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目前我國股份制商業銀行共有多少家上市
從1986年交通銀行和廣東發展銀行作為第一批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試點重建至今,我國股份制商業銀行伴隨著國民經濟快速發展歷經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成長過程。目前,包括6家上市公司在內,我國共有12家全國性的股份制商業銀行。
交通銀行、建設銀行和中國銀行已在香港成功發行上市
深發、廣發和華夏銀行在國內上市
『貳』 什麼是股份制銀行
股份制商業銀行是非國有資本參股銀行。相對國有商業銀行公有制性質來說的,股份制商業銀行屬於股份制。截止2010年,中國通過銀監會批准成立的股份制商業銀行共有13家,包括:中信銀行、光大銀行、華夏銀行、廣東發展銀行、深圳發展銀行、招商銀行、上海浦東發展銀行、興業銀行、民生銀行、恆豐銀行、浙商銀行和渤海銀行以及平安銀行。
綜述
英文:joint-equity banks 我國第一家完全由企業法人持股的股份制商業銀行——招商銀行成立於1987年4月8日,是我國第一家完全由企業法人持股的股份制商業銀行,總行設在深圳。
股份制商業銀行的定位
中國的股份制商業銀行產生於中國改革開放之後的八十年代中後期。1987年4月8日招商銀行成立之後,中國股份制商業銀行如雨後春筍般相繼成立。從此,中國商業銀行的改革和發展進入一個嶄新的階段。中國股份制商業銀行從創建伊始,就是以一個企業的角色定位於市場,實行資產負 股份制銀行
債比例管理,獨立核算,自負盈虧,它有著明晰的產權和股權分配,董事會是最高決策機構,完全以企業方式按照市場准則來運作。因此,股份制商業銀行與計劃經濟條件下建立的四大國有商業銀行有顯著差異。短短十幾年來,這些新生的股份制商業銀行,緊緊以市場為導向並以客戶需求至上為經營理念,展現給社會的是耳目一新的主動的貼身服務、相對靈活的經營機制和現代化的銀行管理,贏得了社會的廣泛認同和快速的發展。截止2004年7月,根據英國《銀行家》以核心資本主體為標準的最新排名,本文所研究的十家股份制商業銀行全部進入世界1000家大銀行之列,其中,中信實業銀行、招商銀行、上海浦東發展銀行、中國光大銀行五家銀行位列300名以內。
建立現代企業金融制度
根據中國銀監會2005年1月公布的銀行業金融機構的總資產與總負債情況可知,截止2004年底,股份制商業銀行資產總額46972.12億元,增長22.2%,股份制商業銀行負債總額45366.12億元,增長22.2%;股份制商業銀行不良貸款合計1424.06億元,比年初下降448.76億元;不良貸款率4.93%,比年初下降2.68個百分點;所有者權益1606.0億元,比年初增加232.78億元,增幅為16.95%。平均資本充足率6.59%,平均核心資本充足率3.95%,分別比去年增加了3.22和1.61個百分點。截止2004年底,股份制商業銀行在全部銀行業金融機構中的比例由2003年的13.8%上升到14.86%。毋庸置疑,中國股份制商業銀行經過十幾年的發展,成就可謂輝煌,尤其是在建立現代企業金融制度,促進中國銀行業競爭機制的形成,提升銀行服務水平,培養現代銀行管理體制等方面意義深遠。
促進中國銀行業競爭機制的形成
當然,一般地說,壟斷的存在,是效率降低的重要原因。但我國現階段銀行業競爭性效率較低的最為主要的原因,首先並不在於銀行業是否存在壟斷,而在於存在的是什麼性質的壟斷。如果是在市場競爭中形成的與銀行產業集中度及相應的規模經濟要求相適應的銀行業高集中度,那是並不排斥競爭的,而是在競爭中形成的一種結果。問題的症結在於,如果這種壟斷不是通過市場力量形成的,而是通過政府行政力量形成的壁壘,那就必然導致保護性的軟預算約束,導致低效率。我國銀行業低效率的根本原因,在於以國有制獨占為基礎的政府行政性壟斷。所以,股份制商業銀行的加入,有促進我國銀行業競爭機制的形成,提升服務水平,這是提高銀行競爭性效率的根本。
編輯本段股份制銀行高盈利背後
綜述
盡管利差收入仍是這些股份制銀行們凈利潤最大的組成部分,但是,剛剛過去的2006年裡,這些備受國有銀行規模壓制的股份制銀行已開始嘗試著通過細分市場、產品創新和特色營銷等方式進行差異化轉型。 收入增長30%,凈利潤增長40%,中間業務增長50%…… 伴隨著股份制銀行公布年報,一份份高成長的業績單讓投資者們欣喜若狂。
息差收入增加
2007年一季度末,各家股份制銀行都交出了一份令人欣喜的2006年業績答卷。 民生銀行凈利潤38.32億元,比上年增加11.59億元,增長43%。浦發銀行實現稅後利潤33.53億元,增加7.95億元,同比增長31.08%。興業銀行實現稅後利潤37.98億元,同比增長驚人的 股份制銀行
達到54.09%。 一位分析人士指出,加息帶來的存貸差的高利息收入仍然是股份制收入增長加速的主要原因。 浦發銀行受調控影響2006 年存貸款增長有所放緩,但正是2006年兩次加息,利差的擴大彌補了規模增速的下降;而深發展,凈利息收入分別佔2006年和2005年凈營業收入的90.9%和89.8%,2006年這一收入增長了33%至65億元人民幣。 樂觀人士認為,隨著進入加息周期,2007 年股份制銀行的利差收入還將進一步擴大。 然而,在高盈利背後,不少業內人士擔心我國中小股份制銀行主營收入過分依賴於存貸息差。隨著2006 年年底中國金融業全面對外開放,原有的國有商業銀行利用網點優勢繼續占據大部分市場份額;城市商業銀行藉助區域優勢也將參與競爭;而國外銀行攜技術和管理優勢,將對本土銀行造成很大的沖擊。面對眾多的競爭者,這種無差別的息差市場將會面臨逐步利潤攤薄的危險。
探路差異化
究竟是滿足於加息所帶來的息差增長,還是探索新的盈利模式,這是擺在各家股份制銀行面前的現實問題。 由於現在銀行的盈利模式主要還是依靠傳統的存貸款利差,銀行間的產品同質化嚴重,導致銀行間的競爭異常激烈。銀行網點拉存款的綜合成本越來越高,利息加上人工、折舊、銷售、稅金等,平均成本要達到3%左右,中小銀行甚至可能達到4%。 一位中國銀行人士表示,為了能夠拉來客戶,少數銀行還拚命想辦法高息攬儲,或者降低貸款利率。而客戶經理往往也是碰到什麼行業就做什麼行業,結果是什麼行業都懂一點,但什麼都不專。「這種情況帶來的直接後果就是對貸款風險的加大。」他說。 銀監會主席劉明康也曾多次表示,國內商業銀行在市場需求和同業競爭的推動下,金融產品成倍增長,但服務同質化現象嚴重,創新深度、廣度不夠,管理不善,缺乏品牌效應。 這種矛盾在當前轟轟烈烈的人民幣理財業務方面表現得尤為明顯。債券型、外匯掛鉤型……進入2006年,隨著股市的暴漲又出現了打新股信託型和與指數掛鉤的人民幣理財……為了與國有銀行爭奪理財客戶,股份制銀行想盡各種辦法來提高產品收益率。但其結果總是很容易被大銀行復制過去,再利用網點便利大規模銷售。 一位中信銀行人士分析指出,在這種壓力下,股份制銀行應該向他們的國外同行學習,必須進行差異化轉軌。「例如一些國外的銀行,它只做一個比較固定的行業。例如中小企業或者電子企業,它對這個行業的研究很透徹,有很多經驗,它就可以進行比較深層次的業務,同時控制風險。」 他說。 現實中,通過轉軌徹底轉變經營管理模式,重塑核心競爭力,避免同質化的競爭 股份制銀行
已經成為最近幾年股份制銀行的共同任務。 這一點在2006年的年報當中已初露端倪。 2006年,浦發銀行公司銀行業務首家推出了國內政府回購型資產證券化項目和城市建設類資產證券化項目。在綜合經營方面,浦發銀行正在籌建基金管理公司、與國外著名保險集團洽談銀保合作、研究制定金融租賃業務試點、探討投資養老金公司的可行性方案等。 中信銀行也試圖利用金融控股集團的優勢,整合集團內的金融機構共同推出新的產品。2006年中信銀行與中新信託和中信證券聯手推出的打新股人民幣理財計劃,由於其預期收益率高,吸引了上百億的資金追捧,業已形成穩定的客戶群。 而深圳發展銀行與民生銀行則在貿易融資方面先走一步。 一位業內人士認為,從2006年開始,股份制銀行們,盡管盈利方式仍然相似,但實際上,各行的盈利方式已經開始發生了潛移默化的改變。他們已經在細分市場中邁出了第一步。
編輯本段股份制銀行轉型:實力決定競爭格局
綜述
對於股份制銀行而言,能否把轉型的目標變成現實,最關鍵的是要看實力——是否有足夠的財務實力支撐轉型所需要的巨大財務投入。
轉型和戰略調整
在國有銀行實施股份制改造、外資銀行全面進入在即的情況下,受到沖擊和挑戰最多的就是處於內外夾擊中的股份制銀行。 招商銀行把主要競爭對手視為完成股改之後的四大銀行;民生銀行則把全面進入後的外資銀行視為最大的競爭對象。公認最好的兩家股份制銀行尚且有如此強烈的感受和壓力,其他的股份制銀行自不待言。 事實上,傳統股份制銀行「三甲」——招行、民生和浦發都在轉型。 2005年招商銀行行長從著手零售業務組織架構的事業部制開始改革試點;民生銀行在2006年初把所有支行變成零售業務終端的同時,啟動了公司業務的組織架構調整;2005年年中,浦發銀行兩個核心業務總部——公司業務總部和零售銀行總部的組建完成,標志著在總行層面已經完成了組織架構的調整,不以而足。 根據中國交通銀行3月份在香港公布的首份上市後年報,其戰略轉型成效初步顯現的標志就是「零售業務收入、凈手續費及傭金收入分別達到11.70%和6.00%。」目前,交行已將總行個人金融部分拆成四個獨立部門——產品部、營銷部、制度部和內控部,各部門總經理直接向副行長葉迪奇匯報。 中信銀行也正在試圖擺脫公司業務銀行的形象,向零售銀行轉型。興業銀行、華夏銀行、光大銀行等,也紛紛提出戰略轉型的口號。 各股份制銀行戰略轉型最核心內容就是:提高零售業務占整個業務的比重,提高中間業務收入佔比。 當今國際銀行業,零售銀行已經占據主導地位。以香港恆生銀行為例,2005年,在恆生銀行133.58億港元的稅前利潤中,來自個人銀行業務的達到76.86億元。佔比高達57.5%,而國內銀行中零售業務發展最好的招行,佔比不過1/4左右。
實力決定轉型
事實上,提高零售銀行業務的佔比和向零售銀行轉型是兩個概念。多數股份制銀行目前做的是提高零售業務佔比的工作,距離向零售銀行轉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所謂的轉型為零售銀行,並不是指商業銀行僅僅從事零售銀行業務,而是指在整個銀行的業務構成和利潤構成中,零售銀行業務佔有重要甚至主要的地位。國際銀行業對此的衡量標準是:零售銀行業務的收入比重和利潤比重應佔到整個銀行收入和利潤的40%以上。目前國內絕大多數銀行都是「公司銀行」,公司銀行業務占絕對比重,而零售銀行業務佔比多在10%左右,即使佔比最高的時候也不過20%左右。 而在貴賓理財、信用卡等零售業務產品方面進行突破,或者加大個人消費貸款的發放力度,以增加個人儲蓄存款或者個人貸款的比重,這只是向零售銀行轉型的初級階段。 要實現向零售銀行的轉型,需要建立先進的信息技術平台;需要進行組織架構的調整,變各家銀行現行的總分支行塊狀架構為國際通行的事業部制條線架構;需要進行激勵機制的重新設計,鼓勵各級機構開拓在初期並不盈利的零售業務。 此外,雖然網上銀行近年來發展迅速,但是對於開展零售業務而言,通過更多的零售網點、更多的自助設備為個人客戶提供更加快捷便利的服務,在現階段仍然至關重要。而增設網點就需要增加很多人工的成本。這些都需要在零售銀行轉型前期進行大量的財務資源投入。與傳統的公司業務不同的是,零售銀行業務的盈利周期很長,就以信用卡業務為例,要想實現盈利,至少也要在三年之後。因此,要想實現向零售銀行轉型,必須做好前期進行大量投入並承擔大量虧損的心理准備和財力准備。 「並不是每家銀行都能夠實現轉型的,關鍵要看哪家銀行有實力進行轉型」,某股份制銀行的一位高層人士指出。在他看來:「具備轉型實力的股份制銀行,只有招行、民生、浦發以及交行這幾家」。在這位人士看來,在這些股份制銀行中,民生和浦發的公司業務盈利能力最強、資產質量最好,具備了為轉型持續提供大量財務支援的實力;招行的零售業務在2005年已經實現了11億元的利潤,再加上公司業務給予一定的支持,有實力完成轉型。而交行一方面通過引進戰略投資者匯豐和上市籌集了大量資金,另一方面自身的盈利能力也在提高,具備了轉型的財務實力。 相比之下,其他股份制銀行就沒有這樣的實力了。沉重的歷史包袱或者微薄的公司業務盈利使得他們不具備轉型的財務實力,只能在信用卡等某些零售銀行產品上實現突破,全面轉型為時尚早。
公司業務的角色
「不抓批發銀行業務現在沒飯吃;不抓零售銀行業務將來沒飯吃」。馬蔚華的這一精闢描述指出了在零售銀行轉型中公司業務和零售業務各自的地位。 目前,國內的銀行還都是公司銀行,主要的利潤來源還是公司業務。如果沒有公司業務獲得的較高利潤來彌補零售業務前期的持續投入和虧損,向零售銀行轉型根本沒法進行。 現在,有的股份制銀行似乎存在這種傾向:向零售銀行轉型就是放慢公司業務的發展速度,或者把主要精力放在零售業務方面,對公司業務的發展減少關注。招行行長助理唐志宏告訴本報,戰略調整並不意味著公司業務不重要了,而是意味著:過去個人業務的佔比太小,要加大,是結構調整而非總量調整;商業銀行面臨的市場變化,使得未來零售業務發展空間更大,更應該關注這一塊;發展零售業務和非利息收入的平均速度快於平均業務增長速度,而不是公司業務速度放慢。 事實上,在向零售銀行轉型的同時,各家銀行的公司業務也面臨較大的轉型壓力。去年以來,短期融資券的推出、利率市場化進程的加速、綜合經營的試點,都令股份制銀行的公司業務不能再依靠傳統的模式經營。 民生銀行公司業務部總經理馮劍松向本報指出:公司銀行業務的轉型是中國銀行業向零售銀行轉型的重點和難點,沒有公司銀行業務的轉型成功,國內銀行不可能向零售銀行轉型成功。 因此,股份制銀行的戰略調整和轉型應該是在公司業務強大的財務支持下加快零售銀行轉型。從這個角度上講,那些公司業務盈利能力較差或者不良貸款包袱較重的股份制銀行,在轉型方面要慢於公司業務做得好的銀行。其結果是:由於公司業務創造的利潤低,有的股份制銀行缺少強有力的財務投入,發展零售銀行業務只能在開發某個產品上做文章,組織架構的事業部制調整在短期內不可能進行,從而與具備實力、先行一步的股份制銀行不能同步轉型,差距越來越大。
編輯本段股份制銀行的挑戰
時至今日,中國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的改革正在加快速度。2004年1月6日,國務院決定注資中國銀行和中國建設銀行450億美元(3724.65億人民幣),並引進戰略合作夥伴,這標志著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革已經拉開了序幕。2004年8月24日,中國銀行股份制有限公司正式成立,2004年9月21日,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對外掛牌,這標志著中國銀行和中國建設銀行股份制改造已經完成。接著中國工商銀行也完成股份制改造,而中國農業銀行也將在2010年下半年進行IPO並上市,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將會以其擁有的占壟斷地位的資源,按真正的市場運作機制撲向市場。股份制商業銀行原先所擁有的,諸如經營機制、銀行服務、高效決策、激勵機制等競爭優勢將會逐漸弱化,帶給股份制商業銀行新的競爭和挑戰,已經悄然來臨。其次,隨著中國加入WTO,對銀行業的五年保護期已經臨近,外資銀行正大舉進入中國市場。截至2004年7月,已有19個國家和地區的64家外資銀行,在我國設立了192家營業性機構,資產達到495億美元,獲准經營人民幣業務的在華外資銀行機構達到100家,占外資銀行營業機構總數的50%,其中上海53家,深圳19家,天津8家,廣州7家,大連6家,珠海2家,青島2家,福州2家(資料來源:中國銀監會)。根據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承諾,2004年12月1日,我國進一步向外資銀行開放北京、昆明和廈門三地的人民幣業務。隨著外資銀行大規模進入,中國的金融環境逐漸與國際接軌的新形勢,中國銀行業面對的將是世界范圍的銀行間的競爭。
中國股份制商業銀行不僅面臨著變化了的國內銀行之間的新的競爭,而且將越來越感受到來自外資銀行的多層次沖擊。對於實力遠遠超過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的花旗銀行、匯豐銀行、東京三菱銀行等許多外資銀行而言,他們先進的經營理念、經營模式、服務品質等無疑是中國股份制商業銀行學習的標桿,同時也是中國股份制商業銀行在競爭中的劣勢所在。
與國有商業銀行對比
2003年,亞洲權威銀行業期刊《亞洲銀行家》在上海宣布了年度亞洲300強商業銀行的最新排名。包括三家上市銀行(上海浦東發展銀行、招商銀行和民生銀行)在內的中國股份制銀行在排行榜上風頭盡顯,而規模龐大的四大國有銀行,卻不敵風頭正勁的股份制銀行,排名相對靠後。上海浦東發展銀行以超過330億美元的資產規模排在亞洲300銀行的第15位,居人榜的中國銀行業之首。雖然中國工商銀行和中國銀行的總資產分別達5760億美元和4330億美元,但兩者的排名卻分別為第157位和第100位[1]。 據《亞洲銀行家》分析,按照慣例,單據資產規模排名,中國四大商業銀行肯定會排在前10位。但是,資產規模總額只是其中一個參考因素,主要還是依據各銀行的財務運作質量、資產質量、收益改善以及與去年資產相比較的情況等四大因素。 成立不過近二十年的股份制商業銀行排名超過歷史久、規模龐大的四大國有商業銀行,這本身就說明了股份制商業銀行在中國金融市場競爭中所具有的制度競爭優勢。因此在新的形勢和壓力下,國有銀行必須探索深化體制改革的新思路。2002年2月,全國金融工作會議提出,國有銀行要建立良好公司治理機制和進行股份制改革。2003年10月,十六屆三中全會決議進一步明確,選擇有條件的國有商業銀行實行股份制改造,加快處置不良資產,充實資本金,創造條件上市。走股份制改造之路,是當前國有銀行走出困境的戰略抉擇。 1、制度競爭力: 由制度差異所帶來的市場競爭力的差異----法人治理結構差異 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責任公司都是以股東出資形成的法人財產為基礎的法人實體。由於公司的出資人即股東很多(現代大公司甚至達到幾百萬人),股份相當分散,所有權與經營控制權的分離就越來越明顯,因而公司並不是由股東直接經營管理,而是通過一系列代理關系和制度安排,由少數人進行管理的,這一系列制度安排就是公司的法人治理結構。公司法人治理結構與公司法人產權制度有著極其密切的聯系,治理結構從某種意義上說是企業法人產權制度的組織結構形式,同時,企業法人產權的有效安排又是公司有效性的基本前提。治理結構命題的提出,根本原因在於現代企業法人產權制度的形成。因為現代企業產權制度是一種典型的關於資產權利的委託--代理制,便有了權利的分離和相應的權利主體多元化,從而相互間的監督、制衡成為重要的問題,因此,理解治理結構首先必須把握企業法人產權的實質及特徵。 2、公司治理制度差異分析 現代企業法人治理結構由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和由高層經理人員組成的執行機構四部分組成其中股東大會選舉董事組成董事會並將自己的資產交給董事會託管董事會是公司的最高決策結構,擁有對高層經理人員的聘用、獎懲及解僱權;股東大會同時選舉監事組成監事會,負責監督檢查股市的財務狀況和業務執行狀況;高層經理人員組成的執行機構在董事會的授權范圍內負責公司的日常經營。 可見,公司治理結構是公司內不同參與者(包括董事會、經理人、股東和其他利益相關者)的權利和責任的分配,以及為處理公司事務所制定的一套規則和程序。 2004年,一份全稱為《北京中外資商業銀行競爭力比較調研報告》出台:該報告根據銀行的外部環境、經營狀況、業務拓展能力、創新能力和組織管理等五個方面對其進行了比較,在京的所有銀行中,外資股份制商業銀行一路遙遙領先,而中資銀行則望塵莫及,工、中、建、農四大行排在了最後。為什麼佔有國內金融資源最多、獲得壟斷好處最多、政府對其傾向性最多的四大國有銀行的競爭力會最差?是評價的標准有問題還是四大國有銀行本身競爭力不足?而且此報告是出自人民銀行之手,作者認為差別在銀行的治理結構是否規范,近幾年來,無論是用金融債券給四大國有銀行補充資本金,還是14000億銀行不良資產的剝離,無論是銀行內控風險管理制度設立,還是四大國有銀行大規模的裁員等,國有銀行的改革可謂一波又一波,一環扣一環。但是,國有銀行改革的效果為什麼不是那樣好?為什麼與其他銀行比成長得那樣慢?問題出在何處?現在看來,最大的問題就在於四大國有銀行現代銀行制度的缺失。 3、激勵與約束機制差異
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美國銀行界高管的主要收入均來自股票期權等中、長期激勵。擴大高層報酬中變動部分與固定部分的比例,增加內部報酬級別差距是中國銀行業完善治理結構過程中高管薪酬改革的方向。
在完善公司治理結構時。一方面必須建立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合理的績效評價制度和有效的激勵制度。是使管理者和員工的行為與銀行的經營成果緊密結合、確保落實銀行經營目標的有效保障。另一方面必須完善稽核評價機制。依據審慎會計原則加強透明度建設。有效運用由內外審計人員所做出的工作指導.在績效評價的基礎上建立起董事、經理人員的薪酬與公司績效和個人業績相聯系的激勵機制,以鼓勵董事勤勉盡責。保持經理人員的穩定.並且保證報酬辦法與銀行的戰略目標、管理環境和企業文化的一致性。
『叄』 中國股份制商業銀行有哪些
在我國現有12家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招商銀行、浦發銀行、中信銀行、中國光大銀行、華夏銀行、中國民生銀行、廣發銀行、興業銀行、平安銀行、浙商銀行、恆豐銀行、渤海銀行。
股份制商業銀行是商業銀行的一種類型。
股份制商業銀行已經成為我國商業銀行體系中一支富有活力的生力軍,成為銀行業乃至國民經濟發展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
(3)2018年股份行擴展閱讀:
1986年7月24日,國務院根據經濟體制改革的需要,批准恢復設立交通銀行,總部位於上海。交通銀行成為中國第一家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
1987年4月8日,招商銀行在深圳特區成立,成為第一家由國有企業興辦的銀行。2002年3月,招商銀行正式在A股掛牌上市,2006年9月22日招商銀行登陸H股市場。
1987年4月14日,中信集團銀行部改組成中信實業銀行,總部設於北京,成為第二家由國有企業興辦的銀行。2005年8月,中信實業銀行更名中信銀行。
1987年,深圳特區6家信用社聯合改制,成立深圳發展銀行,5月10日以自由認購形式首次向社會公開發售人民幣普通股,並於1987年12月22日正式宣告成立,成為國內第一家上市的銀行。2010-2012年,中國平安保險集團控股的平安銀行吸收合並深發展,2012年8月2日,深圳發展銀行正式更名為平安銀行。
1988年8月20日,經國務院、中國人民銀行批准,福建興業銀行在原國內第一家地方國營金融――福興財務公司的基礎上改組成立,總行設在福州,2003年3月,福建興業銀行更名為興業銀行,2007年2月5日正式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
1988年9月,經國務院和中國人民銀行批准,廣東發展銀行成立,總部設於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東風東路713號。1993年11月8日,廣發銀行在澳門開設分行,成為第一家在境外開設分行的股份制商業銀行。2011年4月8日,廣東發展銀行正式更名「廣發銀行」。
1992年8月,中國光大銀行在北京宣告成立,成為第三家由國有企業興辦的銀行。1997年1月,光大銀行完成股份制改造,2010年8月19日,光大銀行在A股上市交易。
1992年5月22日,國家領導人鄧小平同志視察首鋼集團,其後,黨中央國務院批示成立華夏銀行。10月18日,華夏銀行在北京成立,成為第一家由工業企業負責興辦的銀行,也是國內第四家由國有企業興辦的銀行。12月22日,華夏銀行正式開門營業。1996年4月10日,華夏銀行完成股份制改造。2003年7月21日,華夏銀行正式在A股掛牌上市,成為國內第五家上市銀行。
1992年8月28日,中國人民銀行批准設立上海浦東發展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浦發銀行),1993年1月9日,浦發銀行正式開業。1999年9月23日,浦發銀行正式在A股掛牌上市,是第2家上市交易的銀行。
1996年1月12日,由全國工商聯牽頭,數家民營機構參股組建的中國民生銀行正式成立,突破了商業銀行原有的股權構成,成為我國第一家由非國有企業為主出資設立的股份制商業銀行。2000年12月19日,民生銀行正式在A股掛牌上市,2009年11月26日,民生銀行登陸H股市場。
1987年10月29日,煙台住房儲蓄銀行獲批成立,同年12月1日正式營業。2003年,經中國人民銀行批准,經過整體股份制改造,煙台住房儲蓄銀行更名恆豐銀行,成為一家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
1993年,浙江商業銀行在寧波成立,是一家中外合資銀行,2004年6月30日,經中國銀監會批准,重組、更名、遷址,改制為浙商銀行。2004年8月18日,浙商銀行正式成立,總部設於杭州。浙商銀行現有股東22家,其中21家是民營企業,民營資本佔85.71%。
2005年12月31日,渤海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在天津舉行成立大會暨揭牌儀式。2006年2月16日,渤海銀行正式對外營業。 渤海銀行總部位於天津,是第一家在發起設立階段就引入境外戰略投資者的中資商業銀行。
20多年來,股份制商業銀行採取股份制形式的現代企業組織架構,按照商業銀行的運營原則,高效決策,靈活經營,逐步建立了科學的管理機制和市場化的管理模式,自成立伊始即迅猛發展。
截至2013年,我國已經初步形成多層次、多類型的金融機構體系。股份制商業銀行已經成為我國商業銀行體系中一支富有活力的生力軍,成為銀行業乃至國民經濟發展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
『肆』 18年的股市行情怎樣呢
首先,你要投資股票,先要考慮的不是如何開戶,也不是2018行情如何,而是如何學會專業的技術分析籌碼分析知識。如何學會正確的選股技巧,如何設定正確的止盈止損策略,如何學會嚴格按照紀律執行操作。這些東西才是能保證你炒股大概率賺錢的工具。
最後,股票市場是風險很大的市場,如果沒有專業知識,純粹聽消息憑感覺以賭博心態操作,那麼十賭九輸。
『伍』 請給出國內股份制銀行的權威排名
我國商業銀行主要包括大型股份制商業銀行、中小型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和農村商業銀行等四大類。
股份制商業銀行英文:joint-equity commercial bank
中小型股份制商業銀行:招商銀行、上海浦東發展銀行、中信銀行、華夏銀行、中國光大銀行、興業銀行、廣發銀行、中國民生銀行、平安銀行(原深圳發展銀行)、恆豐銀行、浙商銀行、渤海銀行、
股份制銀行排名
我國大型股份制商業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交通銀行共5家。
中小型股份制商業銀行:招商銀行、上海浦東發展銀行、中信銀行、華夏銀行、中國光大銀行、興業銀行、廣發銀行、中國民生銀行、平安銀行(原深圳發展銀行)、浙商銀行、渤海銀行、恆豐銀行
2014年中國商業銀行前50排行榜
排名銀行總資產(百萬元)
1中國工商銀行15,476,868
2中國建設銀行12,281,834
3中國銀行11,830,066
4中國農業銀行11,677,577
5交通銀行4,611,177
6招商銀行2,794,971
7中國中信銀行2,765,881
8上海浦東發展銀行2,684,694
9興業銀行2,408,798
10中國民生銀行2,229,064
11中國光大銀行1,733,346
12平安銀行1,258,177
13華夏銀行1,244,180
14北京銀行956,499
15廣發銀行918,982
16上海銀行655,800
17江蘇銀行514,146
18恆豐銀行437,289
19北京農村商業銀行377,316
20重慶農村商業銀行344,820
21渤海銀行312,488
22上海農村商業銀行309,927
23浙商銀行301,858
24南京銀行281,792
25廣州農村商業銀行273,737
26匯豐銀行(中國)269,015
27寧波銀行260,498
28徽商銀行256,982
29杭州銀行243,937
30天津銀行235,360
31盛京銀行221,170
32廣州銀行205,985
33哈爾濱銀行202,499
34大連銀行187,893
35成都農村商業銀行187,698
36吉林銀行186,428
37江南農村商業銀行183,700
38包商銀行181,941
39成都銀行181,394
40東亞銀行(中國)174,403
41渣打銀行(中國)173,152
42龍江銀行153,019
43天津農村商業銀行149,899
44東莞農村商業銀行149,000
45漢口銀行137,943
46佛山順德農村商業銀行137,502
47昆侖銀行130,295
48花旗銀行(中國)127,389
49重慶銀行127,217
50東莞銀行122,623
詳細可以參考: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4/1211/21/38416_43226.shtml
『陸』 12家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
12家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有:浦發銀行、招商銀行、中信銀行、光大銀行、華夏銀行、民生銀行、興業銀行、廣發銀行、平安銀行、渤海銀行、恆豐銀行、浙商銀行。
浦發銀行:上海浦東發展銀行(簡稱:浦發銀行)是1992年8月28日經中國人民銀行批准設立、1993年1月9日開業、1999年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股票交易代碼:600000)的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總行設在上海。
(6)2018年股份行擴展閱讀:
股份制商業銀行已經成為我國商業銀行體系中一支富有活力的生力軍,成為銀行業乃至國民經濟發展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
除了上述股份制銀行,中國還有中央銀行:中國人民銀行;五大國有獨資商業銀行: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郵儲銀行 ;中國政策性銀行:中國國家開發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中國進出口銀行。
『柒』 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18家都有哪些
截至 2017 年末,國內共有 12 家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這些銀行獲准在全國范圍內開展商業銀行業務。包括:
中信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中國光大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華夏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廣發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平安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招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浦東發展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興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中國民生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恆豐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浙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渤海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具體有哪些公司,可以點擊鏈接「國內銀行業金融機構-銀監會」查看
『捌』 中國現有的全國性中小型股份制商業銀行有哪些
「銀行控股公司制」又稱為「集團制銀行」或「持股公司制銀行」,是指由一個集團成立股權公司,再由該公司控制或收購兩家以上的銀行。
在法律上,這些銀行是獨立的,但其業務與經營政策統屬於統一股權公司所控制,它是規避政府對設立分支機構進行管理的結果。
目前這種組織形式已成為美國及其他一些發達國家最有吸引力的銀行組織形式。
銀行控股公司制有「非銀行控股公司」和「銀行控股公司」兩種類型。
前者是由主要業務不在銀行方面的大企業組織起來的;後者是由一家大銀行組織起來的,其他小銀行從屬於這家大銀行。
銀行控股公司制的優點是能夠有效地擴大資本總量,增強銀行實力,提高銀行抵禦風險的能力,彌補單一銀行制的不足;缺點是容易引起金融權力過度集中,並在一定程度上影響銀行的經營活力。
我國現有12家全國性中小型股份制商業銀行:招商銀行、浦發銀行、中信銀行、光大銀行、華夏銀行、民生銀行、廣發銀行、興業銀行、平安銀行、恆豐銀行、浙商銀行、渤海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