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國再生資源開發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中國再生資源開發有限公司是經國務院批准,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記注冊,於1989年5月在北京成立的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投資控股的我國最大的專業性再生資源回收企業
2. 中國再生資源是國企還是私企
國企。
中國再生資源開發有限公司(簡稱中再生公司)是經國務院批准,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記注冊,於1989年5月在北京成立的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投資控股的我國最大的專業性再生資源回收企業。
而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是全國供銷合作社的聯合組織,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領導。所以,中再生公司的性質是國有企業。
根據2018年11月該合作社官網信息顯示,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設立理事會、監事會,理事會內設機構14個,監事會內設機構1個,下轄15個直屬事業單位、15家主管社團和中國供銷集團,中國供銷集團管理有全資和控股子公司16家。
(2)中國資源投資集團擴展閱讀:
中國再生資源開發公司規模:
中國再生資源開發有限公司在華南、華東、中原、環渤海、和西南建立了五個區域性的回收網路,回收網點達到近2000個,各類再生資源分揀加工中心32個,年回收再生資源能力達到400萬噸。
2005年公司實現銷售額109億元,上繳國家各種稅收4300多萬元,實現利潤4600多萬元;2006年公司實現銷售額212億元,向國家貢獻稅收8536萬元, 實現毛利、純利雙超億。中國再生資源開發有限公司是全國再生資源行業的龍頭企業,資金流和物流實現了信息化管理。
中國再生資源開發有限公司在業內第一個通過ISO9000國際認證;第一個建立規范化的再生資源回收市場和無害化的再生資源示範基地;第一個用現代化連鎖經營方式推動回收網路體系建設;第一個在廢塑料處理中做到了水循環利用、污水集中處理。
3. 中國再生資源開發有限公司這樣的國企可以去嗎
恩,我就是這個公司的,公司不錯,很有前景,西單地理位置也很好,公司分子公司很多
4. 中國再生資源開發總公司一個什麼樣的企業
中國再生資源開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再生公司)是經國務院批准,由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投資控股的我國最大的專業性再生資源回收企業,是再生資源行業的龍頭企業,在全國建有中央、華東、華南、西南、東北五大回收網路,數十家分、子公司,2000多個回收站點和廣東清遠、江蘇常州、四川內江、山東臨沂、河南洛陽、寧夏靈武六大再生資源產業示範基地,營業場所面積達到230萬㎡,年經營規模超500萬噸、營業額達150億元,年創利稅20億元,在天津有再生資源研究所、全國再生資源科技信息中心站、全國再生資源行業特有工種技能鑒定站等多家科研機構。
四川省農業生產資料集團有限公司是四川省委、省政府著力培育的79家大企業集團之一。集團立足「三農」,確立了以「大農資」為主線的「一體化」發展戰略。集團總資產50多億元,年營業額達80億元,連續5年名列四川省商貿企業最大規模十強企業,四川省貿易企業最佳效益三十強企業,中國農資流通銷售十強企業。
5. 北京資源集團的資源大事記
1995年在全國率先提出「配方師」概念;
1999年在全國首次提出「安全飼料」;
2000年在全國率先實施安全豬肉產業化工程;
2000年被農業部等八大部委聯合評定為農業產業化首批國家重點龍頭企業;
2001年建成同行業設備最先進的飼料食品檢測中心;
2001年建成華北地區最大、設備先進、設施完善的種豬基地;
2001年被列為全國飼料百強企業;
2002年建成現代化預混料工廠;
2002年被列為全國食品百強企業;
2002年建成按歐盟標准設計的生豬屠宰生產線;
2003年在全國首次使用安全豬肉信息查詢觸摸屏系統;
2003年建成按歐盟標准設計的肉製品加工基地;
2004年11月種豬出口朝鮮;
2005年7月資源亞太食品有限公司進入全國50強;
2005年9月資源亞太動物葯品有限公司通過農業部獸葯GMP驗收;
2005年12月被農業部評為「全國農業產品加工業示範企業」;
2006年9月被國家人事部批准設立博士後研究工作站;
2007年6月北京資源亞太食品有限公司被北京市評為「百強創新品牌企業」;
2007年11月,總投資7,5億元的集團湖南(長沙)現代生豬科技園在湖南寧鄉奠基;
2007年11月,集團首創的第一屆中國金豬運動會在湖南省寧鄉縣召開;
2007年12月,被評定為北京市企業技術中心;
2009年5月,集團湖南(長沙)現代生豬科技園一期工程成功投產;
2010年10月,集團旗下「益君」品牌被評為中國馳名商標;
2011年2月,資源「豬業中關村」事業的起步年,開始了以「創績效,拿股份,一年再創一個新資源」為主 題的第二次創業征程;
2012年1月,「一年再創一個新資源」的戰略目標全面實現;
2012年2月,資源「豬業中關村」事業的起飛年,創造新的奇跡的勢能正「蓄勢待發」;
2013年,資源「豬業中關村」事業的騰飛年……
6. 中國資源狀況
我國自然資源狀況 Go to top
土地資源 : (萬公頃) 林木資源 :
耕地面積 9497 活立木總蓄積量 108.68 (億立方米)
荒地面積 10800 森林面積 12863 (萬公頃)
宜農荒地 3535 森林蓄積量 93.1 (億立方米)
林業用地面積 26289 森林覆蓋率 13.4 (%)
宜林荒山荒地 6303
可利用草地 31333
草地面積 40000
水利資源
大陸 : 海洋 :
地表水資源總量 28124 (億立方米) 海洋能源理論蘊藏量 6.3 (億千瓦)
地表徑流 27115 海岸帶面積 28 (萬平方公里)
冰川融水量 560 灘塗面積 2.08 (萬平方公里)
地下(淺層)水量 8287 海水可養殖面積 260.01(萬公項)
水力資源蘊藏量 6.76 (億千瓦) 已養殖面積 71.6(萬公項)
可開發量 3.79 淺海灘塗可養殖面積 242.0 (萬公項)
內陸水域總面積 1747 (萬公頃) 已養殖面積 55.6 (萬公項)
可養殖面積 675
已養殖面積 467
礦產資源(保有儲量) (億噸)
註:1.自然資源部分未包括台灣省。
2.土地、水利資源為以前清查數,有待近一步勘測。
3.森林資源為1988-1992年調查數。礦產資源為1993年數。
煤 10087.08
鐵礦石 478.94
磷礦石 159.74
鉀鹽 4.57
鹽 4030.81
我國四十個大中城市嚴重缺水 Go to top
但願這樣乾涸的、恐怖的土地不要成為我們以後經常要面對的現實! 據城鄉建設環境保護部對全國236 個城市調查,有188 個城市缺水,每天缺水1240 萬噸,相當於目前全國城市供水能力3900 萬噸的31.8 %,其中嚴重缺水的大中城市有4 0 個,每天缺水430 萬噸。這4 0 個嚴重缺水的大中城市有人口3000 多萬,佔全國城市人口總數的3 0 %;工業產值1200多億元,佔全國城市工業產值的3 1 %。按萬元產值耗水量300噸計算,全國城市每年因缺水影響工業產值約900億元。
應運而生的中國環境標志 Go to top
國外環境保護的成功經驗以及由此而引起的非貿易關稅壁壘,促進了我國環境保護工作。20多年來,我國環境保護雖然出台了一系列滲入和參與商品經濟活動的環境管理政策、法規、如超標排污費、限期治理、排污許可證制度等,但多數是停留在商品生產領域,重點考慮的是末端治理。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每個消費者都在用自己對商品的選擇影響著企業的發展,對企業的環境行為起著調控作用,每個企業的決策者,也都根據人們對環境的要求,研究如何迎合人們的這種環境消費心理,如何戰勝新的非貿易關稅壁壘。為促進企業由強制性治理向自主性治理的形式轉化以及國際貿易交流的需要,1992年環境發展大會後,我國開始了環境標志工作。
1993年8月,我國正式確定了環境標志圖形,它是由青山、綠水、太陽和十個環組成。它的中心結構表示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外圍的十個環緊密結合,環環相扣,表示公眾參與,共同保護環境;同時十個環的「環」字與環境的「環」同字,其寓意為「全民聯合起來,共同保護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環境標志圖形的確定,為環境商標保護提供了可能。
1994年5月17日,中國環境標志產品認證委員會成立,它是由國家技術監督局授權成立的第13個產品認證機構,是代表國家對環境標志產品實施認證的唯一合法機構,從而使我國環境標志產品認證有了組織保證。
1994年7月,國家環保局制定並發布了《中國環境標志產品認證委員會章程》、《環境標志產品認證管理辦法》、《中國環境標志產品認證證書和環境標志使用管理規定》等,為規范有序地開展環境標志產品認證提供了保證。
在國家環保局的精密組織下,根據企業的申請,組織開展了對11個廠家申請產品的環境標志認證工作。1995年3月20日,有18種產品獲得首批環境標志(海爾電冰箱為首批獲得認證產品之一)。首批環境標志產品的批准和公布為我國組織和開展環境標志產品認證積累了經驗。
根據產品質量認證工作的有關要求,國家環保局與國家技術監督局聯合舉辦了環境標志產品國家級注冊檢查員培訓班,有22名與環境標志工作有關的管理和技術人員參加了培訓,獲得國家注冊檢查員證書。為環境標志工作的全面展開提供了人員保證。 經過幾年的努力,我國環境標志產品的認證體系已初步形成,環境標志產品的認證工作已步入正軌,通過認證產品也越來越多,標志著我國環境標志工作已逐步深入人心,成為人們參與環境保護工作的一個重要部分。
更多內容...... Go to top
7. 中鐵資源集團有限公司的公司簡介
中鐵資源集團有限公司的母公司是國務院國有資產管理委員會直接管理的特大型央企—中國鐵路工程總公司獨家發起設立的中國中鐵股份有限公司,位列《財富》雜志公布的2011年世界企業500強排行榜中第95名。
中鐵資源集團有限公司由中國中鐵股份有限公司獨家發起設立,2008年6月25日注冊設立中鐵資源有限公司,2009年5月改組為中鐵資源集團有限公司。目前注冊資本為人民幣30億元,總部設在北京市海淀區。截至目前,中鐵資源集團有限公司共擁有境內外24家全資、控股和參股公司,設立了3家辦事處和2家分公司。中鐵資源集團有限公司主要從事境內外礦產資源的投資開發,目前擁有的礦產品種主要有煤、銅、鈷、黃金、鉬等。公司經營范圍包括:貴金屬、有色金屬、黑色金屬和非金屬等資源開采、銷售;倉儲服務;國內外自然資源開發的技術研究、技術咨詢、勘探及設計;貨物進出口;施工總承包;項目投資。
中鐵資源集團有限公司按照現代企業法人治理結構,建立了由股東(行使股東會職責)、董事會、監事會和經理層組成的管理層級,並引進了外部董事、外部監事及職工監事制度。中鐵資源集團有限公司作為中國中鐵資源業務板塊的承載主體,秉承中國中鐵股份有限公司「勇於跨越,追求卓越」的企業精神,開拓創新,銳意進取,努力實現著「中國中鐵」在全國乃至全球資源領域的戰略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