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智利什麼礦產最多佔世界儲量的多少
智利是拉丁美洲比較富裕的國家,它擁有非常豐富的礦、林、水產資源,銅的蘊藏量居世界第一,它擁有世界上已知最大的銅礦,有「銅之王國」之稱。它還是世界上惟一生產硝石的國家。
已探明的銅蘊藏量達2億噸以上,居世界第一位,約佔世界儲藏量的1/3。銅的產量和出口量也均為世界第一。鐵蘊藏量約12億噸,煤約50億噸。此外,還有硝石、鉬、金、銀、鋁、鋅、碘、石油、天然氣等。
⑵ 智利重要的農礦產品有哪些
我國商務部駐智利大使館就有相關介紹, 見智利經濟概況 http://cl.mofcom.gov.cn/aarticle/ddgk/zwjingji/200902/20090206040940.html一、宏觀經濟
(1)近5年智利經濟增長情況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經濟總量GDP(億美元) 737 950 1152 1448 1640
經濟GDP增長率 3.9 6.0 5.6 4.3 5.1
人均GDP(美元) 4635 5901 7067 8829 9975
(2)三大產業比例
農業、工業和服務業比例為6:49:44
(3)外匯儲備
2007年外匯儲備169億美元,
(4)外債
2007年智利外債545億美元,其中,國家債務64.75億美元,公共部門欠債117.16億美元,私人欠債333.69億美元。
(5)財政盈餘
近年來智利保持了財政盈餘,2005年占國內生產總值的4.7%,2006年佔7.7%,08年政府預計將為4.8%。2007年智利財政盈餘達到144.53億美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8.7%
二、重點產業
(一)礦業
(1)礦業情況
2007年礦業占國民生產總值的24%,礦產品出口437億美元,占總出口額的66.5%,智利已成為與巴西、阿根廷、墨西哥和秘魯比肩的拉美礦業大國。
2007年智利銅產量550萬噸,佔全球總產量的35%,穩居全球首位。2007年智利銅出口382億美元,比2006年增長18%,占當年礦業出口的87%和智利出口總額的58%。
(2)大型企業
智利國家銅公司(簡稱CODELCO),成立於1976年4月1日,是世界最大的銅生產企業,經營銅礦的開發、開采、提煉、加工及銷售等。資產總額80.83億美元, 2005年銷售額104.91億美元。
智利化工、礦業公司(Sociedad Quimica y Minera de Chile S.A.,簡稱SQM),成立於1968年,經營化肥、化工產品、碘、鋰的生產及銷售。資產總額13.63億美元,2005年銷售額10.43億美元。
智利鉬金屬公司(簡稱Molymet),成立於1975年,是世界上鉬的主要生產企業,佔有全球1/3的市場份額,從事鉬及相關產品的生產及銷售。資產總額2452億比索,2005年銷售額20.9億美元。
(二)農林牧業
1.水果種植業
七十年代智利水果生產得到強勁發展,1984-2005年間水果產量穩定增長,主要得益於貿易開放、水果生產競爭力的不斷提高、農業領域的現代化和經濟的增長。水果產量從原來(1984-1985年)的年產116萬噸提高到336萬噸。農業種植面積擴大,生產效率提高。
在種植面積方面,以新鮮葡萄、蘋果、鱷梨、李子和桃子為主。最近幾年,鱷梨的種植面積大幅增長。
在產量方面,2006年收成量最高的產品為蘋果,產量為105萬噸、新鮮葡萄99.9萬噸、梨20.2萬噸、李子23萬噸。
主要出口企業為多樂水果公司、聯合水果公司等。
2.肉類
肉類產量明顯增加。1985年年產26.74萬噸,而目前的產量是57.7萬噸。屠宰牲畜增至538萬頭,其中73%為肉豬。
3.林業
智利人工種植林地出現衰退,現為8809萬公頃,而在1992年林地面積為13043萬公頃。盡管如此,木材和紙漿的產量,紙張及瓦楞紙的產量都有增加。木板及合成板的產量也在穩步增長。
(三)漁業
近幾年來,魚、海產品和海藻的捕撈生產量與1994年相比逐年下降。1994年總捕撈量為802萬噸,2004年僅為431萬噸,產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有兩方面,其一,由於漁業資源的減少,政府為了保護漁業資源頒布禁漁令,規范捕漁業發展。其二是受厄爾尼諾等氣候因素的影響。
由於智利擁有優越的環境條件(氣候、地理、水質)和成本低廉的飼料(魚粉),智利是世界上人工養殖三文魚和鱒魚的主要生產國。三文魚的出口佔全部水產品外銷總額的51%以上,並佔全國出口總值的5.5%以上。智利三文魚和鱒魚的主要市場是美國和日本。主要的魚類捕撈企業是智利捕魚公司、智利捕魚發展公司、智利南方冷凍公司,主要三文魚生產企業為海洋豐收水產公司、智主流水產公司、智利水產公司、智利南極水產公司。
(四)零售業
2007年智利零售業占國民生產總值10%,近年來該行業呈現日益集中的趨勢,最有實力的四家企業是Cencosud集團、Falabella集團、D&S和RIPLEY集團。他們在佔領國內市場份額之後,進行了地區業務擴張,在阿根廷、秘魯、哥倫比亞、巴西等地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2007年智利消費品總額為50.1萬億比索,摺合958億美元。(按照2007年平均匯率為1美元兌換523比索計算)
三、智利基礎設施情況
1、公路
智利公路交通便利,以聖地亞哥為中心,全國公路貫通南北,公路路線通車里程為274126公里。
2、鐵路
鐵路總長3247公里,連接礦區和主要港口,2004年運輸乘客1332萬人,貨物2530萬噸。
3、空運
航空運輸,全國共有機場18座,2006年國內航線運輸乘客298.5萬人次,運輸貨物29688噸,國際航線運輸乘客209萬,運輸貨物13.4萬噸。
4、水運
全國重要港口27個,2006年吞吐量為8400萬噸,出口4642萬噸,進口3758萬噸。
5、通信
智利的電話和互聯網市場極具競爭性,政府鼓勵外資進入該領域。電信業是近年來發展速度最快的一個新興行業,投資總額在10億美元左右,年增長率在20%左右。目前,智利已經與三大國際光纖網路相連,而且成為拉美地區擁有最高固定電話、行動電話、計算機和互聯網路滲透率的國家。全國擁有固定電話數量344萬條,行動電話數量為1460萬條。互聯網用戶達到670萬戶,預計2010年寬頻用戶將達到150萬戶。
6、電力
智全國電力總裝機量為1266萬千瓦。其中,水電佔38%、天然氣發電佔37.5%、煤炭發電佔16.1%、柴油發電佔6.9%,其他發電佔1.5%。從區域來看,智北部主要以天然氣和煤炭發電為主,比例分別為59%和33%;南部主要以水力和天然氣發電為主,比例分別為53%29%。2008年投入運營的電站138.4萬千瓦,其中水電23.4萬千瓦,火電115萬千瓦。2008年智利面臨著阿根廷限制天然氣輸出、入冬後電力需求增加以及中部電力系統無法全部正常供電等問題。能源短缺問題給社會各界均造成了很大損失,根據智利財政部估計,能源短缺將使2008年國內生產總值增長降低0.5%到1%,這意味著減少7億美元。
⑶ 當年智利礦工在井下兩個月是怎麼活下來的,感覺不可思議
其實是有緊急避難所的,當時有存儲食物和水的,雖然只夠2天消耗的,但33名礦工節省消耗,其次是當時礦工集中在一起吃飯,互相鼓勵,沒有消極對待,積極獲取營救的准備工作,清理了很多碎石障礙,等待了17天才和上面溝通,後來打通一條探測通道,通過細長的通道把食物和水還有葯品送到井下的,否則這么漫長的時間礦工是無法生存的
⑷ 智利埃爾印第奧金銀銅礦床
1.地質背景
智利埃爾印第奧(El Indio)礦床位於拉塞雷納(La Serena)以東125km,在與阿根廷交界處,海拔4150m。它是一個與第三紀中-晚期岩漿作用有關的、產在長英質火山岩中的高硫化淺成熱液型金銀銅礦床。礦床賦存在斷裂帶中,含礦帶長200m,深300m以上。容礦岩石為英安質凝灰岩、安山質角礫岩以及火山碎屑岩。礦化主要集中在兩個成礦期,即早期形成的是塊狀硫化物礦脈,其中含黃鐵礦、硫砷銅礦和明礬石;晚期為金-石英脈,並切穿了第一期礦化脈。大部分金與第二期礦化有關,產在微小的裂隙里。
礦山於1980年投產,到1989年已產金約62t,銀約186t,銅10萬t。現尚有大量儲量,礦床開采前共約含金140t,銀1100t,銅50萬t(銅品位達4.5%)。
2.勘查與發現
埃爾印第奧礦床最初是由當地人於1967年發現的。當時只在夏天開采高品位的銅礦石。1973年由於金價的升高,開始手工挑選高品位的金礦石。1974~1976年間,EMAMI公司在印第奧礦床周圍30km長的蝕變帶上開展地質、地球化學、地球物理勘查工作,並認識到淺成熱液型金銀銅礦床遠景。
1974年智利的采礦法修改後,聖喬(St.Joe)礦業公司在智利尋找勘查項目,並於1975年年中派一名地質學家到智利考察旅行。在拉塞雷納,該地質學家碰到了一位對印第奧高品位金礦采礦十分了解的地方顧問。這一會面使聖喬礦業公司的地質學家有機會考察了印第奧。根據在秘魯對高品位低溫熱液型銀礦床的工作經驗,他認定該區具有形成重要金銀礦床的潛力。據報道,在考察期間獲得的樣品,金品位出乎意料的高,含量接近100×10-6。緊接著進行了第二次考察。但由於冬雪覆蓋,直至1975年才完成。1976年年中,聖喬礦業公司與印第奧的主人磋商,同意購買80%的股份。
在1976年年底前開展了廣泛的勘查項目,包括最原始的地質填圖和地理填圖,以及細粒土壤地球化學取樣和岩石揀塊取樣,分析Au、Ag、As、Cu、Pb、Zn。在印第奧當地人的工作區約3km2內,按60m×20m的網格採集了細粒土壤樣品。2000個樣品各元素的算術平均值為:Au 0.55×10-6,Ag 7.64×10-6,Cu 98×10-6,As 1283×10-6,Pb 283×10-6,Zn 72×10-6;Au、Ag、As和Pb明顯存在異常,並表現出正相關(圖10-38)。盡管Cu和Zn由於表生作用可能虧損,但Au、Ag分別超過1×10-6和15×10-6,它們的異常范圍與後來發現的礦化脈十分吻合。As主要富集在臭蔥石和其他含砷礦物中,As的異常范圍要比Au、Ag、Pb大得多。因此,它是一種十分有用的指示元素。由於硫砷銅礦和黃鐵礦的溶解度低,再加上石膏的屏蔽作用,礦脈在地表上的顯示是不明顯的。到1978年年中,共完成了地表鑽探工作量1720m,槽探工作量4078m,而道路建設也揭露出一些人工露頭。
圖10-38 埃爾印第奧高硫低溫熱液型Au-Ag-Cu礦床的-80目土壤Au、Ag、As綜合異常圖
(引自G.Siddely和R.Araneda,1986)
1978~1979年,完成了地表鑽探4220m,槽探3920m。然而,直至1979年5月才揭露出北東向的高品位石英脈。按2m間距刻槽取樣,Au品位達3543×10-6,故將該脈稱作南埃爾印第奧-3500。這條富礦脈距當地人找到的礦約100m,但當地人未能發現它,因為該礦體隱伏於2m厚的覆蓋層之下。
3.小結
埃爾印第奧金銀銅礦床於1967年發現,但1973年才開始有選擇地采礦。然而,直至1977~1978年才對礦化的特徵及其范圍作出評價,進而對資源量作出估算。其中細粒土壤和岩屑地球化學方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南埃爾印第奧-3500礦脈的發現,也讓人意識到薄薄的覆蓋層的「蒙蔽作用」有多大。
埃爾印第奧礦床的發現,對智利20世紀80年代的礦產勘查產生了重大影響,使勘查者對晚新生代火山岩地體重新產生了興趣。
⑸ 智利的自然資源
智利有著富饒的礦產資源,特別是硝石和銅礦曾先後在智利經濟發展史上佔有重要地位。16世紀智利發現金礦,17世紀發現銀礦,18世紀發現銅礦,此後智利礦業不僅在拉美,甚至在世界上也都佔有重要地位。
銅礦業是智利經濟的重要支柱。2005年智利銅的儲量為1.4億噸,佔世界總量的29.79%,居世界第一位,按生產水平計算,可供開采68年。2005年智利生產的精煉銅為530萬噸,超過世界總產量的35%,是1990年產出水平的3倍多。智利的銅資源絕大多數集中在中、北部的斑岩型銅一鉬一金礦化帶中,走向南北延續2000多公里,北起安第斯高原山脈向南延伸到中部聖地亞哥以南的海岸山脈,再向東延伸到接近阿根廷邊界。礦帶相當於智利領土長度的二分之一,位於秘魯一智利一阿根延安第斯斑岩銅礦帶。智利共有礦床400多個,其中大型和超大型礦床10多個,如世界馳名的丘基卡馬塔(Chuquicamata)礦、厄爾特尼思特(El Teniente)礦、厄爾薩爾瓦多(El Salvador)礦、安迪納(Andian)礦、埃斯貢地達(Escondida)礦、洛斯布隆塞斯(Los Bronces)礦等。礦床覆蓋岩層較薄,水文地質條件好,易采易選。礦石含銅量較高,銅品位在0.55-5%之間,平均品位為0.94%。
智利是世界上惟一生產天然硝石的國家,主要產在北方的阿塔卡馬沙漠地區。自從發現硝石,這塊荒漠就成為智利歷史上最富庶的地區。智利的硝石礦分布區域十分廣闊,在沿海高原後面,秘魯邊界與安托法加斯塔省之間,硝石礦帶長750多公里,寬25~30公里。在離地面0.5~2米的地下,埋藏著1~3米厚的硝石層。硝石是提煉氮、鉀、鈉、硫等肥料及碘元素的天然原料,也是軍事工業必不可少的原料。此外,在煉銅時加入一定比例的硝石可以使銅的純度提高。除上述礦產外,智利還有鐵、煤、碘、鉛、鋅、錳、水銀和石油等礦藏。尤其是鐵礦石,其品位很高(含鐵量在60%以上),可以跟瑞典鐵礦石媲美。
⑹ 智利帕斯卡金銀礦床
1.地質背景
帕斯卡(Pascua)金銀礦床(以前稱內華達礦床)地處智利和阿根廷邊界智利境內,位於埃爾印第奧礦床以北50km,是屬埃爾印第奧金礦帶的一個重要的高硫化低溫熱液型金銀礦床。在阿根廷境內發現的拉馬(Lama)礦床,與之同屬一個礦床,合稱為帕斯卡-拉馬礦床,合計有礦石儲量2.2億t,含金2.03×10-6,銀66.3×10-6,即含有金532t,銀17371t。該礦化系統出露在一陡傾的、垂直落差為100m的斜坡上。礦化帶的海拔標高在4800~5000m之間。
金主要產在高級泥化蝕變帶上部的硅化凝灰岩中。其下部為冰長石化蝕變,並有大量的硫砷銅礦。礦石以多種熱液角礫產出。礦體被貧礦的酸淋濾岩石所覆蓋,礦體還遭受了強烈的表生氧化作用。
2.勘查與發現
帕斯卡礦床所在地——黃山,雖然是一個大型的熱液蝕變帶,但直至20世紀70年代末,人們才對它進行勘查。1975年晚期,一家私人礦業公司在埃爾印第奧礦帶及其周圍開展勘查活動後,宣布發現蝕變帶。在1978年,由聖喬礦業公司控股的聖喬子公司選中了帕斯卡租地,而後進行了基本的地質和地球化學工作。
根據地球化學測量結果,進行了槽探,鑽探進尺達3347m,4個中段的坑道長達3347m。在細粒的土壤地球化學測量中,用>1×10-6Au和>20×10-6Ag在800×400m2的范圍內圈出了化探異常。該異常比埃爾印第奧的異常更具有吸引力。幾乎所有工作都是由英美礦業公司來完成,主要集中在4700m高程以下的古生代侵入體和石英斑岩上,因為其注意力只放在尋找與埃爾印第奧相似的礦脈和富明礬石的熱液角礫岩上。由於金礦化范圍十分有限,盡管個別地方品位很高,但英美礦業公司還是於1984年撤回了項目。
1989年聖喬礦業公司回到該區,研究海拔更高區的東部地球化學異常。這些異常在過去的合資公司看來很不起眼,且從未能解釋清楚。1989年~1991年間,反循環鑽探完成4255m進尺後,發現硅質熔結凝灰岩中可能含200萬盎司(62.2t)的金。1991~1992年間進行了推土機挖掘,在一個截面上碰上了厚112m的礦體,Au品位為4×10-6。這進一步證實了本區的礦產潛力。
此時聖喬礦業公司的母公司(當時為拉克礦業公司)決定不再在該地區獨立勘查,並將該項目提供給合資公司。幾個公司都重新考察了相關資料,但只有智利的殼牌公司對此表現出興趣。然而,智利的殼牌母公司還是不選擇這個項目。最終,聖喬礦業公司的職員說服了其母公司,認為這個項目具有很大的優點,其預算主要用於鑽探和槽探。從1992年至1995年,共完成了66000m進尺的反循環鑽,5000m進尺的岩心鑽,以及冶金試驗和預可行性研究,最終發現了該礦床。聖喬礦業公司的新股東巴里克金礦公司決定開采和冶煉。
3.小結
對於智利北部金礦床勘查來說,細粒土壤和岩屑的地球化學測量是一種有效的工具。然而,原先基於埃爾印第奧礦床模型的認識,限制了早期的勘查工作,低估了在火山熔岩層以下的成礦潛力。由於帕斯卡地勢偏高,使得聖喬礦業公司未能在1992年發現該礦。該礦的勘查成功應歸功於地質人員與管理者建立了有效關系。
⑺ 世界三大鐵礦石巨頭介紹
世界三大鐵礦石巨頭指巴西淡水河谷公司、澳大利亞必和必拓公司和英國力拓集團,介紹如下:
1、巴西淡水河谷公司簡稱「Vale」,是世界第一大鐵礦石生產和出口商,成立於1942年6月1日,該公司的鐵礦石產量占巴西全國總產量的80%。鐵礦資源集中在「鐵四角」地區和巴西北部的巴拉州,保有鐵礦儲量約40億噸,其主要礦產可維持開采近400年。
2、澳大利亞必和必拓公司簡稱「BHP BILLITON」,是全球最大的采礦業公司,以經營石油礦產為主,成立於1885年,總部在墨爾本,在澳大利亞、倫敦和紐約的股票交易所上市。礦山位於澳大利亞西部皮爾巴拉地區,主要產品有鐵礦石、煤、銅、鋁、鎳、石油、液化天然氣、鎂、鑽石等。
3、英國力拓集團簡稱「Rio Tinto」,是全球最大的資源開采和礦產品供應商之一,世界第二大鐵礦石生產商,,成立於1873年,集團總部在英國,澳洲總部在墨爾本,主要產品包括鋁、銅、鑽石、能源產品、金、工業礦物和鐵礦等。
(7)智利礦產集團擴展閱讀
世界三大鐵礦石巨頭逐步增加了與中國的合作,在中國開展業務。
2010年03月19日,中國鋁業公司宣布與力拓成立合資公司,聯合開發力拓持有的位於西非幾內亞的世界級鐵礦西芒杜項目,該項目每年產能將不低於7000萬噸。2013年3月26日上午,力拓精煉礦亞洲技術中心在中國蘇州園區舉行開業典禮。該技術中心也是力拓集團在中國的首家研發中心。
2008年01月27日,巴西淡水河谷礦業公司宣布,在珠海建立一個新的球團礦廠,2016年3月18日,巴西淡水河谷在北京與中國遠洋海運集團簽署長期運輸協議。根據協議,在未來的27年中,中國礦運將每年承運淡水河谷發運的鐵礦石約1600萬噸。
必和必拓目前是中國最大的礦產品供應商之一。如今中國是必和必拓鐵礦石和氧化鋁的重要市場,占我們約20%的氧化鋁銷售,約40%的鐵礦石銷售。其它一些重要的產品還包括銅、鎳、鉻、煉焦煤和錳。
⑻ 為什麼智利礦工那麼牛困地下2個月不死,中國礦難一般一周就會死
你說的不錯.但這次發生事故的是銅礦.而國內發生礦難的大多是煤礦.因為是高瓦斯煤礦.因此極容易出現險情。
⑼ 智利盛產什麼礦
智利國民經濟以工礦業為主,工礦業占工農業生產總值的70%以上,礦產品占出口總額的85%左右。智利以盛產銅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