65噸。

5. 施迪明公司的規模怎麼樣

江西理工大學(原江西冶金學院,南方冶金學院)傑出校友榜政 界郭聲琨,79年選礦畢業。現任十七屆中央候補委員,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書記,廣西壯族自治區第十一屆人大常委會主任。 中共十六大代表,中共十六屆、十七屆中央候補委員。曾任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總公司公司副總經理、國家有色金屬工業局黨組書記,中國鋁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徐樂江,81年冶機畢業,現任十七屆中央候補委員。寶鋼集團董事長。李德水,67年采礦畢業。第十一屆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曾任國家統計局局長,曾任中國國際工程咨詢公司黨組書記、重慶直轄市副市長、國務院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李介車,61年煉鋼畢業,吉林省副省長。黃名鑫,65年采礦畢業,江西省人大副主任張文,91年工業自動化專業畢業,深圳市副市長林 武,82年煉鋼畢業,湖南經貿委主任。曾任湘潭鋼鐵公司總經理。林衛國,77年煉鐵畢業,福建省經貿委。曾小平,81年煉鋼畢業,天津市冶金工業局局長。揭贛元,77年采礦畢業,江西省委組織部副部長、江西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廳長。王成雲,75年冶機畢業,第八屆中國僑聯副主席。溫州市政協副主席,曾任溫州市副市長。程宗錦,69年采礦畢業,江西省人事廳副廳長。朱方生,81年煉鐵畢業,江西省人事廳助理巡視員。湯喬蔭,61年煉鋼畢業,江西省公安廳副廳長。韓茂前,69年采礦畢業,南昌海關副關長。劉曉斌,81年采礦畢業,江西省黃金管理局副局長。顧秋麟,76年礦機畢業,紹興市委副書記。王朝新,84年有色畢業,萍鄉市副市長。塗 強,67年礦機畢業,浙江省經濟技術協作辦主任(廳級)黃繼晏,76年礦機畢業,省高招辦副主任。曾曉文,91年礦機畢業,省公路局副局長。饒俊達,64年采礦畢業,撫州地區人大副主任。陳建德,77年軋鋼畢業,廈門市委統戰部部長。管躍慶,81年煉鐵專業畢業,廣西自治區國資委副主任。程國江,84年采礦畢業,國家經貿委產業政策司處長。徐水源,91年冶機畢業,國家人口與計劃生育委員會處長。黃松保,78年有色畢業,《紹興日報》社副社長。企業界江西理工大學被譽為有色冶金人才的搖籃,中國有色冶金企業的高管大多是江西理工的校友。按照《財富》雜志2009年世界500強榜單,包括大陸和台港澳在內的中國地區共有43家企業入選,其中就有寶鋼集團、中鋁的領軍人物出自江西理工大學。而按照中國校友網大學傑出校友排名,江西理工大學排在60名左右。這些對於一個非重點院校來說,堪稱不大不小的奇跡。熊維平,76年選礦畢業,中國鋁業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曾任中南工業大學(現中南大學)管理學院院長,中南工業大學常務副校長。陳茂生,75年采礦畢業,中國鋁業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曾任中國有色金屬南昌公司經理。劉同高,76年稀冶畢業,廈門鎢製品公司總經理。朱錦彥,67年采礦畢業,江西銅業公司副總經理。龍子平,82年有色專業畢業,江西銅業公司副總經理。閻鑫元,70年采礦畢業,江西省冶金集團公司總經理。曾任省冶金廳廳長。陳雪山,75年軋鋼畢業,江西省冶金集團公司副總經理。張福連,88年測量畢業,北京百分通聯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總裁。傅民安,81年軋鋼畢業,南昌鋼鐵集團公司董事長。唐飛來,81年煉鋼畢業,南昌鋼鐵有限公司總經理。信維克,77年煉鋼畢業,南昌鋼鐵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鄒立志,77年稀冶畢業,江西省有色工業公司總經理。姚迪明,79年采礦畢業,江西省投資公司總經理。陳 翔,82年煉鋼畢業,江西省投資公司副總經理。董金武,81年煉鋼畢業,山東濟南鋼鐵集團有限公司組織幹部部部長。劉江,83年冶機畢業,山東濟南鋼鐵集團有限公司冷軋板廠廠長兼書記眭志華,03年礦機畢業,山東濟南鋼鐵集團總公司中板廠李世中,81年軋鋼畢業,杭州鋼鐵股份公司副總經理。廖彩通,62年冶機畢業,洛陽銅加工集團公司巡視員。鄭文達,85年采礦畢業,深圳中金嶺南有色公司副總,原韶關凡口鉛鋅礦礦長。王 文,89年礦機畢業,韶關凡口鉛鋅礦副礦長。羅水根,66年采礦畢業,山西中條山有色金屬公司副經理。殷永生,68年冶機畢業,中國第五冶金建設公司總經理(成都市)。晏從高,64年采礦畢業,柳州華錫集團公司副總經理。姚根華,89年采礦畢業,柳州華錫集團公司副總經理。顧建國,77年煉鋼畢業,馬鞍山鋼鐵股份公司董事長、總經理。施雄梁,77年煉鋼畢業,馬鞍山鋼鐵股份公司副總經理、總工程師。張建平,81年煉鋼畢業,馬鞍山鋼鐵股份公司技術中心副主任,博士。甘富華,77年礦機畢業,中國冶金進出口江蘇公司總經理。李安平,79年稀冶畢業,中國冶金進出口江蘇公司副總經理。王洪,83年金屬壓力加工專業,現任新余鋼鐵有限責任公司副董事長、新余鋼鐵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長兼總經理。薛劍峰,77年軋鋼畢業,江蘇冶金貿易公司總經理。蔣筱春,81年軋鋼畢業,南鋼寶興鋼鐵股份公司總經理、黨委書記。朱炳安,86年礦機畢業,中國冶金設備南京公司副總經理,副書記。王方漢,81年采礦畢業,南京棲霞山鋅陽礦業公司董事長、總經理。全國采礦權威人士。陳耀連,82年冶機畢業,南京冷軋板公司經理。邵 武,82年采礦畢業,銅陵有色集團公司副總經理。邱曉悌,65年采礦畢業,銅陵有色集團公司總經理助理。謝 蘇,83年礦機工業,銅陵中金銅箔公司副總經理。吳根篩, 年礦機畢業,南京華新瑞實業公司(原南京第二鋼鐵廠)董事長、黨委書記。陳揚毅,79年冶機畢業,江蘇機械設備進出口公司總經理。徐寰宇,83年壓加畢業,廣州橡膠企業集團董事長、總經理。原任廣州有色金屬集團公司副總經理,廣州鋁材廠董事長。羅小博,82年稀冶畢業,廣州珠江冶煉廠廠長、黨委書記。塗贛華,89年有色畢業,廣州珠江冶煉廠副廠長。彭在美,65年冶機畢業,珠江鋼管有限公司高級顧問,全國燃氣、石油管材標准委員會委員、權威人士。何繼長,82年煉綱畢業,廣東伊佩克環保產業(集團)公司副總經理。韓家新,81年選礦畢業,中冶國際商品交易有限公司(廣州)總經理。龔天培,67年礦機畢業,中金嶺南鉛鋅集團公司黨委書記。黃 全,84年自動化畢業,國泰君安證券股份公司南昌營業部總經理。李建芳,67年礦機畢業,華東地勘局副局長。熊冬生,76年冶機畢業,核工業260廠黨委書記。魏仲文,62年軋鋼畢業,江西建材機械廠總工程師。危時安,75年采礦畢業,漂塘鎢礦礦長。李上鑒,75年選礦畢業,西華山鎢礦礦長。洪饒生,82年軋鋼畢業,廈門市諾維信商貿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柯真明,81年選礦畢業,福建三木股份公司副總經理。(上市公司)陳 偉,87年有色畢業,南平鋁業公司副總經理。陳軍偉,79年煉鐵畢業,三明鋼鐵公司副總經理。林 平,81年測量畢業,寧波聯合集團建設開發公司總經理。吳文中,81冶機畢業。夏 江,81冶機畢業。寶鋼公司。封國富,85年選礦畢業,新疆有色金屬工業公司總經理。高 翔,89年計算機畢業,重慶冶煉集團公司副總經理。潘貽芳,83屆煉鋼畢業,天津鋼鐵集團公司副總工程師。余旦新,82年有色畢業,白銀有色金屬公司冶煉廠總工程師。陸維和,82年有色畢業,河南中州鋁廠技術中心主任。何明德,82年選礦畢業,廣西柳州有色冶煉股份公司總工程師。蒙建德, 廣西平果鋁業公司炭素廠廠長。楊吉華,85年冶機畢業,山東鋁業公司氧化鋁廠廠長。王克岳,86年礦機畢業,山東鋁業公司副總經理。陳 強,85年有色畢業,江蘇南通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博士。姚士良,79年煉鐵畢業,馬鋼駐滬辦主任。蔡景章,81年自動化畢業,景德鎮焦化煤氣總廠、副總經理。金 輝,83年煉鋼畢業,廣東韶關鋼鐵公司供應處處長。吳雨霖,83年冶機畢業,海南鋼鐵公司計劃處處長。許 勝,83年采礦畢業,深圳發展銀行杭州分行行長。研究院所、高校界胡筱敏,81年選礦畢業,東北大學環境工程中心主任,博士。蔡嗣經,75年采礦畢業,北京科技大學博導,教務處處長。韓正炎,76年礦機畢業,景德鎮陶瓷學院教務處處長。賴遠明,83年礦山機械專業畢業,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2002年),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凍土與寒區工程研究室主任,博導。入選中國科學院2007年增選院士侯選人名單。黃元魁,76年煉鋼畢業,贛州電大校長。胡奕信,1964年選礦畢業,江西教育學院巡視員。仇厚授,76年稀有金屬冶煉畢業,華南熱帶作物大學工學院院長。施逢年,76年選礦畢業,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礦物研究中心,教授林多賢,1976年稀冶畢業,贛南師院黨委書記、院長。孫弘安,82年數學師資班畢業,贛南師院副院長。高峰,82年數學師資班畢業,集美大學師范學院教務處長。薛世山,82年物理師資班,銅陵職業技術學院副院長。李炎生,1976年稀冶畢業,九江學院副院長。蔣漢榮,79年煉鐵畢業,閩西大學副校長。陳粟宋,81年自動化畢業,順德職業技術學院科技處處長。夏 忠,83年稀冶畢業,鄭州輕金屬研究院科技處處長。呂彥海,77年選礦畢業,山東冶金設計研究院副院長。殷惠民,81年煉鐵畢業,江蘇冶金設計院院長。王占清,沈陽有色冶金設計研究院院長助理。王京海,82年壓加畢業,洛陽有色金屬加工設計研究院院長。王運敏,81年采礦畢業,馬鞍山礦山研究院院長。項宏海,81年采礦畢業,馬鞍山礦山研究院副院長。黃平華,81年軋鋼畢業,馬鞍山鋼鐵設計研究總院副院長。

閱讀全文

與銅陵物華集團董事長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增強金融機構吸引力 瀏覽:466
外匯管理局屬於哪個單位管理 瀏覽:350
2014年5月美元對港幣匯率 瀏覽:233
銀行卡有風險買理財產品 瀏覽:960
銀行金融機構部是分管什麼的 瀏覽:350
深圳恆通金融貸款公司 瀏覽:745
潤靈環球上市公司 瀏覽:22
新黃埔期貨公司 瀏覽:243
杠桿的省力情況有幾種 瀏覽:334
四川美瑋邦金融有限公司 瀏覽:844
鶴崗蘿北融資 瀏覽:334
規定金融資產達300萬 瀏覽:281
慈善信託展望 瀏覽:204
債權融資計劃案例解析 瀏覽:905
金融企業服務農村 瀏覽:718
操盤芝加哥外盤期貨交易筆記 瀏覽:818
最近出事的21家金融機構 瀏覽:680
5迦納對換多少人民幣匯率 瀏覽:628
比特幣合約5x杠桿怎麼計算 瀏覽:913
7月21汽油價格 瀏覽: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