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國長安汽車集團控股的企業有哪些
長安汽車 長安福特馬自達 太原重汽 長安客車 長安鈴木 江鈴股份 長安新能源 雲內。。。。。。。。。。。 長安標致 昌河鈴木 昌河,江鈴福特,哈飛,東安動力、東安三菱
B. 長安汽車:2019四季度走出低谷,2020重返高峰還差多遠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C. 長安汽車發布業績預告,預計上半年實現扭虧為盈
財經網汽車訊根據7月14日晚間發布的公告,長安汽車在2020年上半年預計實現經營扭虧為盈。
公告顯示,公司預計上半年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20億元~30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89.28%~233.93%,預計基本每股收益盈利0.42元/股~0.62元/股。2019年同期,歸屬長安汽車股東的凈利潤為-22.4億元,每股虧損0.47元。
此次業績預告未經注冊會計師預審計。對於凈利的大幅增加,長安汽車歸因為公司產品結構改善、盈利能力提升、非經常性損益項目。其中非經常損益項目包括:重慶長安新能源汽車科技有限公司引入戰略投資帶來的21億元凈利潤;出售長安標致雪鐵龍汽車有限公司的股權帶來的14億元凈利潤;持有的寧德時代股票股價上漲帶來的17.75億元。
新能源規劃是長安汽車「第三次創業」中重要一環。2017年10月,長安汽車宣布在2015年新能源戰略基礎上,啟動全新的「香格里拉計劃」,目標在2020年完成三大新能源專用平台的打造,在2025年推出21款全新的純電車型、12款全新的插混車型,2025年前停售傳統意義的燃油車且通過116萬輛的銷量實現國內新能源品牌第一。
在啟動「香格里拉計劃」不久,2017年11月,長安汽車以5.19億元將鎮江德茂海潤基金收入囊中。收購完成後,長安汽車間接持有寧德時代0.3855%的股權,也成為了持股動力電池供應巨頭寧德時代的第三家國有汽車集團。
財經網汽車查閱資料發現,為長安汽車帶來巨額收入的重慶長安新能源汽車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於2018年5月,經營范圍包括「新能源汽車整車及汽車零部件的研發、生產、加工、銷售和咨詢服務;汽車整車製造(不含汽車發動機);汽車零部件銷售;汽車工程和技術研究和試驗發展」等。迫於虧損壓力和擴張需求,長安汽車曾在2018年10月將該公司掛牌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計劃通過增資擴股引入戰略投資者。
由於長期無人接盤,掛牌一度終止。在放鬆增資條件後,長安汽車於2019年9月再次掛牌重慶長安新能源汽車科技有限公司。2019年12月,長安汽車宣布擬引入四家企業作為戰略投資,公司持股比例由100%稀釋至48.9546%。四家資方分別為南京潤科、長新股權基金、兩江基金、南方工業基金,均為國資戰略投資者。
公開資料顯示,南京潤科由國有獨資的南京溧水經濟技術開發集團有限公司100%控股;長新股權基金和兩江基金的最終受益人均為重慶兩江新區管理委員會;南方工業基金則背靠重慶市財政局、中國兵器裝備集團有限公司等。
在增添新能源隊列的同時,長安汽車也在斬斷負債業務。此次預期業績中所提及的長安標致雪鐵龍成立於2011年,由長安汽車集團和標致雪鐵龍合資,注冊資金40億元人民幣,雙方各占股本50%。2019年前三季度,該合資公司總資產為72.03億元,總負債59.99億元。由於表現低迷,2019年10月,長安汽車掛牌持有的長安標致雪鐵龍汽車有限公司全部股份,12月30日,長安汽車與前海銳致簽署了《股權轉讓協議》,將所持有的長安PSA50%股權全部轉讓給前海銳致,轉讓金額為16.3億元,後者由「寶能汽車有限公司」全資控股。
除了金額搶眼的非經常性損益項目,長安汽車市場表現也同樣不俗。據其公布的數據,長安汽車6月銷量為19.44萬輛,同比增長38.11%;2020年上半年累計銷售83.1萬輛,同比增長1.33%。根據乘聯會提供數據,6月份國內乘用車零售達165.4萬輛,環比增2.9%,同比降6.2%;上半年全國乘用車零售770萬輛,同比下降23%。
截止7月14日收盤,長安汽車股價報13.19元/股,跌幅為1.64%。
基於長安汽車業績預告中盈利同比增189.3%~233.9%,中金認為,短期內盈利有波動,中長期增長還依賴量價表現和成本控制。華西證券認為,長安汽車預計今年第二季度起盈利恢復彈性,「考慮到公司中期盈利中樞將繼續回升,給予公司2022年12倍PE,維持目標價16.92元,維持『買入』評級。」同時,華西證券給出風險提示:車市下行風險、老車型銷量下滑、新車型上市不達預期、降本控費效果不達預期、長安福特戰略調整效果不達預期。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D. 長安汽車 年報如何
★2007-04-12 [財務報告]披露2006年報
★2007-04-27 [財務報告]披露2007一季報
◇詳細內容
★2007-04-12披露2006年報
公司預告:凈利潤較去年同期上升超過200%以上
2006年10月28日公布的業績預告公告,預測2006年度預增,預測內容為:2006年
1月1日至2006年12月31日凈利潤較去年同期上升超過100%以上;由於公司持股50
%的長安福特馬自達汽車有限公司銷售量和凈利潤同比大幅增長,預計公司2006
年1-12月凈利潤同比增長超過100%以上。
2007年01月09日公布的公司業績預告
修正公告,預測2006年度預增,預測內容為:2006年1月1日至2006年12月31日凈
利潤較去年同期上升超過200%以上;由於公司持股50%的長安福特馬自達汽車有
限公司銷售量和凈利潤同比大幅增長,預計公司2006年1-12月凈利潤同比增長超
過200%以上。
★2007-04-27披露2007一季報
公司預告:凈利潤較去年同期上升超過200%以上
2006年10月28日公布的業績預告公告,預測2006年度預增,預測內容為:2006年
1月1日至2006年12月31日凈利潤較去年同期上升超過100%以上;由於公司持股50
%的長安福特馬自達汽車有限公司銷售量和凈利潤同比大幅增長,預計公司2006
年1-12月凈利潤同比增長超過100%以上。
2007年01月09日公布的公司業績預告
修正公告,預測2006年度預增,預測內容為:2006年1月1日至2006年12月31日凈
利潤較去年同期上升超過200%以上;由於公司持股50%的長安福特馬自達汽車有
限公司銷售量和凈利潤同比大幅增長,預計公司2006年1-12月凈利潤同比增長超
過200%以上。
E. 長安汽車:2019年凈利潤預計虧損24億-29億元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F. 長安汽車年利潤超過百億,為什麼都不願意拿出錢來做研發
長安汽車,2018年公司實現盈利6.81億元,但若仔細看看這利潤構成,情況可就不妙了。因為,長安汽車2018年拿了政府補助28.73億元,也就是說,若扣除政府補助後凈利潤虧損21.92億元。
我們來看看銷售數字,2018年長安汽車共銷售新能源汽車8.68萬輛,占集團總銷量的4.1%。而比亞迪、北汽新能源、上汽新能源、奇瑞新能源的銷售數字分別為,24.78萬輛、15.8萬輛、超14萬輛、超9萬輛。
新能源汽車銷量僅能說是馬馬虎虎,而若看長安汽車整體銷量,就更不妙了。2018年長安集團共銷售汽車213.78萬輛,同比下滑25.6%。
G. 中國長安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旗下有幾家上市公司
上市有:中國第一汽車集團公司, 東風汽車公司, 上海大眾汽車有限公司, 上海通用汽車公司, 北汽福田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現代汽車有限公司, 奇瑞汽車有限公司, 中國重型汽車集團有限公司, 吉利控股集團, 長安汽車(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廣州本田汽車有限公司, 華晨中國汽車控股有限公司, 南京汽車集團有限公司, 北京吉普汽車有限公司, 東南(福建)汽車工業有限公司, 鄭州日產汽車有限公司, 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 江蘇眾泰汽車有限公司.
H. 長安集團的老總是什麼級別
長安集團的老總是副部級的。
在國資委網站列出的115家央企名錄中,前54家企業「一把手」(指企業董事長、黨委書記及總經理)多為「副部級」。不過,「國有重點骨幹企業」的「一把手」也並非全部都是「副部級」,有時也可能是「正部級」。如前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張慶偉出任時其級別為正部級,是因為他曾擔任國防科工委主任。
「副部級」央企還包括中國四大國有保險公司(中國人壽保險集團、中國人民保險集團、中國太平保險集團、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中國五大國有商業銀行(中國銀行、中國農業銀行 、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交通銀行),還有國務院直管類的,如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中國中信集團。另外,中國煙草總公司也是「副部級」。另外,直屬國資委領導的中國鐵路總公司和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屬於正部級央企,其「一把手」就屬於正部級。
I. 賣了DS,長安居然還有如此巨量的產能
2019年的最後一天晚上,長安汽車(000625.SZ)對外發布《關於出售合資企業股權的公告》,將所持有的長安標致雪鐵龍汽車有限公司(長安PSA)50%股權全部轉讓給前海銳致投資有限公司,轉讓金額為16.3億元。
前海銳致是寶能汽車有限公司100%全資控股的子公司,股權轉讓完成後,長安汽車不再持有長安PSA?股權。此外,此次轉讓使得長安合並報表稅前利潤預計增加13.52億元。
媒體更多地是在關心DS到了寶能手上會怎麼樣。不過記者也有個疑問,長安這些年擴張下來,到底有多少產能?我們簡單來盤算一下。
根據2017年的統計數據,長安汽車集團擁有近400萬輛產能。而長安方面表示,在過去三年多時間里,長安汽車關停了140萬輛產能,其中微車是「大頭」。不過,目前我們始終不清楚的細節是,這140萬輛產能是哪些具體內容。與此同時,長安汽車又新建了兩江工廠等,再次形成整車年產能100萬輛以上的生產能力。這也導致長安集團目前仍有超過400萬輛(含商用車)的生產能力。
我們來看長安集團的產能到底如何。補充一句,重慶南方迪馬專用車股份有限公司因為生產專用車,而且產能太小,我們就略過不提了。
第一個是長安汽車,算一算就很嚇人了,總計170萬輛產能。長安汽車在國內有重慶、北京、河北、合肥、南京等眾多生產基地。我們來看:
一、重慶渝北工廠,產能最大為28萬輛,對外號稱40萬輛。
二、長安在2015年新建重慶兩江基地魚嘴新工廠,年產能為24萬輛,最大生產能力可達到36萬輛/年。新工廠平台為長安的P3平台。
三、北京房山工廠產能20萬輛,但2017年開始擴建,達到了36萬輛。
四、合肥工廠最初設計產能為15萬輛,並進行了二期項目擴建。2019年8月2日,隨著CS75PLUS下線,整個合肥工廠也擴充到了40萬輛的產能。
五、長安歐尚南京工廠,經過近年的改造,最大產能擴為30萬輛。
六、2018年10月,長安汽車又在南京啟動新能源整車製造基地,一期設計產能為12萬輛/年。新基地位於江蘇省南京市江寧經濟技術開發區,按規劃佔地面積約2,192畝,其中一期佔地1,492畝。總年產能為24萬輛,總投資金額為479,300萬元,其中項目一期投入總額為347,158萬元,新工廠預計於2020年正式投產。
第二個是長安福特。長安福特五大工廠總產能160萬輛,已經成為巨大的負擔。
長安福特第一工廠2004年在重慶投產,長安福特第二工廠2012年投產,長安福特第三工廠2014年投產,總產能達115萬輛。而長安福特第四工廠於2015年在杭州投產。杭州工廠年產25萬輛。
此外,長安福特第五工廠(哈爾濱)也已於2015年正式啟動,並於2017年2月前後投產,產能為20萬輛,生產長安福特旗下福克斯等車型。而且,這一工廠正是在2015年被長安福特收購的哈飛汽車的生產基地。2019年年初曾經關停。
第三個是長安鈴木工廠,35萬輛。鈴木退出中國後,兩個工廠形同虛設。此外,曾經獲批的「天明汽摩產業園長安鈴木三工廠工程」項目也就沒了下文。長安鈴木現有兩個工廠:第一工廠位於重慶市巴南區魚洞大江工業園,總產能為25萬輛。第二工廠位於重慶市巴南區經濟園天明汽摩產業園,第二工廠一期產能10萬輛,目前在為綠馳汽車代工。
第四個,長安馬自達南京工廠,現有產能為22萬輛。南京工廠佔地1935畝,總投資54億元。
第五個,長安跨越,目前產能20萬輛。重慶長安跨越汽車生產基地位於重慶市萬州區天子工業園,佔地400餘畝,初始產能15萬輛。2019年,長安跨越斥資3.5億元成功收購重慶北奔,還將建立重慶長安跨越第二生產基地。按其戰略發展規劃,年產能將飆升到43萬輛左右。
第六個,保定長安:河北定州基地作為長安輕型車事業部第一個、也是最重要的生產基地之一,以原保定長安客車有限公司為基礎,建立了沖壓、客車、專用車和輕型車4個分廠。目前產能15萬輛。目前長安凱程F70皮卡由定州工廠生產。
此外,轉讓了的長安標致雪鐵龍深圳工廠,產能20萬輛。深圳工廠是2013年9月竣工投產的。擁有年產20萬輛整車及相匹配發動機的生產能力,同時也是PSA在全球最為先進的生產基地之一。深圳工廠由研發中心,生產廠房、專業測試跑道等設施組成,佔地面積996,000平方米。此外,整個深圳廠區擁有超過20%的綠化景觀,水循環回用率高達75%,LED燈使用率高達100%,節電率超50%,是名副其實的綠色工廠。
而江鈴控股方面因為25%股份已經轉讓,不再計算長安產能。江鈴控股擁有兩大生產基地:昌北基地與小藍轎車基地。昌北基地給了江鈴新能源,產能5萬輛,是個非常老的工廠。而產能10萬輛的南昌小藍生產基地於2009年開始建設,並於2010年進行擴產,2013年投產後江鈴控股新工廠年產能達到20萬輛,最大產能可達30萬輛。
我們粗略算一下,就算賣了長安PSA深圳工廠,長安的所有產能目前還是有422萬輛,如此巨大!讓記者不知道說什麼好,就這些產能就能把長安集團「坑」夠嗆。而根據長安汽車的快報,1~11月累計銷量為1,566,255輛。算下來,乘用車產能利用率不到40%。所以,長安汽車財報虧損如此大也就能理解了。而長安如果不痛下決心提高產能利用率,始終無法堵漏的話,恐怕再多的投資、再好的銷量都是不夠用的吧。
文/王小西
---------------------------------------------------------------------------
【微信搜索「汽車公社」、「一句話點評」關注微信公眾號,或登錄《每日汽車》新聞網了解更多行業資訊。】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J. 長安汽車的2019:銷量回暖,欲加速轉型
作為曾經的「自主一哥」,長安汽車在經歷長時間銷量、凈利潤持續下滑的考驗之後,其終於迎來了復甦的表現。
數據顯示,長安汽車在2019年銷量共計1759971輛,較2018年的2074575輛同比下滑15%。盡管長安汽車尚未重歸上行軌道,但與2018年累計同比下滑25.6%的情況相比,在經過一年時間的調整後,長安汽車下滑幅度出現明顯收窄。
可以看出,銷量正在逐漸回暖的長安汽車正在試圖抓住這個機會,做出了一些「自救」的措施,其不僅加速了混改,同時還擺脫了長期虧損的項目,加快轉型速度。在2020年,長安汽車能否如願以償,搭上這場汽車行業變革順風車,我們拭目以待。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