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香港十大首富
1.李嘉誠(197億美元 約1,529億港元)
長江實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總經理及和記黃埔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
2.郭炳湘、郭炳江及郭炳聯兄弟(121億美元 約945億港元),
郭氏兄弟自1990年父親逝世後,接管新鴻基地產發展有限公司。其後並進軍數碼通流動電話網路通訊,旗下物業包括四季酒店。
3.李兆基(115億美元 約897億港元)
78歲,恆基兆業集團執行董事。
4.鄭裕彤(51億美元 約398億港元)
新世界集團執行董事,旗下公司包括新世界信息科技公司。
5.龔如心(42億美元 約328億港元)
華懋集團主席。
6.米高.嘉道理(38億美元 約296億港元)
64歲 3名子女,為中電控股有限公司、香港大上海酒店有限公司及香港半島酒店集團董事。
7.霍英東(37億美元 約287億港元)
82歲,曾協助何鴻燊在澳門籌組資金,現仍是何氏公司的大股東。
8.馮國經及馮國綸(30億美元 約233億港元)
76歲,4名子女,台灣富邦金控創辦人。
9.邢李火原(28億美元 約217億港元)
56歲,香港思捷有限公司創辦人。
10.陳廷驊(26億美元 約202億港元)
83歲,南豐紡織集團董事長。
Ⅱ 香港新利集團董事長盧國富,這個公司在幹嘛的
香港公司注冊出沒有這個公司的登記 也就是說 香港根本沒有這家公司 這是一家內地打著香港旗號的騙子公司,現在內地很多公司打著香港旗號騙人 他們以為打著香港旗號名氣會響一些,其實還是騙人的
Ⅲ 香港十大首富分別是誰
no.1 李嘉誠(197億美元 約1,529億港元) 長江實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總經理及和記黃埔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 no.2 郭炳湘、郭炳江及郭炳聯兄弟(121億美元 約945億港元) 郭氏兄弟自1990年父親逝世後,接管新鴻基地產發展有限公司。其後並進軍數碼通流動電話網路通訊,旗下物業包括四季酒店。 no.3李兆基(115億美元 約897億港元) 78歲,恆基兆業集團執行董事。 no.4鄭裕彤(51億美元 約398億港元) 新世界集團執行董事,旗下公司包括新世界信息科技公司。 no.5 龔如心(42億美元 約328億港元) 華懋集團主席。 no.6 米高.嘉道理(38億美元 約296億港元) 64歲 3名子女,為中電控股有限公司、香港大上海酒店有限公司及香港半島酒店集團董事。 no.7 霍英東(37億美元 約287億港元) 82歲,曾協助何鴻燊在澳門籌組資金,現仍是何氏公司的大股東。 no.8 馮國經及馮國綸(30億美元 約233億港元) 76歲,4名子女,台灣富邦金控創辦人。 no.9 邢李火原(28億美元 約217億港元) 56歲,香港思捷有限公司創辦人。 no.10 陳廷驊(26億美元 約202億港元) 83歲,南豐紡織集團董事長。 這是09年的排名。10年的還沒出來
Ⅳ 香港十大首富是哪幾個人
1.李嘉誠(197億美元 約1,529億港元)
長江實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總經理及和記黃埔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
2.郭炳湘、郭炳江及郭炳聯兄弟(121億美元 約945億港元),
郭氏兄弟自1990年父親逝世後,接管新鴻基地產發展有限公司。其後並進軍數碼通流動電話網路通訊,旗下物業包括四季酒店。
3.李兆基(115億美元 約897億港元)
78歲,恆基兆業集團執行董事。
4.鄭裕彤(51億美元 約398億港元)
新世界集團執行董事,旗下公司包括新世界信息科技公司。
5.龔如心(42億美元 約328億港元)
華懋集團主席。
6.米高.嘉道理(38億美元 約296億港元)
64歲 3名子女,為中電控股有限公司、香港大上海酒店有限公司及香港半島酒店集團董事。
7.霍英東(37億美元 約287億港元)
82歲,曾協助何鴻燊在澳門籌組資金,現仍是何氏公司的大股東。
8.馮國經及馮國綸(30億美元 約233億港元)
76歲,4名子女,台灣富邦金控創辦人。
9.邢李火原(28億美元 約217億港元)
56歲,香港思捷有限公司創辦人。
10.陳廷驊(26億美元 約202億港元)
83歲,南豐紡織集團董事長。
Ⅳ 萬達集團董事長是誰以及他的基本資料
王健林,1954年10月出生於四川省,高級工程師。1970年入伍,1986年畢業於遼寧大學,同年7月進入大連市西崗區人民政府任辦公室主任,1989年進入房地產行業,1992年8月任大連萬達房地產集團公司總經理。1993年3月任大連萬達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總裁。22年來,萬達集團及王健林個人對社會的各項慈善公益捐助累計超過27億元,是中國慈善公益捐助最多的民營企業之一,四次榮獲中華慈善獎。2010年11月8日,王健林個人向金陵大報恩寺重建工程捐贈10億元人民幣。
據悉,這是迄今為止,中華慈善史上最大數額的單筆個人捐贈。
Ⅵ 安富國際(香港)投資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 2009年9月11日,中國金輪特種鋼絲產業集團有限公司更名為安富國際(香港)投資有限公司。
Ⅶ 正大集團的董事長
謝國民先生(Mr. Dhanin Chearavanont)泰國人,祖籍中國廣東省汕頭市澄海區蓬中鄉,1939年出生,於1964年加入正大(卜蜂)集團,1970年任集團總裁,1989年起至今任集團董事長。在謝國民先生領導下,擁有80多年歷史之正大(卜蜂)集團,年銷售額超過一百億美元。
2003年9月,被美國《財富》雜志評選為全球最具影響力的50位商界領袖之一。2004年8月,《財富》雜志評出亞洲商界領袖25強,謝國民先生位於其中。
2008年1月,中國國內最高層次的僑商組織——中國僑商投資企業協會成立,謝國民董事長榮任首屆會長。
2008年11月,謝國民集團董事長榮獲「跨國公司傑出領袖獎」。
2008年12月,謝國民董事長榮登「30年經濟百人榜」。
2009年6月,謝國民董事長榮獲「推動飼料工業發展十大功勛人物」榮譽稱號。
謝國民先生曾任泰王國政府與國會農業委員會顧問、泰國國務院院長顧問、外交部部長經濟顧問、財政部部長顧問、國家立法議會議員、上議院議員、國家經濟法律調整研究會副主席等職。曾榮獲泰皇陛下御賜尊拉宗諾勛章、大綬勛章、王冠勛章、特級白象勛章和泰國多個著名大學榮譽博士學位。長期以來,謝國民先生為泰國國家的發展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三十多年來,謝國民先生致力於中國業務的發展,努力促進泰中兩國人民的友好交往。正大(卜蜂)集團是第一家投資中國的跨國公司,業務涉及農牧食品、商業零售、金融、房地產、機械製造、制葯等多個行業。謝國民先生先後擔任了泰中友好協會副主席、香港回歸祖國籌備委員會委員,榮獲同濟大學、中國農業大學、復旦大學、中國農業科學院等榮譽教授(榮譽博士、研究員)等名譽學位。
謝國民先生對中國懷有特殊感情。謝國民先生家族大力支持家鄉建設,熱心家鄉教育、公益事業、醫療事業和扶貧救災,累計捐資超過億元人民幣。
鑒於謝國民先生之卓越成就和貢獻,沈陽市、福州市、寧波市、汕頭市、澄海市(今汕頭市澄海區)先後授予謝國民先生榮譽市民。上海市、武漢市、陝西省特邀謝國民先生為政府顧問。
Ⅷ 世界華人不動產學會的參會的學會理事名單
(排名不分先後)
黎 寧 澳門大學金融管理學院副院長
華昌宜 國立台灣大學城鄉所教授,國土規劃及不動產信息中心財團法人
林祖嘉 台灣國立政治大學經濟系教授
許智文 香港理工大學建築及房地產學系教授
張金鶚 台灣國立政治大學地政系系主任
何艾文 花旗環球金融亞洲有限公司亞太區環球投資銀行董事總經理
吳建斌 中國海外發展有限公司執行董事、首席財務長
馬玉山 冠德建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鄒小磊 香港畢馬威會計事務所資深合夥人
王光祥 台灣山圓建設集團副董事長
梁嘉銳 香港城市大學經濟及金融系副教授
盧秋玲 台灣國立政治大學財務管理系主任
程天富 新加坡國立大學房地產學系副主任
庄南田 太子建設開發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廖錦賢 新加坡國立大學房地產學系副主任
陳明吉 國立中山大學財務管理系副教授
魏國強 香港科技大學財務學系講座教授
陳彥仲 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劃系教授
周俊吉 信義房屋董事長
王 訶 美國紐約市立大學巴魯克分校不動產學系系主任
趙正義 仲量聯行台灣地區董事總經理
楊太樂 美國安富金融工程公司總經理
彭建文 國立台北大學不動產與城鄉環境學系副教授
簡伯殷 升陽建設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王亞平 英國赫瑞瓦特大學教授
薛立敏 中國科技大學國際商務系教授
鄧永恆 美國南加州大學教授
包曉輝 劍橋大學講座教授
余熙明 新加坡國立大學房地產學系系主任
艾保伯 美國加州大學伯克萊分校講座教授
李金漢 香港中文大學旅遊及不動產研究中心院長
安玉英 美國聯邦全國房貸協會副總經理
韓秦春 鴻隆控股有限公司聯席總裁
張佳偉 瑞士信貸全球抵押貸款總監
楊曉暉 美國東北大學教授
方 芳 上海財經大學公共經濟與管理學院副教授
楊 贊 瑞典烏普薩拉大學城市和住宅房地產研究院研究員
王雪青 天津大學管理學院工程管理系系主任
蘇司瑞 英屬哥倫比亞大學講座教授
鄧宏干 華中師范大學教授
陳李健 瑞士聯合銀行全球研究總監
任 宏 重慶大學房地產研究所、建設管理與房地產學院院長
林哲群 台灣國立清華大學及美國安富金融工程公司副教授
華偉副 復旦大學房地產研究中心所長
林雄生 美國聯邦政府住房部主任
曲衛東 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土地管理產系副教授
章興泉 聯合國人居署主任
李 磊 北京嘉恆置業投資公司董事長
韓 璐 加拿大多倫多大學 助理教授
楊東朗 西安交通大學房地產研究所所長
沙萬泉 北京北辰實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王洪衛 上海財經大學副校長
陳澤暉 廈門國源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
馮長春 北京大學城市與區域規劃系房地產研究中心所長
陳順華 綠城房地產集團有限公司執行總經理
葉劍平 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土地管理產系系主任
周 忻 易居(中國)董事長、首席執行官
劉洪玉 清華大學房地產研究所所長
武永祥 哈爾濱工業大學管理學院教授
吳立範 中山大學嶺南(大學)學院院長
鄭思齊 清華大學房地產研究所副教授
張永岳 華東師范大學東方房地產學院院長
鄭潮龍 珠海市國土資源局局長
施建剛 同濟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房地產信息研究中心副院長
金貽國 北京師范大學教授
賈生華 浙江大學房地產研究中心副院長
姚玲珍 上海財經大學國際文化交流學院院長
高 波 南京大學房地產信息研究中心所長
施 建 上海置業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總裁
胡書芳 上海華燕置業策劃(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丁祖昱 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副院長
胡 昊 上海交通大學工程管理研究所所長
馬永開 電子科技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副院長
柴 強 中國房地產估價師與經紀人學會副會長、秘書長
莫天全 搜房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長
曾國安 武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經濟評論》主編
崔 裴 華東師范大學東方房地產學院副教授
程 光 三林萬業上海企業集團有限公司總裁
黃 偉 北京師范大學珠海分校不動產研究所常務副所長
廖俊平 中山大學嶺南學院經濟系副主任
黃安永 東南大學物業管理研究所教授
蔡穗聲 廣東省房地產研究協會會長
黃 輝 上海三湘投資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
戴亦一 廈門大學管理學院EMBA 教育中心副院長
Ⅸ 誰知道安富制葯,按富國際,香港漢仁堂
值得一試,保證自願回頭購買!
Ⅹ 騰訊公司董事長是誰
馬化騰 在深圳大學順理成章選擇計算機專業的時候,馬化騰的PC水準已令老師同學刮目相看,他既可以成為各種病毒剋星,為學校PC維護提供不錯的解決方案,同時又經常幹些將硬碟鎖住的惡作劇,讓學校機房管理員哭笑不得。 雖然年紀不大,馬化騰的網齡卻非一般人能比。很少有人知道在真正的Internet普及之前,有許多網迷已在慧多網上早早體會到網路的樂趣。而馬化騰就是其中之一,初上慧多網他就樂此不疲,半年後自告奮勇地投了5萬元在家裡搞了四條電話線和8台電腦、承擔起慧多網深圳站站長的角色,每天在工作之餘忙得不可開交。久而久之,深圳「馬站」在慧多網上名聲鵲起,但很少有人知道馬站長其實只是個20出頭的年輕人。回憶起那段生活,馬化騰有些自豪。「在網上我才會獲得完全的興奮。」 通過網路馬化騰結識了相當多的朋友,例如網易的丁磊就是他的老友。「當年一起喝啤酒的時候,我們只是打工仔而已,都還不知道未來。丁磊後來的成功為我帶來了啟發,只要去做,沒有什麼事情是不可能的。」 1993年從深大畢業後,他進入潤迅公司,開始做軟體工程師,專注於尋呼軟體的開發,並一直做到開發部主管的位置上,這段經歷使馬化騰明確了開發軟體的意義就在於實用,而不是寫作者的自娛自樂。「許多軟體技術人員往往對自己的智力非常自信,寫軟體只是互相攀比的一種方式,而我已希望自己寫出的東西被更多的人應用,也願意扮演一個將技術推向市場的小角色。」 實用軟體概念不僅培養了馬化騰敏銳的軟體市場感覺,也使他從中盈利不菲。「要相信自己寫的東西可以賣錢。」馬化騰是風靡一時的股霸卡的作者之一,他和朋友合作開發的股霸卡在賽格電子市場一直賣的不錯。馬化騰還不斷為朋友的公司解決軟體問題。這使他不僅在圈內小有名氣,而且也有了相當的原始積累。 最關鍵的問題是馬化騰平靜而有耐心的個性使其在股市上如魚得水,手頭很快就有了百萬資金。1994年入市的馬化騰最精彩的一單是將10萬元炒到70萬元,這使其完成了一次飛躍,為獨立創業打下了基礎。 許多網路界朋友的新變化也令馬化騰開始重新打量自己。IT的機會太多了,我為什麼不可以抓住? 創業 「從1998年開始,我就考慮獨立創業,卻一直沒想清楚要做什麼,但創業的想法並沒有起伏,我知道自己對著迷的事情完全有能力做好。我感覺可以在尋呼與網路兩大資源中找到空間。」 馬化騰是個崇尚共享、自由精神的人,與其它創業者不同的是他絕不會單純強調「我」的價值,他從心底里知道團隊的意義。騰訊的幾個創始人都曾在深圳電信、網路界有多年的從業經驗,幾乎是深圳第一批搞互聯網的人,這無疑可以在技術和業務層面為騰訊提供很多幫助。「創業不是說著玩的事,騰訊也並非一帆風順。一開始,我們的伺服器都無處託管,創建一家公司可比寫軟體復雜多了。」馬化騰感覺創業初期還是有許多東西可以回味。 對於如何將尋呼與網路聯系起來發展業務馬化騰早有自己的想法,但對於是否上馬ICQ項目,當時騰訊的股東方的確存在過激烈的爭論。「最後,對網路技術發展方向的認同感使大家求同存異,我們開始對ICQ技術傾注偏愛。」 ICQ是一種基於INTERNET的即時通信工具,,它集尋呼、聊天、電子郵件和文件傳輸多種功能於一身。當用戶將ICQ安裝在個人電腦上,它就會嵌入Window系統,成為桌面上的圖標,用戶每打次打開計算機,它就是一個固定設備。互聯網用戶可藉此知道朋友是否在上網並可進行直接交流。三個年輕人看到了用戶對中文環境ICQ服務有極大的需求,,自主開發了基於INTERNET的網上中文ICQ服務--OICQ,並成為全國在線人數最多的中文ICQ服務商。 「我們曾險些把開發出的ICQ軟體以60萬元的價格賣給別人。現在有點慶幸當初沒有貿然行事。要在互聯網上掘金就不能只看到眼前利益。許多很有才華的網路人才往往沒有注意這一點而失去了長遠機會。」馬化騰經常這樣告知同行。 在新興互聯網市場中淘金,是一項艱苦的工作。當時,這家十幾個人的小公司的主要業務是為深圳電信、深圳聯通和一些尋呼台做項目,QQ只是公司的副產品。整個公司經常為了一個項目傾巢而出,還要時刻避免露出馬腳。為了給客戶留下很有實力的印象,那時馬化騰的名片上從來不印「總經理」的字樣,而只帶「工程師」的頭銜——在深圳,像騰訊這樣的公司有上百家,馬化騰當時的期望,只是公司能生存下來。 困難與機遇 跟其他剛開始創業的互聯網公司一樣,資金和技術是騰訊最大的問題。「先是缺資金,資金有了軟體又跟不上。」1999年2月,騰訊開發出第一個「中國風味」的ICQ,即騰訊「QQ」,受到用戶歡迎,注冊人數瘋長,很短時間內就增加到幾萬人。人數增加就要不斷擴充伺服器,而那時一兩千元的伺服器託管費對公司都不堪重負。「我們只能到處去蹭人家的伺服器用,最開始只是一台普通PC機,放到具有寬頻條件的機房裡面,然後把程序偷偷放到別人的伺服器裡面運行。」 「那時候覺得養不起就賣掉吧,」馬化騰提起當時情形很慶幸地笑了:「但是在賣QQ時我們碰到了麻煩。我跟許多ICP(內容提供商)談,他們都要求獨家買斷。」這讓本想靠QQ軟體多賣幾家公司賺錢的馬化騰非常猶豫。最懸的是當時與深圳電信數據局的談判,對方准備出60萬元,馬化騰堅持要賣100萬元,始終談不攏,只好告吹。 軟體賣不掉,但用戶增長卻很快,運營QQ所需的投入越來越大,儼然一個無底洞。馬化騰只好四處去籌錢。找銀行,銀行說沒聽說過憑「注冊用戶數量」可以辦抵押貸款的;與國內投資商談,對方關心的大多是騰訊有多少台電腦和其他固定資產。1999年下半年,從美國到中國,互聯網開始「發燒」,受昔日老網友丁磊海外融資的啟發,馬化騰拿著改了6個版本、20多頁的商業計劃書開始尋找國外風險投資,最後碰到了IDG和盈科數碼。「他們給了QQ220萬美元,分別占公司20%的股份。QQ發展到2000萬用戶時,這筆錢還沒用完。」 有了這筆資金,公司買了20萬兆的IBM伺服器。「當時放在桌上,心裡別提有多美了。」時至今日,馬化騰回憶當時情景,還喜不自禁。 2003年,國內IT富豪榜上出現了唯一一位來自深圳的富豪。馬化騰以7億元人民幣的身家名列富豪榜第七位。對此,馬化騰保持一貫的低調。 馬化騰說:從無線業務發展的這幾年來說,騰訊在無線業務及其增值服務上面已經找到一個良好的模式。通過不斷摸索和改善,目前我們的無線業務擁有通信類,娛樂下載類,交友類,游戲類與語音類等五大類二十多種業務。而且動感地帶品牌推出,使我們的無線數據業務又上了一個新台階。在馬化騰看來,他自己的成功是運營商的模式的成功。 據最新消息,騰訊計劃在2004年上市,計劃集資1到2億美元,公司市值超過10億美元。 馬化騰曾說到:騰訊走的方向是為用戶提供更多綜合性的服務。現在我們要踏實一些,不能把所有領域都囊括進來,重點是圍繞用戶群挖掘新的商機。在未來,我們會提出更綜合性的一站式服務:通信、娛樂、商用三大領域的拓展。 小企鵝之父馬化騰 生於1971年;個人財富:15.9億元 年齡:34歲 出生地:廣東潮陽 畢業院校:深圳大學計算機系 職務:騰訊控股首席執行官 公司總部:深圳 上市情況:香港-騰訊控股(HKSE:0700.HK)
麻煩採納,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