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市股份 > 中國化工集團董事會楊興強新聞

中國化工集團董事會楊興強新聞

發布時間:2021-08-17 07:49:00

A. 楊興強的介紹

楊興強,1967年2月出生,1989年7月參加工作,1995年1月入黨,大學學歷。現中國化工集團公司副總經理、黨委委員兼中國藍星(集團)總公司總經理、黨委書記。

B. 中國藍星 怎樣收購 法國羅地亞公司

這是中國企業國際化又一場噩夢的開始,還是會成為經典的成功整合案例?

10月26日,中國藍星(集團)總公司(以下簡稱藍星)和法國羅地亞集團(以下簡稱羅地亞)在北京簽署了全資收購羅地亞有機硅及硫化物業務項目的協議。藍星憑藉此次收購將有機硅單體的生產能力提升至每年42萬噸,藍星也由此躍居為世界第三大有機硅單體製造商。

無論當地輿論,還是國內業內人士,都對這次並購給予高度評價。法國發行量最大的報紙《費加羅報》驚訝於藍星的並購能力,「中國在法國的投資總量不大,投資的時間晚,但他們在法投資所帶來的影響卻不能說小」。而國內普遍認為,中國迅速增長的有機硅市場和羅地亞在有機硅技術方面的優勢,使此項收購的協同效應十分明顯,「不僅僅能彌補藍星技術上的不足,更為有利的是將幫助藍星建立一套完整的上下游一體化的生產體系。」中國化工信息中心有機硅教授傅積賚說。

事實上,這是繼藍星2006年1月17日以4億歐元收購世界第二大蛋氨酸企業法國安迪蘇集團(以下簡稱安迪蘇)之後的又一次出手。在並購羅地亞時,盡管雙方並沒有公布交易金額,但業內普遍估計也在4億歐元左右,兩者相加,不少法國輿論已經認定,藍星實際已經成為投資歐洲金額最多的中國公司。

在某種程度上,藍星的國際化道路也通過這兩次並購而清晰可見——通過並購不僅彌補了技術的不足和擴大國際市場份額,而且藍星獲得了在化工領域中一些單項國際競賽的決賽權。

但隨之而來的問題是,TCL、明基在歐洲市場失敗的事實已經證明中國企業在收購後的整合上還缺乏經驗,而且對行業大勢的判斷還有誤區。盡管藍星面對的市場並非如TCL、明基一樣的大眾消費品,但它同樣需要費心思完成跨文化管理和整合工作,而這是所有中國企業國際化中的短板。

【形勢比人強】

藍星的創始人、現任中國化工集團總經理任建新與羅地亞談判始於三年前。當時雙方商討的主題是在天津建立一個合資的有機硅加工廠。

但是羅地亞一直顯得很猶豫—如果一旦合資,相當於將技術轉移到了中國,羅地亞將徹底喪失掉有機硅的產業競爭優勢。而且,當時坊間還流傳另一種說法,羅地亞的要價太高,根本無法降低當時售價低廉的有機硅單體成本。合資項目也因此一度陷入到僵局之中。

而當時的情形是,亞太地區的市場是全球有機硅市場增長最為迅猛的市場,歐美跨國公司也紛紛將投資重點轉向了亞太市場。中國成為了跨國公司降低成本的首選地,羅地亞當然也意識到了這一趨勢,幾經權衡後,終於決定加大對中國的投資力度。

「對手很強大,我們必須發展得更快點。而中國是我們加快發展的關鍵所在。」時任羅地亞有機硅公司總裁克萊蒙物·托尼雷說。這是使羅地亞加強在行業中的競爭地位非常重要的機遇。

另一方面,中國的有機硅工業一直以來受到國外的技術封鎖,發展依然遲緩,目前國內所需的有機硅單體60%仍依賴於進口。藍星1996年兼並江西星火化工廠。半年後,藍星自主研發的有機硅單體生產技術取得突破,並順利投產。藍星破解了有機硅的生產技術難題,跨國公司對中國有機硅技術的封鎖也隨之破滅。另一方面,藍星目前已經擁有10萬噸的有機硅單體產能,加上目前在建的10萬噸,藍星的有機硅產能排在羅地亞之後,位列全球第六。

最終,羅地亞同意與藍星建立一個全球范圍內的戰略聯盟協議。組建該聯盟的主要內容是建立股本結構為50:50的全球合資公司,有效發揮雙方各自優勢,進行有機硅技術研發、中間體生產及深度加工,增強聯盟的競爭優勢以及創新能力。天津的合資項目並沒有放棄,而是作為協議的一部分。

但盡管已經達成合資方案,但「這個全球聯盟在當時還是很難得以實施。」藍星一位內部人士對《環球企業家》說。因為全球的產業格局正在被顛覆,競爭熱點轉向亞太市場,羅地亞的有機硅業務已經被道康寧等對手拋在身後。「如果他們不願出售有機硅業務,兩家公司的合資在很大程度上難以邁出實際的步伐,依然是在兩條平行線上各走各的路線。」

藍星於是開始了一場與羅地亞漫長而艱苦的談判。在任建新、藍星集團總經理楊興強和副總經理陸曉寶等人的努力說服之下,羅地亞的管理層開始接受了藍星的觀點——如果能與藍星合作,羅地亞的難題能夠迎刃而解;而且兩者的強強聯合,羅地亞在下游產品的優勢和技術能力將彌補藍星的不足。

「這將建立起一個有效的產業鏈。」傅積賚教授認為,藍星在上游已經有了相當的實力,與跨國公司的差距已經大大縮短,更重要的是,藍星具備來自中國的製造成本優勢,綜合競爭成本將在未來的合作中進一步攤薄。

談判過程中的兩件震動業界的大事件也加快了並購的進程:2006年3月,全球有機硅業務排名第一的美國道康寧公司和第三的德國瓦克化學股份有限公司在張家港聯合投資的40萬噸有機硅單體項目獲得國家發改委的放行;2006年9月14日,全球第二的美國通用電氣(GE)高新材料集團將有機硅業務整體出售給美國阿波羅公司。

而羅地亞在全球有機硅市場僅僅名列第五,2005年有機硅單體年生產能力22萬噸,擁有6%的全球有機硅產品市場份額。當時,羅地亞集團正在效仿GE剝離全球非排名前三甲的業務,其中有機硅和硫化物業務也在出售名單之列。

【樣板案例】

「真正促使羅地亞下定決心的是,並購安迪蘇談判和交割改變了他們的看法。」陸曉寶對《環球企業家》說,同時由於羅地亞的硫化物業務與安迪蘇的蛋氨酸業務同屬一個工業園區,解決了安迪蘇蛋氨酸生產的上下游配套。

藍星內部認為,安迪蘇並購的效應得以體現主要是兩點:第一,並購安迪蘇之後,藍星並不急於去調整管理層和經營策略,保證了安迪蘇的完整性和連貫性;第二,有機硅是藍星的主業之一,與羅地亞有機硅公司的發展一脈相承,使得羅地亞有機硅公司的管理層和員工有了認同感。

相比高調進入歐洲市場的中國公司而言,藍星一直以來都沉默寡言。然而,藍星的並購一直以來都遵守自己的法則:先合作,後合資,再並購。並購安迪蘇是藍星開始涉足蛋氨酸行業的起點。而之前,藍星在蛋氨酸領域沒有絲毫的生產能力,認識僅僅停留在一些書面的研究上。並購安迪蘇之前,中國每年對蛋氨酸的需求在10萬噸左右,而蛋氨酸生產一直以來都是國內的一項空白記錄,為此每年要花費至少30億人民幣來進口。

而1990年代初,當時的化工部引進了一條安迪蘇的生產裝置落址在天津,但是項目一直沒有正常運轉。蛋氨酸作為主要的動物營養飼料添加劑,在中國苦於沒有成熟的生產工藝和管理,但一直處於技術攻關過程中。

「技術雖然成熟,但是國內的研發能力、設計能力和管理水平跟不上,軟硬體配合上不成熟,使得這個項目陷入停頓之中。」據說原化工部的一位老領導對此耿耿於懷。有一次,他對任建新說,「藍星這些年的發展成績以及整合化工部項目的能力都是擺在面前,但是藍星唯一就是蛋氨酸項目沒有做。如果你能把蛋氨酸項目也做好,我就服了你了。」

於是,任建新立即讓公司著手研究蛋氨酸行業的相關資料。從2002年起,任建新就開始考慮引進生產技術或合資生產。藍星曾經向安迪蘇聯系引進其技術改造停產多年的天津蛋氨酸裝置,但遭到了安迪蘇拒絕。

2002年羅拉普朗克遭遇了一場反托拉斯訴訟,又准備與賽諾菲公司合並,將安迪蘇出售給英國CVC集團。對於藍星來說,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遇。藍星即刻找到安迪蘇,提出要與之合資天津項目。安迪蘇管理層深感英國CVC集團不會繼續投入做大安迪蘇——CVC整合完安迪蘇之後,肯定要出售安迪蘇以求套現。於是,安迪蘇的管理層乾脆提議,讓藍星並購。此時正是全球爆發禽流感、動物飼料前景不明的2005年。

藍星2005年7月啟動了並購項目洽談,並開展了項目盡職調查。最終,雙方於2005年9月16日草簽收購協議。2005年10月19日,任建新出訪歐洲,中國化工集團及其全資子公司藍星與英國CVC集團在安迪蘇的注冊地比利時布魯塞爾簽署了藍星全資4億歐元收購安迪蘇100%股權的正式協議。

「藍星之所以作出收購的決定,主要是看中了安迪蘇的技術和研發能力和市場體系。」陸曉寶說,「由此掌握了蛋氨酸的生產技術,節省了研發時間,而且還獲得了安迪蘇的全球市場網路、生產能力和研發能力。」

安迪蘇2005年的銷售收入達5.12億歐元,2006年可望超過5.6億歐元,在全球擁有5家主要生產工廠,擁有800項左右技術專利和世界上最先進的蛋氨酸生產技術,經銷網路遍及全球140個國家和地區。這是中國基礎化工行業第一例海外並購,也是當時中國企業收購法國企業最大的交易。

【成功幾率】

在短短的一年時間內,藍星就先後並購安迪蘇和羅地亞,使得藍星在蛋氨酸和有機硅兩個領域進入了全球排名前三甲,使得中國公司開始參與高技術化工原材料領域的定價權。

事實上最初藍星的國際化並不限於化工,蛋氨酸和有機硅等六項主業逐步清晰,藍星尋求一些在國際市場上尋找更好提升技術和實力的並購機會。2003年12月,藍星負責收購項目的中車汽修集團受挫於收購韓國雙龍汽車。

但2004年5月9日,隨著藍星、中國昊華化工(集團)公司等原化工部所屬企業合並重組為中國化工集團公司後,藍星將國際化的重點轉向化工領域。

在TCL和明基相繼敗走歐洲市場之後,外界也對藍星在歐洲的整合擔心。但陸曉寶認為,整合安迪蘇所取得的經驗將有利於藍星更加熟練地去整合羅地亞。在並購完安迪蘇之後,任建新曾表示,「藍星搞國際化經營,需要培養國際化經營的人才,通過在國際資本市場引資融資,把整體或分項的業務單元推向國際市場,實施規范的公司治理,打造國際化的企業」。

全球有機硅市場增長日益迅猛,但是由於歐洲、美國、日本等其他主要消費市場均已飽和,難以尋覓新的市場空間。跨國巨頭們早已經在中國屯下重兵,而藍星並購羅地亞有機硅業務之後,一場日漸激烈的競爭將難以避免。

而藍星如何融合雙方的優勢,能否對羅地亞有機硅下游產品技術和市場力量有效吸收,將成為衡量此次收購行為成敗的關鍵。不少業內人士看來,藍星並購安迪蘇不同於中國企業以往對法國企業的收購,以前的收購往往出於擴展市場的目的,但藍星是為了滿足國內市場需求,藍星的技術實力在並購後得到進一步加強。

事實上藍星並購羅地亞的有機硅業務後,將在保持現有業務穩定高效運行的基礎上,實施獲得國家發改委核準的年產40萬噸有機硅項目建設計劃等,進一步壯大藍星在國內的有機硅生產規模,完善產業布局。同時,羅地亞的有機硅深加工技術、全球營銷網路、強大的研發能力,和優秀的管理團隊將使藍星保持在全球范圍內的技術領先和競爭優勢。

目前,藍星也正在計劃在中國建立一套世界級別的液體蛋氨酸生產裝置。藍星兩年內將會使有機硅上下游總體生產規模由合並後的全球第三位上升到第二位,「我們希望在年底之前能夠實現羅地亞的交割成功。」陸曉寶信心十足地說。

C. 國際經濟合作案例分析求高手!並購方式是中國企業掌握核心技術的捷徑 ——中國藍星企業收購法國安迪蘇集團

因為我們國家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市場,我們引進技術了,學到手了,馬上就會成為別人的對手,在不是實在條件困難的情況下,誰願意為自己培養對手;並購你就等於把公司收入囊中了,公司所有東西都是你的,包括技術財產;
但其實這一個案例並不能反映真正的情況,這種東西雖然說我們做不出來,但是畢竟也不是什麼關乎國家安危的技術,真正像因特爾晶元、先進發動機製造技術等等東西我們都是引進不了的;就算是俄羅斯這種賣我們飛機的國家,圖紙給我們都沒問題,但是發動機是不會給我們的。

所以,在一些雖然我們沒有掌握,但是不關乎國家重大關切利益的情況下,我們可以並購成功;

閱讀全文

與中國化工集團董事會楊興強新聞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銀行金融機構部是分管什麼的 瀏覽:350
深圳恆通金融貸款公司 瀏覽:745
潤靈環球上市公司 瀏覽:22
新黃埔期貨公司 瀏覽:243
杠桿的省力情況有幾種 瀏覽:334
四川美瑋邦金融有限公司 瀏覽:844
鶴崗蘿北融資 瀏覽:334
規定金融資產達300萬 瀏覽:281
慈善信託展望 瀏覽:204
債權融資計劃案例解析 瀏覽:905
金融企業服務農村 瀏覽:718
操盤芝加哥外盤期貨交易筆記 瀏覽:818
最近出事的21家金融機構 瀏覽:680
5迦納對換多少人民幣匯率 瀏覽:628
比特幣合約5x杠桿怎麼計算 瀏覽:913
7月21汽油價格 瀏覽:734
去融資公司貸款讓先給費用 瀏覽:684
國葯控股融資租賃副總 瀏覽:350
常見的理財產品類型有哪些 瀏覽:489
貸款購車金融公司黃了怎麼辦 瀏覽: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