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醫葯中間體屬於什麼行業
醫葯中間體行業屬於化工與醫葯的交叉行業
醫葯中間體是原料葯合成工藝過程中的中間物質,屬於醫葯精細化學品,生產不需要葯品生產許可證,根據對最終原料葯質量的影響程度,可分為非 GMP中間體和GMP中間體(ICHQ7定義的在GMP要求下生產的醫葯中間體)。
醫葯中間體行業是指那些按照嚴格的質量標准用化學合成或生物合成方法為制葯企業生產加工用於製造成品葯品的有機/無機中間體或原料葯的化工企業。
❷ 請推薦國內好的的原料葯、醫葯中間體公司,或者定製合成公司
去張家港找吧,那裡的精細化工很先進。陶氏可以看看。。。
❸ 國內做醫葯中間體的有哪些比較不錯的企業
濟寧中再生華惠醫葯科技有限公司還不錯,價格,質量都可以
❹ 醫葯的龍頭企業除了恆瑞醫葯還有哪些
一般把大醫葯行業分為兩大板塊和七個子行業。其中,兩大板塊分別是:醫和葯。
關於七個子行業,又可以如下劃分:
以醫為代表的,可以分為:醫療服務、醫葯商業、醫療器械。
以葯為代表的,可以分為:原料葯、化學制葯、生物制葯、中葯。
下面分別列出醫葯行業中各個子行業業績最佳的龍頭個股。
1、化學制葯龍頭:恆瑞醫葯 (600276)。這里就不介紹了。
2、創新葯服務龍頭:葯明康德(603259)。公司是全球領先的“一體化、端到端”的新葯研發服務平台。從2016年到2019年三季度,公司的凈資產收益率分別為29%、21%、23%、9.89%。營業收入增長分別為25%、27%、24%、34%。凈利潤增長分別為179%、25%、84%、-8%。
7、醫葯商業龍頭:益豐葯房(603939)。公司是聚焦華中、華南、華東區域的葯品零售連鎖企業。從2016年到2019年三季度,公司的凈資產收益率分別為10%、10%、12%、9%。營業收入增長分別為31%、28%、43%,58%。凈利潤增長分別為27%、40%、32%、35%。
8、中葯龍頭:片仔癀(603939)。公司核心產品片仔癀被國內外中葯界譽為“國寶名葯”,入選“中華老字型大小”。從2016年到2019年三季度,公司的凈資產收益率分別為16%、21%、25%、19%。營業收入增長分別為22%、60%、28%、21%。凈利潤增長分別為14%、50%、41%、20%。
❺ 國內使用醫葯中間體作為原料的下游廠商有哪些
不同中間體對應不同原料葯,根據產品去找吧。
你這個問題其實是有關根據自己的產品如何尋找下遊客戶的問題。任何一個廠商,不論是上游還是下游廠商都有其對應的供應商和采購商。
你們是什麼產品,也許我可以幫忙試試。
❻ 浙江台州的醫葯中間體生產企業有哪些
非常的多,我所知道的就有兩家上市公司,華海葯業和海翔葯業.
❼ 什麼是醫葯中間體 哪家公司做得比較好
所謂醫葯中間體,實際上是一些用於葯品合成工藝過程中的一些化工原料或化工產品。
這種化工產品,不需要葯品的生產許可證,在普通的化工廠即可生產,只要達到一些的級別,即可用於葯品的合成。
其實葯品的合成亦屬於化工類,只不過比一般的化工廠要求要嚴格,所以葯廠需要GMP認證,而醫葯中間體為葯品合成的原料,非葯品,所以相對來說要求比葯品低,生產廠不需要葯品GMP認證。
❽ 醫葯中間體是醫葯行業還是化工行業
所謂醫葯中間體,實際上是一些用於葯品合成工藝過程中的一些化工原料或化工產品。
這種化工產品,不需要葯品的生產許可證,在普通的化工廠即可生產,只要達到一些的級別,即可用於葯品的合成。
其實葯品的合成亦屬於化工類,只不過比一般的化工廠要求要嚴格,所以葯廠需要GMP認證,而醫葯中間體為葯品合成的原料,非葯品,所以相對來說要求比葯品低,生產廠不需要葯品GMP認證。
❾ 目前中國出口的醫葯中間體主要是哪些
「輝瑞、諾華等跨國公司20多年前就進入了中國市場,但目前國內企業出海的,尚無一家中國醫葯大跨國公司。」中國醫保商會會長周小明告訴記者,今年1月至4月醫葯保健品行業整體出口勢頭強勁,出口總額為97.5億美元,同比增幅為32.83%,預計今年醫保進出口將有望保持25%的平穩增長,進出口總額將超400億美元。但是,國內葯企出口的境遇不盡如人意。
一是我國目前以出口原料葯、醫用敷料為主,這些產品占我國醫葯產品出口總量的60%以上,高污染、高能耗的原料葯生產對我國環境造成影響的矛盾將會越來越突出。
二是不少企業的出口產品都在為海外客戶貼牌生產,沒有自己的品牌,出口大部門利潤給了海外銷售公司。「在日本市場銷售的產品,我們目前還是沿用日本企業的名稱,只是以製造商的身份出現在包裝上。這也是比較普遍的做法,比以往連製造商身份都不被印上包裝相比是一大進步,但離樹立自己的品牌還有一段距離。」天津泰達葯業有限公司進口部經理曲霞說。
三是制劑出口量不大。除了一些國有龍頭企業、幾個上市公司開始開展將目光轉變至制劑行業外,其他出口企業基本還在靠原料開拓市場。
不過,在海外建立從生產至銷售的葯企並不是一件容易事。天津醫葯保健品進出口有限公司黨委書記岳澤華告訴記者,公司前幾年在東南亞一國收購了一家醫葯企業,但由於政局不穩、印度企業的競爭、銷售手段不適合當地等原因,至今都在虧損。「我們都明白,海外設廠、樹立當地的品牌、培養自己的銷售隊伍能降低成本,但具體操作起來不容易。」
醫療器械企業捷足先登
1月至4月的數據顯示,高科技、高附加值產品的進出口增幅亦明顯。醫院診斷和治療產品增幅高於進口增幅17.24個百分點。國內醫療器械企業進軍海外步伐走得更快一些,出口份額也很大。
山東新華醫療(600587行情,股吧)器械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辦事處主任丁津浦告訴記者,去年企業出口額約有3000萬元,今年上半年就超過了這一數額。中東地區、俄羅斯、非洲是他們的主要出口國,而產品也集中在龍頭產品消毒滅菌設備、放射治療設備。
據了解,從過去8年的經營數據來看,醫療器械行業收入和利潤平均增速為28%和41%,遠高於醫葯工業19%、21%的收入和利潤增速。新華、邁瑞、萬東這三家國內龍頭企業占據了主要的海外市場。
「日本、瑞典的醫療器械的價格能比我們高300%至400%。」丁津浦指出,國內醫械企業進軍海外最大的優勢顯然是產品的性價比,不少國家都愛用我國產品。「我們最近正在與英國方面談判,爭取進入英國市場。」記者了解到,除上述三家企業外,目前國內醫療器械企業有近萬家,其中80%是中小型企業,技術力量相對薄弱,但操作靈活,在成本價格上具有明顯優勢,因而在很多品種上具有較高的性價比。
醫療器械企業出口也有自己的尷尬--始終只能占據中低端市場。
丁津浦告訴記者,這是一不爭的事實。他說,由於技術水平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新華醫療最貴的一種設備才300萬元左右,不可能進入高端市場。因此,他們也考慮藉助技術優勢、同日本櫻花醫療集團等海外知名企業合資,但遺憾的是合資路子並不是特別順暢,他們也沒有打算海外設廠。
❿ 醫葯中間體的研發企業集中在哪裡
集中在上海。江蘇 浙江 北京